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喷溅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7:06: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喷溅装置。


背景技术:

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3.传统的冷却塔的内部一般都设置有填料,依靠水以及气流沿填料中的间隙流动,并在填料内形成水膜来进行气、水间的热量交换。由于传统冷却塔中因使用填料而存在诸如钙镁无机盐及微生物的粘附、填料的老化碎裂以及堵塞等问题,无填料冷却技术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具体地,无填料冷却技术不需要安装填料,不仅对冷却塔的结构需求降低,结构更简化,而且省去了频繁更换填料的费用,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无填料冷却技术依靠喷溅装置将热水破碎成细小水滴后均匀布洒在空气中,来完成热水与空气的热量交换,冷却效果更好。
4.基于无填料冷却技术依靠喷溅装置将热水破碎成细小水滴后均匀布洒在空气中来完成热水与空气的热量交换的冷却原理,水滴直径越小,则与空气接触越充分,冷却效果越好,因此,负责把热水进行破碎成细小水滴的喷溅装置的性能对无填料冷却塔的冷却性能有着重要作用,在喷溅装置的结构相同的前提下,经喷溅装置破碎后的水滴直径的大小与喷溅装置的入口水压成正比,水压越高,水滴直径越小。
5.目前,无填料冷却技术在传统有填料机力通风冷却塔的无填料化改造中已有应用,但是,当将适用于无填料机力通风冷却塔的喷溅装置,应用在自然通风冷却塔的无填料化改造中时,由于在自然通风冷却塔中的喷溅装置的入口水压较低(受冷却塔所在系统的各项边界参数限制,自然通风冷却塔中的喷溅装置的入口水压一般最大能够保持30千帕到60千帕,远低于适用于无填料机力通风冷却塔的喷溅装置需求的入口水压—通常为80千帕到200千帕),使热水的破碎效果较差,从而影响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而为了保证热水的破碎效果,单独地提升喷溅装置的入口水压,又会涉及冷却塔所在系统的其它改造,存在改变系统边界条件、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以及增加改造成本等复杂问题,导致无填料冷却技术难以在自然通风冷却塔上应用以及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溅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保证热水的破碎效果,并降低喷溅装置的入口水压需求。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溅装置,包括加速体以及破碎罩,所述加速体内开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的一端开口为进水口,另一端开口为出水口,且所述水流通道上具有
至少一个缩小通道,所述缩小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水流的流动方向减小并用于加大所述水流的流动速度;所述破碎罩上布设有通孔,且所述破碎罩固定设于所述出水口上用于破碎所述水。
9.优选地,所述加速体包括第一加速管,所述第一加速管的内壁自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向内收缩并形成第一缩小通道。
10.优选地,所述加速体还包括第二加速管,所述第二加速管上的第三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加速管上的第四端开口为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二加速管的内壁自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二加速管的中部逐渐向内收缩并形成第二缩小通道,自所述第二加速管的中部向所述第四端逐渐向外扩张。
11.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的开口用于伸入至所述第二加速管内。
12.优选地,所述第三端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各所述进气口用于与外界连通。
13.优选地,所述加速体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开口为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端连通。
14.优选地,所述加速体还包括中转室,且所述中转室的空腔横截面不小于所述第一端的开口横截面;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用于与所述中转室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中转室连接并连通。
15.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加速管垂直,且所述进水管内的水流方向与所述第一加速管内的水流方向垂直。
