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急救援方舱的新型围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07 00:51: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救援方舱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救援方舱的新型围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救援方舱,顾名思义,是指人们针对一些突发自然灾害(如地震等)的区域或灾害安置点,所设立的一种能够供给人们采取一些必要且紧急的抢险救灾行动的临时避难场所,并且能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应救援工作提供一个工作环境,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的有效进行;甚至,救援方舱也可以应用在现阶段的疫情区中或者根据应急使用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就地安放,以实现对确诊病例的有效隔离,并且为其后续开展相应的治疗工作带来便利。
3.针对上述,救援方舱所设立的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救援方舱提供有效的防护是非常必要的;在现有技术中所应用到的一种应急救援方舱的新型围护装置,尤其是供人们在紧急或应急情况下的使用,其中,各板材在进行连接时,相邻两板材间的定位连接性欠佳,尤其是两个相互垂直板材间的连接,人们在对板材进行对齐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成本,同时增加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且受人工对其板材的影响,会使得板材间的配合不够紧密,其放置的稳定性欠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现有的围护装置无法适配不同厚度的板材,装置设备的实用性不足,使用功能受限,难以满足救援人员不用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实现各板材放置位置的精确性,以保证人们能够对相邻两板材进行便捷连接,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与操作难度,保障了各部件间的定位连接稳定性及紧密配合性,提高使用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装置设备对于不同规格尺寸板材间的适配性,增加设备的实用性与使用功能,满足人们不同使用需求的一种应急救援方舱的新型围护装置。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急救援方舱的新型围护装置,包括围护装置本体,所述的围护装置本体包括支撑底座,所述的支撑底座上设置有防护板,所述的支撑底座包括底盘,所述的底盘上端设置有圆台,所述的圆台上端内开设有键形槽,所述的键形槽内设置有可调节的夹紧装置,四个所述的夹紧装置呈环形阵列排布在圆台上,所述的圆台上方设置有呈直角状设计的连接立杆,所述的连接立杆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的连接立杆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的第一卡块内开设有第一适配槽,所述的第一卡槽内设置有第一适配块,与所述的第一卡块相连接适配的防护板一侧上开设有第二卡槽,与所述的第一卡槽相连接适配的防护板另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的第二卡槽内设置有第二适配块,所述的第二卡块内开设有第二适配槽。
6.作为优选,四个所述的键形槽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移动块,所述
的移动块上端设置有直角架,所述的移动块一端设置有螺杆,所述的螺杆贯穿圆台一侧设置,且其外周设置有锁紧螺母。
7.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的第一卡块和两个所述的第一卡槽均上下对称设置在连接立杆的外周,且位于连接立杆相邻的直角边一侧,两个所述的第二卡块和两个所述的第二卡槽均上下对称设置在防护板上,且分别位于防护板的两端处,所述的第一卡块、第一卡槽、第二卡块和第二卡槽均呈等腰梯形状设计。
8.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卡块上方的连接立杆上设置有延长板,所述的第一卡槽上方的连接立杆内开设有安装槽。
