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炒饭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9-10 02:1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食品调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炒饭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炒饭是常见的一种食物,炒饭的种类很多,例如:扬州炒饭、香肠炒饭、西红柿炒饭、咖喱炒饭等,主要材料是用煮好的米饭、一些菜肴、鸡蛋爆炒而成。由于炒饭制作方便,耗时较少,人们会因为节省时间,选择炒饭作为早饭或者是晚饭,炒饭因其本身兼顾方便和营养的特点,很受大众追捧。
3.调料是人们用来调制食品以让食物具备美妙味道的辅助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份营养、方便和味道多样化方面要求有所提升,而对于单一性的调味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做饭初学者,或者对于做饭天赋不强的人们来说,需要将多种单一性调味料进行组合,制得的炒饭的味道往往并不够美味。因此,需开发一种美味、方便使用的复合型调料。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美味的炒饭调料,本技术提供一种炒饭料及其制备方法。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炒饭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炒饭料,包含以下重量份原料:3-8份孜然粉,3-8份辣椒粉,4-9份胡椒粉,2-7份花椒粉,1-5份肉桂粉,2-6份茴香粉,2-5份食盐,4-9份鸡饭酱油,3-6份味精。
6.孜然,具有散寒止痛、理气调中和促进消化的作用,其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促进人们的饮食量。
7.辣椒,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食的作用,其味道辛辣。
8.胡椒,具有温中止痛、下气消痰、开胃进食的作用,其味辛、性热。
9.花椒,具有驱寒止痛的作用。
10.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作用,其味辛、甘、大热。
11.茴香,具有祛寒止痛、理气和胃的作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述添加料组合,制得炒饭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炒饭时,只需将米饭、配菜进行翻炒后,加入适量的炒饭料,即可得到炒饭,操作方便。
13.优选地,按重量份计,4-5份所述孜然粉,4-5份所述辣椒粉,4-5份所述胡椒粉,4-5份所述花椒粉,4-5份所述肉桂粉,4-5份所述茴香粉,3-4份所述食盐,3-4份所述鸡饭酱油,3-4份所述味精。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炒饭料的配方进一步优选,将炒饭料制作炒饭,能够提高炒饭的口感,使炒饭口感更佳饱和,发明人通过对炒饭料的配方进行多次调整,当炒饭料中食盐:孜然粉:辣椒粉:胡椒粉:花椒粉:肉桂粉:茴香粉=1:(1-1.2):(1-1.2):(1-1.2):(1-1.2):(1-1.2):(1-1.2)时,制得的炒饭气味香、口感好。
15.优选的,所述孜然粉:所述辣椒粉:所述花椒粉=1:1:1。
16.通过大量试验,发明人发现,当炒饭料中孜然粉:辣椒粉:花椒粉=1:1:1时,该炒饭口感饱满,炒饭的口感最好。
17.其中一个实施例为,按重量份计,4份所述孜然粉,4份所述辣椒粉,4份所述胡椒粉,4份所述花椒粉,4份所述肉桂粉,4份所述茴香粉,4份所述食盐,4份所述鸡饭酱油,4份所述味精。
1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炒饭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炒饭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孜然、辣椒、胡椒、花椒、肉桂、茴香分别经过炒熟,然后研磨,制得孜然粉、辣椒粉、胡椒粉、花椒粉、肉桂粉、茴香粉,在将上述原料与食盐、味精和鸡饭酱油混合均匀;其中,所述炒熟的条件为,10-20min内逐渐升温至55-95℃。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炒熟,能够减弱孜然、辣椒、胡椒和肉桂的辛味。发明人发现,在对原料进行炒熟时,需要将原料放置于冷锅中,然后缓慢升温至55-95℃以下,在升温的过程中对原料进行慢炒,通过上述操作,能够去掉原料的辛辣,并且能够防止原料出现糊味;发明人还发现,当炒熟的温度过高,会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当温度过低,得到的炒饭料中口感较刺激,且得到的炒饭口感较差。
