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温控制吸收自然冷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16:28: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温控制吸收自然冷源设备。


背景技术:

2.机房现在指电脑学习室,在it业,机房普遍指的是电信、网通、移动、双线、电力以及政府或者企业等,存放服务器的,为用户以及员工提供it服务的地方。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和机房空调节能试点的推广,自然冷源在机房空调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一种夏季利用水冷,冬季利用自然冷,春秋综合利用的智能双冷源机房空调被推广。这种机房空调节能显著,机房pue低,而且初期投资成本低、维护方便和工程简单。
3.但是这种智能双冷源设备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同时换热吸收效率高的吸收自然冷源设备的室外机模块进行搭配使用。为此,发明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双温控制吸收自然冷源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温控制吸收自然冷源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双温控制吸收自然冷源设备,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方形框,方形框的顶部与底部左侧位置分别安装有上接口与下接口,方形框中间位置安装有换热管组;
7.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与第三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第三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依次设置,第一换热管与第三换热管之间由间隔固定架固定,第三换热管内通过隔条分成左腔室和右腔室,第一换热管顶部与左腔室顶部由连接管件相连通,第一换热管底部与右腔室底部由连接管件相连通,左腔室底部与第二换热管底部相连通,右腔室顶部与上接口相连通,第二换热管顶部与下接口相连通。
8.以空气作为自然冷源时,从室内机接入的高温介质先从上接口送入换热管组内,在依次经过第三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时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换热,从而使高温介质冷却下来,由于换热管组的多个管件循环设置,高温介质首先在右腔室内经空气换热,然后进入第一换热管再次换热,再进入左腔室内换热,最后在第二换热管内换热,换热时充分考虑了热量的散发顺序,单次介质进行了多次循环换热,换热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换热管组上穿套有铝片,方形框的正面靠近四角位置上安装有固定座,铝片增加导热效率,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还包括吹风组件,吹风组件包括风扇,增加空气流动,避免热量积蓄影响换热。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固定框,固定框固定于方
形框正面靠近第二换热管一侧位置,风扇安装于固定框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框上远离方形框一侧位置安装有防护网,固定框外周位置均匀安装有固定耳,避免对风扇造成破坏。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框与方形框相抵,相抵位置塞有耐高温橡胶,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温控制吸收自然冷源设备,结构设置巧妙且布置合理,本实用新型中从室内机接入的高温介质先从上接口送入换热管组内,在依次经过第三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时充分与空气接触完成换热,从而使高温介质冷却下来;
16.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由于换热管组的多个管件循环设置,高温介质首先在右腔室内经空气换热,然后进入第一换热管再次换热,再进入左腔室内换热,最后在第二换热管内换热,换热时充分考虑了热量的散发顺序,单次介质进行了多次循环换热,换热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17.3、本实用新型忠该吸收自然冷源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控制方便,换热吸收效果好。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双温控制吸收自然冷源设备的正视图。
19.图2为一种双温控制吸收自然冷源设备中换热管组的俯视图。
20.图3为一种双温控制吸收自然冷源设备中换热管组的连接示意图。
21.图中:1、换热组件;11、方形框;12、上接口;13、下接口;14、换热管组;141、第三换热管;142、第二换热管;143、第三换热管;144、隔条;145、间隔固定架;146、连接管件;147、左腔室;148、右腔室;15、铝片;16、固定座;2、吹风组件;21、固定框;22、风扇;23、防护网;24、固定耳。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3.请参阅图1-3,一种双温控制吸收自然冷源设备,包括换热组件1和吹风组件2;
24.所述换热组件1包括方形框11、上接口12、下接口13、换热管组14、铝片15和固定座16,上接口12与下接口13分别位于方形框11的顶部与底部左侧位置,换热管组14位于方形框11中间位置,铝片15穿套与换热管组14上,固定座16位于方形框11的正面靠近四角位置上;
25.换热管组14包括第一换热管141、第二换热管142、第三换热管143、隔条144、间隔固定架145和连接管件146,第一换热管141、第三换热管143与第二换热管142依次设置,第一换热管141与第三换热管143之间由间隔固定架145固定,隔条144位于第三换热管143内将第三换热管143内分成左腔室147和右腔室148,第一换热管141顶部与左腔室147顶部由连接管件146相连通,第一换热管141底部与右腔室148底部由连接管件146相连通,左腔室147底部与第二换热管142底部相连通,右腔室148顶部与上接口12相连通,第二换热管142顶部与下接口13相连通;
26.所述吹风组件2包括固定框21、风扇22、防护网23和固定耳24,固定框21固定于方
形框11正面靠近第二换热管142一侧位置,风扇22安装于固定框21内,防护网23螺丝固定于固定框21上远离方形框11一侧位置,固定耳24均匀热熔固定于固定框21外周位置,固定框21与方形框11相抵,相抵位置塞有耐高温橡胶。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搭配已有的机房空调使用,同时方形框11上以及下接口13内安装温度探头,依次来配合使用,使用时空调的高温介质先从上接口12流入,在第三换热管143的右腔室148内首先与空气换热,然后经连接管件146进入第一换热管141内再次换热,再进入左腔室147内换热,最后进入第二换热管142内换热后从下接口排出,完成介质的循环,换热时充分考虑了热量的散发顺序,单次介质进行了多次循环换热,换热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风扇22的转速依靠温度探头的检测数值由空调进行控制,以此来综合环境温度和介质温度进行调节。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