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供电用电缆驳接点抗拉抗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13 05:39: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电用电缆驳接点抗拉抗压结构。


背景技术:

2.电缆主要是用来传输电力,并且能够输送型号或是实现电磁能转换,电缆在日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社会当中,但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有经济活动的场合都需要电缆线。
3.目前,专利号为cn201821248027.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驳接组件,包括:第一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一电缆上;第二套件,用于套设于第二电缆上;软铜线组件,所述软铜线组件包括多股软铜线和两个压接管,两个所述压接管分别与所述多股软铜线的两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压接管用于压接于所述第一电缆的线芯上,另外一个所述压接管用于压接于所述第二电缆的线芯上。其采用的是柔性套筒部和软铜线组件均为非刚性结构,解决了同轴电缆的驳接难度较高的问题,但该结构存在电缆驳接点的抗拉抗压性能较差,在受到外力时,容易造成驳接点电缆的断裂或破损,影响电缆的正常使用,且不具备对电缆驳接点进行支撑的功能,电缆驳接点容易松脱。
4.因此,针对上述抗拉抗压性能较差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改善电缆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用电缆驳接点抗拉抗压结构,该抗拉抗压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电缆驳接点的抗拉抗压性能较差,在受到外力时,容易造成驳接点电缆的断裂或破损,影响电缆的正常使用,且不具备对电缆驳接点进行支撑的功能,电缆驳接点容易松脱的技术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供电用电缆驳接点抗拉抗压结构,该抗拉抗压结构包括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端可拆卸的抗压外罩、固定在所述底板下端四角处的支撑脚、固定在所述底板前后两端用于固定所述抗压外罩的安装组件;其中,所述底板上端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分布的吸水条和支撑组件,所述底板和抗压外罩上由内向外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和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二导向孔内安装有可沿竖向移动的内夹持组件,所述内夹持组件内安装有可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的定位组件,所述抗压外罩内设置有驳接的电缆,所述抗压外罩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前后对称分布的用于夹紧所述电缆的外夹持组件,所述抗压外罩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电缆的开口槽。
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抗拉抗压结构时,把驳接好的电缆放在底板内的内夹持组件上,前后移动定位组件,将电缆的位置固定,然后将抗压外罩盖在底板和电缆的上端,电缆
从开口槽中穿出,并通过安装组件把底板和抗压外罩连接,支撑组件将电缆向上推动,对电缆进行支撑,同时转动底板和抗压外罩内的内夹持组件,从上下两个方向将电缆固定,然后调整外夹持组件的位置,进一步从外面对电缆的位置进行固定,最后通过支撑脚将底板固定即可。
10.优选地,所述安装组件包括l型安装板,所述l型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手拧螺栓。通过旋转手拧螺栓,将手拧螺栓插入抗压外罩中,从而实现对抗压外罩的固定。
11.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下端开设有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柱,所述支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元件。通过弹性元件的反弹力将支撑块向上推动,从而对电缆的下端进行支撑。
12.优选地,所述内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板、安装在所述夹持板外侧的丝杆座、安装在所述丝杆座内可转动的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匹配的调节丝杆。通过转动调节丝杆,与调节丝杆相连的丝杆座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夹持板上下移动,从而将电缆夹紧。
13.优选地,所述夹持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分布的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向外延伸的第二导向柱,所述夹持板上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左右对称分布的用于安装所述定位组件的调节槽。通过第二导向柱的设计,在夹持板上下移动时,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夹持板的位置偏移或倾斜。
14.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安装在所述定位板靠外一侧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螺纹柱、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柱外侧的第一螺母。通过设置第一螺母,对定位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固定,因此从前后两个方向将电缆固定。
15.优选地,所述外夹持组件包括夹紧块,所述夹紧块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插接有与所述抗压外罩外侧相连的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通过对夹紧块位置的调节,可以对不同规格的电缆进行固定,通用性更强。
16.优选地,所述抗压外罩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安装组件相对应的定位孔。通过设置定位孔,配合安装组件的使用,便于实现对抗压外罩的拆装。
17.(3)有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抗拉抗压结构利用抗压外罩的设计,对电缆驳接点进行防护,提高电缆驳接点的抗压性能,同时利用内夹持组件和外夹持组件,对电缆进行夹持,即使在收到较大的拉力时,依然不会损伤电缆,确保电缆驳接点不会断开,并且在支撑组件的作用下,从电缆下方进行支撑,有效提高电缆驳接点的牢固性,避免驳接点松脱。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抗拉抗压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抗拉抗压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抗拉抗压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抗拉抗压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抗压外罩;3、支撑脚;4、安装组件;41、l型安装板;42、
第一螺纹孔;43、手拧螺栓;5、吸水条;6、支撑组件;61、支撑块;62、第一导向孔;63、第一导向柱;64、弹性元件;7、第二螺纹孔;8、第二导向孔;9、内夹持组件;91、夹持板;92、丝杆座;93、调节丝杆;94、第二导向柱;95、调节槽;10、定位组件;101、定位板;102、第一螺纹柱;103、第一螺母;11、电缆;12、外夹持组件;121、夹紧块;122、通槽;123、第二螺纹柱;124、第二螺母;13、开口槽;1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具体实施方式是供电用电缆驳接点抗拉抗压结构,其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抗拉抗压结构包括底板1、安装在底板1上端可拆卸的抗压外罩2、固定在底板1下端四角处的支撑脚3、固定在底板1前后两端用于固定抗压外罩2的安装组件4;底板1上端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分布的吸水条5和支撑组件6,底板1和抗压外罩2上由内向外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7和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二导向孔8,第二螺纹孔7和第二导向孔8内安装有可沿竖向移动的内夹持组件9,内夹持组件9内安装有可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的定位组件10,抗压外罩2内设置有驳接的电缆11,抗压外罩2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前后对称分布的用于夹紧电缆11的外夹持组件12,抗压外罩2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用于穿过电缆11的开口槽13。
25.其中,安装组件4包括l型安装板41,l型安装板4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2,第一螺纹孔42内螺纹连接有手拧螺栓43,支撑组件6包括支撑块61,支撑块61下端开设有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导向孔62,第一导向孔6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柱63,支撑块61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元件64。
26.同时,内夹持组件9包括夹持板91、安装在夹持板91外侧的丝杆座92、安装在丝杆座92内可转动的且与第二螺纹孔7相匹配的调节丝杆93,夹持板91外侧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分布的穿过第二导向孔8向外延伸的第二导向柱94,夹持板91上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左右对称分布的用于安装定位组件10的调节槽95。
27.另外,定位组件10包括定位板101、安装在定位板101靠外一侧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螺纹柱102、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柱102外侧的第一螺母103,外夹持组件12包括夹紧块121,夹紧块121上开设有通槽122,通槽122内插接有与抗压外罩2外侧相连的第二螺纹柱123,第二螺纹柱123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124。
28.此外,抗压外罩2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与安装组件4相对应的定位孔14。
29.该抗拉抗压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30.使用本技术方案的抗拉抗压结构时,把驳接好的电缆11放在底板1内的内夹持组件9上,前后移动定位组件10,将电缆11的位置固定,然后将抗压外罩2盖在底板1和电缆11的上端,电缆11从开口槽13中穿出,并通过安装组件4把底板1和抗压外罩2连接,支撑组件6将电缆11向上推动,对电缆11进行支撑,同时转动底板1和抗压外罩2内的内夹持组件9,从上下两个方向将电缆11固定,然后调整外夹持组件12的位置,进一步从外面对电缆11的位置进行固定,最后通过支撑脚3将底板1固定即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