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1:01: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工程建筑中,在单桩复合地基完成之后,为了保证后续施工的安全和质量,通常需要使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对单桩复合地基的性能进行检测。
3.相关技术中,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支墩、次梁和加压件;支墩在地面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且支墩沿竖向方向设置,次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支墩的顶部,单桩复合地基受检桩的顶部设置有承压板,加压件设置于承压板的顶部,加压件顶部的压力输出端和次梁之间设置有主梁;地面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的基准梁,承压板对应基准梁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位移传感器。当工作人员检测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时,先在次梁上放置配重物,然后使用加压件加压,加压稳定后从位移传感器读出承压板的沉降量,再根据换算公式算出单桩复合地基受检桩的承载力特征值。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为了保证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在单桩复合地基受检桩周围的土质较为松软时仍能够使用,支墩在满足对配重物支撑的基础上仍需增大横截面积以满足整体支撑的稳定性,造成了支墩整体较为笨重,在运输和操作的过程中均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支墩在满足支撑配重物的基础上无需额外增加横截面积,本技术提供一种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支墩、次梁和加压件;所述支墩在地面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支墩沿竖向方向设置,所述次梁设置有多根,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支墩的顶部,单桩复合地基受检桩的顶部设置有承压板,所述加压件设置于所述承压板的顶部,所述加压件顶部的压力输出端和所述次梁之间设置有主梁;地面上设置有基准梁,所述承压板对应所述基准梁的位置处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支墩的底部和地面之间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支墩的横截面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之前,工作人员根据配重物的重量选择能够稳定支撑配重物的支墩,当工作人员组装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时,工作人员先根据测试现场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面积的承载板,然后将承载板放置在需要支撑的位置,再将支墩放置在承载板上,接下来将次梁、主梁、加压件、基准梁和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对应的位置处;总体而言,承载板增大了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整体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支墩在满足支撑配重物的基础上无需额外增加横截面积。
9.可选的,所述支墩的底部和所述承载板的顶部两者之中的任意一个固定连接有凸起,所述支墩的底部和所述承载板的顶部两者之中的另外一个开设有限制所述凸起沿竖向方向运动的凹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支墩的底部不易和承载板的顶部分离,减少了支墩的底部在承载板上的晃动,使得支墩的支撑更加稳固。
11.可选的,两个所述支墩关于所述主梁对称。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墩所受的压力较为均匀,减少了一侧支墩侧翻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次梁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其对应的所述支墩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次梁固定连接在支墩上之后,支墩能够充当一部分配重,减少了配重物的堆积;另一方面,次梁和支墩之间无法相对移动,使得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支撑的稳定性更强。
15.可选的,所述支墩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支墩的一端支撑于地面上,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承载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杆转动的限位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的支撑位置、支撑杆的转动连接位置以及承载板的支撑位置呈三角形分布,同时在限位组件的限位作用下,支撑杆和竖向方向的夹角得到限制,进一步的提高了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支撑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螺套;所述第一限位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且转动轴线和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限位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墩上且转动轴线和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螺套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两者之中的其中一个之上,所述螺套的另一端防脱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两者之中的另外一个之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使用限位组件对支撑杆和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进行限制时,拧动螺套使支撑杆和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至合适位置,在螺纹的自锁作用下,螺套的位置被锁定,支撑杆和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被锁定;整体而言,限位组件使得支撑杆和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可调且限位作用较为可靠。
