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耳机左右耳校准的方法及耳机与流程

2022-11-03 11:49: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左右耳校准的方法及耳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耳机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工具。人们可以使用耳机听歌、通话、看剧等。耳机可以分为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两种。其中,无线耳机通常为蓝牙耳机,这种耳机可以配备有一个耳机盒,耳机盒上设置有两个耳机仓,分别用于放置左耳机和右耳机。
3.目前,这类无线耳机的耳机仓设计通常是耳机盒左侧的耳机仓用于放置左耳机,耳机盒右侧的耳机仓用于放置右耳机。
4.然而,用户在使用无线耳机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意外原因将右耳机放入耳机盒左侧的耳机仓,将左耳机放置在耳机盒右侧的耳机仓。那么,当用户下一次再使用无线耳机时,便会以为耳机盒左侧的耳机仓是左耳机(实际上是右耳机),并佩戴在左耳上,导致耳机佩戴错误。同理,左耳机也会佩戴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左右耳校准的方法及耳机,能够校准耳机仓内的耳机形态,使得用户从左耳机仓拿出的耳机为左耳机,从右耳机仓拿出的耳机为右耳机,防止佩戴错误。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左右耳校准的方法,包括: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获取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其中,耳机仓包括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耳机属性信息包括对应左耳机仓的第一耳机属性信息和对应右耳机仓的第二耳机属性信息,第一耳机属性信息和第二耳机属性信息不同;若获取的耳机属性信息与耳机中的耳机形态信息不一致,则耳机根据获取的耳机属性信息修改耳机形态信息,耳机形态信息用于表示耳机为左耳机或右耳机。
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放入左耳机仓时,耳机获取到左耳机仓的第一耳机属性信息,则当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不是左耳机时,耳机可以将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按照第一耳机属性信息修改为左耳机。因此,放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可以被校准为左耳机。同理,放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可以被校准为右耳机。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放入耳机仓的耳机对应的耳机形态信息进行校正,使得放入左耳机仓的耳机可以作为左耳机使用,放入右耳机仓的耳机可以作为右耳机使用,使得用户从左耳机仓拿出的耳机为左耳机,从右耳机仓拿出的耳机为右耳机,防止佩戴错误。
8.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机在获取到耳机属性信息后,直接根据获取的耳机属性信息修改耳机形态信息,而不需要先去判断该耳机属性信息与耳机中的耳机形态信息是否一致。如此,减少了一个判定步骤,降低了耳机内处理器的算力要求。并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提高了耳机的读写速度。
9.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机获取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包括:耳机通过左耳机仓的通信接口或充电接口获取第一耳机属性信息,或耳机通过右耳机仓的通信接口或充电接口获取第二耳机属性信息。该实现方式使得耳机在放入耳机仓时能够与耳机仓进行相互通讯,从而快速获取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以便对该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进行校准。
10.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机获取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包括:耳机通过与左耳机仓的蓝牙连接获取第一耳机属性信息,或耳机通过与右耳机仓的蓝牙连接获取第二耳机属性信息。该实现方式使得耳机在放入耳机仓时能够通过蓝牙与耳机仓进行相互通信,从而快速获得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以便对该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进行校准。
11.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机形态信息存储在耳机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寄存器中;耳机属性信息存储在耳机仓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寄存器中。该实现方式使得耳机形态信息和耳机属性信息能够存放在合适的存储介质中,以便耳机读取耳机形态信息以及获得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
12.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获取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具体包括: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的第一通信接口与耳机仓的第二通信接口连接,以使得耳机通过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获取耳机属性信息,或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的第一充电通信复用接口与耳机仓的第二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连接,以使得耳机通过第一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和第二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获取耳机属性信息,或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的蓝牙与耳机仓的蓝牙建立连接,以使得耳机通过耳机和耳机仓之间的蓝牙通信获取耳机属性信息。该实现方式在耳机与耳机仓通过通信接口或充电通信复用接口或蓝牙建立连接之后进行通信,从而使得耳机能够通过上述通信方式获取到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
13.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用户佩戴耳机时,耳机根据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该实现方式中,耳机能够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14.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机根据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包括:耳机确定与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音频信息;耳机播放音频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该实现方式中,耳机能够通过播放声音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15.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机根据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包括:耳机确定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振动属性,振动属性包括振动频率、振动次数、振动时长和振动强度中的至少一种;耳机根据振动属性进行振动,用于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该实现方式中,耳机能够根据通过耳机形态信息确定振动属性,使得左右耳机具有不同的振动方式,从而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16.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机根据自身的耳机形
