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通量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22:54: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通量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之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使用mbr可不设二沉池,大大节约占地,该工艺可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低(理论上可以实现零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反应器内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容积负荷高,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大大节省,对于小流量废水处理有很大的优势。
3.但是常见的膜生物反应器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膜的价格还比较高,膜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物理性的堵塞、化学性的结构及生物性的污染,从而造成更换周期短、运行维护成本高,这些问题限制了mbr的应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大通量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通量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膜材料采用廉价易得的精密微孔滤网材料制作,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具有活性污泥浓度高、设备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的特点。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通量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装置主体,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右端设置有出水泵,所述出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的端部穿过污水处理装置主体与出水支管连接,所述出水支管与膜组件连接,所述膜组件设置在污水处理装置主体内,所述膜组件放置在膜支架上,所述膜支架上设置有曝气盘,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外部设置有电磁风机,所述电磁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与污水处理装置主体内部连接,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内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内设置有悬浮填料,所述悬浮填料内设置有电控装置,所述膜组件内设置有四组膜片,每组所述膜片的短边框架均与出水支管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软管与膜组件内的曝气盘连接,所述第一软管上设第二电磁阀、止回阀和气体流量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内的出水总管上设置有三通接头,所述出水总管通过三通接头与第二软管连接,所述第二软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及止回阀。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悬浮填料上设置有生物膜。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装置为设置在污水处理装置主体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联动plc对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膜组件采用浸没式外压式设计,所述膜组件上的四个膜片用矩形设计。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组所述膜片由pvc材料焊接成框架,四组所述膜片的框架上粘结大通量膜材料,每个所述膜片内皆装填石英砂、颗粒活性炭和pp填料。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支管与膜片通过设置快插连接,四组所述膜片的出水支管汇合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内出水总管上,所述出水总管与污水处理装置主体的出水接头连接,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外的出水总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废水进入大通量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后,与反应器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及生物膜发生生物净化反应,废水得到净化,正常运行时,带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电磁风机运行,出水泵不运行;当反应器内液位达到高位后,出水泵运行,将生物净化后的废水抽吸,经膜片过滤进入膜组件内部,膜组件内部的活性炭及pp填料进一步对废水进行吸附过滤,二次去除污染物;反应器内液位将至低位后,出水泵停止工作,当出水流量达到设定值时,系统进入清洁模式,此时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电磁风机工作,对膜片进行反向空气清洁,清洁完毕后,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关闭,系统正常运行
15.1、膜材料采用廉价易得的精密微孔滤网材料制作,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具有活性污泥浓度高、设备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的特点。
16.2、膜片内填充的活性炭及pp填料能够进一步过滤吸附去除污染物,保证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17.3、反应器内投加大量悬浮填料,促进在填料上生成微生物膜,接近生物接触氧化的运行模式,强化污水处理效果,延缓膜材料的堵塞。
18.4、自动清洁模式利用高压空气对膜材料反向吹扫冲洗,解决了膜材料物理性的堵塞、化学性的结构及生物性的污染,延长膜材料的更换周期短、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控制简便易操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22.其中:1、污水处理装置主体;2、出水泵;3、出水总管;4、出水支管;5、膜组件;6、膜支架;7、曝气盘;8、电磁风机;9、第一软管;10、第二软管;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4、悬浮填料;15、液位计;16、进水管;17、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4.实施例:
25.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大通量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右端设置有出水泵2,出水泵2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总管3,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内的出水总管3上设置有三通接头,出水总管3通过三通接头与第二软管10连接,第二软管10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3及止回阀,出水总管3的端部穿过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与出水支管4连接,出水支管4与膜组件5连接,膜组件5设置在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内,膜组件5放置在膜支架6上,膜支架6上设置有曝气盘7,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外部设置有电磁风机8,电磁风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软管9和第二软管10,第一软管9和第二软管10与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内部连接,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内连接有进水管16,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内设置有悬浮填料14,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内投加大量悬浮填料14,促进在填料上生成微生物膜,接近生物接触氧化的运行模式,强化污水处理效果,延缓膜材料的堵塞,悬浮填料14上设置有生物膜,悬浮填料14内设置有电控装置,膜组件5内设置有四组膜片17,出水支管4与膜片17通过设置快插连接,四组膜片17的出水支管4汇合到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内出水总管3上,出水总管3与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的出水接头连接,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外的出水总管3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1,膜组件5采用浸没式外压式设计,膜组件5上的四个膜片17用矩形设计,四组膜片17由pvc材料焊接成框架,四组膜片17的框架上粘结大通量膜材料,每个膜片17内皆装填石英砂、颗粒活性炭和pp填料,膜材料采用廉价易得的精密微孔滤网材料制作,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具有活性污泥浓度高、设备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的特点,膜片17内填充的活性炭及pp填料能够进一步过滤吸附去除污染物,保证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每组膜片17的短边框架均与出水支管4连接。
26.第一软管9与膜组件5内的曝气盘7连接,第一软管9上设第二电磁阀12、止回阀和气体流量计,止回阀防止出水虹吸回流、流量计控制鼓风气量,plc控制出水泵2、电磁风机8等所有设备,通过设置的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废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后,与反应器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及生物膜发生生物净化反应,废水得到净化,正常运行时,正常运行时plc控制信号保持第一电磁阀11、第三电磁阀13打开,第二电磁阀12关闭;电磁风机8运行,出水泵2不运行;当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反应器内液位达到高位后,液位计给出高液位信号,plc控制出水泵2运行,将生物净化后的废水抽吸,经膜片17过滤进入膜组件5内部,膜组件5内部的活性炭及pp填料进一步对废水进行吸附过滤,二次去除污染物;污水处理装置主体1反应器内液位降至低位后,液位计给出低液位信号,plc控制出水泵2停止工作,当出水流量达到设定值时,plc给出反洗信号,系统进入清洁模式,此时第一电磁阀11、第三电磁阀13关闭,第二电磁阀12打开;电磁风机工作,对膜片17进行反向空气清洁,清洁完毕后,plc给出正常运行信号,第一电磁阀11、第三电磁阀13打开,第二电磁阀12关闭,系统正常运行,自动
清洁模式利用高压空气对膜材料反向吹扫冲洗,解决了膜材料物理性的堵塞、化学性的结构及生物性的污染,延长膜材料的更换周期短、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控制简便易操作。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条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条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