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跨楼层楼板钢筋位置传递方法与流程

2022-10-13 04:43: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智能绘图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跨楼层楼板钢筋位置传递方法。


背景技术:

2.通常情况下,程序自动生成的楼板钢筋摆放位置与设计师想要的楼板钢筋的摆放位置存在一定差异,在程序自动生成配筋后,需要设计师手动调整位置。当设计师完成楼板钢筋的位置摆放后,若设计发生修改,需要重新生成钢筋,所有钢筋位置信息将会丢失,需要设计师重新摆放钢筋。
3.建筑工程中往往存在多个楼层的楼板布置相同或局部相同的情况,设计师进行板配筋设计时,需要对每一层的钢筋依次进行位置摆放,此时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是每一楼层都通过程序自动生成楼板上的钢筋,然后依次去调整楼板钢筋的位置;方法二是自动生成其中一个楼层楼板上的钢筋,然后把钢筋复制到布置相同的其他楼层或局部布置相同的楼板的位置,再人工进行配筋修改。
4.上述两种方法虽然都利用了软件自动生成钢筋,但是都需要进行人工手动修改,并且若存在多个楼层的楼板钢筋布置相同或局部相同的情况,需要做重复的修改动作,比较耗时,效率低下;若设计发生修改,重新自动生成钢筋布置后,原来修改过的钢筋位置信息将会丢失,需要设计师重新摆放钢筋,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5.常规能想到的是原钢筋与原楼层布置匹配,再对原楼层和目标楼层的布置进行匹配,再对目标楼层的钢筋与目标楼层布置进行匹配,多次分析匹配后确定原钢筋是否与目标楼层钢筋匹配,分析过程繁琐,步骤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自动生成钢筋的软件仍需手动调整修改,且对于相同或局部相同的情况,需要重复修改的问题,建立了已调整板钢筋楼板与目标层楼板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已调整钢筋楼板在目标层楼板的复制,因此提出一种跨楼层楼板钢筋位置传递方法。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跨楼层楼板钢筋位置传递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绘制楼板钢筋位置图,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包括板顶钢筋位置图和/或板底钢筋位置图;s2,若目标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与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相同,则将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复制到所述目标楼层。
8.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s2中包括:第一步,明确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第二步,根据所述动态关联关系判断目标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与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将所述楼板钢筋位
置图复制到所述目标楼层。
9.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关联关系包括板顶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以及板底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
10.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板顶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是指:通过范围线与楼板支座线相交的交点、交点与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两交点间的距离值以及范围线向楼板支座线外延伸的长度,建立板顶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
1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板底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是指:通过范围线与楼板支座线相交的交点与楼板外边线的位置关系,建立板底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
1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根据所述动态关联关系判断目标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与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是否相同包括对板顶钢筋的判断和对板底钢筋的判断。
13.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对板顶钢筋的判断包括以下步骤:s21,遍历目标楼层的所有板顶钢筋,获取目标楼层范围线与楼板支座线存在的交点数和交点对应的支座边;s22,遍历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的钢筋信息,判断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的钢筋信息中的交点数是否与当前目标楼层范围线与楼板支座线的交点数相等,若相等,进行下一步判断;s23,判断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钢筋信息的相交支座边是否与当前目标楼层交点对应的支座边相对应,若对应,进行下一步判断;s24,计算当前目标楼层的交点p1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判断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钢筋信息的交点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否与当前目标楼层交点p1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相等,若相等,进行下一步判断;s25,计算当前目标楼层的交点p2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判断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钢筋信息的交点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否与当前目标楼层交点p2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相等,若相等,进行下一步判断;s26,分析当前目标楼层的交点p1到p2的距离值,判断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值是否与当前目标楼层的交点p1到p2的距离值相等,若相等,进行下一步判断;s27,判断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范围线向楼板支座线外延伸的长度是否与当前目标楼层的范围线向楼板支座线外延伸的长度分别相等,若相等,则确定目标楼层中的板顶钢筋布置与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的板顶钢筋布置是相同的。