20.优选地,所述炒熟的最终温度为60-80℃;进一步优选为,最终温度为60-70℃、60-80℃;再进一步优选为,最终温度可为60℃、65℃、70℃、75℃、80℃。
21.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发明人发现,不同的原料加热的最终温度不同,其中,孜然的最终温度为60-80℃时,得到的孜然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其中,成品率在91%以上;辣椒的最终温度为70-80℃时,得到的辣椒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其中,成品率在90%以上;胡椒的最终温度为70-80℃时,得到的胡椒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其中,成品率在95%以上;花椒的最终温度为60-70℃时,得到的花椒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其中,成品率在94%以上;肉桂的最终温度为70-80℃时,得到的肉桂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其中,成品率在94%以上;茴香的最终温度在60-80℃时,得到的茴香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其中,成品率在93%以上。
22.优选地,所述炒熟的升温时间为12-15min。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升温时间的控制很重要,当升温时间过短时,到达最终温度后,可能造成原料不能完全炒熟,如果在继续处于最终温度下进行炒熟,容易出现糊味;当升温时间过程时,原料炒熟后,原料的味道会出现苦味,或者略微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对炒饭料中各原料的合理配比,使炒饭料炒出的炒饭口感饱满,味道好;2、本技术对孜然、辣椒、胡椒、花椒、肉桂、茴香进行炒熟,能够去除原料中的辛辣味,从而减少炒饭料中原料的刺激感,进而使炒饭料炒出的炒饭口感更好;3、本技术中,通过对炒熟升温时间以及最终温度的控制,能够增加炒饭料中的每种原料的香气,以及中和原料的辛味,从而使炒饭料的味道更柔和。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孜然粉的制备例制备例1.1:包含以下步骤:将孜然于室温条件下加入到锅中,于15min升温至60℃,边升温边翻炒,炒熟后得到熟制的孜然,然后用研磨机研磨15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孜然粉备用,孜然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1所示。
27.制备例1.2-1.3:与制备例1.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孜然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1所示。
28.制备对比例1.1-1.2:与制备例1.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孜然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1所示。
29.制备对比例1.3:与制备例1.3的区别仅在于,将孜然于80℃条件下炒熟3min,得到熟制的孜然,然后用研磨机研磨15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孜然粉备用,孜然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1所示。
30.表1制备例1.1-1.3以及制备对比例1.1-1.3中炒熟条件以及炒熟后的孜然粉状态和成品率 升温温度孜然粉的状态孜然粉的成品率制备例1.160℃味道柔和、有香味91%制备例1.270℃味道柔和、有香味92%制备例1.380℃味道柔和、有香味95%制备对比例1.150℃味道略刺激、无香味80%制备对比例1.2100℃有糊味、味道略苦93%制备对比例1.3/颜色黑、有糊味/注:成品率为60目筛过滤后得到的孜然粉占熟制的孜然粉的重量百分比,同下。
31.由表1可以看出,制备例1.1-1.3中炒熟后的孜然味道柔和;而制备对比例1.1中炒熟后的孜然味道刺激;制备对比例1.2中炒熟后的孜然有糊味,将其加入到炒饭后,影响炒饭的口感。因此,发明人发现,孜然在炒熟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55-95℃以内,当温度过高,会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当温度过低,不易炒熟,味辛。并且,通过制备例1.1-1.3和制备对比例1.1-1.2比较发现,相同时间研磨孜然,制备例1.1-1.3中得到的孜然粉成品率高于制备对比例1.1,虽然制备对比例1.2孜然粉成品率也较高,但是该孜然粉的口感较差,因此,当炒熟的最终温度控制在60-80℃时,得到的孜然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
