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隧道支顶控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07:54: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支顶控沉装置。


背景技术:

2.软弱地层暗挖导洞施工一般采用台阶法开挖支护,开挖过程中上下台阶分界处格栅钢架易造成拱脚短期内悬空受力,无有效传递引起沉降,地层条件差的区域已支护部位由于围岩自重初支受力存在一定的变形造成拱顶沉降;在周边构筑物、管线复杂地带对防沉降要求高。
3.传统的临时支撑仅仅采用刚性支撑,无法达到可调节支撑的作用,无法很好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稳定的隧道支顶控沉装置。
5.一种隧道支顶控沉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隧道拱顶或拱脚的竖向支撑机构,所述竖向支撑机构上端抵紧于拱顶或拱脚,其下端支撑于隧道底部;
6.所述竖向支撑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液压千斤顶和下钢管,所述下钢管的下端支撑于隧道底部,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千斤顶主体、连接于千斤顶主体上部的伸缩杆以及驱动伸缩杆向上顶升的摇杆,所述千斤顶主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钢管上端,伸缩杆上端用于支撑住所述拱顶或拱脚。
7.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竖向支撑机构支撑住隧道拱顶或拱脚,以对隧道拱顶或拱脚进行支撑,同时,所述竖向支撑机构的液压千斤顶可以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顶升高度,以调节竖向支撑机构竖直方向的高度,进而可以确保隧道支顶控沉装置能抵紧于隧道拱顶或拱脚与底部之间,避免发生悬空,确保隧道内支撑体系的稳固。
8.优选地,所述液压千斤顶还包括设于所述千斤顶主体侧面并用于显示当前压力值的压力显示屏。
9.优选地,所述伸缩杆的外侧沿竖直方向设有刻度线。
10.优选地,当竖向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拱顶时,所述隧道支顶控沉装置还包括沿隧道纵向设置的纵梁,所述纵梁设于拱顶下端面,所述纵梁下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竖向支撑机构,所述竖向支撑机构还包括上钢管,所述上钢管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纵梁下部,所述上钢管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于伸缩杆上端。
11.优选地,所述上钢管与隧道拱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12.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垫板、旋扣以及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垫板的上部设有所述旋扣,所述第一垫板的下部设有所述第一套环,所述纵梁的下端面开设有供旋扣旋转卡入的旋转卡槽,所述第一套环套设于所述上钢管上部,且上钢管上部抵紧于第一垫板。
13.优选地,所述伸缩杆与上钢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14.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垫板、第二内套环以及第二外套环,所述第二垫板的上
部和下部对应设有第二内套环和第二外套环,所述上钢管下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内套环外,并压紧于第二垫板上,所述伸缩杆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二外套环内,并抵紧于第二垫板。
15.优选地,所述千斤顶主体与下钢管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
16.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垫板和设于第三垫板下部的第三内套环,所述千斤顶主体支撑于第三垫板上部,所述下钢管上部套设于第三内套环外,并抵紧于第三垫板。
17.优选地,所述下钢管通过第四连接件连接于隧道底部;
18.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第四垫板和设于第四垫板上部的第四外套环,所述第四垫板用于固定在隧道底部,所述下钢管下部伸入所述第四外套环内,并压紧在第四垫板上。
19.优选地,所述第四垫板的下部设有多个用于插入隧道底部的固定锥。
20.优选地,所述第四垫板下部的外周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固定锥,且多个固定锥向下延伸且朝外倾斜设置。
21.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所述纵梁、上钢管、液压千斤顶以及下钢管之间可拆卸连接一起,进而可以实现隧道支顶控沉装置的快速拆卸,快速循环施工,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并且,纵梁、上钢管、液压千斤顶以及下钢管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简便,降低施工难度。
22.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支撑拱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实施例支撑拱脚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6.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