1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对板底钢筋的判断包括以下步骤:b21,遍历目标楼层板底钢筋和楼板外边线,分别记录交点落在外边线情况下的外边线;b22,若交点都有对应的外边线,进行下一步判断;b23,判断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板底钢筋的交点是否与当前目标楼层板底钢筋交点落在相同外边线上,若相同,则确定目标楼层中的板底钢筋布置与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板底钢筋布置是相同的。
1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步骤s2还包括:若目标楼板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与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中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相同,则将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复制到所述目标楼板。
16.基于相同的构思,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可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跨楼层楼板钢筋位置传递方法。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克服现有自动生成钢筋的软件仍需手动调整修改,且对于相同或局部相同的情况需要重复修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楼层楼板钢筋快速绘制的方法,考虑到一个楼层有很多楼板,板底筋布置在楼板上,板顶筋是布置在楼板支座上向两侧楼板延伸,所以每一根板钢筋都覆盖了一块或多块楼板。因此,对于已经调整好位置关系的楼板钢筋,就会建立起板顶筋、板底筋、楼板和楼板支座之间的关联关系,所以,不用分析板钢筋与原楼层的楼板关系,直接根据已调整板钢筋的关联关系来判断目标楼层楼板是否有相同的关联关系,若有,就形成了匹配,从而可以调用程序将已调整钢筋楼板图传递到目标层楼板,提高了板施工图中板钢筋的绘制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一种跨楼层楼板钢筋位置传递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板顶钢筋的绘制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板底钢筋的绘制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楼板外边线的绘制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楼板支座线的绘制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有1个交点的楼板支座线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有2个交点的楼板支座线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计算p1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计算p2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计算p1到p2的距离值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板底钢筋范围线ld与楼板支座线相交的交点与楼板外边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分析目标楼层板顶钢筋的图例示意图一;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分析目标楼层板顶钢筋的图例示意图二;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板顶钢筋的位置传递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分析目标楼层板底钢筋的图例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板底钢筋的位置传递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楼层布置不一致匹配不会成功的楼板筋示意图一;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楼层布置不一致匹配不会成功的楼板筋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2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1.实施例1一种跨楼层楼板钢筋位置传递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绘制楼板钢筋位置图(也即是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位置图),所述楼板钢筋位置图包括板顶钢筋位置图和/或板底钢筋位置图;s2,若目标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与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相同,则将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位置图复制到目标楼层。
22.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位置图的绘制包括板顶钢筋位置图的绘制、板底钢筋位置图的绘制,还包括楼板外边线的绘制以及楼板支座线的绘制。
23.其中,板顶钢筋位置图的绘制的方法是:在图面绘制时,一根板上部钢筋由三根钢筋线组成,分别为一根布置范围钢筋线、两侧各一根与范围钢筋线垂直向下的锚固钢筋线,其中,板顶钢筋范围线的长度由以下数据决定:已知支座定位点p1和支座定位点p2后,连接两点得到一条线段,再向左伸出长度l1,向右伸出长度l2,即得到范围线lt,其中,向左是指p2至p1方向,向右是指p1至p2方向;同时,板钢筋的文字定位信息,决定了图面书写的钢筋符号摆放位置,板顶钢筋的绘制示意图如图2所示。
24.板底钢筋的绘制方法是:一根板底钢筋主体由一根布置范围钢筋线组成,如需画出板底筋弯钩,则两侧各带一个向上45度指向钢筋线中点的弯钩,其中,板底钢筋范围线的长度由以下数据决定:已知支座定位点p1和支座定位点p2,连接两点得到一条线段,即得到范围线ld;同时,板钢筋的文字定位信息,决定了图面书写的钢筋符号摆放位置。板底钢筋的绘制示意图如图3所示。
25.楼板外边线是由多条线段组合而成的闭合多边形,每根外边线都位于相接梁墙支座的中轴线上,楼板外边线的绘制示意图如图4所示。楼板支座线是位于楼板外边线上的线段,由周边梁、墙关系决定的支座线段,楼板支座线的绘制示意图如图5所示。
26.进一步的,步骤s2的核心在于判断目标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与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是否相同,要判断是否相同,首先需要明确已调整板钢筋位置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
