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9:11: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及电机。


背景技术:

2.目前油冷电机在进行散热时,主要是在电机定子绕线端部附近布置油管且在油管上设计喷油孔,电机两端的喷油管一般为环状喷油管(半圆或整圆),喷油孔均匀布置在环状喷油管的内表面。由于喷油孔的数量有限,从喷油孔喷射的油液为柱状,油液只能喷射到定子绕线的一部分区域,在重力的作用下喷射后的油液沿着绕线表面流淌到电机的底部,电机的绕线仍然会有一部分区域没有被喷淋也没有被流淌的油液覆盖。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及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或者其他前者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包括喷油部件,喷油部件设于定子铁芯的两侧,且喷油部件与定子绕组的端部相对应,环绕设于定子绕组的端部的周侧,喷油部件的冷却介质的喷出方向指向定子绕组的端部;
5.喷油部件包括喷油件,喷油件设有相互连通的流通通道和喷出通道,喷出通道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与流通通道连接,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对设置,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具有一间隙,间隙与流通通道连通,流通通道的尺寸大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冷却介质从间隙呈扇形喷出。
6.进一步的,喷油部件还包括喷油管,喷油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喷油件均设于喷油管的面向定子绕组的端部的同一侧,且多个喷油件沿着喷油管的周向依次设置。
7.进一步的,流通通道的一端与喷油管连通,另一端与喷出通道连通,流通通道的冷却介质流出方向指向定子绕组的端部,以使得冷却介质沿着流通通道流动并从喷出通道喷出。
8.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平行设置。
9.进一步的,流通通道为柱形通道。
10.进一步的,喷油管为环形结构。
11.进一步的,散热结构还包括进油管道,喷油部件设于进油管道上,且喷油部件与进油管道连通,以使得冷却介质从进油管道进入并从喷油部件喷出。
12.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
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具有多个喷油件,多个喷油件环设于定子绕组的端部的周侧,从各个方向对定子绕组的端部进行冷却介质的喷淋,喷油件具有流通通道和喷出通道,流通通道的尺寸大于喷出通道的尺寸,且流通通道为柱形,喷出通道为一缝隙,改变冷却介质的流动形态及流动速度,喷射出的冷却介质从柱状变为扇形
形状,使得定子绕组被冷却介质喷射到区域变大,提高绕线表面流淌的冷却介质的均匀性,定子绕组未被冷却介质覆盖的区域会进一步减小,提高电机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喷油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喷油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喷油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图2的a部放大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喷油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图6的b部放大图。
21.图中:
22.1、喷油件
ꢀꢀꢀꢀꢀꢀꢀꢀꢀꢀꢀꢀꢀꢀ
2、喷油管
ꢀꢀꢀꢀꢀꢀꢀꢀꢀꢀꢀ
3、进油管道
23.4、定子铁芯
ꢀꢀꢀꢀꢀꢀꢀꢀꢀꢀꢀꢀ
5、机壳
ꢀꢀꢀꢀꢀꢀꢀꢀꢀꢀꢀꢀꢀ
6、定子绕组
24.100、流通通道
ꢀꢀꢀꢀꢀꢀꢀꢀꢀꢀ
101、喷出通道
ꢀꢀꢀꢀꢀꢀꢀ
101-1、第一连接件
25.101-2、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及电机,该扇形喷淋的散热机构设于定子铁芯的两侧,且环绕设于定子绕组的端部的周侧,冷却介质呈扇形喷出,使得定子绕组的端部被冷却介质喷射到的区域面积变大,定子绕组未被冷却介质覆盖的区域进一步减小,提高绕线表面流淌的冷却介质的均匀性,电机的散热性能会进一步提高。