态信息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包括:耳机向与该耳机连接的终端发送耳机形态信息,以使得终端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该实现方式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进行提示,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17.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用户同时佩戴耳机和另一个耳机时,耳机确定与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时延;耳机根据时延延迟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该实现方式使得耳机能够根据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时延来进行提示,即左耳机能够比右耳机更慢或更快进行提示,使得左右耳机的提示时间不同,防止用户同时收到两个耳机的提示造成感知混乱。
18.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耳机向终端发送耳机形态信息,以使得终端根据耳机的佩戴状态及耳机形态信息提示用户未佩戴左耳机或右耳机。该实现方式使得终端能够结合耳机的佩戴状态及耳机形态信息确定哪一个耳机没有佩戴,然后提示用户未佩戴左耳机或右耳机,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9.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耳机向终端发送耳机形态信息,以使得终端根据耳机形态信息发送对应的音频至耳机。该实现方式能够使得耳机从终端中获得对应的音频,实现提示音频的定制,且耳机内部不用存储那么多数据,可以降低耳机中存储介质的容量,减轻了耳机制备成本。
20.结合第一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耳机获取终端的至少两路音频;耳机根据耳机形态信息从至少两路音频中选择音频进行播放。该实现方式中,终端按照协同模式与耳机进行通信,使得终端无须区分左右耳声道的音频,减轻了终端的处理器负载。
2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存储器为短暂存储存储器或持久存储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耳机形态信息;处理器配置为与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通信,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使得该耳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能够达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有益效果。
22.结合第二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机还包括充电接口和/或通信接口;耳机放入耳机仓时,充电接口和/或通信接口与耳机仓上的接口连接,使得耳机与耳机仓建立连接。该实现方式使得耳机在放入耳机仓时能够与耳机仓进行相互通讯,从而快速获取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以便对该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进行校准。
23.结合第二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机还包括蓝牙模块:耳机通过蓝牙模块向终端发送耳机形态信息。该实现方式使得耳机能够通过蓝牙模块向终端发送耳机形态信息,以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耳机形态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如双发模式通信、双发模式通信、按照耳机形态信息进行提示等,提升用户体验。
24.结合第二方面,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耳机还包括音频模块和喇叭;处理器还用于通过音频模块向喇叭发送与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音频,使得喇叭播放音频。该实现方式使得耳机能够通过喇叭播放音频,从而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5.图1a为传统耳机和耳机盒的示意图;
26.图1b为传统耳机和耳机盒中,耳机错放的示意图;
27.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放入耳机盒的两个耳机仓的示意图;
28.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放入耳机盒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左右耳校准的方法的流程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耳机盒之间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左右耳机放反时的情况示意图;
32.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后播放音频的示意图;
33.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后通过终端提示的示意图;
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耳机与终端通过蓝牙连接的示意图;
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示未佩戴耳机的示意图;
36.图9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终端以双发模式通信的示意图;
37.图9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发模式通信时的流程图;
38.图10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终端以协同模式通信的示意图;
39.图10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协同模式通信时的流程图;
40.图1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耳机盒的硬件示意图;
41.图1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耳机盒的另一种硬件示意图;
4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耳机与终端的硬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对应于”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45.为了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清楚简洁,首先给出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
46.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标注有“l”的耳机为左耳机,标注有“r”的耳机为右耳机。
47.图1a为传统耳机和耳机盒的示意图。图1a中,左耳机和右耳机的形状都是特别制造的,与耳机盒中的耳机仓形状对应。因此,在图1a中,左耳机可以顺利放入左耳机仓,右耳机可以顺利放入右耳机仓。而在图1b中,右耳机无法放入左耳机仓,左耳机无法放入右耳机仓。传统的耳机通过特制的耳机形状来确保耳机放入对应的耳机仓,则当用户从耳机盒中取出耳机时,从左耳机仓取出的耳机为左耳机,从右耳机仓取出的耳机为右耳机。
