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5:23: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藤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


背景技术:

2.椅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主要供人休息,椅子的类型有很多种类,如沙发椅,摇椅和藤椅等等;藤椅是一种用粗藤编织而成的椅子,藤制品等充满古老的风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3.现有技术中,目前的藤椅不具有椅背高度调节的功能,难以根据不同人群的舒适程度对椅背进行调节,灵活性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包括椅体,所述椅体底端的两侧均固接有一组椅腿,且每组椅腿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椅体顶端的后侧设有椅背;所述椅体后侧的两端均固接有连接板;所述椅背两端的底部分别固接有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且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的另一端均贯穿连接板并于其转动连接;所述二号转轴远离椅背的一端固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环面固接有一组固定卡片;靠近转盘一侧的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的前后两端之间共同固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侧套设转动连接有转动卡片;所述固定板底端靠近椅背的一侧固接有弧形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每组所述椅腿的底部均共同设有晃腿;所述晃腿的顶端前后两侧均固接有配合筒,且椅腿的底端均位于配合筒内;每组所述椅腿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均开设有圆孔;所述椅腿远离椅体的一侧均固接有直板;所述直板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l形杆;每组所述l形杆相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套筒,且l形杆远离直板的一端滑动连接于套筒内;所述套筒内远离直板的一端均固接有一号弹簧,且一号弹簧的另一端均与l形杆固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卡片的顶端均固接有拉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杆的外侧套设有二号弹簧,且二号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通孔和转动卡片固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椅背前侧底部的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连接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固接有限位杆。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椅背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组通气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转盘,转盘通过二号转轴对椅背进行调节,并利用弧形杆对转动卡片进行抵挡,从而实现对调节后椅背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其有利于适用于不同的
人群,提高使用者乘坐的舒适度;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与圆孔卡合或分离,从而实现对晃腿的安装固定与拆卸,有利于锻炼手脚和休息,增强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的第一立体图;
16.图2为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的第二立体图;
17.图3为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中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的第三立体图;
19.图5为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中图4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6为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中图1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7为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中l形杆和套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的第四立体图;