28.一种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如图1-图7所示,包括喷油部件,喷油部件设于定子铁芯4的两侧,且喷油部件与定子绕组6的端部相对应,环绕设于定子绕组6的端部的周侧,喷油部件的冷却介质的喷出方向指向定子绕组 6的端部,使得从喷油部件流出的冷却介质直接喷淋至定子绕组6的端部,对定子绕组6进行降温;喷油部件包括喷油件1,喷油件1设有相互连通的流通通道100和喷出通道101,流通通道100的尺寸大于喷出通道101的尺寸,以使得冷却介质呈扇形喷出,增大冷却介质喷射到的区域面积,使得冷却介质能够以更大的喷射面积喷射到定子绕组6的端部上,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加均匀的在定子绕组6的绕线表面流淌,提高电机散热性能。这里,定子绕组6的端部为定子绕组6的突出定子铁芯部分的一个区域,优选的,指向定子绕组6突出定子铁芯区域部分的中间位置为最优位置。
29.如图2所示,上述的喷油件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喷油件1能够从不同位置对定子绕组6的端部进行冷却介质的喷淋,喷油部件还包括喷油管2,多个喷油件1均设于喷油管2的面向定子绕组6的端部的同一侧,且多个喷油件1沿着喷油管2的周向依次设置,则多个喷油件1环绕设于定子绕组6 的端部的周侧,从不同位置不同方向对定子绕组6的端部进行喷淋,能够尽可能的增加冷却介质喷淋点,并在每一个喷油件1的扇形喷淋的作用下,增加冷却介质的喷淋区域面积,使得定子绕组6上的绕线尽可能喷淋有冷却介质,提高定子绕组6
的绕线表面的流淌的冷却介质的均匀性,减小定子绕组 6未被冷却介质喷淋的区域,提高电机的散热性能。
30.上述的喷油管2用于冷却介质的流通,所以,该喷油管2为管结构,内部具有冷却介质流通通道,冷却介质能够在喷油管2内沿着喷油管2的周向方向流动,为每一个喷油件1输送冷却介质,在本实施例中,该喷油管2为环形结构,且喷油管2的直径大于定子绕组6的端部的直径,以使得喷油管 2能够套设于定子绕组6的端部的周侧,以使得多个喷油件1环绕设于定子绕组6的端部的周侧。
31.该喷油管2具有一进液口,以使得外部的冷却介质能够进入该喷油管2 内。该喷油管2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如:为一个圆形环状结构,或者,该喷油管2也可以是分体结构,由两个或多个弧形管结构拼接而成,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置,这里不做具体要求。
32.如图2-图4所示,在喷油管2的面向定子绕组6的一侧面设有多个出液口,每一个出液口与一个喷油件1连接且连通,流通通道100的一端与喷油管2连通,另一端与喷出通道101连通,以使得冷却介质沿着流通通道 100流动并从喷出通道101喷出。流通通道100的设置,使得从喷油管2中流出的冷却介质在流通通道100内流动,由于流通通道100的尺寸小于喷油管2的管径,进入流通通道100内的冷却介质的流速改变,流速增大,从流通通道100内流出的冷却介质进入喷出通道101后,由于喷出通道101的尺寸小于流通通道100的尺寸,进一步改变冷却介质的流速,流速进一步增大,使得从喷出通道101流出的冷却介质喷射出去,增大冷却介质的喷淋面积。
33.上述的流通通道100为柱形通道,其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菱形或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要求。该流通通道100具有一定的长度,该长度根据喷油管2至定子绕组6的端部的距离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要求。由于流通通道100为柱形通道结构,则从流通通道100内流出的冷却介质呈柱形状态,在喷油通道的作用下呈扇形喷出,冷却介质在喷油件1内流动的过程中流动状态发生变化,冷却介质的流速发生变化,以使得冷却介质呈扇形状态喷射出来。该流通通道100的冷却介质流出方向指向定子绕组6的端部,以使得从喷出通道101喷出的冷却介质喷淋至定子绕组6的端部上。