48.然而,这种方案需要特别制造左耳机和右耳机的形状,以及耳机盒中耳机仓的形状。即制造耳机的时候,需要两条工业产线分别制造左耳机和右耳机,还需要为耳机仓的形状制造特别形状的模具。因此,该方案制造的耳机和耳机盒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49.目前,开发人员正在研究一种能够随意放入两个耳机仓的耳机,如图2a所示,该耳机放入左耳机仓的时候,能够自动变为左耳机,放入右耳机仓的时候,能够自动变为右耳机。这种耳机不仅在生产的时候方便,而且当用户不慎丢失了其中一个耳机的时候,购买耳机单体的时候无须区分左右耳机。这种耳机可以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以下将详细介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50.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放入耳机盒的示意图,此处图中的圆柱体形耳机仅是为示意能够随意放入两个耳机仓的耳机而将耳机形状简化,具体耳机形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图示并不构成对耳机形状的限定。耳机201可以放入耳机盒203中的左耳机仓2031或者放入耳机盒203中的右耳机仓2032。同理,耳机202可以放入耳机盒203中的左耳机仓2031或者放入耳机盒203中的右耳机仓2032。上述四种耳机存放的情况均可以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左右耳校准的方法来进行校准,使得放入左耳机仓2031的耳机201或耳机202校准为左耳机,放入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201或耳机202校准为右耳机。即当用户将耳机201放入左耳机仓2031,将耳机202放入右耳机仓2032后,耳机201为左耳机,耳机202为右耳机。当用户将耳机202放入左耳机仓2031,将耳机201放入右耳机仓2032后,耳机202为左耳机,耳机201为右耳机。具体地,以下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左右耳校准的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201和耳机202中的一个是左耳机,另一个是右耳机。例如,耳机201为左耳机,耳机202为右耳机,或者耳机201为右耳机,耳机202为左耳机。耳机201和耳机202之间可以通过蓝牙通信。
52.因此,用户购买了如耳机201、耳机202和耳机盒203的分体式蓝牙耳机时,用户可以从耳机盒203中取出耳机201和耳机202,并分别佩戴至用户的左耳和右耳。以耳机201为左耳机,耳机202为右耳机为例,用户可以将耳机201佩戴至左耳,将耳机202佩戴至右耳。并且,用户可以用自己预先购买的终端与耳机201、耳机202进行第一次蓝牙配对。耳机201、耳机202与该终端进行蓝牙配对后,耳机201、耳机202均与该终端蓝牙连接。终端播放音频时(例如播放音乐、播放有声视频),终端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向耳机201和耳机202发送音频数据,使得佩戴至左耳的耳机201播放左声道数据,佩戴之右耳的耳机202播放右声道数据,从而用户能够通过佩戴耳机201和耳机202听到立体声音,提高用户听觉体验。
5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左右耳校准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54.301、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获取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
5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仓包括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例如图2b所示的左耳机仓2031和右耳机仓2032。
56.耳机属性信息可以是存储在耳机盒203的存储介质中,这类存储介质可以是芯片中的寄存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持久性或短暂性存储器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57.耳机属性信息可以包括对应左耳机仓2031的第一耳机属性信息和对应右耳机仓2032的第二耳机属性信息,第一耳机属性信息和第二耳机属性信息不同。示例性的,第一耳机属性信息可以是标识0,第二耳机属性信息可以是标识1。那么,耳机201放入左耳机仓
2031后,耳机201可以获取到标识0,即第一耳机属性信息。耳机201放入右耳机仓2032后,耳机201可以获取到标识1,即第二耳机属性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耳机属性信息还可以用其他标识或者其他方式表示,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58.在具体应用中,放入耳机仓的耳机获取耳机属性信息的方式可以至少包括以下几种:
59.1、耳机通过耳机的通信接口和耳机仓中的通信接口连接,从而获取耳机属性信息。
6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上可以设置有通信接口(例如通信引脚pin),而耳机仓上也可以设置有对应的通信接口。因此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上的通信接口可以与耳机仓上的通信接口连接,则耳机可以通过耳机上的通信接口以及耳机仓上的通信接口获取到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
6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上述通信接口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保证左耳机仓2031对应的第一耳机属性信息可以通过左耳机仓2031上的通信接口准确传输到放入左耳机仓2031的耳机,而不会传输到放入右耳机仓2032中的耳机。同理也可以保证右耳机仓2032对应的第二耳机属性信息可以通过右耳机仓2032上的通信接口准确传输到放入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而不会传输到放入左耳机仓2031中的耳机。
62.在实际应用中,耳机和耳机仓之间除了通信接口的连接,还可以由充电接口(例如充电引脚pin)的连接。充电接口的连接可以用于给耳机充电。而在一些应用中,通信接口和充电接口是可以复用的,即通过一个“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实现充电和通信两种功能,以下将描述这种情况。
6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的通信接口与耳机仓的通信接口连接。耳机仓检测到这种连接后,则可以通过该通信接口向耳机发送耳机属性信息。在一些耳机盒中,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的通信接口与耳机仓的通信接口并没有连接,而是在耳机盒盖上盖子后,盖子上的通信接口(即耳机仓对应的通信接口)才与耳机的通信接口连接。因此,当耳机的通信接口与耳机仓对应的通信接口连接后,耳机仓可以通过该通信接口向耳机发送耳机属性信息。
64.2、耳机通过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和耳机仓中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连接,从而获取耳机属性信息。
6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通信复用接口”是通信接口和充电接口的结合,既可以实现充电功能,也可以实现通信功能。在其实现通信功能时,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上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可以与耳机仓上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连接,则耳机可以通过耳机上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以及耳机仓上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获取到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
