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冷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1:23: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散热装置是指将机械或其他器具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转移以避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装置或仪器。常见的散热器依据散热方式可以分为风冷、热管散热器、液冷、半导体制冷、压缩机制冷等多种类型,其中,液冷散热方式作为一种成熟的散热技术,一直以来都广泛应用于工业途径,如汽车、飞机引擎的散热,计算机的散热等。但在使用液冷散热装置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即观察冷却液液位时,需手动打开水箱盖,不仅便捷性低,开启水箱盖后会增加液冷散热装置中的空气余量;而且,在冷却液降温时会产生负压,会产生冷缩回吸空气的情况,影响液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3.因此,亟需一种液位观察便捷、能够有效避免冷缩回吸空气影响散热性能的液冷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散热装置,设置于发热元件上,包括:
5.液体散热器;
6.主水箱,与所述液体散热器连通,且所述主水箱的壳体设置有溢流装置;
7.副水箱,通过所述溢流装置与所述主水箱连接,且所述副水箱设置有大气连通装置。
8.进一步的,所述溢流装置包括:
9.溢流透气口,所述溢流透气口设置有密封弹簧,以实现所述溢流透气口的开闭;
10.溢流吸液管,一端与所述溢流透气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副水箱。
11.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吸液管连接于所述副水箱的底部。
12.进一步的,所述大气连通装置为导流透气管,且所述导流透气管设置于所述副水箱顶部。
13.进一步的,所述主水箱的壳体设置有压力水箱盖,所述压力水箱盖内设置有气阀,所述压力水箱盖通过所述气阀与所述溢流装置连接,以通过气压变化实现所述溢流装置与所述主水箱内的气体和/或液体交换。
14.进一步的,所述主水箱为膨胀水箱,且所述主水箱设置有液体散热器连接口,通过所述液体散热器连接口实现所述液体散热器与所述主水箱的连通。
15.进一步的,所述副水箱为透明材质。
16.进一步的,还包括:
17.第一支撑组件,所述液体散热器、所述主水箱均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固定;
18.第二支撑组件,所述副水箱通过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固定;
19.连接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
21.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副水箱固定于所述支撑杆;
22.横杆,与水平面平行,用于连接并固定所述支撑杆。
23.进一步的,还包括:
24.固定组件,所述副水箱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杆。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液冷散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2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液冷散热装置由液体散热器、主水箱和副水箱组成,其中副水箱与大气连通,利用内外气压差,进行散热系统中空气的排出以及冷却液的回收。副水箱内部液位的高度,可作冷却液是否添加的衡量标准,将副水箱设为全透明材质,液位观察时,无需登上设备顶端、无需打开水箱盖,即可直接观察,不仅使液位观察更为方便,还有效避免了开启水箱盖后增加水冷散热器内的空气余量、影响散热性能。副水箱中冷却液存量不小于副水箱容积的1/3,以避免冷却液温度下降时通过大气连通装置吸入空气,即有效避免了冷缩回吸,进一步保证了液冷散热装置中空气存量保持较少水平,提高液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27.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液冷散热装置有效解决了液冷散热装置中空气存量较多的问题,提高液体散热器的性能,同时有效提高了液位观察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冷散热装置示意图之一;
29.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冷散热装置示意图之二;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冷散热装置示意图之三;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液冷散热装置示意图之四;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水箱的侧视图;
3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水箱的后视图。
