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3 06:38: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卤素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车灯是汽车的重要部件,能够向汽车的外部提供照明条件,以此保证汽车的安全行驶,车灯在车厂装配后,都需要进行角度调整,以消除装配误差;
3.现有的调整方式大都是在车灯内设置调节电机,工作人员进入驾驶室开启调节电机进行角度调整,这样的操作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4.工人在调整车灯角度的过程中,由于无法观察到车灯的角度变化,就需要开启车灯,通过观察车灯的照射范围来调整车灯的角度,但是工人进入驾驶室并进行操作后,极易在驾驶室里留存使用痕迹,这样就还需要对驾驶室进行清洁,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部分消费者对车灯角度调节的次数较少,电控调整的设计,也增大了整灯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包括外灯壳、调节转换组件、内置调节组件;
8.所述调节转换组件包括设置在外灯壳外顶面的水平调节杆与设置在外灯壳后端面的竖直连接杆,所述水平调节杆一端设置有第一伞齿轮,另一端面上开设有用于插接螺丝刀的梅花槽,所述竖直连接杆一端安装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连接;
9.所述内置调节组件包括用于驱动车灯转动的丝杆,所述丝杆一端贯穿外灯壳的后端面并连接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竖直连接杆另一端上安装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连接。
10.沿所述水平调节杆的轴向,在外灯壳的外顶面上设置有调节杆支撑架,沿所述水平调节杆的轴向,在外灯壳的后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杆支撑架,所述调节杆支撑架与连接杆支撑架上对应开设有与水平调节杆、竖直连接杆相适配的转动支撑槽。
11.所述外灯壳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水平调节杆与竖直连接杆脱离转动支撑槽的限位盖,所述限位盖为l形构造,扣合在水平调节杆与竖直连接杆的外部。
12.所述内置调节组件还包括万向球及万向球座,所述万向球座外周上一体铸造有卡座,所述卡座通过卡舌卡接内灯壳,所述内灯壳内安装有所述车灯。
13.四组所述万向球座两两对角卡接在内灯壳上,其中至少两组所述万向球座对应的万向球固定连接有空心套。
14.所述空心套的内腔与所述丝杆相适配,所述丝杆的丝杆螺母与空心套的轴向端固定连接。
15.所述外灯壳上开还是有用于更换车灯的更换槽,所述更换槽外侧围合设置有口字形凸台,所述口字形凸台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有灯盖。
16.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插台与限位台,所述插台与限位台面向设置在口字形凸台上,所述插台上开设有与灯盖相适配的插槽,所述限位台上转动连接有金属扣,所述灯盖上设置有与金属扣相对应的扣槽。
17.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8.需要调整车灯的角度时,在外灯壳前方的梅花槽内插接入螺丝刀,通过转动螺丝刀带动水平调节杆转动,水平调节杆通过第一伞齿轮啮合第一斜齿轮驱动竖直连接杆转动,竖直连接杆通过第二伞齿轮啮合与丝杆同轴的第二斜齿轮转动,就可以通过转动丝杆来调整车灯的角度,调整过程中,工人站在外灯壳前方可以直视外灯壳内车灯的角度变化,通过车灯直观的反应进行调整,使其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工人不必进入驾驶室内并开启车灯调整角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是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21.图2是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隐藏外灯壳后的结构图;
22.图3是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隐藏限位盖后的结构图;
23.图4是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
24.图5是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中调节杆支撑架与连接杆支撑架的结构图;
25.图6是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中内置调节组件的爆炸图;
26.图7是图4的放大图;
27.图8是万向球与连接柱的结构图;
28.图中:外灯壳1、水平调节杆2、第一伞齿轮21、梅花槽22、竖直连接杆3、第一斜齿轮31、第二伞齿轮32、丝杆41、第二斜齿轮42、丝杆螺母43、轴承45、调节杆支撑架51、连接杆支撑架52、转动支撑槽53、限位盖54、万向球61、万向球座62、卡座63、卡舌64、内灯壳65、空心套7、滑翅71、更换槽81、口字形凸台82、插台83、限位台84、插槽85、金属扣86、扣槽87、灯盖88、连接柱9。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直视调整角度的车灯调节机构,包括外灯壳1、调节转换组件、内置调节组件;
