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与流程

2022-10-26 18:21: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


背景技术:

2.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常使用anpc(active neutral-point-clamped,有源中点钳位)型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anpc型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图,图1中c1和c2均为电容,t1直至t6为第一可控开关直至第六可控开关,d1直至d6分别表示反并联于t1直至t6两端的二极管,为输出电流。anpc型逆变器中包括多个可控开关,理想情况下每个可控开关只有导通和断开两种状态,但实际上由于可控开关中的寄生电容的影响导致可控开关切换导通或断开的状态时会有延时。例如在anpc型逆变器中的t1断开的同时打开t2时,由于t1和t2的导通和断开时均存在延时,可能会出现在t1还未完全断开的情况下t2就已经导通的情况,此时t1和t2构成的桥臂直通,t1和t2均可能会由于桥臂上的电流过大而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能够在anpc型逆变器的任何工作状态下均保证第二可控开关比第一可控开关先导通后关断,保证第三可控开关比第四可控开关先导通后关断,进而避免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三可控开关因过应力电压而损坏,保证anpc型逆变器的安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所述anpc型逆变器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可控开关直至第六可控开关以及与各可控开关反并联的二极管;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与第四可控开关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串联后的电路并联,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连接的公共端分别与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出端及所述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和所述第四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anpc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导通,在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在所述输出电压由正变负的过零点之前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断开,在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断开第二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断开;在所述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导通,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导通,在所述输出电压由负变正的过零点之前控制所述第四可控开关断开,在所述第四可控开关断开第四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断开。
5.优选的,在所述anpc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导通,在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包括:在所述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始终导通,在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导通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以预设频率导通;在所述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导通,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导通,包括:在所述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始终导通,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导通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四可控开关以所述预设频率导通。
6.优选的,还包括:在所述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和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均始终断开,控制所述第五可控开关以所述预设频率导通,控制所述第六可控开关始终导通;在所述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均始终断开,控制所述第五可控开关始终导通,控制所述第六可控开关以所述预设频率导通。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系统,所述anpc型逆变器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可控开关直至第六可控开关以及与各可控开关反并联的二极管;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与第四可控开关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串联后的电路并联,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连接的公共端分别与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出端及所述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和所述第四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anpc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导通,在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在所述输出电压由正变负的过零点之前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断开,在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断开第二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断开;第二控制单元,在所述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导通,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导通,在所述输出电压由负变正的过零点之前,控制所述第四可控开关断开,在所述第四可控开关断开第四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断开。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9.优选的,还包括初始驱动信号生成模块,用于:生成频率为预设频率的第一信号以及在所述输出电压的正半周期内为高电平,在所述输出电压的负半周期内为低电平的第二信号;将所述第二信号的相位延迟预设时长得到第三信号;将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相加后再取反得到第四信号;将所述第三信号的相位向前移两倍的所述预设时长后与所述第三信号相与得到第五信号;
将所述第四信号的相位延迟所述预设时长得到第六信号,将所述第六信号的相位向前移两倍的所述预设时长后再与所述第六信号相与得到第七信号;将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五信号相与得到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二信号作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驱动信号,将所述第四信号作为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三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七信号相与后得到用于驱动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第四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延迟所述预设时长后的信号再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相与得到用于驱动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五驱动信号,将所述第四驱动信号延迟所述预设时长后的信号再与所述第四驱动信号相与得到用于驱动所述第六可控开关的第六驱动信号;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三驱动信号、所述第四驱动信号、所述第五驱动信号以及所述第六驱动信号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所述第三可控开关、所述第四可控开关、所述第五可控开关以及所述第六可控开关。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anpc型逆变器,包括上述的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可控开关直至第六可控开关以及与各可控开关反并联的二极管;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与第四可控开关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电路与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串联后的电路并联,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连接的公共端分别与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出端及所述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和所述第四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所述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出端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所述第三可控开关、所述第四可控开关、所述第五可控开关以及所述第六可控开关均为igbt或mos管。
