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1:14: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家用热交换器解决了集体供暖家庭和冬天用热水的难题。它的工作原理跟集体供热的热交换器原理相同。
3.在寒冷的冬季,洗澡、洗衣、洗菜、洗碗等家庭用水多是冷水,冬季的冷水对人体的刺激度和损伤度远大于其它季节冷水对人体的损伤程度,所以如何在寒冷的冬季使用上热水就成为风靡一时的研究课题,随即便出现了各种各样如电热水器,天然气热水器等加热器走向市场,走进大多工业工厂和家庭。现在大多家庭都安装有电加热器或天然气加热器来加热水,方便有热水使用。但是传统的加热器产生热水需要通过电能或天然气来对冷水进行加热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尤其是在冬天,上述的方式对于冷热水的转换速度较慢,无法节能、高效的实现冷热水的转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能够节能、高效的实现冷热水的换热。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热传递管,所述壳体为封闭式结构,且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换热介质的空腔,所述热传递管安装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多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所述热传递管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组所述进水管口和所述出水管口相连,且所述热传递管的表面涂覆有散热涂料层。
6.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口包括冷水进水管口和热水进水管口,所述出水管口包括冷水出水管口和热水出水管口,所述冷水进水管口和所述冷水出水管口构成一组,所述热水进水管口和所述热水出水管口构成一组,所述热传递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水进水管口和所述冷水出水管口相连。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将壳体上开设的多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进行分组,每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只有一种换热介质在其中流通,以此来保证换热介质在其中流通时能够进行稳定换热。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热水出水管口和所述冷水出水管口呈对角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热水出水管口设置在所述冷水出水管口上方。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将热水出水管口设置在冷水出水管口上方,当进行换热时,由于热水出水管口设置在上方,使得换热介质能够在空腔内进行更长时间的换热,保证换热的充分。
8.优选地,所述热水进水管口和所述冷水出水管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将热水进水口设置在壳体下方,而热水出水口设置在壳体上方,从而使得空腔内的热水能够在空腔内留置更长时间,而冷水出水管口设置在空腔下
方,冷水进水管口与冷水出水管水平设置在壳体下方,使得冷水在空腔内的留置时间变短,以此来保证经过换热后能够快速出水。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热水出水管口的开设高度高于所述热传递管。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将热水出水管口的开设高度设置的高于热传递管,以保证热传递管内的换热介质能够与空腔内的换热介质充分接触,以此来保证换热介质之间能够完全换热。
10.优选地,还包括净水器,所述净水器设置所述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热传递管相连。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将净水器与热传递管相连,从而能够让净水器与热传递管对热传递管内流通的换热介质进行过滤净化,以此来防止水垢堵塞热传递管。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净水器的一端与所述热传递管的所述冷水进水管口相连,另一端连接有冷水进水管。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净水器首先对注入热传递管内的冷水进行过滤净化,以避免热传递管内的冷水凝结水垢以及堵塞热传递管。
12.优选地,所述散热涂料层为石墨烯散热涂料层。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散热涂料层采用石墨烯涂料层能够提高热传递管内的换热介质与空腔内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效率。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热传递管为回形结构的热传递管。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回形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热传递管内的换热介质与空腔内的换热介质产生更长时间的接触,有效保证了换热效果。
