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3:1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秸秆粉碎还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


背景技术:

2.秸秆粉碎还田机是将残留田间的秸秆根茬切割粉碎后铺放或埋入土中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机械,由切割、破茬、粉碎、抛撒、粉碎度和破茬深度调节、动力传动等机构组成,作业时,高速转动的切刀、锤爪或甩刀切断秸秆,挑起根茬,并将之输入机壳,经定、动刀的反复剪切、搓擦、撕拉粉碎后,被均匀抛撒田间。现有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多数是直接将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田间,均铺成一条路线,但是田间存在沟渠等不需要秸秆的区域,现有的装置不能精确的将粉碎的秸秆填在所需的田地上,填在沟渠等地方还需要再清理,较为麻烦。
3.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3245517.7)的文件公开了一种可调行距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机本体,所述秸秆粉碎还田机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凸块,两个所述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行距的秸秆粉碎还田机,通过调整分隔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铺设粉碎秸秆之间的行间距,避免了粉碎的秸秆铺设到沟渠中,通过凸块的设立,可以减少秸秆粘附在滚轴的表面,当少量的秸秆粘附在滚轴表面时,橡胶垫和滚轴、凸块相摩擦,即可将粘附的秸秆刮落,避免了秸秆容易粘附在滚轴的表面,导致滚轴的表面凹凸不平影响秸秆的压实效果。
4.在实际作业时,当秸秆还田后,需要对田地进行深耕,而上述文件不具有深耕的效果,现有的深耕机构同样不能根据田地的地势做出调整,故适用范围较小,需要对其做出改进。
5.因此,如何对秸秆还田机进行处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调节组件的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包括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和深耕机架,所述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设置有空腔,所述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前后两端均铰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和所述深耕机架连接,所述侧板设置有深耕机构,所述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中设置有调节组件,作用是对秸秆的出料间距进行调整,调节组件包括有双向丝杆、第一移动套和移动件,所述双向丝杆的杆体均匀设置有两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的外壁转动套设有第一移动套。
8.优选的,深耕机构包括有转轴、第二转动套和电机,所述转轴的杆体均匀设置有两组耕地轮,所述耕地轮和所述转轴键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深耕机架,并和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9.优选的,所述耕地轮的内端均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一移动套的一端设置有弯杆,所述深耕机架的上方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弯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深耕机架的弧形槽,并和所述第二转动套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移动件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嵌设有万向球,所述移动杆均铰接有转动板,且所述转动板的内端相铰接。
11.优选的,所述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u形件。
12.优选的,所述u形件均匀转动设置有滚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4.通过固定块、侧板、转动套、弯杆、双向丝杆、移动杆、万向球、气缸、耕地轮、滚轮和转动板的配合,实现能够通过调节两组转动板的角度,使得转动板可以改变铺设粉碎秸秆之间的行间距,避免了粉碎的秸秆铺设到沟渠中,且在调节时,带动耕地轮同时移动调节,有效提高了秸秆粉碎还田机本体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侧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的移动件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中的u形件侧视整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秸秆粉碎还田机本体,101-固定块,102-侧板,2-双向丝杆,3-第一转动套,4-移动件,5-转动板,6-移动杆,7-万向球,8-气缸,10-u形件,11-弯杆,12-深耕机架,13-第二转动套,14-耕地轮,15-转轴,16-滚轮,17-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包括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1和深耕机架12,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1设置有空腔,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1前后两端均铰接有侧板102,侧板102的另一端和深耕机架12连接,侧板102设置有深耕机构,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1中设置有调节组件,作用是对秸秆的出料间距进行调整,调节组件包括有双向丝杆2、第一移动套3和移动件4,双向丝杆2的杆体均匀设置有两组移动件4,移动件4的外壁转动套设有第一移动套3,耕地轮14的内端均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套13,第一移动套3的一端设置有弯杆11,深耕机架12的上方开设有弧形槽,弯杆11的另一端贯穿深耕机架12的弧形槽,并和第二转动套13连接,移动件4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杆6,移动杆6的底部嵌设有万向球7,移动杆6均铰接有转动板5,且转动板5的内端相铰接;
23.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固定块101,固定块101设置有气缸8,气缸8的输出端设置有u形件10,u形件10均匀转动设置有滚轮16。
24.基于实施例一的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工作原理是:在调节前,使得气缸8的输出端带动u形件10向深耕机架12的方向平移,滚轮16会带动深耕机架12以侧板102的一端为轴
向上转动,使得耕地轮14远离地面,双向丝杆2的一端贯穿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1并设置有内六角槽,通过工作人员使用内六角扳手转动双向丝杆2,使得移动件4在双向丝杆2的杆体同时相互靠近或远离,移动件4带动移动杆6移动,使得移动杆6通过转动板5的配合,形成不同角度的夹角,对由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1排出的粉碎秸秆进行导向,当田地有沟渠时,使得两组移动杆6相互远离,即粉碎秸秆会从转动板5和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1形成的间隙中排出。
25.实施例二
26.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秸秆还田机联合作业机,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深耕机构包括有转轴15、第二转动套13和电机17,转轴15的杆体均匀设置有两组耕地轮14,耕地轮14和转轴15键连接,转轴15的一端贯穿深耕机架12,并和电机17的输出端连接。
27.本实施例中,在移动件4移动的同时,移动件4带动第一移动套3移动,第一移动套3通过弯杆11带动两组第二转动套13调节间距,从而第二转动套13带动耕地轮14在转轴15的杆体移动,对耕地轮14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耕地轮14精准对齐秸秆出料的位置。调节结束后,使得气缸8带动滚轮16回缩,深耕机架12的重力带动耕地轮14复位,进行深耕作业。
28.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