27.图5为图1中c处放大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纵梁;11、旋转卡槽;2、竖向支撑机构;21、上钢管;22、液压千斤顶;221、千斤顶主体;222、伸缩杆;223、摇杆;224、压力显示屏;225、刻度线;23、下钢管;3、第一连接件;31、第一垫板;32、旋扣;33、第一套环;4、第二连接件;41、第二垫板;42、第二内套环;43、第二外套环;44、固定短柱;5、第三连接件;51、第三垫板;52、第三内套环;6、第四连接件;61、第四垫板;62、第四外套环;63、固定锥。
具体实施方式
31.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32.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33.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4.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支顶控沉装置,包括用于支撑隧道拱顶或拱脚的竖向支撑机构2,所述竖向支撑机构2上端抵紧在隧道拱顶或拱脚下端面,其下端支撑于隧道底部,所述竖向支撑机构2沿隧道纵向设有多个;
35.所述竖向支撑机构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液压千斤顶22和下钢管23,所述下钢管23的下端支撑于隧道底部,所述液压千斤顶22包括千斤顶主体221、连接于千斤顶主体221上部的伸缩杆222以及驱动伸缩杆222向上顶升的摇杆223,所述千斤顶主体22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钢管23上端,伸缩杆222上端用于支撑住所述拱顶或拱脚。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竖向支撑机构2支撑住隧道拱顶或拱脚,以对隧道拱顶或拱脚进行支撑,同时,所述竖向支撑机构2的液压千斤顶22可以通过调节伸缩杆222的顶升高度,以调节竖向支撑机构2竖直方向的高度,进而可以确保隧道支顶控沉装置能抵紧于隧道拱顶或拱脚与底部之间,避免发生悬空,确保隧道内支撑体系的稳固。
37.优选地,所述液压千斤顶22还包括设于所述千斤顶主体221侧面并用于显示当前压力值的压力显示屏224,所述伸缩杆222的外侧沿竖直方向设有刻度线225,进而可以对隧道内的受力进行可视化监控。
38.在本实施例中,当竖向支撑机构2用于支撑拱顶时,所述隧道支顶控沉装置还包括沿隧道纵向设置的纵梁1,所述纵梁1设于拱顶下端面,所述纵梁1下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竖向支撑机构2,所述竖向支撑机构2还包括上钢管21,所述上钢管21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纵梁1下部,所述上钢管2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于伸缩杆222上端,进而通过所述液压千斤顶22来调节上钢管21与下钢管23之间的距离,可以避免发生悬空的情况。
39.优选地,所述上钢管21与隧道拱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3连接;
40.所述第一连接件3包括第一垫板31、旋扣32以及第一套环33,所述第一垫板31的上部设有所述旋扣32,所述第一垫板31的下部设有所述第一套环33,所述纵梁1的下端面开设有供旋扣32旋转卡入的旋转卡槽11,所述第一套环33套设于所述上钢管21上部,且上钢管21上部抵紧于第一垫板31。
41.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222与上钢管2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4连接;
42.所述第二连接件4包括第二垫板41、第二内套环42以及第二外套环43,所述第二垫板41的上部和下部对应设有第二内套环42和第二外套环43,所述上钢管21下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内套环42外,并压紧于第二垫板41上,所述伸缩杆222的上部伸入所述第二外套环43内,并抵紧于第二垫板41。
43.具体地,所述第二垫板41上部的外周区域还设有固定短柱44,进而可以其它的连接固定机构进行定位连接,以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44.更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主体221与下钢管23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5连接;
45.所述第三连接件5包括第三垫板51和设于第三垫板51下部的第三内套环52,所述千斤顶主体221支撑于第三垫板51上部,所述下钢管23上部套设于第三内套环52外,并抵紧于第三垫板51。
46.再更进一步地,所述下钢管23通过第四连接件6连接于隧道底部;
47.所述第四连接件6包括第四垫板61和设于第四垫板61上部的第四外套环62,所述第四垫板61用于固定在隧道底部,所述下钢管23下部伸入所述第四外套环62内,并压紧在第四垫板61上。
48.具体地,所述第四垫板61的下部设有多个用于插入隧道底部的固定锥63,以加强第四垫板61在隧道底部的稳固性。
49.所述第四垫板61下部的外周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固定锥63,且多个固定锥63向下延伸且朝外倾斜设置,以进一步加强第四垫板61在隧道底部的稳固性。
50.另外,当竖向支撑机构2用于支撑拱脚时,所述竖向支撑机构2去除了上钢管21和纵梁1的设置,所述液压千斤顶22的伸缩杆222上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4支撑于拱脚下端。
51.所述纵梁1、上钢管21、液压千斤顶22以及下钢管23之间可拆卸连接一起,进而可以实现隧道支顶控沉装置的快速拆卸,快速循环施工,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并且,纵梁1、上钢管21、液压千斤顶22以及下钢管23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简便,降低施工难度。
5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