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减震器转鼓加振耐久性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2:57: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减震器转鼓加振耐久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拥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废气排放及对石油过度消耗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环保政策力度加大,民众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电动车因其轻巧便捷、价格低廉、存放空间小及低能耗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当今广大群众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近几年市场上电动车质量良莠不齐,导致交通事故频发,而国家相继颁布电动车强制性安全标准,电动车质量管控成为企业重中之重。
3.减震器做为电动车悬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撑车身、传递路面对整车各种反力、减弱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抑制车辆跳动、改善轮胎对地面的的接地性、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作用。
4.市场故障统计减震器断裂、漏油、变形等异常现象与日俱增,减震器直观的影响到骑行过程中舒适感和安全稳定性。
5.而减震器转鼓加振耐久性能测试能够有效的验证减震器其性能特征。随着电动车款式多样化,减震器规格型号也相应增加。
6.现有转鼓加振测试台难以调节待检测前叉的角度,如果只能检测一种安装角度下的前叉骑行过程,无法涵盖多类产品的模拟检测工作;如果想要测试多种规格、多种角度的前叉结构在骑行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就需要多台检测设备,增加试验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减震器转鼓加振耐久性能测试装置,能够调节前减震器的安装角度,且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前减震器,降低前减震器的柄管断裂的概率,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程度。
8.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减震器转鼓加振耐久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固定台架,所述固定台架内转动连接有转鼓,所述固定台架的顶部设有水平位移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
10.所述水平位移调节组件包括与固定台架顶面相连的支撑板、安装于支撑板顶面的下联板,所述下联板的上方滑移连接有上联板,
11.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在上联板顶面的联动板,所述上联板上设有铰接基准板,联动板的中间位置与铰接基准板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板伸出固定台架顶部的一端夹持有待检测前叉,另一端与上联板之间螺纹紧固连接。
12.所述联动板包括与上联板平行的平直段、位于平直段两端的夹持段和变向块,待检测前叉被夹持段限位;所述夹持段、变向块均向背离平直段的方向斜向上设置。
13.所述上联板靠近变向块处设有升降螺杆,升降螺杆贯穿变向块,且采用螺母锁紧
于变向块的上下两面。
14.所述上联板的两侧向下延伸出侧边,侧边扣在下联板的两侧。
15.所述支撑板背离转鼓的一端设有底座支架,支撑板绕底座支架转动。
16.所述上联板靠近底座支架的一端配有若干载荷盘。
17.所述夹持段中间开槽设置,开槽位置中间处内凹形成凹槽,待检测前叉被夹持于凹槽位置。
18.所述夹持段配合有套管,待检测前叉的方向柱穿入套管中。
19.所述套管靠近转鼓的一端贴合有固定卡座和固定联板;固定卡座贴合在套管表面,固定联板与固定卡座之间、固定联板与套管之间均通过紧固件相连。
20.套管靠近转鼓的一端外表面设置为平切面。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本发明通过在固定台架的顶部设置水平位移调节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两个结构,来调节待检测前叉的角度,从而模拟多个骑行姿势。
23.本实用新型在调节待检测前叉的角度时,同时做水平调节、角度调节两个动作;水平调节是将上联板在下联板上滑移推动,角度调节是通过转动平直段,使整个联动板的角度能够调节,从而使待检测前叉能够压在转鼓上。
24.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夹持的套管来安装待检测前叉,待检测前叉的方向柱预埋到套管中,增大了与套管的接触面积,通常预埋长度为待检测前叉的三分之一即能够实现固定,不受待检测前叉的不同尺寸规格型号所限制;