23.图9为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中图8的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中:1、椅体;2、椅腿;3、椅背;4、连接板;5、一号转轴;6、二号转轴;7、转盘;8、固定卡片;9、固定板;10、通孔;11、圆杆;12、转动卡片;13、弧形杆;14、晃腿;15、配合筒;16、穿孔;17、圆孔;18、直板;19、l形杆;20、套筒;21、一号弹簧;22、拉杆;23、二号弹簧;24、限位槽;25、限位杆;26、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多功能藤椅,包括椅体1,椅体1底端的两侧均固接有一组椅腿2,且每组椅腿2的数量均为两个;椅体1顶端的后侧设有椅背3;椅体1后侧的两端均固接有连接板4;椅背3两端的底部分别固接有一号转轴5和二号转轴6,且一号转轴5和二号转轴6的另一端均贯穿连接板4 并于其转动连接;二号转轴6远离椅背3的一端固接有转盘7;转盘7的外环面固接有一组固定卡片8;靠近转盘7一侧的连接板4的顶端固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顶端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内的前后两端之间共同固接有圆杆 11;圆杆11的外侧套设转动连接有转动卡片12;固定板9底端靠近椅背3的一侧固接有弧形杆13;在工作时,顺时针转动转盘7,转盘7带动固定卡片8 转动,固定卡片8对转动卡片12挤压,转动卡片12转动,使得转盘7能够带动固定卡片8转动,转盘7带动二号转轴6带动椅背3逐渐升高,调节至合适高度时,松开转盘7,在弧形杆13的作用下,弧形杆13对转动卡片12 起到限位的作用,转动卡片12不能向后转动,此时固定卡片8受到转动卡片 12的固定,从而椅背3被固定,此时既能够对调节后的椅背3进行固定,当需要将椅背3的高度调低时,滑动转动卡片12,使得转动卡片12在圆杆11 向内滑动,使得转动卡片12和固定卡片8分离,而后逆时针转动转盘7,转盘7通过二号转轴6带动椅背3向后倾斜,椅背3的高度逐渐变低,调节完成后,将转动卡片12滑动至原来位
置,此时转动卡片12位于两个固定卡片8 之间,且受到弧形杆13的限位作用,椅背3得到固定,进而该结构通过转动转盘7,转盘7通过二号转轴6对椅背3进行调节,并利用弧形杆13对转动卡片12进行抵挡,从而实现对调节后椅背3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其有利于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提高使用者乘坐的舒适度。
27.如图1、图6、图7所示,每组椅腿2的底部均共同设有晃腿14;晃腿 14的顶端前后两侧均固接有配合筒15,且椅腿2的底端均位于配合筒15内;每组椅腿2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穿孔16;穿孔16内均开设有圆孔17;椅腿2远离椅体1的一侧均固接有直板18;直板18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l形杆 19;每组l形杆19相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套筒20,且l形杆19远离直板18的一端滑动连接于套筒20内;套筒20内远离直板18的一端均固接有一号弹簧 21,且一号弹簧21的另一端均与l形杆19固接;在工作时,将椅体1搬起来,而后使得椅腿2对准配合筒15,并将椅腿2的底端放入配合筒15内,而后拉动套筒20,此时一号弹簧21被拉伸,转动l形杆19,l形杆19带动套筒20转动,直至l形杆19转动至穿孔16内,而后松开套筒20,在一号弹簧 21的作用下,套筒20被拉入圆孔17内,此时及实现椅腿2和晃腿14的安装固定,进而该结构通过套筒20与圆孔17卡合或分离,从而实现对晃腿14的安装固定与拆卸,有利于锻炼手脚和休息,增强实用性。
28.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转动卡片12的顶端均固接有拉杆22;在工作时,人们能够通过拉动拉杆22,拉杆22带动转动卡片12滑动,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29.如图2、图3所示,圆杆11的外侧套设有二号弹簧23,且二号弹簧23 的两端分别与通孔10和转动卡片12固接;在工作时,使用者在调节完成后,松开拉杆22,在二号弹簧23的作用下,转动卡片12会自动归位。
30.如图8、图9所示,椅背3前侧底部的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24;两个连接板4相靠近的一侧均固接有限位杆25;在工作时,当椅背3调节至竖直状态后,限位杆25真好进入限位槽24内,此时在限位杆25的作用下,能够避免椅背3向前倾。
31.如图1、图2、图4、图8所示,椅背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组通气孔26;在工作时,通气孔26能够起到散热通气的作用。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工作时,顺时针转动转盘7,转盘7带动固定卡片8转动,固定卡片8对转动卡片12挤压,转动卡片12转动,使得转盘7能够带动固定卡片8转动,转盘7带动二号转轴6带动椅背3逐渐升高,调节至合适高度时,松开转盘7,在弧形杆13的作用下,弧形杆13对转动卡片12起到限位的作用,转动卡片12不能向后转动,此时固定卡片8受到转动卡片12的固定,从而椅背3被固定,此时既能够对调节后的椅背3进行固定,当需要将椅背3的高度调低时,滑动转动卡片12,使得转动卡片12在圆杆11向内滑动,使得转动卡片12和固定卡片8分离,而后逆时针转动转盘7,转盘7通过二号转轴6带动椅背3向后倾斜,椅背3的高度逐渐变低,调节完成后,将转动卡片12滑动至原来位置,此时转动卡片12位于两个固定卡片8之间,且受到弧形杆13的限位作用,椅背3得到固定,进而该结构通过转动转盘7,转盘7通过二号转轴6对椅背3进行调节,并利用弧形杆13对转动卡片12进行抵挡,从而实现对调节后椅背3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其有利于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提高使用者乘坐的舒适度;
33.将椅体1搬起来,而后使得椅腿2对准配合筒15,并将椅腿2的底端放入配合筒15内,而后拉动套筒20,此时一号弹簧21被拉伸,转动l形杆19, l形杆19带动套筒20转动,直
至l形杆19转动至穿孔16内,而后松开套筒 20,在一号弹簧21的作用下,套筒20被拉入圆孔17内,此时及实现椅腿2 和晃腿14的安装固定,进而该结构通过套筒20与圆孔17卡合或分离,从而实现对晃腿14的安装固定与拆卸,有利于锻炼手脚和休息,增强实用性。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