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护膝垫及护具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8:28: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运动护具领域,尤其是涉及护膝垫及护具。


背景技术:

2.膝盖骨骼、软骨、韧带结构复杂,在运动时易磕碰、顶撞以致损伤。因此在运动护具中常见有针对膝盖结构的防撞、固定垫片或填充物。在护膝上,一般在膝盖中央、髌骨位置内置一片硅胶材质的垫片,起到压紧髌骨,固定位置、防撞缓冲等作用。
3.相关技术见申请号为201410262574.6的中国发明申请,其公开了一种护膝,包括筒状的护膝本体,在护膝本体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松紧口,在护膝本体的设有与人体膝盖形状适应的有凹腔的壳体,壳体的凹腔内设置有硅胶缓冲垫,壳体中部有加强的凸起部,凸起部两侧和下方的壳体上设置有气孔;松紧口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点。
4.上述专利技术硅胶垫片只包围髌骨高点,通过护膝本身的针织面料弹性将垫片固定在髌骨上,然而对于更易受损的髌骨和胫骨之间位置并未提供有效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目前运动护具对于髌骨和胫骨之间的保护性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护膝垫及护具。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护膝垫,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护膝垫,包括护垫本体,护膝垫还包括连接于护垫本体一面的凸起;护垫本体的轮廓具有长轴和短轴,凸起位于护垫本体短轴的两端和/或长轴的一端;位于护垫本体短轴两端的凸起用于抵接髌骨两端与股骨的结合处,和/或髌骨两端与胫骨的结合处;位于护垫本体长轴一端的凸起用于抵接髌骨与胫骨的结合处,和/或髌骨与腓骨的结合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垫本体可以垫在膝盖前部,稳定关节的同时减少撞击损伤,对膝盖的髌骨进行保护。护垫本体上的凸起能够抵接在膝盖主要骨骼之间的空隙位置,通过设置的凸起卡住骨骼,以稳定骨骼之间的韧带、滑膜囊、软骨,在运动时使关节更稳定,使骨骼在限制范围内活动,骨骼不易非正常移位,保护韧带、滑膜囊、半月板等易损组织,达到保护关节的目的。
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护膝垫,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0.一种护膝垫,包括护垫本体,护膝垫还包括连接于护垫本体的凸起;当护膝垫被佩戴在膝盖时,凸起位于以下至少一种位置:髌骨两端与股骨的结合处、髌骨两端与胫骨的结合处、髌骨与胫骨的结合处、髌骨与腓骨的结合处。
11.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护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2.一种护具,包括由弹性材料制作的护筒,护具还包括上述的护膝垫。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具除了具有传统护膝的效果,还能够稳定骨骼之间的韧带、滑膜囊、软骨,在运动时使关节更稳定,保护韧带、滑膜囊、半月板等易损组织。
1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至少一种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5.1、通过在保护垫的内侧一面增加凸起,塑造符合人体膝盖骨骼结构的形状,在运动时使关节更稳定,骨骼不易非正常移位,保护韧带、滑膜囊、半月板等易损组织;
16.2、垫片在膝盖前部,稳定关节的同时减少撞击损伤,保护髌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护膝垫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主视图;
19.图3是图2的左视图;
20.图4是图2的仰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护垫本体;11、通孔;12、防滑凸棱;13、防滑凸点;2、翼片;3、第一凸起;4、连接带;5、第二凸起;6、第三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护膝垫及护具。
25.参考图1和图2,护膝垫包括护垫本体1,护膝垫还包括连接于护垫本体1一面的凸起;护垫本体1的外轮廓具有长轴和短轴,凸起位于护垫本体1短轴的两端和/或长轴的一端;位于护垫本体1短轴两端的凸起用于抵接髌骨两端与股骨的结合处,和/或髌骨两端与胫骨的结合处;位于护垫本体1长轴一端的凸起用于抵接髌骨与胫骨的结合处,和/或髌骨与腓骨的结合处。
26.护垫本体1可以垫在膝盖前部,稳定关节的同时减少撞击损伤,对膝盖的髌骨进行保护。护垫本体1上的凸起能够抵接在膝盖主要骨骼之间的空隙位置,通过设置的凸起卡住骨骼,以稳定骨骼之间的韧带、滑膜囊、软骨,在运动时使关节更稳定,使骨骼在限制范围内活动,骨骼不易非正常移位,保护韧带、滑膜囊、半月板等易损组织,达到保护关节的目的。
27.参考图1和图2,护垫本体1的外轮廓形状可以呈六边形,优选为外接圆六边形。根据需要,护垫本体1的外轮廓形状还可以为椭圆形、菱形或矩形。护垫本体1可以为硅胶垫,整个垫片较软,可以起到润滑关节、减少半月板磨损的效果。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弹性材料制作如xpe垫片、eva垫片或者海绵垫片等。
