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两用渔线轮及其转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20:15: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渔线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两用渔线轮及其转动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业余爱好也发展迅速。钓鱼属于一种户外运动,目标是用渔具把鱼从水里钓上来,而且钓鱼不限制性别与年龄,大人小孩子都喜欢。钓鱼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受到了广大爱好者地热力追捧。
3.他们一般都选用矶钓杆配矶钓渔线轮,才能保证在钓到大鱼时不折杆、不断线;因为在水塘、水库、江河等广泛水域里鱼多的地方,钓鱼的人也多,钓的次数也多,所以鱼就钓惊了,还有大鱼一般都比较惊,所以就越钓越远,大鱼就离岸边更远了;现在各国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均在江河、湖泊、海边的深水处大力发展网箱养鱼业,由于自然水域有很多的野鱼,加之网箱养鱼又要天天投送鱼吃的食物,这样也把野鱼都召来了,人们又发明了在网箱外钓野鱼,名日筏钓,是一种可自动放线又可快速收线的深水钓法,气候变化的时候深水钓不到鱼,那就要钓浮钓,由于野鱼比较惊,这就需要钓远。
4.现有的渔线轮,功能都较为单一,只能适用近距离钓鱼(例如前打筏钓轮)或远距离钓鱼(例如纺车轮)的其中一者。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其需要花费更多的经费分别购入不同的渔线轮,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用渔线轮及其转动结构。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用渔线轮中的转动结构,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转动销和弹性锁定组件,所述的第一基座通过转动销与所述的第二基座转动连接;
7.所述的弹性锁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以使得第一基座相对第二基座具有一定的位置保持力。
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弹性锁定组件包括定位盘、锁定滚珠、以及与锁定滚珠抵接的弹簧,所述的定位盘固定在第一基座中,所述的弹簧和锁定滚珠设置在第二基座中,所述的弹簧作用于锁定滚珠以使得锁定滚珠始终具有靠近定位盘的运动趋势。
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基座中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定位盘固定安装至所述的安装槽中;且所述的定位盘中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的锁定滚珠能够卡入至定位孔中。
10.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定滚珠有4个且间隔90 度均匀分布在转动销的外侧。
11.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基座中凸设有导向限位块,所述的定位盘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的第一基座中开设有运动轨迹槽,所述的导向限位块穿过避让
槽后插入至所述的运动轨迹槽中,并能够沿着运动轨迹槽移动。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两用渔线轮,包括安装支架和渔线轮主体,所述的渔线轮主体通过安装支架装配至鱼竿上,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两用渔线轮中的转动结构,所述的渔线轮主体通过所述的转动结构与安装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的渔线轮主体相对安装支架至少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状态和第二工作位置状态。
1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安装支架上包括有用于连接鱼竿的仿形安装脚,所述的第一基座与安装支架和渔线轮主体的其中一者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基座与安装支架和渔线轮主体的另一者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渔线轮主体相对安装支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状态时,绕线槽中渔线的出线方向与前打筏轮线杯的转动方向相互垂直,起到前打筏钓轮的作用,以满足近距离钓鱼的使用需求;用户施加力量给渔线轮主体或安装支架,以使得渔线轮主体相对安装支架(鱼竿)发生转动,成功切换至第二工作位置状态,此时绕线槽中渔线的出线方向与前打筏轮线杯的转动方向相互平行(同时将离合机构切换至分离状态),进而即可起到纺车轮的作用,以满足远距离钓鱼(抛投)的使用需求。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在绕线槽远离摇柄一侧的内壁具有由内至外逐渐扩展的抛投导向面,有效减少抛投过程中渔线与绕线槽的内壁之间的干涉量,使得渔线出线更加顺畅,形成类似纺车轮的出现效果,进而能够使得前打筏轮线杯也能够具备抛投的能力。
17.2、在外力(主要是人为力)施加作用下,能够使得弹性锁定组件切换至解锁状态,进而第一基座能够相对第二基座转动,以实现工作位置状态的切换;在切换到位且外力撤离时,弹性锁定组件切换至上锁状态,形成位置保持力,以使得第一基座相对第二基座持续且稳定地保持在所处的工作位置状态中。
