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20:35: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工作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自动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三联齿盘分度方式的数控等分转台产品的传动方式依然是蜗杆副方式,这种类型产品中,蜗杆轴系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浮动端。而数控等分转台的刹紧和分度定位靠三联齿盘实现,传动部分是齿轮副和蜗杆副组合,具体的,转动齿盘与工作台同步,可沿圆周方向旋转,固定齿盘固定在本体上,不会产生运动,双联齿盘可沿轴线方向上下移动。三件齿盘的齿形是相同的,装配时,保证双联齿盘可与转动齿盘和固定齿盘同时正确啮合。具体的动作原理是首先松开油腔通油在油压作用下双联齿盘下移,使得三联齿盘脱开,电机通过齿轮组带动蜗杆的浮动端旋转运动,蜗杆带动蜗轮并驱动主轴和工作台旋转,转动齿盘跟随工作台同步旋转,旋转到位后,电机停转,工作台同时停转,刹紧油腔通油,双联齿盘上移,三联齿盘正确啮合,在齿的作用下锁紧。
3.转动过程中,蜗杆需要驱动蜗轮旋转,蜗杆齿的一侧与蜗轮齿的一侧贴合,旋转到位后,蜗杆则停在蜗杆副间隙的中间位置。即在蜗杆副啮合位置,蜗杆齿与两侧蜗轮齿间的间隙大小是相同的。如果工作台旋转到位不是特别精确,就是固定齿盘与转动齿盘同一侧齿面不在同一平面,由于转动齿盘可以圆周方向旋转,在蜗杆副间隙范围内的偏差可以做到自动纠正。如果偏差超出蜗杆副间隙范围,自动纠错时,由于蜗杆不能轴向移动,转动齿盘的旋转(也可以看做是蜗轮的旋转)会被蜗杆齿阻断,这样就使固定齿盘和旋转齿盘同侧齿面不能保证在同一平面,三联齿盘没有真正的完全啮合,这会导致工作台旋转过位或不到位。
4.中国发明专利cn104002199a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补偿装置,其在蜗杆的固定端提供了一种准确给定补偿量并高效实施补偿的双导程蜗轮蜗杆副间隙的快速补偿装置,用于提高数控转台的精度和精度保持性。但是,当固定齿盘、转动齿盘与双联齿盘没有完全啮合时,依然存在蜗杆齿会阻断蜗轮旋转,而造成工作台旋转过位或不到位,过程中蜗杆并不能实现自我调整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自动调整装置,能够克服蜗杆所受到的轴向力,保证蜗杆与蜗轮的正常啮合,避免了工作台发生旋转过位或者旋转不到位的问题发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蜗杆的固定端,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机体内的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与所述蜗杆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套的外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若干个均布的导向套筒栓接固定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压板与所述轴承套之间设置有
第一碟簧,所述轴承套与所述机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碟簧;所述导向套筒依次滑动穿过所述第一碟簧、轴承套和第二碟簧。
7.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套的内端设置有圆锥滚子轴承a,所述轴承套的外端设置有圆锥滚子轴承b,所述圆锥滚子轴承b的外端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蜗杆螺纹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碟簧排列有多个,构成第一碟簧组;所述第二碟簧排列有多个,构成第二碟簧组。
9.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的活动端设置有滚针轴承和驱动组件,所述滚针轴承的两端通过孔用挡圈设置在所述机体内。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和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的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在所述蜗杆上,所述伺服电机栓接固定在所述机体上。
11.进一步地,所述从动齿轮内部与所述蜗杆之间设置有胀紧组件,所述胀紧组件通过端盖压紧,所述端盖栓接在所述所述从动齿轮;所述胀紧组件由两个相匹配套装的楔形环组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工作台旋转过位或者不到位的情况下,即在蜗轮被蜗杆阻断的情况下,碟簧产生弹性变形,使得蜗杆齿与蜗轮齿之间产生足够的间隙正常啮合,从而保证了三联齿盘完全啮合,提高了工作台的转动精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现有数控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2中蜗杆固定端的局部示意图。
16.图4为图2中蜗杆活动端的局部示意图。
17.其中:10、调节组件;11、轴承套;12、压板;13、导向套筒;14、第一碟簧;15、第二碟簧;16、圆锥滚子轴承a;17、圆锥滚子轴承b;18、锁紧螺母;20、机体;30、蜗杆;40、蜗轮;50、从动齿轮;51、胀紧组件;52、端盖;60、主动齿轮;70、伺服电机;80、滚针轴承;90、孔用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包括调节组件10,调节组件10设置在蜗杆30的固定端,其中,调节组件10包括滑动设置在机体20内的轴承套11,轴承套11与蜗杆30同轴转动连接;轴承套11的外端设置有压板12,压板12通过若干个均布的导向套筒13栓接固定在机体20上;压板12与轴承套11之间设置有第一碟簧14,轴承套11与机体20之间设置有第二碟簧15;导向套筒13依次滑动穿过第一碟簧14、轴承套11和第二碟簧15。
21.优选地,轴承套11的内端设置有圆锥滚子轴承a16,轴承套11的外端设置有圆锥滚子轴承b17,圆锥滚子轴承b17的外端设置有锁紧螺母18,锁紧螺母18与蜗杆30螺纹连接。
22.优选地,第一碟簧14排列有多个,构成第一碟簧组;第二碟簧15排列有多个,构成第二碟簧组。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蜗杆30的活动端设置有滚针轴承80和驱动组件,滚针轴承80的两端通过孔用挡圈90设置在机体20内。
24.优选地,驱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50和通过伺服电机70驱动的主动齿轮60,从动齿轮50固定在蜗杆30上,伺服电机70栓接固定在机体20上。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从动齿轮50内部与蜗杆30之间设置有胀紧组件51,胀紧组件51通过端盖52压紧,端盖52栓接在从动齿轮50;胀紧组件51由两个相匹配套装的楔形环组成。
26.可选地,胀紧组件51的数量为两个。
27.优选地,主动齿轮60也采用上述胀紧组件51和端盖52的方式安装在伺服电机70的主轴上。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9.蜗杆30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旋转并带动蜗轮40转动,对于蜗杆30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第一碟簧14和第二碟簧15处于力平衡状态,在蜗杆30的轴向上,蜗杆30相对蜗轮40是不动的。
30.当三联齿盘不能完全啮合时,蜗轮40和蜗杆30出现干涉情况,相当于蜗轮40对蜗杆30施加了一个切向力,即蜗杆30所受的轴向力。这个切向力打破了蜗杆轴系的力平衡,蜗轮40被蜗杆30阻断。由于锁紧螺母18将轴承套11、圆锥滚子轴承a16、圆锥滚子轴承b17与蜗杆30安装为一体,在切向力的作用下,轴承套11沿着导向套筒13滑动,第一碟簧14被压缩,第二碟簧15放松,整个蜗杆轴系会产生沿切向力方向的小位移,一直持续至蜗轮40不再对蜗杆30产生切向力,也就是三联齿盘达到完全啮合的状态。此时在碟簧平衡的作用下,蜗杆30回归原位。
31.本实用新型在转台调试及使用过程中可减少大量的系统调试时间及使用过程中非必要的维修工作。通过第一碟簧14和第二碟簧15的作用,克服了蜗轮40与蜗杆30在干涉情况下产生的切向力,使得蜗杆30在切向力作用下产生轴向位移,促使三联齿盘能够完全啮合,实现了数控等分转台中蜗轮蜗杆副间隙的自动纠正,提高了转动精度。
32.本实用新型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
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