66.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上述通信接口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保证左耳机仓2031对应的第一耳机属性信息可以通过左耳机仓2031上的通信接口准确传输到放入左耳机仓2031的耳机,而不会传输到放入右耳机仓2032中的耳机。同理也可以保证右耳机仓2032对应的第二耳机属性信息可以通过右耳机仓2032上的通信接口准确传输到放入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而不会传输到放入左耳机仓2031中的耳机。
6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与耳机仓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连接。耳机仓检测到这种连接后,则可以通过该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向耳
机发送耳机属性信息。在一些耳机盒中,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与耳机仓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并没有连接,而是在耳机盒盖上盖子后,盖子上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即耳机仓对应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才与耳机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连接。因此,当耳机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与耳机仓对应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连接后,耳机仓可以通过该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向耳机发送耳机属性信息。
68.3、耳机通过蓝牙和耳机仓的蓝牙建立连接,从而获取耳机属性信息。
6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盒203上可以设置有蓝牙,用于与耳机201或耳机202上的蓝牙建立连接进行通信。当耳机201或耳机202放入左耳机仓2031或右耳机仓2032之后,耳机(即耳机201或耳机202)的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与耳机仓(左耳机仓2031或右耳机仓2032)上的对应接口连接。在耳机通过耳机和耳机仓之间的蓝牙通信获取耳机属性信息前,耳机可以通过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发送一个指示信号,用于指示耳机仓对应的蓝牙向耳机发送耳机属性信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在耳机上设置一些规则,让耳机201和耳机202对应的指示信号不会同时发送。示例性的,耳机201放入了左耳机仓2031,耳机202放入了右耳机仓2032,耳机201在第一时刻发送指示信号,则耳机盒203通过左耳机仓2031上的接口接收到该指示信号后,可以确定该指示信号是从左耳机仓2031上的接口接收到的,则通过蓝牙向耳机201发送第一耳机属性信息(若指示信号是从右耳机仓2032上的接口接收到的,则发送的是第二耳机属性信息)。
7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的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与耳机仓的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连接。耳机仓检测到这种连接后,则可以通过蓝牙向耳机发送耳机属性信息。在一些耳机盒中,耳机放入耳机仓后,耳机的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与耳机仓的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并没有连接,而是在耳机盒盖上盖子后,盖子上的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即耳机仓对应的接口)才与耳机的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连接。因此,当耳机的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与耳机仓对应的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连接后,耳机仓可以通过蓝牙向耳机发送耳机属性信息。
7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上述通信接口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保证左耳机仓2031对应的第一耳机属性信息可以通过左耳机仓2031上的通信接口准确传输到放入左耳机仓2031的耳机,而不会传输到放入右耳机仓2032中的耳机。同理也可以保证右耳机仓2032对应的第二耳机属性信息可以通过右耳机仓2032上的通信接口准确传输到放入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而不会传输到放入左耳机仓2031中的耳机。
72.在实际应用中,耳机201或耳机202与耳机仓2031或耳机仓2032对应的通信方式可以不仅是上述的通信接口、充电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蓝牙,还可能是其他通信方式,例如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73.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201获取到耳机属性信息后,可以通过蓝牙通信进行通告,告知耳机202。例如,耳机201可以将包含耳机属性信息的通告信息通过蓝牙发送给耳机202,使得耳机202确定耳机201接收到了该耳机属性信息。
74.302、若获取的耳机属性信息与耳机中的耳机形态信息不一致,则耳机根据获取的耳机属性信息修改耳机形态信息。
7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中的耳机形态信息可以是存储在耳机上的存储介质中,
例如芯片中的寄存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持久性或短暂性存储器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76.耳机形态信息用于表示该耳机为左耳机或右耳机。示例性的,耳机形态信息中标识0表示左耳机,标识1表示右耳机。那么若耳机201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0,则表示耳机201为左耳机,若耳机201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1,则表示耳机201为右耳机。在实际应用中,耳机形态信息还可以用其他标识或其他方式表示,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77.在一些情况中,例如耳机出厂时的状态中,耳机的存储介质中可能没有耳机形态信息(即该耳机形态信息为不存在或非正常标识),则耳机可以通过插入耳机仓来获取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来写入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例如,耳机201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为标识0,则耳机201可以写入标识0作为耳机形态信息。
78.当耳机获取了耳机仓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后,可以与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进行比较。若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与耳机形态信息一致,则耳机可以不修改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若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与耳机形态信息不一致,则耳机可以修改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使得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与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相同。