9.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立杆内还开设有方便连接立杆与防护板相连接的沉头孔,所述的直角架内开设有便于直角架与防护板相连接的连接孔。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急救援方舱的新型围护装置,通过设置的支撑底座,能够对围护装置本体起到有效的支撑,以充分提升其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性,保证其发挥出良好的防护性能,通过设置的夹紧装置,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由调整其所处位置,以保障装置设备能有效适配不同规格尺寸的防护板和连接立杆等部件,满足人们对不同防护力度的使用需求,通过设置的卡块、卡槽、适配块和适配槽,在提升各部件间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还提高了其连接定位的准确性和便捷性,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安装工作进程;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实现各板材放置位置的精确性,以保证人们能够对相邻两板材进行便捷连接,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与操作难度,保障了各部件间的定位连接稳定性及紧密配合性,提高使用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装置设备对于不同规格尺寸板材间的适配性,增加设备的实用性与使用功能,满足人们不同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一种应急救援方舱的新型围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支撑底座与连接立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防护板一端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防护板另一端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连接立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19.以上各图中,1、围护装置本体;2、支撑底座;21、底盘;22、圆台;221、键形槽;3、防护板;31、第二卡块;32、第二卡槽;311、第二适配槽;321、第二适配块;4、夹紧装置;41、移动块;42、直角架;43、螺杆;44、锁紧螺母;421、连接孔;5、连接立杆;51、第一卡块;52、第一卡槽;53、延长板;54、安装槽;55、沉头孔;511、第一适配槽;521、第一适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应急救援方舱的新型围护装置,包括围护装置本体1,适用于灾区、疫情区或灾害放置点中所安置救援方舱的区域,以充分完成对救援方舱的防护,降低其发生损伤的可能,同时,针对于一些紧急情况的发生,该维护装置本体1能够实现快速组装及安放,进而满足人们的应急使用需求,为人们后续做出相应的救援工作提供先决条件;围护装置本体1包括支撑底座2,为各个防护板3间的组装安放提供支撑,并提升围护装置本体1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性,防止其发生偏移,对于围护装置本体1的夹角处,支撑底座2配合着连接立杆5进行使用,对于相邻的两个防护板3,支撑底座2则放置在相邻两防护板3抵靠的中缝处,以等待后续的夹紧固定,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该维护装置本体需要根据现场所使用的救援方舱尺寸规格进行组装安放,同时,考虑到人们需要在该防护区中进行自由出入,可以在防护板3上开设一个开合门,或者是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在满足其防护性能的前提下,减少一个防护板3的安置,例如:围护装置本体1的长边处设置有三个防护板3,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位于中间的防护板3不安装,使得该处有一个供人们自由进出的口,满足使用需求;进一步的,在支撑底座2上设置有防护板3,多个防护板3与支撑底座2的设立,能够为救援方舱提供一个半包围区,方便救援工作的开展,具体的说:支撑底座2包括底盘21,底盘21内还可以开设多个圆孔,以为支撑底座2与地面间的连接带来便利,底盘21上端设置有圆台22,为夹紧装置4的设立带来便利,圆台22上端内开设有键形槽221,为夹紧装置4中的部件移动提供便利,考虑到移动块41可能会出现掉落,可在键形槽221的下端开设一个宽度大于键形槽221的另一个槽,以使得该处形成t型,并将移动块41也设置成t形,并与该处键形槽221适配,避免移动块41从键形槽221中掉落出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键形槽221内设置有可调节的夹紧装置4,四个夹紧装置4呈环形阵列排布在圆台22上,这样,就能分别位于连接立杆5的四周,实现对其的适配夹紧,且人们可以根据防护板3的厚度,来对夹紧装置4进行自由调整,以使其充分贴合在防护板3等的外周,进而使得装置设备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的防护板3进行夹紧,提升其实用性;圆台22上方设置有呈直角状设计的连接立杆5,连接立杆5被放置在围护装置本体1的四周边角处,以实现对垂直放置的防护板3进行定位连接,保证围护装置本体1设立的完整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连接立杆5也需要选用能够适配防护板3的规格尺寸,以保证其连接稳定性;为了有效提升各部件间的连接进程,使其对准更加便捷、快速,并保证其配合的精确性,连接立杆5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51,连接立杆5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52,第一卡块51内开设有第一适配槽511,第一卡槽52内设置有第一适配块521,与第一卡块51相连接适配的防护板3一侧上开设有第二卡槽32,与第一卡槽52相连接适配的防护板3另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卡块31,第二卡槽32内设置有第二适配块321,第二卡块31内开设有第二适配槽311,具体描述为: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槽32进行配合,第二卡块31和第一卡槽52进行配合,并在所设立的适配块
