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行车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04:51: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汽车驾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车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智慧高速所提出的方案中基本上都是要在车辆自动驾驶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实现。现有的道路状态信息无太好的途径与方式告知给车辆或驾驶人员,例如,当前智慧出行方案无法避免车辆因路段存在坑洼而导致的颠簸情况出现。同时,在某些路段两侧可能存在畜牧场、化工厂等会排出难闻气体或有害气体的建筑,此时如果还开着车窗,会带给出行人员不好的出行体验。
3.因此,亟需一种行车辅助装置,能够将道路状态信息及时告知于驾驶人员,以提升出行人员的出行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行车辅助装置,包括:设置于车辆上的车载终端以及设置于道路两侧的路况获取装置;所述车载终端包括处理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的定位模块、第一通讯模块、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告警装置、显示装置、加速度模块;所述定位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顶机架上,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至少包括分别用于采集所述车辆前、后、左、右的四个摄像头;所述告警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内部仪表盘一侧;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所述加速度模块与所述车辆底盘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车辆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信息;路况获取装置包括设备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设备架上的第二通讯模块、第一气体嗅探器、光照传感器、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以及所述第二通讯模块用于所述车载终端以及所述路况获取装置之间的通信。
5.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车载终端还包括:能源管理单元,用于当所述车辆设定目的地时,检测所述车辆的能源剩余容量值;里程预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能源剩余容量值得出剩余行驶里程预估值。
6.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车载终端还包括:导航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地、所述车辆的当前位置、所述剩余行驶里程预估值,生成所述车辆的行驶路径。
7.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行程时间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行驶路径以及当前行驶速度,预估所述车辆到达所述目的地的行程时间。
8.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车载终端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车顶机架上,且所述外壳上形成有图像采集孔,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与所述图像采集孔相对,以用于采集图像并识别图像。
9.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无人机上;所述路况获取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停靠所述无人机的托盘,所述托盘上设置有
圆形空洞。
10.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的全景处理装置,且所述全景处理装置无线连接于所述显示装置。
11.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路况获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设备架顶端的太阳能电池板。
12.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hud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13.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车载终端还包括设置于车内的第二气体嗅探器,所述第二气体嗅探器与所述告警装置电连接。
14.通过本技术提出的行车辅助装置能够实时与路侧设备与云端进行通信,获知道路通行情况并通过图像或语音的方式告知驾乘人员。同时接合智慧高速的道路感知体系,接合高精度地图、位置及车道级的道路管控体系,接合实时在线的规范化道路安全作业体系,让车辆能实时了解前方道路的通行状态与异常情况,根据当前车辆的实际状态,提醒驾驶员进行相关处置与规避操作。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行车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其中,101、处理模块,102、定位模块,103、第一通讯模块,104、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1、摄像头,105、告警装置,106、显示装置,107、加速度模块,201、第二通讯模块,202、第一气体嗅探器,203、光照传感器,204、第二图像采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0.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车辅助装置,包括设置于车辆上的车载终端以及设置于道路两侧的路况获取装置。这里路况获取装置在设置时,每两个路况获取装置间都会间隔一定距离,如每隔三百米设置一个路况获取装置。其中,车载终端包括处理模块101,与处理模块101连接的定位模块102、第一通讯模块103、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告警装置105、显示装置106、加速度模块107。
21.其中,定位模块102、第一通讯模块103、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设置于车辆的车顶机架上,且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至少包括分别用于采集车辆前、后、左、右的四个摄像头1041。告警装置105设置于车辆内部仪表盘一侧,且显示装置106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连接,用于显示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采集到的图像。加速度模块107与车辆底盘连接,用于获取车辆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信息指的是车辆在行驶方向上的突然加速或踩油门的时间及地点,竖直方向上的加速
度信息指的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颠簸程度以及颠簸的时间及地点。
22.路况获取装置包括设备架以及设置于设备架上的第二通讯模块201、第一气体嗅探器202、光照传感器203、第二图像采集装置204。车载终端的第一通讯模块103以及路况获取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201用于车载终端以及路况获取装置以及云端之间的通信。
23.通过在路边设置路况获取装置,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通讯模块103与第二通讯模块201之间的信息交互,获取路况信息,尤其是车辆行驶路段是否包含坑洼、以及外界空气质量信息,以帮助车辆驾驶人员能够提前减速或启闭车窗,从而增加了出行人员的出行体验。
24.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载终端还包括:能源管理单元,用于当车辆设定目的地时,检测车辆的能源剩余容量值;里程预测单元,用于根据能源剩余容量值得出剩余行驶里程预估值。其中,能源管理单元可以与车辆的油箱或电池或仪表盘进行连接,从而获取车辆的能源剩余容量值。里程预测大暖在确定剩余行驶里程预估值时,需要根据车辆的类型,确定车辆的油耗大小,从而根据能源剩余容量值,也就是剩余油量或剩余电量,确定车辆的剩余行驶里程预估值。
25.进一步地,车载终端还包括:导航模块,用于根据目的地、车辆的当前位置、剩余行驶里程预估值,生成车辆的行驶路径。
26.更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行程时间预测模块,用于根据行驶路径以及当前行驶速度,预估车辆到达目的地的行程时间。
27.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载终端还包括:外壳,外壳安装于车顶机架上,且外壳上形成有图像采集孔,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的镜头与图像采集孔相对,以用于采集图像并识别图像。通过设置有车载终端外壳,能够保证设置于车顶机架上的定位模块102、第一通讯模块103、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正常工作。
28.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路况获取装置为每隔一端距离设置一桩,当路况获取装置间隔较远时,为了能够及时获取两路况获取装置之间的路况信息,可以设置有第三图像采集装置,且将第三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无人机上。同时在路况获取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无人机停靠的托盘,托盘呈立方体结构,且一侧设置有圆形空洞,同时底面设置有较小的圆形空洞。一侧设置的圆形空洞是用于无人机的进出,二底部的较小圆形空洞是用于排出雨天时进入托盘中的雨水。
29.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载终端还包括设置于车顶机架上且与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连接的全景处理装置,且全景处理装置无线连接于显示装置106。全景处理装置用于对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04获取到的图像进行拼接处理,以使驾驶人员可通过显示装置106获取到行驶车辆的全景视野。
30.在一个实施例中,路况获取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设备架顶端的太阳能电池板。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6包括显示屏、hud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32.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及时获取车内气体情况,车载终端还包括设置于车内的第二气体嗅探器,第二气体嗅探器与告警装置105电连接。当车辆内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或发现其他类型危险气体时,可通过告警装置105提醒驾驶人员打开车窗。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
限定性的。
34.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36.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7.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