12.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连接的滤波电感。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包括在输出电压为正时先控制第二可控开关导通,在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再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在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断开后经过第二预设时长再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断开,通过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比第一可控开关先导通后关断来避免第二可控开关承受的电压过大从而导致第二可控开关被损坏的情况;在输出电压为负时,先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然后在经过第三预设时长后再控制第四可控开关导通,在控制第四可控开关断开后经过第四预设时长再控制第三可控开关断开,通过控制第三可控开关比第四可控开关先导通后关断来避免第三可控开关承受的电压过大进而导致第三可控开关被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anpc型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初始驱动信号的波形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相关组件,能够在anpc型逆变器的任何工作状态下均保证第二可控开关比第一可控开关先导通后关断,保证第三可控开关比第四可控开关先导通后关断,进而避免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三可控开关因过应力电压而损坏,保证anpc型逆变器的安全。
1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anpc型逆变器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可控开关直至第六可控开关以及与各可控开关反并联的二极管;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与第四可控开关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电路与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串联后的电路并联,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连接的公共端分别与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出端及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可控开关和第四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出端连接;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包括:s1:在anpc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导通,在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在输出电压由正变负的过零点之前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断开,在第一可控开关断开第二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断开;s2:在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导通,在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第四可控开关导通,在输出电压由负变正的过零点之前控制第四可控开关断开,在第四可控开关断开第四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三可控开关断开。
20.在控制anpc型逆变器(在本技术的后文将其简称为逆变器)工作时通常会为逆变器设置死区逻辑,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只会在anpc型逆变器开机、关机以及出现故障时设置专门的死区逻辑,不会在逆变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为逆变器设置专门的死区逻辑,也就是说在逆变器正常工作时不会为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之间设置死区逻辑,也不会为第三可控开关和第四可控开关设置专门的死区逻辑,因此在逆变器出现特殊情况(逆变器为无功状态、输出电压振荡以及逆变器中的寄生电感的影响)时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三可
控开关可能会因为过压而被损坏。
21.为了给逆变器提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均适用的死区逻辑,在本技术中总是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比第一可控开关先导通后断开,控制第三可控开关比第四可控开关先导通后关断,因此逆变器处于任何状态时均能保证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三可控开关因超过应力电压而被损坏。
22.具体的,现有技术中当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正时通常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是同时导通的,但在本技术中控制第二可控开关先导通,然后在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预设时长后再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因此整个导通过程中第二可控开关两端不承受电压,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第二可控开关完全导通所需要的时间;当输出电压由正变负时需要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由导通的状态切换为断开的状态,在本技术中先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断开,然后再第一可控开关断开第二预设时长之后控制第二可控开关导通,因此整个断开过程中第二可控开关两端不承受电压,其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第一可控开关完全断开需要的时间。可见,在逆变器的整个工作周期内第二可控开关两端的电压均不会超过应力电压也就不会发生损坏。
23.当输出电压为负时,先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然后在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第三预设时长之后再控制第四可控开关导通,因此整个导通过程中第三可控开关两端不承受电压,其中,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为第三可控开关完全导通所需时间;当输出电压由负变正时需要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和第四可控开关由导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在本技术中先控制第四可控开关断开,然后再第四可控开关断开第四预设时长后再控制第三可控开关断开,其中,第四预设时长可以为第四可控开关完全断开需要的时间,第三可控开关的两端在整个断开的过程中也不承受电压。可见,在逆变器的整个工作周期内第三可控开关两端的电压均不会超过应力电压也就不会发生损坏。
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逆变器中的其他可控开关的开关状态不作特别限定,只要能够满足逆变器三电平输出的功能即可。
25.综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在输出电压为正时先控制第二可控开关导通,在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再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在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断开后经过第二预设时长再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断开,通过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比第一可控开关先导通后关断来避免第二可控开关承受的电压过大从而导致第二可控开关被损坏的情况;在输出电压为负时,先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然后在经过第三预设时长后再控制第四可控开关导通,在控制第四可控开关断开后经过第四预设时长再控制第三可控开关断开,通过控制第三可控开关比第四可控开关先导通后关断来避免第三可控开关承受的电压过大进而导致第三可控开关被损坏的情况,保证anpc型逆变器的安全。
2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anpc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导通,在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包括:在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始终导通,在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以预设频率导通;在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导通,在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第四可控开关导通,包括:
在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始终导通,在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第四可控开关以预设频率导通。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控开关的工作频率与第二可控开关的工作频率不同,在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正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可控开关始终导通,在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以预设频率导通,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第二可控开关完全导通所需要的时间;第三可控开关的工作频率与第四可控开关的工作频率也不同,在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始终导通,在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第四可控开关以预设频率导通,其中,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为第三可控开关完全导通需要的时间,也即第一可控开关和第四可控开关均为高速开关。
2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在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和第四可控开关均始终断开,控制第五可控开关以预设频率导通,控制第六可控开关始终导通;在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均始终断开,控制第五可控开关始终导通,控制第六可控开关以预设频率导通。