36.图中,1、液体散热器;2、主水箱;3、压力水箱盖;4、注水口;5、副水箱;6、大气连通装置;7、溢流透气管;8、横杆;9、溢流透气口;10、液体散热器连接口;11、支架;12、托板;13、六角头螺栓;14、支撑杆;15、第一支撑组件;16、连接件;17、连接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9.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1.以下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所示的安装方法仅为一种优选示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散热装置中的组成部分的安装方法进行调整,同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发热元件的选择进行调整,以此实现灵活地个性化定制,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制。以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应用的发热元件为装载机。
实施例
42.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液冷散热装置由液体散热器1、主水箱2和副水箱5组成,其中图2为图1的a部分的局部爆炸图。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液体散热器1为水冷散热器;主水箱2为膨胀水箱。主水箱2的结构如图6-8所示。
43.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液冷散热装置骨架,液冷散热装置骨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5和第二支撑组件,其中液体散热器1嵌套于第一支撑组件15内。第二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杆14和一个横杆8,两个支撑杆14垂直于地面;横杆8平行于地面,且横杆8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支撑杆14。
44.第一支撑组件15上还连接有连接件16,连接件16呈工字型,工字型连接件16包括两个可旋转的连接卡槽17,第一支撑组件15通过工字型连接件16的连接卡槽17与第二支撑组件的横杆14连接,实现连接固定第一支撑组件15和第二支撑组件的目的。液体散热器1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一支撑组件15的上侧,实现连接固定液体散热器1和主水箱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螺栓均为六角头螺栓13。
45.液冷散热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托板12和支架11,托板12为l形,副水箱5放置于托板12直角处,支架11环绕设置于副水箱5外侧;多个六角头螺栓13贯穿托板12与支架11上设置的孔洞,连接托板12与支架11,将副水箱5固定于托板12与支架11。托板12通过六角头螺栓13固定于支撑杆14,用于承托并固定副水箱5。
46.本实施例中,副水箱5为全透明pp材料,液位观察时,无需登上设备顶端,无需打开水箱盖,站在地面即可直接观察。
47.液体散热器1设置有液体散热器连接口10,液体散热器1通过液体散热器连接口10与主水箱2始终保持连通连接。主水箱2的壳体上设有注水口4,注水口4匹配设置有压力水箱盖3,压力水箱盖3内设有压力阀门和密封弹簧,压力阀门通过密封弹簧实现自动开闭。注水口4侧壁设有溢流装置,主水箱2通过溢流装置与副水箱5连接,压力水箱盖3通过压力阀门与溢流装置连通。
48.溢流装置具体包括溢流透气口9和溢流吸液管7,溢流透气口9设置在注水口4侧壁上,溢流吸液管7的一端连接溢流透气口9,另一端连接副水箱5的壳体底部。副水箱5的壳体顶部设置有大气连通装置6,用于保持副水箱5内和大气的零气压差。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溢流吸液管7为溢流吸液胶管,大气连通装置6为导流透气管。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散热装置应用于装载机,整机高度空间不足,无法满足常规膨胀水箱的布置时,采用异型膨胀水箱与副水箱5的组合。副水箱5内部液位的高度,可作冷却液是否添加的衡量标准。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副水箱5为全透明pp材料,液位观察时,无需登上设备顶端,无需打开水箱盖,站在地面即可直接观察。
5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51.在异型膨胀水箱、水冷散热器和副水箱5中注入冷却液,其中副水箱5中冷却液存量不小于副水箱5容积的1/3,以避免冷却液温度下降时通过大气连通装置6吸入空气,即避免冷缩回吸。异型膨胀水箱与水冷散热器始终保持连通连接。
52.当冷却液受热膨胀,异型膨胀水箱内部压力高于大气压时,压力水箱盖3内的密封弹簧被压力顶开,实现压力阀门的自动开启,水冷散热器及异型膨胀水箱内部的水气混合液通过溢流吸液胶管流入副水箱5,水气混合液中的空气与液体的密度不同,因此,在副水箱5内进行气液自然分离,并将空气通过导流透气管6溢出大气。此时,异型膨胀水箱、水冷散热器和副水箱5三者连通并完成排气,内外压差平衡,压力水箱盖3内的密封弹簧复位,关闭主水箱2与副水箱5的联通。随着冷却液的温度的升高,循环以上动作,从而实现彻底排空冷却系统内的空气。
53.发热元件装载机停机后,冷却液温度下降,异型膨胀水箱内压力小于大气压,内部呈负压状态,水箱盖内密封弹簧被压力顶开,再次实现压力阀门的自动开启,由于气压不平衡的作用,溢流吸液胶管将副水箱5内的冷却液回吸至异型膨胀水箱,三者再次实现联通。
54.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散热装置,利用异型膨胀水箱、水冷散热器和副水箱组合在发热元件装载机上,有效解决了液冷散热装置中空气存量较多的问题,提高液体散热器的性能。副水箱为全透明pp材料,液位观察时,无需登上设备顶端、无需打开水箱盖,即可直接观察。副水箱中冷却液存量不小于副水箱容积的1/3,以避免冷却液温度下降时通过大气连通装置吸入空气,即有效避免了冷缩回吸,进一步保证了液冷散热装置中空气存量保持较少水平,提高液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5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