32.与制备例1.1-1.3相比,制备对比例1.3中炒熟后的孜然的颜色呈黑色、气味和味道均有糊味。因此,将孜然于热锅中直接炒熟,孜然会出现糊味,直接影响炒饭的口感。
33.辣椒粉的制备例制备例2.1:包含以下步骤:将辣椒于室温条件下加入到锅中,于15min升温至60℃,边升温边翻炒,炒熟后得到熟制的辣椒,然后用研磨机研磨15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辣椒粉备用,辣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2所示。
34.制备例2.2-2.3:与制备例2.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辣
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2所示。
35.制备对比例2.1-2.2:与制备例2.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辣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2所示。
36.制备对比例2.3:与制备例2.3的区别仅在于,将辣椒于80℃条件下炒熟3min,然后用研磨机研磨15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辣椒粉备用,辣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2所示。
37.表2制备例2.1-2.3以及制备对比例2.1-2.3中炒熟条件以及炒熟后的辣椒粉状态和成品率由表2可以看出,制备例2.1-2.3中炒熟后的辣椒的辛辣味明显减弱;而制备对比例2.1中炒熟后的辣椒的辣味较重;制备对比例2.2中炒熟后的辣椒有糊味,口感较差。因此,辣椒在炒熟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55-95℃以内,当温度过高,会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当温度过低,不易去除辣椒的辣味。并且,通过制备例2.1-2.3和制备对比例2.1-2.2比较发现,相同时间研磨辣椒,制备例2.2-2.3中得到的辣椒粉成品率高于制备例2.1和制备对比例2.1,虽然制备对比例2.2辣椒粉成品率也较高,但是该辣椒粉的口感较差,因此,当炒熟的最终温度控制在70-80℃时,得到的辣椒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
38.与制备例2.1-2.3相比,制备对比例2.3中炒熟后的辣椒的颜色呈黑色、气味和味道均有糊味。因此,将辣椒直接放置于热锅中进行炒熟,辣椒会出现糊味,直接影响炒饭的口感。
39.胡椒粉的制备例制备例3.1:包含以下步骤:将胡椒于室温条件下加入到锅中,于15min升温至60℃,边升温边翻炒,炒熟后得到熟制的胡椒,然后用研磨机研磨15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胡椒粉备用,胡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3所示。
40.制备例3.2-3.3:与制备例3.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胡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3所示。
41.制备对比例3.1-3.2:与制备例3.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胡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3所示。
42.制备对比例3.5:与制备例3.3的区别仅在于,将胡椒于80℃条件下炒熟3min,得到熟制的胡椒,然后用研磨机研磨15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胡椒粉备用,胡椒粉的状态
和成品率见表3所示。
43.表3制备例3.1-3.3以及制备对比例3.1-3.3中炒熟条件以及炒熟后的胡椒粉状态和成品率 升温温度胡椒粉的状态胡椒粉的成品率制备例3.160℃气味较好、味道柔和90%制备例3.270℃气味较好、味道柔和95%制备例3.380℃气味较好、味道柔和98%制备对比例3.150℃气味正常、味道刺激85%制备对比例3.2100℃有糊味95%制备对比例3.3/有糊味/由表3可以看出,制备例3.1-3.3中炒熟后的胡椒味道柔和;而制备对比例3.1中炒熟后的胡椒的味道较重;制备对比例2.2中炒熟后的胡椒糊味较重。因此,胡椒在炒熟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55-95℃以内,当温度过高,会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当温度过低,不易去除胡椒的辛辣味。并且,通过制备例3.1-3.3和制备对比例3.1-3.2比较发现,相同时间研磨胡椒,制备例3.2-3.3中得到的胡椒粉成品率较高,且口感好,因此,当炒熟的最终温度控制在70-80℃时,得到的胡椒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