29.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对逆变器中其他的可控开关的具体控制策略,在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和第四可控开关均始终断开以使输出电压持续为正,控制第五可控开关以预设频率导通,控制第六可控开关始终导通以便将第三可控开关两端的电压进行钳位从而避免第三可控开关被损坏;在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均始终断开以使输出电压持续为负,控制第五可控开关始终导通以将第二可控开关两端的电压进行钳位从而避免第二可控开关被损坏,控制第六可控开关以预设频率导通,使得逆变器能够正常进行三电平输出,保证逆变器的工作性能。
30.请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anpc型逆变器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可控开关直至第六可控开关以及与各可控开关反并联的二极管;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与第四可控开关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电路与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串联后的电路并联,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连接的公共端分别与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出端及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可控开关和第四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出端连接;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1,用于在anpc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正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导通,在第二可控开关导通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导通,在输出电压由正变负的过零点之前控制第一可控开关断开,在第一可控开关断开第二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二可控开关断开;第二控制单元12,在输出电压为负时控制第三可控开关导通,在第三可控开关导通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第四可控开关导通,在输出电压由负变正的过零点之前,控制第四可控开关断开,在第四可控开关断开第四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三可控开关断开。
31.对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系统的相关介绍请参照上述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本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32.请参照图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
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2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2,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33.对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装置的相关介绍请参照上述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本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3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初始驱动信号生成模块,用于:生成频率为预设频率的第一信号以及在输出电压的正半周期内为高电平,在输出电压的负半周期内为低电平的第二信号;将第二信号的相位延迟预设时长得到第三信号;将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相加后再取反得到第四信号;将第三信号的相位向前移两倍的预设时长后与第三信号相与得到第五信号;将第四信号的相位延迟预设时长得到第六信号,将第六信号的相位向前移两倍的预设时长后再与第六信号相与得到第七信号;将第一信号与第五信号相与得到用于驱动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驱动信号,将第二信号作为用于驱动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驱动信号,将第四信号作为用于驱动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三驱动信号,将第一信号与第七信号相与后得到用于驱动第四可控开关的第四驱动信号,将第一驱动信号延迟预设时长后的信号再与第一驱动信号相与得到用于驱动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五驱动信号,将第四驱动信号延迟预设时长后的信号再与第四驱动信号相与得到用于驱动第六可控开关的第六驱动信号;处理器具体用于基于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第五驱动信号以及第六驱动信号分别控制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第五可控开关以及第六可控开关。
35.现有技术中对逆变器进行控制时通常会由处理器分别生成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以及第四可控开关的驱动信号,然后再分别生成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以及第四可控开关的驱动信号的互补信号以控制第五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以及第六可控开关的开关状态,可见,现有技术对逆变器中的各个可控开关进行控制时一般需要三个epwm端口,而处理器上的epwm端口的数量一般比较有限。并且现有技术中主要依靠处理器生成驱动信号,在处理器出现异常时逆变器也无法正常工作。
36.在本技术中实现生成第一可控开关直至第六可控开关各自对应的驱动信号的目的时只需要先生成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也就是说只需要占用两个epwm接口,节省了处理器的epwm接口资源。
37.具体的,生成第一信号直至第七信号的过程请参照图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初始驱动信号的波形图,图5中u为输出电压,a0为第一信号,b0为第二信号,c0为第三信号,b1为第四信号,d0为第五信号,d1为第七信号,t为时间, 为预设时长。逆变器中的各个可控开关最终的驱动信号的波形图请参照图6,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驱动信号的波形图,图6中t1直至t6分别为第一可控开关直至第六可控开关对应的驱动信号。
38.并且,本技术基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生成第一驱动信号直至第六驱动信号的过
程可以通过硬件电路实现也即初始驱动信号生成模块可以为硬件电路,一方面硬件电路本身出现故障的概率就远远低于现有技术中处理器出现故障的概率,另一方面初始驱动信号生成模块不参与其他的控制操作进一步降低了出现故障的概率,从而为逆变器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证。
3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anpc型逆变器,包括上述的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可控开关直至第六可控开关以及与各可控开关反并联的二极管;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与第四可控开关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电路与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串联后的电路并联,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连接的公共端分别与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出端及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第五可控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可控开关和第四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与第六可控开关的输出端连接。
40.对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anpc型逆变器的相关介绍请参照上述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本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4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第三可控开关、第四可控开关、第五可控开关以及第六可控开关均为igbt或mos管。
42.在本实施例中,逆变器中的各个可控开关可以均为igbt,也可以均为mos管,其中,mos管可承受的开关频率比较高,因此使用mos管作为可控开关能够提高逆变器的工作频率。
4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与第三可控开关和第二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连接的滤波电感。
44.为了使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在逆变器的输出端也即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三可控开关连接的公共端还设置有滤波电感,滤波电感能够将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滤波,优化逆变器的工作性能。
4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46.对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相关介绍请参照上述anpc型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本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47.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48.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
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