25.本实用新型利用两块固定卡座卡紧方向柱,再利用固定联板和固定卡座以及套管压紧,区别于常规方案中直接采用螺钉顶紧的方式,明显增大了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降低了试验过程中因螺钉端部压强过大、垂直挤压上下共振摩擦造成的方向柱断裂,保证了检测顺利进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精确程度。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待检测前叉与套管、固定联板、固定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试组件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试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固定台架;2、转鼓;3、定位板组;4、待检测前叉; 5、气缸;6、载荷盘;7、联动板;8、升降螺杆;9、底座支架;10、套管;11、固定卡座;12、固定联板;13、铰接基准板;
31.201、凸起;
32.301、支撑板;302、下联板;303、上联板;
33.701、平直段;702、夹持段;703、变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震器转鼓2加振耐久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固定台架1,固定台架1内转动连接有转鼓2,固定台架1的顶部设有水平位移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
36.水平位移调节组件包括与固定台架1顶面相连的支撑板301、安装于支撑板301顶面的下联板302,下联板302的上方滑移连接有上联板303,
37.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在上联板303顶面的联动板7,上联板303 上设有铰接基准板13,联动板7的中间位置与铰接基准板13转动连接;联动板7伸出固定台架1顶部的一端夹持有待检测前叉4,另一端与上联板303之间螺纹紧固连接。
38.联动板7包括与上联板303平行的平直段701、位于平直段701 两端的夹持段702和变向块703,待检测前叉4被夹持段702限位;夹持段702、变向块703均向背离平直段701的方向斜向上设置。
39.上联板303靠近变向块703处设有升降螺杆8,升降螺杆8贯穿变向块703,且采用螺母锁紧于变向块703的上下两面。
40.上联板303的两侧向下延伸出侧边,侧边扣在下联板302的两侧。
41.支撑板301背离转鼓2的一端设有底座支架9,支撑板301绕底座支架9转动。
42.上联板303靠近底座支架9的一端配有若干载荷盘6。
43.夹持段702中间开槽设置,开槽位置中间处内凹形成凹槽,待检测前叉4被夹持于凹槽位置。
44.夹持段702配合有套管10,待检测前叉4的方向柱穿入套管10 中。
45.套管10靠近转鼓2的一端贴合有固定卡座11和固定联板12;固定卡座11贴合在套管10表面,固定联板12与固定卡座11之间、固定联板12与套管10之间均通过紧固件相连。
46.套管10靠近转鼓2的一端外表面设置为平切面。
47.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如下:
48.如图1所示,气缸5焊接在固定台架1上,气缸5的作用是将定位板组3向上顶或下落,从而调节待检测前叉4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
49.如图2所示,待检测前叉4被装在套管10上,套管10被夹持在联动板7上,结合参考图3,联动板7的夹持段702采用螺钉等紧固件对槽中套管10进行夹持,只需撤去对应的紧固件,即可拆下套管 10。在套管10的底端,安装有固定卡座11、固定联板12。为了便于贴合,套管10的外圆表面做成平切面,用于与固定卡座11、固定联板12相贴。固定卡座11、固定联板12上均设有螺纹孔,采用螺钉或螺栓,通过螺纹孔实现对固定卡座11和固定联板12的限位。本实施例中,先用两块固定卡座11卡紧安装在套管10上,再将待检测前叉4的方向柱穿进套管10中,固定卡座11与套管10紧密贴合;再将固定联板12与套管10锁紧固定,从而增大受力面积。
50.如图3和图4所示,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定位板组3能够在气缸5的作用下绕着底座支架9的连接位置转动调节,在转动至预期位置后锁紧固定;定位板组3采用支撑板301、下联板302、上联板303重叠的方式安装,上联板303能够相对下联板302前后滑动;在上联板303上安装联动板7,联动板7分为中间平贴在上联板303 上的平直段701,平直段701两端分别设有向上抬起的夹持段702和变向块703。变向块703和上联板303之间通过升降螺杆8相连,在升降螺杆8上对应套设螺母,旋动升降螺杆8,联动板7绕其中点位置的铰接位置转动,能够调节联动板7的角度,再采用螺母锁紧,即可实现限位。本实施例中,夹持段702与平直段701之间的夹角采用 175
°
。联动板7的整体结构呈三角固定方式,提高了待检测前叉4 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51.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