28.护垫本体1的中部可以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用于护垫本体1套在髌骨周围,以便对髌骨周向活动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定。优选的,通孔11轮廓的最小直径d满足l/3≤d≤5/6l,l为护垫本体1在短轴方向的长度。通孔11优选为椭圆形,通孔11的长轴方向与护垫本体1的长轴方向一致。通孔11还可以为圆形、矩形、棱形等。
29.根据需要,护垫本体1的轮廓形状和尺寸以及通孔11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根据佩戴者的膝盖部位的体型轮廓进行定制。
30.位于长轴一端的凸起有三个,为了便于描述,中间的凸起命名为第二凸起5,两侧的凸起命名为第三凸起6,位于短轴两端的凸起命名为第一凸起3。第一凸起3用于抵接髌骨两端与股骨的结合处,和/或髌骨两端与胫骨的结合处;第二凸起5用于抵接髌骨与胫骨的结合处,第三凸起6用于抵接胫骨与腓骨的结合处。第一凸起3、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在佩
戴护膝后抱紧髌骨、卡住髌骨与胫骨之间的关节线,使整个膝盖骨骼结构稳定。
31.参考图2和图3,为了使得第一凸起3更好地固定髌骨两侧与股骨之间的凹陷,护垫本体1的中部沿短轴方向可以固定连接有翼片2,第一凸起3固设于翼片2上。翼片2与护垫本体1可以采用以下任一固定方式:一体注塑成型、熔接固定、粘接固定、缝合固定。此处翼片2采用硅胶片,翼片2与护垫本体1一体成型。翼片2可以延伸至护垫本体1的外轮廓外部,翼片2的宽度自靠近护垫本体1的中心向远离护垫本体1的中心逐渐减小。翼片2远离护垫本体1的一端呈圆弧形。根据需要,翼片2还可以是矩形片、梯形片或三角形片。
32.第一凸起3可以呈圆锥状,根据需要,第一凸起3还可以呈棱锥状、圆台状、棱台状或半球状。第一凸起3的材质可以为硅胶,第一凸起3与翼片2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3也可以采用橡胶、海绵、xpe或eva等,第一凸起3也可以通过熔接、粘接、铆接、螺栓固定等任一方式与翼片2固定。根据需要,每个翼片2上的第一凸起3的数量可以为2个或3个,相应的,此时单个第一凸起3的体积减小,高度可以保持不变。
33.参考图2和图4,为了使得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更好地固定髌骨与胫骨、髌骨与腓骨之间的间隙,护垫本体1固定连接有连接带4,第二凸起5固定于连接带4的中部,第三凸起6固定于连接带4的两端。由于护垫本体1端部的宽度逐渐变窄,连接带4可以延伸至护垫本体1的外轮廓外部。连接带4与护垫本体1可以采用以下任一固定方式:一体注塑成型、熔接固定、粘接固定、缝合固定。此处连接带4采用硅胶片,连接带4与护垫本体1一体成型。
34.两个第三凸起6的中心最远距离小于两个第一凸起3中心最远距离。第二凸起5靠近通孔11长轴的端部设置,第二凸起5距离通孔11的中心长度小于第三凸起6距离通孔11的中心长度,第二凸起5的中心和两个第三凸起5的中心呈三角形分布。为了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对关节的稳定性保护更佳,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的轮廓优选呈半椭球状。根据需要,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的轮廓也可以呈半球状。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的材质可以为硅胶,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与连接带4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也可以采用橡胶、海绵、xpe或eva等,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也可以通过熔接、粘接、铆接、螺栓固定等任一方式与翼片2固定。
35.参考图3和图4,在护垫本体1厚度方向,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的高度大于第一凸起3的高度。第二凸起5和第三凸起6与连接带4的连接处圆角过渡。
36.为了增加护垫本体1的防滑性,护垫本体1靠近凸起的一面还可以设有防滑部。防滑部包括多个防滑凸棱12,防滑凸棱12固定于护垫本体1在长轴方向远离凸起的一端,固定方式可以为一体成型或粘接。防滑凸棱12此处有三个且沿着短轴方向平行设置。根据需要,防滑凸棱12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两个、四个或以上数量,最好不超过10个。防滑部还包括多个防滑凸点13,防滑凸点13分布于通孔11两侧,每侧的防滑凸点13此处有8个并呈两排设置,根据需要,防滑凸点13还可以是其他数量,多个防滑凸点13可以规律的呈矩阵分布,也可以是无规律的散乱分布。此外,表面有细小的棱和锥状凸起,还可以起到按摩筋膜的作用。
3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护具,包括由弹性材料制作的护筒,护具还包括上述的护膝垫。用于制作护筒的弹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棉、涤纶等。护膝垫可以固定在护筒内壁,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熔接、缝合、磁吸、子母扣连接、拉链连接、系固等。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