27.已调整板钢筋位置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包括板顶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以及板底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
28.建立板顶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包括以下步骤:a1.分析楼板范围线lt与楼板支座线存在的交点数。
29.若交点数为0,则不记录此板顶钢筋;若交点数为1,则说明楼板范围线lt与穿楼板支座线存在1个交点,有1个交点的楼板支座线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若交点数为2,则说明楼板范围线lt与穿楼板支座线存在2个交点,有2个交点的楼板支座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30.a2.根据交点情况(交点为1时,交点为p1或p2,交点为2时,交点为p1和p2)计算p1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计算p1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计算p2到
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计算p2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并且计算p1到p2的距离值,计算p1到p2的距离值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还读取支座定位点p1和/或p2向楼板支座线外侧延伸的长度。通过范围线lt与楼板支座线相交的交点、交点与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两交点间的距离值以及支座定位点向楼板支座线外侧延伸的长度,建立起了板顶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
31.建立板底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包括以下步骤:b1. 范围线ld与楼板支座线相交的交点p1落在楼板外边线上时,记录此楼板外边线;若p1没有落在任何楼板外边线上时,不记录此板底钢筋;b2. 范围线ld与楼板支座线相交的交点p2落在楼板外边线上时,记录此楼板外边线;若p2没有落在任何楼板外边线上时,不记录此板底钢筋;通过范围线ld与楼板支座线相交的交点与楼板外边线的位置关系,记录了板底钢筋与楼板的动态关联关系,板底钢筋范围线ld与楼板支座线相交的交点与楼板外边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如图11所示。
32.步骤s2中明确已调整板钢筋位置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后,就要判断目标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与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是否相同,对目标楼层钢筋覆盖楼板布置分析判断包括对板顶钢筋的分析判断和对板底钢筋的分析判断,分析判断目标楼层板顶钢筋的图例示意图一如图12所示,分析判断目标楼层板顶钢筋的图例示意图二如图13所示。对板顶钢筋的分析判断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此处以板顶钢筋范围线lt与楼板支座线交点为p1、p2两点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s21,遍历目标楼层所有板顶钢筋,分析范围线lt与楼板支座线存在的交点数,并且建立一个支座线收集器收集相交的支座边。
33.s22,遍历原板顶钢筋信息(也即是已调整板钢筋楼层板顶钢筋信息),判断已调整板钢筋楼层板顶钢筋信息的交点数是否与当前目标楼层s21中计算出的交点数相等,若相等,进行下一步判断;s23,判断原板顶钢筋信息的相交支座边是否与当前s21中获取的支座边一一对应,若对应,进行下一步判断;s24,计算目标楼层当前交点p1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判断原板顶钢筋信息的p1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否与目标楼层当前交点p1到支座线收集器里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相等,若相等,进行下一步判断;s25,计算目标楼层当前交点p2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判断原板顶钢筋信息的交点p2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否与目标楼层当前交点p2到支座边的距离的最小值相等,若相等,进行下一步判断;s26,计算目标楼层当前p1到p2的距离值,判断原板顶钢筋信息的p1到p2的距离值是否与目标楼层当前p1到p2的距离值相等,若相等,进行下一步判断;s27,判断原板钢筋支座定位点向楼板支座线外侧延伸的长度l1、l2是否与当前目标楼层钢筋延伸长度l1’、l2’是否分别相等,若相等,则判断当前目标楼层板顶钢筋应按照已调整的原板顶钢筋进行布置,将原板钢筋的p1、p2与钢筋文字定位信息分别赋予到目标楼层当前板钢筋p1、p2与钢筋文字定位信息上,即完成了板顶钢筋的位置传递(也即是将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位置图复制到目标楼层),板顶钢筋的位置传递示意图如图14所示。
34.对板底钢筋的分析判断流程包括以下步骤:b21,遍历目标楼层所有板底钢筋和所有楼板外边线,分别记录交点p1、p2落在外边线情况下的外边线,分析目标楼层板底钢筋的图例示意图如图15所示。
35.b22,若p1、p2都有对应的外边线,进行下一步判断;b23,判断原板底钢筋p1、p2是否与楼层板当前板底钢筋p1、p2落在相同外边线上,若相同,则判断当前目标楼层板底钢筋应按照已调整的原板底钢筋进行布置;将已调整的原板底钢筋的p1、p2与钢筋文字定位信息分别赋予到当前目标楼层板底钢筋p1、p2与钢筋文字定位信息上,即完成了板底钢筋的位置传递,板底钢筋的位置传递示意图如图16所示。
36.作为优选方案,还考虑到,虽然目标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与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是不相同,但是目标楼层有多个楼板,存在部分楼板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与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是相同的情况,我们将其作为局部布置相同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可采用目标楼板为对象,进行楼板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与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覆盖楼板的布置是否相同的判断,若相同,则将已调整板钢筋楼层的钢筋位置图复制到目标楼板,目标楼板钢筋覆盖楼板布置分析与目标楼层钢筋覆盖楼板布置分析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判断的方法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37.当楼层布置完全不一致时,则不考虑目标楼层板钢筋布置与已调整的原板钢筋布置的匹配情况,不会匹配成功,楼层布置不一致匹配不会成功的楼板筋示意图如图17和图18所示。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