16.优选地,所述中转室为球形体,且所述中转室与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进水口的一端平滑连接,所述中转室与所述第一端平滑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溅装置,适用于无填料冷却塔,尤其适用于无填料自然通风冷却塔,具体通过加速体自身具有的能够加快水的流速的缩小通道结构对自进水口流入加速体内的水进行加速,使移动至出水口处的水流具有较高的流速、较大的动能并冲击到破碎罩上,然后水流在破碎罩的切割作用下从破碎罩上布设的通孔处以分散的细小水滴的形态高速脱离喷溅装置,并融入冷却塔内部环境的空气中,将水中携带的热量传递至空气中,实现对水的冷却,能够保证热水的破碎效果,提高冷却效率,并降低喷溅装置的入口(进水口)的水压需求。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00-喷溅装置、1-加速体、2-破碎罩、3-进水口、4-出水口、5-第一加速管、6-第二加速管、7-第一端、8-第二端、9-第三端、10-第四端、11-进气口、12-进水管、13-中转室。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溅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保证热水的破碎效果,并降低喷溅装置的入口水压需求。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溅装置100,包括加速体1以及破碎罩2,加速体1内开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一端开口为进水口3,另一端开口为出水口4,且水流通道上具有至少一个缩小通道,缩小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水流的流动方向减小并用于加大水流的流动速度;破碎罩2上布设有通孔,且破碎罩2固定设于出水口4上用于破碎水。
26.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溅装置100,适用于无填料冷却塔,尤其适用于无填料自然通风冷却塔,具体通过加速体1自身具有的能够加快水的流速的缩小通道结构对自进水口3流入加速体1内的水进行加速,使移动至出水口4处的水流具有较高的流速、较大的动能并冲击到破碎罩2上,然后水流在破碎罩2的切割作用下从破碎罩2上布设的通孔处以分散的细小水滴的形态高速脱离喷溅装置100,并融入冷却塔内部环境的空气中,将水中携带的热量传递至空气中,实现对水的冷却,能够保证热水的破碎效果,提高冷却效率,并降低喷溅装置100的入口(进水口3)的水压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溅装置100不仅在较高水压(如80千帕到200千帕)下能将水流破碎成满足冷却需求的细小水滴,而且在较低水压(如30千帕到60千帕)下仍能将水流破碎成满足冷却需求的细小水滴,能够广泛运用于自然通风冷却塔以及机力冷却塔的无填料化改造中。
27.进一步地,加速体1包括第一加速管5,第一加速管5的内壁自第一端7向第二端8逐渐向内收缩并形成第一缩小通道,通过第一加速管5对流入加速体1内的水进行加速,具体地,受自第一端7向第二端8逐渐向内收缩的管壁的约束,水流在第一加速管5内的流动截面逐渐减小,水压逐渐增大,水流的流速逐渐增大,直到从第二端8离开第一加速管5,水流速度增加平稳,能够使水流移动至破碎罩2前流速大、动能大,保证穿过破碎罩2后的破碎效果。
28.进一步地,加速体1还包括第二加速管6,第二加速管6上的第三端9用于与第二端8连接并连通,第二加速管6上的第四端10开口为出水口4,第二加速管6的内壁自第三端9向第二加速管6的中部逐渐向内收缩并形成第二缩小通道,自第二加速管6的中部向第四端10逐渐向外扩张,从第一加速管5的第二端8进入第二加速管6内的水流从第三端9流向第二加速管6的中部过程中,在第三端9向第二加速管6的中部逐渐向内收缩的内壁的约束下,水流逐渐被压缩,同时水流的流速逐渐增大,水流从第二加速管6的中部流向第四端10过程中,水流逐渐膨胀,能够使出水口4处的出水压力降到最小,出水速度增加到最大,水流穿过破碎罩2后的破碎效果最好。
29.进一步地,第二端8的开口用于伸入至第二加速管6内,能够保证第三端9的水流周围区域的负压状态的形成,同时避免水流从进气口11离开第二加速管6。
30.进一步地,第三端9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11,各进气口11用于与外界连通,水流离开第二端8进入第二加速管6的过程中,第三端9的水流周围形成局部负压状态并能够通过进气口11从外界吸入空气,从外界吸入的空气在第二加速管6中与水流混合,能够对水流起到一定程度的扰动,空气的掺入能够强化水流在破碎罩2处的破碎过程中的破碎效果,有利于形成更多地细小的水滴,其中较为优选地,进气口11处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设于进气口11处,另一端向远离第四端10且远离第二加速管6的外壁的方向延伸,以便于空气流通。
31.进一步地,加速体1还包括进水管12,进水管12的一端开口为进水口3,进水管12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端7连通,进水管12与第一加速管5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独立成型后再固定连接。
32.进一步地,加速体1还包括中转室13,且中转室13的空腔横截面不小于第一端7的开口横截面;进水管12远离进水口3的一端用于与中转室13连接并连通,第一端7用于与中转室13连接并连通,中转室13对水流具有汇聚的作用,能够将进水管12中的水汇聚后再通入第一加速管5中,保证第一加速管5对水流的压缩加速效果。
33.进一步地,进水管12与第一加速管5垂直,且进水管12内的水流方向与第一加速管5内的水流方向垂直,便于喷溅装置100的进水以及出水,能够使喷溅装置100在冷却塔内的布置更加灵活。
34.进一步地,中转室13为球形体,且中转室13与进水管12远离进水口3的一端平滑连接,中转室13与第一端7平滑连接,相比其它形态(如四方体、圆柱体等),球形体的内壁过渡更圆滑、流动阻力更小,且水流由水平转向垂直后的分布更加均匀。
35.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