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00:01: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差动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2.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平稳、可靠运行,电梯中均安装了超载报警和满载保护功能的称量装置。当电梯轿厢实时的载重量变化时,称量装置中由检测板、拉杆、滑轮组件、钢丝绳和弹簧等机械零部件组成的功能模块会将实时载重变化量转变为差动变压器铁芯的位移变化量,差动变压器将铁芯的位移变化量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并且将输出的信号转换成单极性或双极性,为电梯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电梯的动态称量控制。
3.现有称量装置中的差动变压器与电梯控制系统中的线路板是随机组装,没有进行测试匹配,导致差动变压器的灵敏度较低且测量的精确度不高,从而影响电梯安全、平稳、可靠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配对方便、快速,配对后差动变压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得到提高的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
5.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数字表、测试盒子、线路板和差动变压器,所述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数字表通过导线分别与测试盒子连接,所述线路板安装于测试盒子顶面的左端,所述差动变压器通过固定组件安装于测试盒子顶面的右端,所述线路板通过导线分别与测试盒子和差动变压器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固定座和旋钮,所述底座固定于测试盒子顶面的右端,所述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分别固定于底座的前、后两侧,所述固定座安装于底座顶面的后端,所述固定座的中部固定差动变压器,所述旋钮与前固定板螺纹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包括螺杆和杆帽,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前固定板且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杆帽固定于螺杆的另一端,所述螺杆与前固定板螺纹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前固定板靠近差动变压器的侧面安装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母与差动变压器的导杆之间夹持有导块。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内安装有工装灯,所述固定座由透明材料制成。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螺杆与差动变压器之间夹持不同宽度的导块,再根据不同宽度的导块调节线路板的电阻,使得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快速配对,配对后差动变压器的
灵敏度和精确度均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电梯安全、平稳、可靠的运行;
13.(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方便技术人员进行测试,提高了技术人员的配对效率。
附图说明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和清楚地被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盒子的正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侧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固定板的正视图。
19.图中:第一电源1、第二电源2、数字表3、测试盒子4、线路板5、差动变压器6、导杆6a、导线7、固定组件8、底座8a、前固定板8b、后固定板8c、固定座8d、旋钮8e、螺杆8e1、杆帽8e2、第一螺母8e3、第二螺母8e4、导块9、工装灯10、限位柱11、通孔12。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图4所示,一种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包括第一电源1、第二电源2、数字表3、测试盒子4、线路板5和差动变压器6,第一电源1、第二电源2和数字表3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7与测试盒子4后侧面的接线头连接,线路板5安装于测试盒子4顶面的左端,测试盒子4顶面的左端固定有两根限位柱11,线路板5的四角开有通孔12,两根限位柱11穿过线路板5对角的两个通孔12实现定位,从而防止线路板5在测试过程中移动;差动变压器6通过固定组件8安装于测试盒子4顶面的右端,线路板5通过导线7分别与测试盒子4前侧面的接线柱和差动变压器6连接。固定组件8包括底座8a、前固定板8b、后固定板8c、固定座8d和旋钮8e,底座8a固定于测试盒子4顶面的右端,前固定板8b和后固定板8c通过螺钉分别固定于底座8a的前、后两侧,固定座8d安装于底座8a顶面的后端,固定座8d的中部固定差动变压器6,差动变压器6的一端与后固定板8c抵靠,旋钮8e与前固定板8b螺纹连接。旋钮8e包括螺杆8e1和杆帽8e2,螺杆8e1的一端穿过前固定板8b且连接有第一螺母8e3,杆帽8e2固定于螺杆8e1的另一端,螺杆8e1与前固定板8b螺纹连接,通过旋钮8e可以调节第一螺母8e3与差动变压器6的导杆6a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对不同宽度导块9的夹持。前固定板8b靠近差动变压器6的侧面安装有第二螺母8e4,第二螺母8e4与螺杆8e1螺纹连接,第二螺母8e4的设置提高了螺杆8e1转动的稳定性。第一螺母8e3与差动变压器6的导杆6a之间夹持有导块9,通过不同宽度的导块9调节线路板5的电阻,使得差动变压器6与线路板5快速配对,从而使得配对后的差动变压器6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得到提高。固定座8d内安装有工装灯10,固定座8d由透明材料制成,工装灯10的设置便于调节差动变压器6的圆点位置。为了提升美观度,底座8a、前固定板8b和后固定板8c也可由透明材料制成。
21.测试时,步骤如下:s1、连接数字表3,开启数字表3,数字表3的屏幕显示dc即可。s2、连接第一电源1和第二电源2,调节第一电源1和第二电源2的电压均为12.00v
±
0.12v。s3、将第一电源1、第二电源2和数字表3分别与测试盒子4连接。s4、调节差动变压器6的圆点位置,具体步骤如下:开启第一电源1和第二电源2,调节旋钮8e使得第一螺母8e3与差动变
压器6的导杆6a接触,此时工装灯10会自动亮起。s5、插接线路板5。s6、调节线路板5的电阻,具体步骤如下:s61.第一螺母8e3与差动变压器6的导杆6a之间夹持宽度为8mm的导块9,调节线路板的电阻r9,直至数字表3的电压值为0v
±
10mv;s62.将导块9更换为5mm,调节线路板的电阻r29,直至数字表3的电压值为-1.2v
±
20mv;s63.将导块9换回8mm,调节线路板的电阻r9,直至数字表3的电压值为2.6v
±
50mv。s7、对调节完成后的电阻r9和电阻r29打上硅胶。完成上述测试后,拆下配对好的差动变压器6和线路板5,换上新的差动变压器6和线路板5进行测试配对。
2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1)、第二电源(2)、数字表(3)、测试盒子(4)、线路板(5)和差动变压器(6),所述第一电源(1)、第二电源(2)和数字表(3)通过导线(7)分别与测试盒子(4)连接,所述线路板(5)安装于测试盒子(4)顶面的左端,所述差动变压器(6)通过固定组件(8)安装于测试盒子(4)顶面的右端,所述线路板(5)通过导线(7)分别与测试盒子(4)和差动变压器(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8)包括底座(8a)、前固定板(8b)、后固定板(8c)、固定座(8d)和旋钮(8e),所述底座(8a)固定于测试盒子(4)顶面的右端,所述前固定板(8b)和后固定板(8c)分别固定于底座(8a)的前、后两侧,所述固定座(8d)安装于底座(8a)顶面的后端,所述固定座(8d)的中部固定差动变压器(6),所述旋钮(8e)与前固定板(8b)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8e)包括螺杆(8e1)和杆帽(8e2),所述螺杆(8e1)的一端穿过前固定板(8b)且连接有第一螺母(8e3),所述杆帽(8e2)固定于螺杆(8e1)的另一端,所述螺杆(8e1)与前固定板(8b)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板(8b)靠近差动变压器(6)的侧面安装有第二螺母(8e4),所述第二螺母(8e4)与螺杆(8e1)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8e3)与差动变压器(6)的导杆(6a)之间夹持有导块(9)。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8d)内安装有工装灯(10),所述固定座(8d)由透明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动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数字表、测试盒子、线路板和差动变压器,所述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数字表通过导线分别与测试盒子连接,所述线路板安装于测试盒子顶面的左端,所述差动变压器通过固定组件安装于测试盒子顶面的右端,所述线路板通过导线分别与测试盒子和差动变压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配对方便、快速,配对后差动变压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得到提高的差动变压器与线路板测试工装。板测试工装。板测试工装。


技术研发人员:曹栋礼 宣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敏杰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10/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