34.流通通道100的一端与喷油管2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35.上述的喷出通道101包括第一连接件101-1和第二连接件101-2,第一连接件101-1与第二连接件101-2均与流通通道100连接,且第一连接件 101-1与第二连接件101-2相对设置,第一连接件101-1与第二连接件101-2 之间具有一间隙,间隙与流通通道100连通,以使得冷却介质从间隙呈扇形喷出。该第一连接件101-1与第二连接件101-2均为板状结构,均固定设置于流通通道100的自由端,由于第一连接件101-1与第二连接件101-2相对设置,则第一连接件101-1与第二连接件101-2之间的间隙为一缝隙,第一连接件101-1与第二连接件101-2构成一个槽结构,槽结构的除了与流通通道100连接的一端,其余端均为开口结构,则槽结构具有三个开口,以使得冷却介质从三个开口喷出,呈扇形状态;该缝隙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该缝隙的长度与流通通道100的外径尺寸相适应,该缝隙的宽度小于流通通道 100的内径,即,流通通道100的尺寸大于第一连接件101-1与第二连接件 101-2之间的距离,从流通通道100内流出的冷却介质为柱形形状,进入缝隙内后,冷却介质的形状被改变,中部少量的冷却介质保持初始的流动方向流动,但由于流通通道100的内径尺寸大于
第一连接件101-1与第二连接件 101-2之间的距离,则中部少量的冷却介质的流速增大,其余大部分冷却介质在间隙的挤压作用下向间隙的两侧方向流动,以使得从喷出通道101内流出的冷却介质呈扇形喷出。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1-1与第二连接件101-2平行设置,沿着冷却介质流出的方向,第一连接件101-1与第二连接件101-2之间的距离为等距离变化。
37.进一步优化方案,该散热结构还包括进油管道3,喷油部件设于进油管道3上,且喷油部件与进油管道3连通,以使得冷却介质从进油管道3进入并从喷油部件喷出。该进油管道3为直线型管结构,进油管道3穿设与电机的机壳5上,在电机的机壳5上设置有安装孔,进油管道3的一端穿过安装孔并延伸至机壳5内部,安装在机壳5上,且进油管道3的进液端位于电机的外部,以便于进油管道3与外部的供油装置连接。为使得冷却介质能够尽可能以更大的喷淋区域进行喷淋,且冷却介质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动,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油管道3位于电机的上半部分。
38.该喷油管2具有一连接件,该连接件为管状结构,该连接件与喷油管2 内部连通,通过连接件将喷油管2与进油管道3连接在一起,喷油管2与进油管道3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套装连接,该进油管道3上设置有出液孔,出液孔的设置位置与喷油管2上的连接件的位置相对应且相连通,连接件套装在进油管道3上,以使得冷却介质能够从进油管道3进入喷油管2内;或者,该进油管道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油管道3通过喷油管2连接,喷油管2的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进油管道3插接连接,且过盈配合,实现喷油管2与进油管道3的连接。
39.在本实施例中,喷油管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喷油管2安装在进油管道 3的位于电机内部的一端,与定子绕组6的一个端部相对应,另一个喷油管 2安装在进油管道3上,与定子绕组6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应,实现对定子绕组6的两个端部进行冷却介质的喷淋。
40.一种电机,包括如上述的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
41.该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在使用时,冷却介质进入进油管道3内,并在进油管道3内流动,依次进入两个喷油管2,然后从喷油管2上的各个喷油件 1呈扇形状态喷出,以较大的喷淋面积喷射到定子绕组6的端部,冷却介质沿着定子绕组6的端部绕线的表面流动,并在重力作用下流经其他绕线表面,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流经整个定子绕组6,对定子绕组6进行降温,绕线表面的冷却介质流淌的更均匀,喷射到的区域面积更大,未被冷却介质覆盖的区域面积缩小,电机的散热性能得到提高。
4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扇形喷淋的散热结构具有多个喷油件,多个喷油件环设于定子绕组的端部的周侧,从各个方向对定子绕组的端部进行冷却介质的喷淋,喷油件具有流通通道和喷出通道,流通通道的尺寸大于喷出通道的尺寸,且流通通道为柱形,喷出通道为一缝隙,改变冷却介质的流动形态及流动速度,喷射出的冷却介质从柱状变为扇形形状,使得定子绕组被冷却介质喷射到区域变大,提高绕线表面流淌的冷却介质的均匀性,定子绕组未被冷却介质覆盖的区域会进一步减小,提高电机的散热性能。
4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