18.3、在渔线轮集成了特定的线杯结构和转动结构,形成了两用渔线轮,使得单一渔线轮的功能丰富化,既能够适用近距离钓鱼(例如前打筏钓轮),也能够适用远距离钓鱼(例如纺车轮)。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其只需要花费一个渔线轮的费用,既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二工作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状态的剖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二工作位置状态的剖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线杯a与现有技术中线杯b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5.图7是渔线轮主体与定位盘的装配示意图。
26.图8是安装支架与定位盘的装配示意图。
27.图9是定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线轮;2、摇柄;3、前打筏轮线杯;4、绕线槽;5、抛投导向面;6、第一基座;7、第二基座;8、转动销;9、弹性锁定组件; 10、定位盘;11、锁定滚珠;12、弹簧;13、安装槽;14、
定位孔;15、导向限位块;16、避让槽;17、运动轨迹槽;18、安装支架;19、渔线轮主体;20、仿形安装脚;21、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参照图1~图9,一种两用渔线轮中的线杯结构,包括线轮1、位于线轮1一侧的摇柄2、由摇柄2通过传动组件21带动的前打筏轮线杯3,所述前打筏轮线杯3的两侧具有挡壁以形成绕线槽4,所述绕线槽4远离摇柄2一侧的内壁具有由内至外逐渐扩展的抛投导向面5。
31.常规的前打筏轮线杯3,其绕线槽4远离摇柄2一侧的内壁都较为平直,因此假使用户将线杯转动一定角度并按抛投所需的姿态装配在鱼竿上时,其出线过程中,渔线与绕线槽4的平直内壁之间的干涉量较大,导致渔线出线不畅,因此无法实现良好的抛投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前打筏轮线杯3的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具体为:在绕线槽4远离摇柄2一侧的内壁具有由内至外逐渐扩展的抛投导向面5,有效减少抛投过程中渔线与绕线槽4的内壁之间的干涉量,使得渔线出线更加顺畅,形成类似纺车轮的出现效果,进而能够使得前打筏轮线杯3也能够具备抛投的能力。
32.优选的,所述的传动组件中包括有离合机构,在抛投时,将离合机构切换至分离状态,以减小阻力,使得出线更加顺畅,抛投距离更远。
33.本实施例中,所述抛投导向面5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若角度过小则会导致绕线槽4无法对渔线进行有效限位,导致渔线从侧面轻易脱离绕线槽4;若角度过大则会导致干涉量减少不明显,进而仍然存在抛投出现不顺畅的问题。根据测试,上述抛投导向面5的优选设置为:30
°
≤α≤60
°

3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两用渔线轮中的转动结构,具体为: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基座6、第二基座7、转动销8和弹性锁定组件 9,所述的第一基座6通过转动销8与所述的第二基座7转动连接;所述的弹性锁定组件9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基座6与第二基座7之间,以使得第一基座6相对第二基座7具有一定的位置保持力。使用过程中,在外力(主要是人为力)施加作用下,能够使得弹性锁定组件9切换至解锁状态,进而第一基座6能够相对第二基座7转动,以实现工作位置状态的切换;在切换到位且外力撤离时,弹性锁定组件9切换至上锁状态,形成位置保持力,以使得第一基座6相对第二基座7持续且稳定地保持在所处的工作位置状态中。
35.上述弹性锁定组件9的进一步设置为:包括定位盘10、锁定滚珠 11、以及与锁定滚珠11抵接的弹簧12,所述的定位盘10固定在第一基座6中,所述的弹簧12和锁定滚珠11设置在第二基座7中,所述的弹簧12作用于锁定滚珠11以使得锁定滚珠11始终具有靠近定位盘 10的运动趋势。采用上述结构方案,一方面在锁定滚珠11与定位盘 10的配合下,能够实现锁止和解锁功能;另一方面,在弹簧12作用力下,以使得滚珠与定位盘10始终具有切换至锁止状态运动趋势。
36.上述方案中,关于定位盘10和锁定滚珠11的安装及使用结构优先为:所述的第一基座6中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的定位盘10固定安装至所述的安装槽13中;且所述的定位盘10中开设有定位孔14,所述的锁定滚珠11能够卡入至定位孔14中。更优选的,所述的锁定滚珠11有4个且间隔90度均匀分布在转动销8的外侧。通过4个锁定滚珠11的设置,具备更好的
锁止力和锁止平衡效果;间隔90度的设置方式,则能够完美契合第一基座6与第二基座7的转动幅度。
37.第一基座6相对第二基座7转动过程中,为了防止定位盘10脱离其工位,确保其始终处于正确的工位中,本实施例所采取的优选结构为:所述的第二基座7中凸设有导向限位块15,所述的定位盘10上开设有避让槽16,所述的第一基座6中开设有运动轨迹槽17,所述的导向限位块15穿过避让槽16后插入至所述的运动轨迹槽17中,并能够沿着运动轨迹槽17移动。
38.最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两用渔线轮,包括安装支架18 和渔线轮主体19,所述的渔线轮主体19通过安装支架18装配至鱼竿上,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两用渔线轮中的转动结构,所述的渔线轮主体 19通过所述的转动结构与安装支架18转动连接,且所述的渔线轮主体19相对安装支架18至少具有第一工作位置状态和第二工作位置状态。其中,第一工作位置状态满足近距离钓鱼使用,第二工作位置状态满足远距离钓鱼使用(抛投)。
39.为了在第二工作位置状态下,使得抛投过程中出现更加顺畅,两用渔线轮中还包括有如上所述的线杯结构。
40.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为:所述的安装支架18上包括有用于连接鱼竿的仿形安装脚20,以便将安装支架18与鱼竿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基座6与安装支架18和渔线轮主体19的其中一者固定连接(优选为一体成型),所述的第二基座7与安装支架18 和渔线轮主体19的另一者固定连接(优选为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一方面结构强度更好,另一方面能够取消装配环节,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