79.示例性的,耳机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为标识0,而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0,则该耳机可以不修改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另一种示例中,耳机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为标识1,而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0,则该耳机可以修改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1,使得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与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相同,均为标识1。
80.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左耳机仓2031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为标识0,右耳机仓2032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为标识1,耳机201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0(表示耳机201当前作为左耳机使用),耳机202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1(表示耳机202当前作为右耳机使用)。当用户随意地将耳机201放入了右耳机仓2032,则耳机201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为标识1。那么耳机201检测到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与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不一致,则耳机201可以将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修改为标识1,与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一致。因此,放入了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201的标识从0修改为1,表示耳机201作为右耳机使用。那么当用户从右耳机仓2032拿出耳机201时,可以将耳机201戴上右耳朵。同理,当用户随意地将耳机202放入了左耳机仓2031,则耳机202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为标识0。那么耳机202检测到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与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不一致,则耳机202可以将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修改为标识0,与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一致。因此,放入了左耳机仓2031的耳机202的标识从1修改为0,表示耳机202作为左耳机使用。那么当用户从左耳机仓2031拿出耳机202时,可以将耳机202戴上左耳朵。
81.可以理解的是,耳机201和耳机202所执行的步骤类似,均如图3所示的步骤301和步骤30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耳机盒之间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当耳机盒203中的左耳机仓2031和右耳机仓2032放入了耳机后,耳机盒203可以通过接口或蓝牙向放入左耳机仓2031的耳机发送第一耳机属性信息。放入左耳机仓2031的耳机接收到第一耳机属性信息后,可以判断其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是否与第一耳机属性信息相同,若是,则结束步骤,若否,则放入左耳机仓2031的耳机可以将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修改为与第一耳机属性信息相同。例如,第一耳机属性信息为标识0,若放入左耳机仓2031的耳机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0,则结束;若放入左耳机仓2031的耳机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1,则放入左
耳机仓2031的耳机可以将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修改为标识0。同理,耳机盒203可以通过接口或蓝牙向放入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发送第二耳机属性信息。放入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接收到第二耳机属性信息后,可以判断其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是否与第二耳机属性信息相同,若是,则结束步骤,若否,则放入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可以将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修改为与第二耳机属性信息相同。例如,第二耳机属性信息为标识1,若放入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1,则结束;若放入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0,则放入右耳机仓2032的耳机可以将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修改为标识1。
82.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201执行步骤302时,可以不进行判断,而是无论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与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是否相同,耳机201都根据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修改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例如,耳机201获取到的耳机属性信息为标识0,则无论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是标识0还是标识1,均修改为与耳机属性信息相同的标识0。在实际应用中,耳机201实际上是不读取原有的存储信息,并将该存储信息进行覆盖修改(替换修改)。如此,减少了一个判定步骤,降低了耳机内处理器的算力要求。并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提高了耳机的读写速度。耳机202执行步骤302时同理可不进行判断,此处不再赘述。
83.综上所述,如图5所示,当左右耳机放入耳机仓中的时候位置放反时,经过步骤301和步骤302之后,左耳机仓2031中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与第一耳机属性信息相同,图5中耳机上的标识“l”和“r”用于表示当前该耳机中的耳机形态信息,耳机盒内的标识“l”和“r”用于表示当前两个耳机仓中的耳机属性信息。也就是说,在用户将当前耳机形态信息为“l”的耳机放入耳机属性信息为“r”的耳机仓时或之后,右耳机仓2032中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从“l”修改为“r”,在用户将当前耳机形态信息为“r”的耳机放入耳机属性信息为“l”的耳机仓时或之后,左耳机仓2031中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从“r”修改为“l”。即左耳机仓2031中耳机被修改为左耳机,同理右耳机仓2032中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与第二耳机属性信息相同,即右耳机仓2032中耳机被修改为右耳机。并且,通常耳机盒203正面打开时,耳机盒203左侧的耳机仓为左耳机仓2031,右侧的耳机仓为右耳机仓2032。因此,用户正面打开耳机盒203后,从左侧的左耳机仓2031拿出来的耳机作为左耳机使用,从右侧的右耳机仓2032拿出来的耳机作为右耳机使用,避免了拿出来的时候左右耳机错位的情况,从而防止用户将耳机戴反。