44.与制备例3.1-3.3相比,制备对比例3.3中炒熟后的胡椒的颜色气味和味道均有糊味。因此,将胡椒直接放置于热锅中进行炒熟,胡椒会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
45.花椒粉的制备例制备例4.1:包含以下步骤:将花椒于室温条件下加入到锅中,于15min升温至60℃,边升温边翻炒,炒熟后得到熟制的花椒,然后用研磨机研磨15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花椒粉备用,花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4所示。
46.制备例4.2-4.3:与制备例4.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花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4所示。
47.制备对比例4.1-4.2:与制备例4.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花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4所示。
48.制备对比例4.3:与制备例4.3的区别仅在于,将花椒于80℃条件下炒熟3min,得到熟制的花椒,然后用研磨机研磨15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花椒粉备用,花椒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4所示。
49.表4制备例4.1-4.3以及制备对比例4.1-4.3中炒熟条件以及炒熟后的花椒粉状态和成品率 升温温度花椒粉的状态花椒粉的成品率制备例4.160℃味道香95%制备例4.270℃味道香94%制备例4.380℃味道香89%制备对比例4.150℃味道涩88%制备对比例4.2100℃有糊味85%制备对比例4.3/颜色黑、有糊味/
由表4可以看出,制备例4.1-4.3中炒熟后的花椒味道香;而制备对比例4.1中炒熟后的花椒的味道涩、无香味;制备对比例2.2中炒熟后的花椒有糊味,较苦。因此,花椒在炒熟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55-95℃以内,当温度过高,会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当温度过低,不易炒出花椒的香味,且味道涩。并且,通过制备例4.1-4.3和制备对比例4.1-4.2比较发现,相同时间研磨花椒,制备例4.1-4.2中得到的花椒粉成品率较高,且口感好,因此,当炒熟的最终温度控制在60-70℃时,得到的花椒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
50.与制备例4.1-4.3相比,制备对比例4.3中炒熟后的花椒的颜色气味和味道均有糊味,且味道苦。因此,将花椒直接放置于热锅中进行炒熟,花椒会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
51.肉桂粉的制备例制备例5.1:包含以下步骤:将肉桂于室温条件下加入到锅中,于15min升温至60℃,边升温边翻炒,炒熟后得到熟制的肉桂,然后用研磨机研磨20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肉桂粉备用,肉桂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5所示。
52.制备例5.2-5.3:与制备例5.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肉桂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5所示。
53.制备对比例5.1-5.2:与制备例5.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肉桂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5所示。
54.制备对比例5.3:与制备例5.3的区别仅在于,将肉桂于80℃条件下炒熟5min,得到熟制的肉桂,然后用研磨机研磨20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肉桂粉备用,肉桂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5所示。
55.表5制备例5.1-5.3以及制备对比例5.1-5.3中炒熟条件以及炒熟后的肉桂粉状态和成品率 升温温度肉桂粉的状态肉桂粉的成品率制备例5.160℃气味香、味道柔和91%制备例5.270℃气味香、味道柔和95%制备例5.380℃气味香、味道柔和94%制备对比例5.150℃无香气、味道涩88%制备对比例5.2100℃有糊味、味道苦90%制备对比例5.3/颜色发黑、有糊味/由表5可以看出,制备例5.1-5.3中炒熟后的肉桂味道香;而制备对比例5.1中炒熟后的肉桂的味道涩、无香气;制备对比例5.2中炒熟后的肉桂有糊味,较苦。因此,肉桂在炒熟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55-95℃以内,当温度过高,会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当温度过低,不易炒出肉桂的香味。并且,通过制备例5.1-5.3和制备对比例5.1-5.2比较发现,相同时间研磨肉桂,制备例5.2-5.3中得到的肉桂粉成品率较高,且口感好,因此,当炒熟的最终温度控制在70-80℃时,得到的肉桂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