14.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保温反射膜。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保温反射膜的设置能够减少空腔内的换热介质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损失,能够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采用封闭式结构的壳体,并且在壳体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换热介质的空腔,将热传递管安装在空腔内,并且在热传递管和空腔内分别通入换热介质,并且在热传递管的表面涂覆散热涂料层,通过散热涂料层来提高热传递管与空腔内的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效率,并且在换热的过程中不需要通过电能或者天然气来进行加热,从而节省了能源的消耗,且保证了换热介质之间高效的换热效率。
1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俯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左视图。
20.附图标记
[0021]1ꢀꢀꢀꢀꢀꢀ
壳体
ꢀꢀꢀꢀꢀꢀꢀꢀꢀꢀꢀꢀꢀꢀꢀ2ꢀꢀꢀꢀꢀꢀ
热水进水管口
[0022]3ꢀꢀꢀꢀꢀꢀ
热水出水管口
ꢀꢀꢀꢀꢀꢀꢀ4ꢀꢀꢀꢀꢀꢀ
冷水进水管口
[0023]5ꢀꢀꢀꢀꢀꢀ
净水器
ꢀꢀꢀꢀꢀꢀꢀꢀꢀꢀꢀꢀꢀ6ꢀꢀꢀꢀꢀꢀ
冷水出水管口
[0024]7ꢀꢀꢀꢀꢀꢀ
热传递管
ꢀꢀꢀꢀꢀꢀꢀꢀꢀꢀꢀ8ꢀꢀꢀꢀꢀꢀ
保温反射膜
[0025]9ꢀꢀꢀꢀꢀꢀ
冷水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防止本实用新型。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术语“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和热传递管7,壳体1采用封闭式结构,并且壳体1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换热介质的空腔,换热介质为冷水和热水,通过冷水和热水之间热能的传递来实现对于冷水的升温以及对于热水的降温。热传递管7安装在所述空腔内,并且在壳体1上还开设有多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热传递管7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组所述进水管口和所述出水管口相连,通过一组进水管口在热传递管7中注入换热介质,然后将换热介质排出,然后从壳体1内开设的其他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注入其他的换热介质并将空腔进行填充,填充完整后空腔内的换热介质与热传递管7内的换热介质之间进行换热,并且热传递管7的表面涂覆有散热涂料层,散热涂料层能够极大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热传递管7内的换热介质与空腔内换热介质之间的传递效率。
[0029]
具体地,进水管口包括冷水进水管口4和热水进水管口2,出水管口包括冷水出水管口6和热水出水管口3,并且冷水进水管口4和冷水出水管口6构成一组,热水进水管口2和热水出水管口3构成一组,热传递管7的两端分别与冷水进水管口4和冷水出水管口6相连,即热传递管7内所容纳的换热介质为冷水,而相应的空腔内所容纳的换热介质为热水。冷水在热传递管7内流动而热水在空腔内流动,以此来实现空腔内的热水与热传递管7内的冷水之间的热传递,即通过热传递能够对热传递管7内的冷水进行加温,从而能够无需电能和天然气对冷水进行加热,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0030]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热水出水管口3和冷水出水管口6呈对角设置在壳体1上,并且热水出水管口3设置在冷水出水管口6的上方。因此,当从热水进水管口2向空腔内注水后,由于热水出水管口3设置在壳体1的上方,因此需要在空腔内注入较多的热水直至空腔内的热水高度与热水出水管口3相平齐,才能使得空腔内的热水从热水出水管口3中流出。另外,在对空腔进行注水的过程中,空腔内的热水能够与热传递管7之间不断的产生热交换,以此来保证热传递管7内的冷水与空腔内的热水之间换热的稳定。并且将冷水出水管口6和热水出水管口3之间分隔开来,避免流出的冷水和热水之间相互干扰,并且使得冷、热水能够被分别存放,使得流出的冷热水储存更加有序。
[0031]