84.上述实施例中,步骤301和步骤302均由耳机执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要步骤可以由耳机盒(包括左耳机仓和右耳机仓)执行,耳机盒可以指示耳机修改耳机上的耳机形态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85.耳机盒获取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耳机盒判断耳机形态信息是否与对应耳机仓的耳机属性信息相同。若耳机形态信息与对应耳机仓的耳机属性信息不相同,则耳机盒指示该耳机修改耳机中的耳机形态信息。
86.其中,耳机盒可以通过类似上述通信接口、充电通信复用接口、蓝牙等的通信方式来实现获取耳机的耳机形态信息。并且,耳机盒可以发出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耳机修改耳机中的耳机形态信息。该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约定的指令,以及对应耳机仓的耳机属性信息。
87.例如,耳机201插入耳机盒203的左耳机仓2031中,则耳机盒203可以获取耳机203的耳机形态信息。若耳机203的耳机形态信息与左耳机仓2031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不同,则耳机盒203可以向耳机203发送包括左耳机仓2031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的指示信息,使得耳
机203根据该指示信息修改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为与左耳机仓2031对应的耳机属性信息相同。
88.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盒203可以不进行判断,而是直接向放入耳机仓的耳机发送耳机属性信息,使得耳机修改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为该耳机属性信息。
89.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防止用户戴反耳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用户佩戴耳机时,耳机可以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耳机上可以设置有传感器(例如红外测距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是否佩戴耳机,本技术实施例对检测用户是否佩戴耳机的方法不做限定。耳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其中三种方式如下:
90.1、耳机通过播放音频来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
91.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后播放音频的示意图。示例性的,当左耳机(图6a中标识有“l”的耳机,图6a中耳机上的标识“l”和“r”用于表示当前该耳机中的耳机形态信息)佩戴到耳朵上之后,左耳机上的传感器检测到左耳机已经佩戴到耳朵上,则该左耳机可以读取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音频信息,即根据标识0读取到音频信息“您佩戴的是左耳机”,然后播放出来。同理,当右耳机(图6a中标识有“r”的耳机)佩戴到耳朵上之后,右耳机上的传感器检测到右耳机已经佩戴到耳朵上,则该右耳机可以读取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音频信息,即根据标识1读取到音频信息“您佩戴的是右耳机”,然后播放出来。
92.在上述实施例中,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音频信息存储在耳机的存储介质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音频信息存储在终端上。此时,耳机检测到耳机已佩戴后,可以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使得终端向耳机返回对应的音频信息,耳机获取到该音频信息后进行播放。
93.2、耳机通过振动的方式来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
9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耳机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来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具体地,耳机可以在检测到用户已佩戴耳机后,确定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振动属性,然后根据该振动属性控制振动模块(可以是转子马达、线性马达等)进行振动。其中,振动属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振动频率、振动次数、振动时长和振动强度等。
95.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振动属性一般不相同。例如,左耳机对应的振动属性可以是振动一次,而右耳机对应的振动属性可以是振动两次。或者左耳机对应的振动属性是较长时间振动,右耳机对应的振动属性是较短时间振动。
96.3、耳机通过终端来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
97.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佩戴后通过终端提示的示意图。耳机检测到自身被用户佩戴后,可以向终端发送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以使得终端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具体地,终端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提示。其中,如图6b所示的方式为终端上显示耳机以及对应的标注,说明该耳机已佩戴。在其他情况下,终端也可以用显示的耳机颜色来表示,或者终端播放音频信息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98.耳机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其中三种情况如下:
99.第一种情况:耳机从耳机仓中拿出来即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具体地,耳机可以通过检测耳机与耳机盒上接口是否断开来确定耳机是否从耳机仓中
拿出。当耳机确定从耳机仓中拿出来后可以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或其他方式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
100.第二种情况:耳机可以在检测到自身被用户佩戴后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检测耳机佩戴状态的方法可以是通过电容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热敏电阻、心率传感器等检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01.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同时佩戴两个耳机时,左右耳机可能同时通过播放音频来提示用户,此时左右耳听到的音频不同,容易造成用户听错。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式解决上述问题,该方式为:当检测到用户同时佩戴一个耳机和另一个耳机时(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耳机可以通过蓝牙通信,并通过蓝牙协议统一计时时间,从而当检测到耳机的佩戴时刻相同时,可以确定为同时佩戴),耳机确定与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时延;耳机根据时延延迟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示例性的,左耳机的时延为0秒,右耳机的时延为3秒,则当左耳机和右耳机同时检测到自身被用户佩戴后,左耳机会马上播放音频来提示用户,而右耳机则会延时3秒后再进行提示。这样两个耳机的音频不会同时播放,用户能够清楚听到耳机的提示音频。