和适配槽的作用下,为人们对相邻两防护板3间的连接和两个垂直放置的防护板3与连接立杆5间的连接,保障了其定位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安装工作进程,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与操作难度,节约时间,以为人们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先决条件,满足使用需求;上述过程中:通过设置的支撑底座2,能够对围护装置本体1起到有效的支撑,以充分提升其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性,保证其发挥出良好的防护性能,通过设置的夹紧装置4,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由调整其所处位置,以保障装置设备能有效适配不同规格尺寸的防护板3和连接立杆5等部件,满足人们对不同防护力度的使用需求,通过设置的卡块、卡槽、适配块和适配槽,在提升各部件间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还提高了其连接定位的准确性和便捷性,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安装工作进程;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实现各板材放置位置的精确性,以保证人们能够对相邻两板材进行便捷连接,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与操作难度,保障了各部件间的定位连接稳定性及紧密配合性,提高使用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装置设备对于不同规格尺寸板材间的适配性,增加设备的实用性与使用功能,满足人们不同使用需求。
23.为了使得装置设备能够有效根据不同规格尺寸的防护板3进行连接,四个键形槽221呈环形阵列排布,以为所设立的夹紧装置4创造出便利的移动条件;为了保障夹紧装置4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具体的说:夹紧装置4包括移动块41,能够自由移动,移动块41上端设置有直角架42,其能贴合在防护板3的外周,以实现后续相应的夹紧定位功能,移动块41一端设置有螺杆43,其能将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该技术手段与现有技术丝杆机构中的工作原理相同,其具体的工作方式在此不再赘述,螺杆43贯穿圆台22一侧设置,且其外周设置有锁紧螺母44,待直角架42移动至合适位置后,由人们对锁紧螺母44进行锁止,以保证直角架42所处位置的稳定性,避免防护板3发生松动而影响使用,具体描述为:其中,螺杆43能够相对圆台22发生转动,并带动移动块41在键形槽221内发生移动,直至直角架42抵在防护板3上,根据实际情况,人们逐一调成夹紧装置4,完成对防护板3与防护板3或两个垂直放置的防护板3与连接立杆5间的夹紧,为其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先决条件。
24.为了提高装置设计的合理性,两个第一卡块51和两个第一卡槽52均上下对称设置在连接立杆5的外周,且位于连接立杆5相邻的直角边一侧,两个第二卡块31和两个第二卡槽32均上下对称设置在防护板3上,且分别位于防护板3的两端处,这样,就能有效保证各部件间的连接性能,进而实现多部件间的配合,提升连接稳定性,防止其出现连接松动的情况,同时,第一卡块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块31和第二卡槽32均呈等腰梯形状设计,其一方面为防护板3与连接立杆5间的配合带来便利性,另一方面能够增加部件间连接的接触面积,配合更加紧密,实用性强。
25.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各部件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卡块51上方的连接立杆5上设置有延长板53,第一卡槽52上方的连接立杆5内开设有安装槽54,进一步的说,在与延长板53相靠近的防护板3一侧上端处,开设有与延长板53相适配的槽口,在与安装槽54相靠近的防护板3另一侧上端处上,设置有与安装槽54相适配的连接板,这样的话,就能有效限制各部件间的放置位置,同时,可由人们利用螺杆43对其进行固定,充分实现相邻部件间的连接稳定性,满足使用需求。
26.为了提升装置设备间连接的稳定性,在连接立杆5内还开设有方便连接立杆5与防护板3相连接的沉头孔55,方便人们使用螺杆43将相互垂直处放置的连接立杆5和防护板3
连接在一起,避免其出现偏移而影响围护装置本体1的后续使用,此外,也在直角架42内开设有便于直角架42与防护板3相连接的连接孔421,根据待连接防护板3的规格尺寸,调整夹紧装置4处于合适的位置,然后将连接立杆5放置在圆台22上,然后由人们利用螺杆43穿过直角架42上的连接孔421,在使其与连接立杆5的下端处相连接起来,以保证各装置部件所设立的稳定性,从而满足后续的使用需求。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