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腔给药装置

2022-10-29 00:13: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腔给药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阻塞鼻饲用双腔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2.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鼻饲法适用于昏迷病人或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以维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医护人员需要每天护理鼻胃管、鼻肠管,这些管路留置的时间一般都在40天左右,每日需要3-4次给药或鼻饲,几个小时后需要再次鼻饲口服药时发现鼻肠管堵塞,只能更换管路,而更换管路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另外,对于留置鼻肠管的患者,管路放置不到位,仅放置于胃部,未进入小肠,临床中常通过拍摄腹平片来确定管路位置,这会增加放射线辐射风险,并且在家庭中拍腹平片不现实。目前市场上没有一种简便的能够确定管路位置及防止管路阻塞的鼻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既能够确定管路位置又能够防止管路阻塞的鼻饲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双腔给药装置,所述双腔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装置注射口、给药装置头端、腔体和推进器,所述给药装置头端连接所述给药装置注射口和所述腔体,所述推进器内置于所述腔体;其中,所述腔体包括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包括波浪式内壁;所述推进器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腔配套使用的第一推进装置和与所述第二管腔配套使用的第二推进装置;所述给药装置头端设置有三通小管。
5.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腔和所述第二管腔的容积比为3~1:1。
6.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腔和所述第二管腔的容积比为2:1。
7.可选地,所述三通小管内置有ph试纸。
8.可选地,所述三通小管包括盖体。
9.可选地,所述腔体为透明可视腔体,所述第一管腔和所述第二管腔外壁分别标记有刻度。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推进装置包括第一推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推进活塞;所述第一推进活塞内置于所述第一管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推柄和所述第一推进活塞;所述第二推进装置包括第二推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推进活塞;所述第二推进活塞内置于所述第二管腔,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推柄和所述第二推进活塞。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推进活塞和所述第二推进活塞为深色活塞。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推进活塞和所述第二推进活塞为橡胶活塞。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双腔给药装置可以在留置时方便医护人员操作操作,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判断管路位置,并且易于携带,同时可以达到分次鼻饲的目的,能够有效防止管路被食糜或药物残渣堵塞,并且本公开的双腔给药装置的第二管腔包括波浪式
内壁,可以起到脉冲式注射的作用。
14.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公开的双腔给药装置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给药装置头端
19.2、第一管腔
20.3、第二管腔
21.4、三通小管
22.5、给药装置注射口
23.6、第一推进装置
24.7、第二推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双腔给药装置,所述双腔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装置注射口5、给药装置头端1、腔体和推进器,所述给药装置头端1连接所述给药装置注射口5和所述腔体,所述推进器内置于所述腔体;其中,所述腔体包括第一管腔2和第二管腔3,所述第二管腔3包括波浪式内壁;所述推进器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腔2配套使用的第一推进装置6和与所述第二管腔3配套使用的第二推进装置7;所述给药装置头端1设置有三通小管4。
27.本公开的双腔给药装置包括第一管腔2和第二管腔3,其中第一管腔2内壁光滑,作为鼻饲用或喂药用;第二管腔3内壁呈波浪式,用于盛放冲管液,例如碳酸氢纳或生理盐水,在注射时,波浪式内壁可以起到脉冲式注射的作用。本公开的双腔给药装置可以在留置时方便医护人员操作操作,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判断管路位置,并且易于携带,同时可以达到分次鼻饲的目的,能够有效防止管路被食糜或药物残渣堵塞。
28.根据本公开,所述第一管腔2和所述第二管腔3的容积比可以为3~1:1。
29.作为本公开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腔2和所述第二管腔3的容积比可以为2:1。具体地,所述第一管腔2可以为40ml的管腔,所述第二管腔3可以为20ml的管腔。
30.根据本公开,所述三通小管4可以内置有ph试纸,通过ph值确定回抽内容物的酸碱度,从而验证管路的具体位置,判断管路是位于胃部还是位于小肠。
31.根据本公开,所述三通小管4可以包括盖体。
32.本公开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腔体可以为透明可视腔体,所述第一管腔2和所述第二管腔3外壁可以分别标记有刻度。通过透明可视的腔体和腔体外壁的刻度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控制给药剂量。
33.根据本公开,所述第一推进装置6可以包括第一推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推进活
塞;其中,所述第一推进活塞内置于所述第一管腔2,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推柄和所述第一推进活塞;所述第二推进装置7可以包括第二推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推进活塞;其中,所述第二推进活塞内置于所述第二管腔3,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推柄和所述第二推进活塞。
34.根据本公开,所述第一推进活塞和所述第二推进活塞可以为深色活塞,以便于观察给药剂量。
35.根据本公开,所述第一推进活塞和所述第二推进活塞可以为橡胶活塞,其中,所述第二推进活塞为橡胶活塞,可以便于所述第二推进活塞在具有波浪式内壁的第二管腔3推动。
3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3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38.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装置注射口(5)、给药装置头端(1)、腔体和推进器,所述给药装置头端(1)连接所述给药装置注射口(5)和所述腔体,所述推进器内置于所述腔体;其中,所述腔体包括第一管腔(2)和第二管腔(3),所述第二管腔(3)包括波浪式内壁;所述推进器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腔(2)配套使用的第一推进装置(6)和与所述第二管腔(3)配套使用的第二推进装置(7);所述给药装置头端(1)设置有三通小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腔(2)和所述第二管腔(3)的容积比为3~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腔(2)和所述第二管腔(3)的容积比为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小管(4)内置有ph试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小管(4)包括盖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为透明可视腔体,所述第一管腔(2)和所述第二管腔(3)外壁分别标记有刻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装置(6)包括第一推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推进活塞;所述第一推进活塞内置于所述第一管腔(2),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推柄和所述第一推进活塞;所述第二推进装置(7)包括第二推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推进活塞;所述第二推进活塞内置于所述第二管腔(3),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推柄和所述第二推进活塞。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活塞和所述第二推进活塞为深色活塞。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腔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活塞和所述第二推进活塞为橡胶活塞。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双腔给药装置,所述双腔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装置注射口、给药装置头端、腔体和推进器,所述给药装置头端连接所述给药装置注射口和所述腔体,所述推进器内置于所述腔体;其中,所述腔体包括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包括波浪式内壁;所述推进器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腔配套使用的第一推进装置和与所述第二管腔配套使用的第二推进装置;所述给药装置头端设置有三通小管。该双腔给药装置可以在留置时方便医护人员操作操作,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判断管路位置,并且易于携带,同时可以达到分次鼻饲的目的,能够有效防止管路被食糜或药物残渣堵塞。或药物残渣堵塞。或药物残渣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王鸣 边伟帅 陈炜 高梦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9
技术公布日:2022/10/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