102.在一些情况中,当检测到用户同时佩戴一个耳机和另一个耳机时,左耳机可以播放音频来提示用户佩戴的是左耳机,同时通过蓝牙通信向右耳机发送指示,使得右耳机不播放提示音频。则用户听到左耳机的提示后,已知该耳机是左耳机,则另外一个耳机必然是右耳机。因此实际上仅左耳机播放提示音频即可达到符合要求的效果。
103.第三种情况:耳机在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之后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如图7所示,右耳机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右耳机可以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右耳机可以采用上述三种方式的其中一种方式进行提示,也可以多种方式同时提示,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04.可以理解的是,一些耳机并没有检测用户是否佩戴耳机的功能。那么这类耳机在用户使用的时候,可以采用蓝牙连接后再进行提示的方案。例如,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将耳机从耳机仓拿出来后,将耳机佩戴好,再打开终端的蓝牙开关,使得终端与耳机进行蓝牙配对连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耳机在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之后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是比较合适的方案。
105.在实际应用中,耳机还可能被其他情况触发而提示用户佩戴的耳机类型是左耳机或右耳机,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0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提示未佩戴耳机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可以向终端发送耳机形态信息,以使得终端根据耳机的佩戴状态及耳机形态信息提示用户未佩戴左耳机或右耳机。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左耳机向终端发送耳机形态信息(标识0)和关联的左耳机的佩戴状态(未佩戴),则终端接收到该耳机形态信息和佩戴状态信息后,可以确定左耳机未佩戴,则终端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左耳机未佩戴的信息。与之对比,右耳机可以向终端发送耳机形态信息(标识0)和关联的右耳机的佩戴状态(已佩戴),则终端可以确定右耳机已佩戴。可选地,终端可以同时提示右耳机已佩戴和左耳机未佩戴,为更醒目地提示用户,可以较大图案和/或字体、高亮和/或动态显示左耳机未佩戴,对应地,可以较小图案和/或字体、常规显示右耳机已佩戴。
107.图9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终端以双发模式通信的示意图。图9b为本技术
实施例提供的双发模式通信时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
108.901、耳机读取耳机形态信息;
10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可以首先从耳机内部的存储介质中读取自身的耳机形态信息。
110.902、耳机向终端发送耳机形态信息;
1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读取到耳机形态信息后可以向终端发送。具体地,耳机可以在与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后,通过蓝牙通信向终端发送耳机形态信息。
112.903、终端根据耳机形态信息向耳机发送左声道音频数据或右声道音频数据。
1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耳机形态信息后,可以将该耳机形态信息来自的蓝牙记录起来(例如记录蓝牙地址等)。然后终端可以向该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蓝牙发送与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音频数据(即左声道音频数据或右声道音频数据)。示例性的,左耳机向终端发送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0,那么终端接收到该耳机形态信息后,确定标识0对应的音频数据为左声道音频数据。则终端可以向该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蓝牙发送左声道音频数据。右耳机向终端发送的耳机形态信息为标识1,那么终端接收到该耳机形态信息后,确定标识1对应的音频数据为右声道音频数据。则终端可以向该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蓝牙发送右声道音频数据。
114.图10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终端以协同模式通信的示意图。图10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协同模式通信时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
115.1001、耳机接收来自终端的左右声道音频数据;
11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终端无须识别耳机是左耳机还是右耳机。终端可以将左右声道音频数据发送给两个耳机,以使得每个耳机都获取到来自终端的左右声道音频数据。
117.可以理解的是,左右声道音频数据可以包括左声道音频数据和右声道音频数据,这两种数据可以被耳机区分开来。
118.1002、耳机读取耳机形态信息;
11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步骤1002与前述图9b对应的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901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120.可以理解的是,步骤1001和步骤1002没有顺序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执行步骤1001,再执行步骤1002,也可以先执行步骤1002,再执行步骤1001,又或者同时执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21.1003、耳机根据耳机形态信息确定自身为左耳机或右耳机;
1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可以根据耳机形态信息确定自身为左耳机或右耳机。若耳机确定自身为左耳机,则耳机可以执行步骤1004。若耳机确定自身为右耳机,则耳机可以执行步骤1005。
123.1004、耳机从左右耳声道音频数据中获取左声道音频数据并进行播放;
1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确定自身为左耳机后,可以从左右耳声道音频数据中获取左声道音频数据。从左右耳声道音频数据中获取左声道音频数据的方法与现有方案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耳机获取到左声道音频数据后,可以向解码器发送该左声道音频数据,解码器对该左声道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后传输至喇叭进行播放。
125.1005、耳机从左右耳声道音频数据中获取右声道音频数据并进行播放。
1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机确定自身为右耳机后,可以从左右耳声道音频数据中获取右声道音频数据。从左右耳声道音频数据中获取右声道音频数据的方法与现有方案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耳机获取到右声道音频数据后,可以向解码器发送该右声道音频数据,解码器对该右声道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后传输至喇叭进行播放。