具体地,如图3所示,将热水进水管口2和冷水出水管口6设置在壳体1下方,并且热水进水管口2和冷水出水管口6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开设在壳体1两侧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均为冷水和热水的组合,壳体1一侧的可以设置为冷水进水管4和热水出水管口3的组合,或者冷水出水管口6和热水进水管口2的组合。当然,也可将冷水出水管口6和冷水进水管口4设置在壳体1的同一侧,热水出水管口3和热水进水管口2也同样设置在壳体1的同一侧,对于管口的设置并不能够对实际的换热产生影响,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调整各个管口的具体出水。但是,对于冷水出水管口6和冷水进水管口4的设置需要根据热传递管7的结构形状而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采用的热传递管7为回形结构,回形结构的热传递管7根据空腔的形状而定,采用回形结构的热传递管7能够使得灌注在空腔内的热水与注入
热传递管7内的冷水之间能够产生更长时间的接触,并且由于回形结构的设置,使得热传递管7内的冷水与空腔内的热水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采用回形结构的热传递管7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保证换热效率。
[0032]
更具体地,热水出水管口3的开设高度高于热传递管7,即当向空腔内的热水注入热水后,由于热水出水管口3的高度高于热传递管7,因此空腔内的热水能够将回形结构的热传递管7完全淹没,当热传递管7被完全淹没后,热传递管7内灌注的冷水与空腔内的热水之间产生热交换,并且由于热传递管7完全浸没在空腔中,从而使得热传递管7与空腔内的热水能够完全接触,即热传递管7能够达到其最大的接触面积,以此来使得热传递管7的传热效率提高,并且由于热传递管7与空腔内的热水完全接触,能够保证热传递管7内的冷水与空腔内的热水之间换热完全。
[0033]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还包括净水器5,净水器5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此时净水器5可以布置在壳体1的多个进水管口或出水管口处。若将净水器5布置在冷水或热水的进水管口处,即可通过净水器5对进入空腔或热传递管7内的冷水或热水进行过滤净化,以此来保证流入空腔或热传递管7内的冷水或热水的纯净,避免其中的冷水或热水在空腔内或者热传递管7内凝结水垢,从而导致空腔的整体容量降低或者堵塞热传递管7,影响热传递管7对于冷水或热水的正常输送。当然,也可将净水器5布置在冷水或热水的出水管口处,由于换热器最终需要将经过换热后的冷水或热水输出使用,为了保证输出的冷水或热水的使用品质,因此在冷水或热水的出水管口处设置净水器5,通过净水器5对输出的冷水或热水进行净化,以获得冷水或热水更好的使用品质。
[0034]
具体地,净水器5连接在热传递管7的冷水进水管口4,净水器5的另一端连接有冷水进水管9,由于热传递管7内所流经的为冷水,而冷水在空腔内与其中的热水进行换热后,冷水的温度升高后其中所蕴含的杂质等会被析出从而凝结成水垢粘结在热传递管7的管壁上,当热传递管7上的水垢凝结的足够多后即会堵塞热传递管7,从而影响到换热器的正常使用。而水垢的产生与所注入的水的品质具有很大的关系,例如采用自然水注入热传递管7后,其在加热后会产生较多的水垢,较多的水垢会斑结在热传递管7的内壁上影响到热传递管7的正常输入输送,而采用纯净水注入热传递管7后,纯净水在加热后所能够产生的水垢较少,因此,在其中注入纯净水能够减少热传递管7内的水垢堆积,保证热传递管7的正常输送作业。
[0035]
净水器5并不限于设置在热传递管7的冷水进水管口4处,同样也能够在热水进水管口2和/或热水出水管口3设置,通过在热水进水管口2和/或热水出水管口3设置净水器5,能够对流经的热水进行过滤,避免热水在空腔的内壁中长时间堆积而结成水垢,从而过影响到空腔的容积大小。
[0036]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热传递管7的表面涂覆的散热涂料为石墨烯散热涂料,由于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因此将石墨烯散热涂料涂覆在热传递管7的表面后,石墨烯散热涂料能够将空腔内热水的温度较快地传递至热传递管7上,以此来加快空腔内的热水与热传递管内冷水的换热效率,因此,通过石墨烯散热涂料能够极大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热水与冷水的热传递效率,使得冷水的加热过程缩短。
[0037]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壳体1的内壁上还设有保温反射膜8,通过保温反射膜8能够对壳体1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由于换热器的空腔内所注入的
是热水,热水所散发出的热量会通过换热器的壳体1向外部发散,即空腔内的热水一方面会与热传递管7之间产生热交换,另一方面会与外部的空气之间产生热交换,因此,空腔内的热水的热量非常容易流失,从而使得空腔内的热水与热传递装置进行热交换后无法将热传递管7内的冷水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因此,为了保证热传递管7内冷水能够被加热到设定温度,需要对壳体1进行保温隔热,以此来保证空腔内热水的热量不会发生较大的流失,保证了空腔与热传递管7之间的换热效率。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9]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