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注塑模的成品自动脱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2:4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注塑模的成品自动脱卸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2021898771.4名称为《一种稳定脱料的注塑模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稳定脱料的注塑模具,包括上垫板、上模板、下模板、下模座和下垫板,上模板中设有注塑主流道,上模板的底部设有凸模块,上模板的底部还固定有两个第一磁性件;下模板上设有注塑分流道和凹模腔,注塑分流道的底部连接有水口槽,水口槽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脱料孔,凹模腔围绕有镜座槽,镜座槽的底部连接有延迟通道,下模板中设有两个升降孔;下模座中设有脱料腔,脱料腔中滑动连接有脱料板,脱料板上固定有第一顶针,脱料板上设有延迟顶出机构,脱料板上还固定有两个第二磁性件。该实用新型在开模的同时能够带动各个顶针上升,脱料成本低,脱料动作稳定可靠。然而,该注塑模具难以应用在流道位于下模、注塑成品贴附在上模的注塑模中,因此该注塑模具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将成型并贴附在上模体上的成品自动脱离,使用效率高的用于注塑模的成品自动脱卸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用于注塑模的成品自动脱卸装置,包括能与下模体相贴合而形成注塑腔而用于制作成品的上模体,所述上模体与能驱动上模体相对下模体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包括第一上模部和能与下模相贴合的第二上模部,所述第一上模部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上模部通过弹簧与第二上模部能相互分离地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上模部上设置有能在第一上模部与第二上模部相分离时将贴附在第二上模部上的成品顶开而使成品与第二上模部相分离的脱卸结构,在所述第二上模部的中部设置有能容纳脱卸结构的模体通孔。
5.作为改进,所述脱卸结构可优选包括驱动块、限位块和从动块,所述限位块连接在模体通孔中,所述从动块能相对限位块斜向地能上下移动地与限位块相连接,从动块的上端与驱动块相连接,所述驱动块与第一上模部相连接,从动块的下端能由驱动块驱动与成品相插合。
6.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上可优选设置有块体通孔,所述从动块穿置于块体通孔中。
7.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块可优选包括竖向设置的拔块和水平设置的导向块,所述拔块的顶部与第一上模部相连接,所述拔块的底部与导向块的一端滑动相连接,所述导向块的另一端与从动块滑动相连接,在模体通孔的顶部开口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导向块的顶面顶触在一起。
8.进一步改进,在导向块两侧的模体通孔内壁上可优选设置有凸台部,所述压板的两端通过螺钉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凸台部顶面上,所述压板的顶面与第二上模部的顶面相平齐或略低于第二上模部的顶面。
9.进一步改进,在导向块的两端可优选分别设置有滑槽,拔块的底部倾斜地设置有能与导向块的左滑槽相配合的拔块扣合部,从动块的上部设置有能与导向块的右滑槽相配合的从动块扣合部。
10.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从动块的外周面上可优选分布有凹槽,在每个凹槽中嵌合有对应的调节块体。
11.作为改进,在第二上模部的底面上可优选脱卸地连接有用于成型零件的成型块。
12.作为改进,在第一上模部的底面上可优选分布有导向柱,所述弹簧套置在对应的导向柱上。
13.作为改进,在第一上模部的两侧可优选分别设置有拉杆,在第二上模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能与对应拉杆相卡扣而使第二上模部随第一上模部升起的侧壁凸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上模部和第二上模部的相对位移,使脱卸结构作用在注塑成型的成品零件上,实现成品零件的自动脱模,脱模效率高,效果好;脱卸结构设置在第二上模部的模体通孔中,占用空间小,纯机械结构,依次传动实现,不易发生故障,维修更换十分方便;通过块体之间的力传导实现成品的脱出,在开模过程中完成了脱模操作,不增加取料时间,使用效率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16.图2为图1中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17.图3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18.图4是图2中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19.图5是图3中去除第二上模部后的正面投影图;
20.图6是图5中去除第一上模部后的结构分解图;
21.图7是图6中进一步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注塑模的成品自动脱卸装置,包括能与下模体相贴合而形成注塑腔而用于制作成品4的上模体,上模体与能驱动上模体相对下模体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相连接,上模体包括第一上模部1和能与下模相贴合的第二上模部2,第一上模部1与驱动机构相连接,第一上模部1通过弹簧11与第二上模部2能相互分离地连接在一起,在第一上模部1上设置有能在第一上模部1与第二上模部2相分离时将贴附在第二上模部2上的成品4顶开而使成品4与第二上模部2相分离的脱卸结构,在第二上模部2的中部设置有能容纳脱卸结构的模体通孔21。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以及驱动机构驱动上模体上下移动的具体工作原理均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下模体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24.脱卸结构包括驱动块、限位块3和从动块31,限位块3连接在模体通孔21中,从动块31能相对限位块3斜向地上下移动地与限位块3相连接,从动块31的上端与驱动块相连接,驱动块与第一上模部1相连接,从动块31的下端能由驱动块驱动与成品4相插合。限位块3上设置有块体通孔30,从动块31穿置于块体通孔30中。
25.驱动块包括竖向设置的拔块5和水平设置的导向块6,拔块5的顶部与第一上模部1 相连接,拔块5的底部与导向块6的一端滑动相连接,导向块6的另一端与从动块31滑动相连接,在模体通孔21的顶部开口上设置有压板22,压板22与导向块6的顶面顶触在一起。在导向块6两侧的模体通孔内壁上设置有凸台部23,压板22的两端通过螺钉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凸台部23顶面上,压板22的顶面与第二上模部2的顶面相平齐或略低于第二上模部2的顶面。在导向块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槽,拔块5的底部倾斜地设置有能与导向块6的左滑槽61相配合的拔块扣合部,从动块31的上部设置有能与导向块6的右滑槽62相配合的从动块扣合部。在从动块31的外周面上分布有凹槽,在每个凹槽中嵌合有对应的调节块体32。在第二上模部2的底面上脱卸地连接有用于成型零件的成型块24。
26.在第一上模部1的底面上分布有导向柱12,弹簧11套置在对应的导向柱12上。在第一上模部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扣杆13,在第二上模部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能与对应扣杆 13相卡扣而使第二上模部2随第一上模部1升起的侧壁凸部。
27.工作原理:本装置涉及多对不同角度、不同类型滑块相互运动以实现成品零件的脱模,拔块式的滑块、导向的滑块、脱卸的滑块、导向机构和复位机构,多种机构相配合,多对大角度拔块,一环扣一环衔接运动,拔块式滑块角度在临界点位置,四组运动顺利进行,紧密配合。
28.因零件结构复杂,将脱卸机构设置在上模,模具采用倒装模。热流道排布在下模。模具先合模注塑,注塑后开模,在开模过程中,模具两侧扣机运动使扣机的扣杆与侧壁凸部顶触,第一上模部与第二上模部在内部弹簧压力作用下分离一段距离,同时带动拔块向上运动,之后在拔块的带动和压板的限位作用下,导向块向右运动,此时再在导向块的推动和限位块的导向作用下,从动块沿限位块方向运动,上模抽芯脱出零件的成品,运动完成,成品倒扣退出完成,模具继续开模直至扣机全部脱开,模具开模完成。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