127.图1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耳机盒的硬件示意图。为简洁作图,图11a中仅示出了其中一些硬件,其他硬件如喇叭、蓝牙模块等未画出。图11a中,耳机1100包括芯片/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3和耳机电池1104。耳机1100的外壳上设置有通信接口1105和充电接口1106。耳机盒1107包括芯片/处理器1108、存储器1110和耳机盒电池1109。耳机盒1107的外壳设置有通信接口1111、充电接口1112、通信接口1113和充电接口11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3可以是flash存储器。存储器1102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3可以如图11a设置,也可以用一个存储器代替,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28.其中,通信接口1111和充电接口1112可以具体设置在左耳机仓的内壁,使得耳机1100放入左耳机仓时,耳机1100上的通信接口1105可以与通信接口1111连接,充电接口1106可以与充电接口1112连接。同理,通信接口1113和充电接口1114可以具体设置在右耳机仓的内壁。
129.在另一些情况中,通信接口1111和充电接口1112也可以设置在左耳机仓对应的盖子上,而且耳机1100放入左耳机仓时,耳机1100的通信接口1105朝外与盖子上的通信接口1111对齐。因此,当盖子盖上时,盖子上的通信接口1111和耳机1100的通信接口1105可以连接。同理,耳机1100的充电接口1106和盖子上的充电接口1112也可以连接。类似地,通信接口1113和充电接口1114可以设置在右耳机仓对应的盖子上。
1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耳机1100放入耳机盒1107中的其中一个耳机仓后,耳机1100可以通过芯片/处理器1101执行存储器1102中的程序代码,在耳机1100上实现如前述图3对应的各个实施例的方法。耳机盒1107可以通过芯片/处理器1108执行存储器1110中的程序代码,在耳机盒1107上实现如前述图3对应的各个实施例中耳机盒1107通过通信接口1111或通过通信接口1113向耳机1100发送耳机属性信息的步骤。
131.可以理解的是,耳机盒电池1109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112和/或充电接口1106给耳机1100上的耳机电池1104充电。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3用于存储耳机形态信息。
132.图1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耳机盒的另一种硬件示意图。为简洁作图,图11b中仅示出了其中一些硬件,其他硬件如喇叭、蓝牙模块等未画出。图11b中,耳机1100包括芯片/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3和耳机电池1104。耳机1100的外壳上设置有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5。耳机盒1107包括芯片/处理器1108、存储器1110和耳机盒电池1109。耳机盒1107的外壳设置有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6、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7。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3用于存储耳机形态信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3可以是flash存储器。存储器1102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103可以如图11b设置,也可以用一个存储器代替,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33.其中,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6可以设置在左耳机仓的内壁,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7可以设置在右耳机仓的内壁。当耳机1100放入左耳机仓时,耳机1100上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5可以与左耳机仓内壁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6连接。当耳机1100放入右耳机仓
时,耳机1100上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5可以与右耳机仓内壁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7连接。
134.在另一些情况中,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5可以设置在左耳机仓对应的盖子上,而且耳机1100放入左耳机仓时,耳机1100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6朝外与盖子上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6对齐。因此,当盖子盖上时,盖子上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6和耳机1100的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5可以连接。同理,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7可以设置在右耳机仓对应的盖子上。
1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耳机1100放入耳机盒1107中的其中一个耳机仓后,耳机1100可以通过芯片/处理器1101执行存储器1102中的程序代码,在耳机1100上实现如前述图3对应的各个实施例的方法。耳机盒1107可以通过芯片/处理器1108执行存储器1110中的程序代码,在耳机盒1107上实现如前述图3对应的各个实施例中耳机盒1107通过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6或充电通信复用接口1117向耳机1100发送耳机属性信息的步骤。
13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耳机与终端的硬件示意图。为简洁作图,图12中仅示出了其中一些硬件,其他硬件如电池、通信接口等未画出。图12中,耳机1200包括芯片/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203、蓝牙模块1204、音频模块1205和喇叭120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203可以是flash存储器。存储器1202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1203可以如图12设置,也可以用一个存储器代替,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37.其中,当耳机1200从耳机仓拿出后,耳机1200可以通过芯片/处理器1201执行存储器1202中的程序代码,在耳机1200上实现如前述图6a和图6b对应的各个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地,耳机1200可以通过芯片/处理器1201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读取耳机形态信息,并从存储器1202中读取与耳机形态信息对应的音频信息,发送至音频模块1205。音频模块1205可以是解码器等器件。音频模块1205对该音频信息解码后发送至喇叭1206进行播放。
138.另一方面,耳机1200还可以通过蓝牙模块1204向终端1207发送耳机形态信息。终端1207接收到该耳机形态信息后可以进行如上述实施例的提示、显示、双发模式通信、协同模式通信等步骤。
139.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40.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141.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142.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
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43.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