19.可选的,所述次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所述次梁进行辅助支撑的辅助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辅助梁的支撑下,减小了次梁的弯曲,提高了次梁上配重物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承压板的面积等于单桩复合地基受检桩的横截面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压板的受力面积和单桩复合地基受检桩的受力面积一致,使得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结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支墩底部设置承载板,承载板增大了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整体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支墩在满足支撑配重物的基础上无需额外增加横截面积;
25.2.通过将次梁的端部固定连接在其对应的支墩上,一方面,次梁固定连接在支墩上之后,支墩能够充当一部分配重,减少了配重物的堆积;另一方面,次梁和支墩之间无法相对移动,使得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支撑的稳定性更强;
26.3.通过在支墩上设置支撑杆,在支撑杆和支墩之间设置限制支撑杆转动的限位组件,进一步的提高了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支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沿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承载板;11、凸起;2、支墩;21、凹槽;22、抱箍;3、次梁;31、螺栓;32、辅助梁;4、加压件;5、承压板;51、位移传感器;6、主梁;7、基准梁;8、支撑杆;81、支撑板;9、限位组件;91、第一限位杆;92、第二限位杆;93、螺套。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32.参照图1,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包括承载板1、支墩2、次梁3和加压件4;承载板1设置有两个,两个承载板1分别设置在地面上对应支撑点的位置处,支墩2设置有两个,两个支墩2均沿竖向方向设置在承载板1的顶部;次梁3设置有多根,次梁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支墩2的顶部,单桩复合地基受检桩的顶部设置有承压板5,加压件4设置于承压板5的顶部,加压件4顶部的压力输出端和次梁3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主梁6;地面上设置有基准梁7,承压板5对应基准梁7的位置处设置有位移传感器51。
33.工作人员使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进行载荷试验时,在次梁3的顶部堆放合适重量的配重物,然后使用加压件4进行加压,在压力的作用下,承压板5产生形变,工作人员根据位移传感器51读出承压板5的变形。
34.参照图1,承载板1的横截面积大于支墩2的横截面积,当工作人员组装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时,工作人员先根据测试现场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面积的承载板1以满足支撑稳定性的要求。
35.参照图1,承载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起11,凸起11的顶部横截面积大于底部横截面积,支墩2的底部开设有和凸起11适配的凹槽21,凹槽21呈燕尾形且顶部开口大于底部开口;通过凸起11和凹槽21的配合,支墩2的底部不易和承载板1的顶部分离,减少了支墩2的底部在承载板1上的晃动,使得支墩2的支撑更加稳固。
36.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11还可以设置在支墩2的底部,凹槽21设置在承载板1的顶部。
37.为了使两个支墩2所受的压力较为均匀,参照图1,两个支墩2关于主梁6对称。
38.参照图1,次梁3的端部设置有螺栓31,螺栓31的头部抵紧在次梁3上,螺栓31的自由端贯穿次梁3螺纹连接在支墩2上;一方面,次梁3固定连接在支墩2上之后,支墩2能够充当一部分配重,减少了配重物的堆积;另一方面,次梁3和支墩2之间无法相对移动,使得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支撑的稳定性更强。
39.参照图1,次梁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对次梁3进行辅助支撑的辅助梁32,在辅助梁32的支撑下,减小了次梁3的弯曲,提高了次梁3上配重物的稳定性。
40.参照图1,加压件4为液压千斤顶或者螺旋千斤顶,承压板5的面积等于单桩复合地
基受检桩的横截面积,承压板5的受力面积和单桩复合地基受检桩的受力面积一致,使得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结果。
41.为了进一步提高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支撑的稳定性,支墩2上固定连接有抱箍22,抱箍22远离加压件4的一侧铰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支撑杆8远离支墩2的一端铰接有支撑板81,支撑板81和地面接触,支撑杆8和承载板1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支撑杆8转动的限位组件9。
42.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2,限位组件9包括第一限位杆91、第二限位杆92和螺套93;第一限位杆91铰接在支撑杆8上且转动轴线和支撑杆8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二限位杆92铰接在支墩2上且转动轴线和支撑杆8的转动轴线平行;螺套93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限位杆91的端部和第二限位杆92的端部。
43.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拧动螺套93使支撑板81和地面接触,在螺纹的自锁作用下,螺套93的位置被锁定,支撑杆8和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被锁定,支撑杆8的支撑位置、支撑杆8的转动连接位置以及承载板1的支撑位置呈三角形分布,使得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的支撑较为稳定。
44.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螺套93和第二限位杆92的防脱连接,螺套93靠近第二限位杆9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片,第二限位杆92靠近螺套9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片,第二限位杆92靠近螺套93的一端伸入螺套93内,第一挡片对第二挡片形成隔挡使得第二限位杆92防脱连接在螺套93上。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之前,工作人员根据配重物的重量选择能够稳定支撑配重物的支墩2,当工作人员组装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时,工作人员先根据测试现场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面积的承载板1,然后将承载板1放置在需要支撑的位置,再将支墩2放置在承载板1上,接下来将次梁3、主梁6、加压件4、基准梁7和位移传感器51设置在对应的位置处;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安装的过程中,承载板1增大了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整体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支墩2在满足支撑配重物的基础上无需额外增加横截面积。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