56.与制备例5.1-5.3相比,制备对比例5.3中炒熟后的肉桂的颜色气味和味道均有糊味,且味道苦。因此,将肉桂直接放置于热锅中进行炒熟,肉桂会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
57.茴香粉的制备例制备例6.1:包含以下步骤:将茴香于室温条件下加入到锅中,于15min升温至60℃,边升温边翻炒,炒熟后得到熟制的茴香,然后用研磨机研磨15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茴香粉备用,茴香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6所示。
58.制备例6.2-6.3:与制备例6.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茴香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6所示。
59.制备对比例6.1-6.2:与制备例6.1的区别仅在于,炒熟条件的不同,具体炒熟条件、茴香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6所示。
60.制备对比例6.3:与制备例6.3的区别仅在于,将茴香于80℃条件下炒熟3min,得到熟制的茴香,然后用研磨机研磨15分钟,用60目筛过滤后,得到茴香粉备用,茴香粉的状态和成品率见表6所示。
61.表6制备例6.1-6.3以及制备对比例6.1-6.3中炒熟条件以及炒熟后的茴香粉状态和成品率 升温温度茴香粉的状态茴香粉的成品率制备例6.160℃颜色变黄、味香93%制备例6.270℃颜色变黄、味香96%制备例6.380℃颜色变黄、味香95%制备对比例6.150℃颜色为黄绿色、无香味88%制备对比例6.2100℃颜色为黑黄色、有糊味94%制备对比例6.3/颜色发黑、有糊味/由表6可以看出,制备例6.1-6.3中炒熟后的茴香味香;而制备对比例6.1中炒熟后的茴香的无香味;制备对比例6.2中炒熟后的茴香有糊味。因此,茴香在炒熟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55-95℃以内,当温度过高,会出现糊味,当温度过低,不易炒出茴香的香味,从而影响炒饭整体的口感。并且,通过制备例6.1-6.3和制备对比例6.1-6.2比较发现,相同时间研磨茴香,制备例6.1-6.3中得到的茴香粉成品率高于制备对比例6.1,虽然制备对比例6.2的茴香粉成品率也较高,但是该茴香粉的口感较差,因此,当炒熟的最终温度控制在60-80℃时,得到的茴香粉口感较好、成品率较高。
62.与制备例6.1-6.3相比,制备对比例6.3中炒熟后的茴香的颜色有糊味,且味道苦,因此,将茴香直接放置于热锅中进行炒熟,茴香会出现糊味,从而影响炒饭的口感。
63.炒饭料的实施例实施例1-5:将孜然粉、辣椒粉、胡椒粉、花椒粉、肉桂粉、茴香粉与食盐、味精和鸡饭酱油混合均匀,制得炒饭料,并将炒饭料进行炒饭;其中,食盐、味精和鸡饭酱油均为40g;本实施例中选择的制备例1.3的孜然粉、制备例2.3的辣椒粉、制备例3.3的胡椒粉、制备例4.3的花椒粉、制备例5.3的肉桂粉和制备例6.3的茴香粉,孜然粉、辣椒粉、胡椒粉、花椒粉、肉桂粉和茴香粉的配比见表7所示。
64.对比例1-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孜然粉、辣椒粉、胡椒粉、花椒粉、肉桂粉和茴香粉的配比不同,具体见表7所示。
65.炒饭的检测方法:随机筛选60名人员,将实施例1-5和对比例1-4中的炒饭随机顺序分给人员进行打分(100分制),然后取平均分,具体见表7所示。
66.表7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4的炒饭料中各原料配比表(g)和测试的平均分 孜然粉辣椒粉胡椒粉花椒粉肉桂粉茴香粉食盐味精鸡饭酱油平均分实施例138471644482实施例245454544490实施例344444444493实施例454545444489实施例583925244483对比例1210281744475对比例2921016144470对比例3/4444/44465对比例4444//444471
通过表7可以看出,实施例1-5中,实施例3中炒饭得分最高,其次是实施例2和4,然后是实施例1和5;与实施例1-5相比,对比例1-4中的平均分较低,用对比例1-4制得的炒饭味道较差,口感不够饱满。因此,当炒饭料中,当食盐:孜然粉:辣椒粉:胡椒粉:花椒粉:肉桂粉:茴香粉=1:(1-1.2):(1-1.2):(1-1.2):(1-1.2):(1-1.2):(1-1.2)时,制得的炒饭气味香、口感好;当炒饭料中孜然粉:辣椒粉:花椒粉=1:1:1时,该炒饭口感饱满,炒饭的口感最好。
6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