33.所述调节转换组件包括设置在外灯壳1外顶面的水平调节杆2与设置在外灯壳1后端面的竖直连接杆3,外灯壳1就是现有技术中收纳所有车灯的外大壳,所述水平调节杆2一端设置有第一伞齿轮21,另一端面上开设有用于插接螺丝刀的梅花槽22,可以通过螺丝刀插接梅花槽22驱动水平调节杆2转动,所述竖直连接杆3一端安装有第一斜齿轮31,所述第一斜齿轮31与第一伞齿轮21啮合连接,所述内置调节组件包括用于驱动车灯8转动的丝杆41,所述丝杆41一端贯穿外灯壳1的后端面并连接有第二斜齿轮42,所述竖直连接杆3另一端上安装有第二伞齿轮32,所述第二斜齿轮42与第二伞齿轮32啮合连接;
34.需要调整车灯8的角度时,在外灯壳1前方的梅花槽22内插接入螺丝刀,通过转动螺丝刀带动水平调节杆2转动,水平调节杆2通过第一伞齿轮21啮合第一斜齿轮31驱动竖直连接杆3转动,竖直连接杆3通过第二伞齿轮32啮合与丝杆41同轴的第二斜齿轮42转动,就可以通过转动丝杆41来调整车灯8的角度,调整过程中,工人站在外灯壳1前方可以直视外灯壳1内车灯8的角度变化,使其调整到合适的角度。
35.具体的,沿所述水平调节杆2的轴向,在外灯壳1的外顶面上设置有调节杆支撑架51,沿所述水平调节杆2的轴向,在外灯壳1的后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杆支撑架52,所述调节杆支撑架51与连接杆支撑架52上对应开设有与水平调节杆2、竖直连接杆3相适配的转动支撑槽53,相应的,水平调节杆2与竖直连接杆3对应安装在适配的转动支撑槽53内,为了防止水平调节杆2与竖直连接杆3发生轴向位移,本实施方式中,水平调节杆2与竖直连接杆3的周向上设置有内凹槽,并将内凹槽部分放入转动支撑槽53内。
36.具体的,所述外灯壳1上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水平调节杆2与竖直连接杆3脱离转动支撑槽53的限位盖54,所述限位盖54为l形构造,面向水平调节杆2与竖直连接杆3的端面上构造有弧形腔,外灯壳1扣合在水平调节杆2与竖直连接杆3的外部,即水平调节杆2与竖直连接杆3位于弧形腔内,连接处的第一斜齿轮31与第一伞齿轮21、第二伞齿轮32与第二斜齿轮42也位于弧形腔内,即不影响水平调节杆2与竖直连接杆3的转动,又能防止水平调节杆2与竖直连接杆3脱离。
37.如图6至图7所示,具体的,所述内置调节组件还包括万向球61及万向球座62,万向球61上带有连接柱9,所述万向球座62外周上一体铸造有卡座63,所述卡座63通过卡舌64卡接内灯壳65的外部,所述内灯壳65内安装有所述车灯8;
38.四组所述万向球座62两两对角卡接在内灯壳65上,相应的,卡舌64对角固设在内灯壳65的外部,其中至少两组所述万向球座62对应的万向球61固定连接有空心套7,所述丝
杆41通过轴承45安装在外灯壳1内,即轴承45的内圈盘与丝杆41外周固定连接,轴承45的外圈盘与外灯壳1上对应开设的轴承槽固定连接,其余两组所述万向球座62对应的万向球61的连接柱9固定在外灯壳1的内腔中,所述空心套7的内腔与所述丝杆41相适配,所述丝杆41的丝杆螺母43与空心套7的轴向端固定连接,空心套7的空心腔为对应的万向球61及万向球座62沿外灯壳1内腔的深度方向移动提供相应的空间,丝杆螺母43带动万向球61及万向球座62沿丝杆41的轴向移动时,内灯壳65相应的沿其它两组对角设置的万向球61共轴线方向转动,实现所述车灯8的角度调整;
39.具体的,为了保证丝杆螺母43移动过程中的稳定下,所述空心套7上还一体铸造有滑翅71,所述外灯壳1的内腔中对应开设有与所述滑翅71相适配的滑槽;
4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四组所述万向球座62两两对角卡接在内灯壳65上只是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两组所述万向球座62对角角卡接在内灯壳65上,一组所述万向球座62卡接在内灯壳65的一角,即三组所述万向球座62分别设置在内灯壳65外部的三角上也可以实现调节功能。
41.还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卡座63与卡舌64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更换内灯壳65,但是并不限于卡座63与卡舌64的连接方式,万向球座62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内灯壳65的外部。
42.如图3、图4、图8所示,进一步的,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灯盖都是通过旋转安装的方式设置在外灯壳1上的,在汽车行驶到颠簸路段时,极易出现松动的情况,造成灯盖脱离外灯壳1,所以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锁紧组件紧固安装灯盖88;
43.具体的,所述外灯壳1上开还是有用于更换车灯8的更换槽81,所述更换槽81外侧围合设置有口字形凸台82,所述口字形凸台82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有灯盖88,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插台83与限位台84,所述插台83与限位台84面向设置在口字形凸台82上,所述插台83上开设有与灯盖88相适配的插槽85,所述限位台84上转动连接有金属扣86,所述限位台84上设置有与金属扣86相对应的扣槽87;
44.安装灯盖88时,先将灯盖88的一端倾斜插入插台83的插槽85内,然后将灯盖88沿插槽85转动直至与限位台84相抵,然后转动金属扣86使得金属扣86与灯盖88上的扣槽87扣合,实现灯盖88的固定,相比较与现有的橡胶盖旋转设计,本设计安装与拆卸灯盖88较为简便而且不会因颠簸造成灯盖88脱离。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46.需要调整车灯8的角度时,在外灯壳1前方的梅花槽22内插接入螺丝刀,通过转动螺丝刀带动水平调节杆2转动,水平调节杆2通过第一伞齿轮21啮合第一斜齿轮31驱动竖直连接杆3转动,竖直连接杆3通过第二伞齿轮32啮合与丝杆41同轴的第二斜齿轮42转动,进而带动丝杆41转动,丝杆41上的丝杆螺母43带动空心套7沿丝杆41的轴向移动,内灯壳65相应的沿其它两组对角设置的万向球61共轴线方向转动,实现所述车灯8的角度调整。
4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