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穿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0:3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穿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线设备。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布设于壳体的线材,不失一般性,壳体设有进线孔,线材需穿设于进线孔,伸入壳体内的线材部分需布设于壳体,以控制线材的走向,而未伸入壳体内的线材部分则需要被弯折,以避让其他部件或便于安装于其他部件,然而目前将线材安装于壳体的步骤由人工完成,自动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穿线设备,旨在提高线材安装于壳体的自动化程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穿线设备用以将线材安装于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线孔、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埋线槽,所述穿线设备包括:
5.第一传输装置,设有供所述壳体流经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
6.穿线装置,对应所述第一工位设置,所述穿线装置包括用以将所述线材穿设于所述进线孔的第一机械手;
7.埋线装置,设于所述穿线装置的下游,所述埋线装置对应所述第二工位设置,所述线材具有伸入所述壳体的第一线段,所述第二工位设有供所述埋线槽对应设置的埋线位,所述埋线装置包括用以将所述第一线段移动至埋线位的第二机械手、及将所述第一线段压入所述埋线槽的压线结构;以及
8.成型装置,设于所述穿线装置的下游,所述成型装置对应所述第三工位设置,所述线材具有位于所述壳体外的第二线段,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用以弯折所述第二线段的弯折件。
9.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第二工位和所述第三工位依次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位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工位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穿线装置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埋线装置设有至少两个,一所述穿线装置对应一所述第一工位设置,一所述埋线装置对应一所述第二工位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传输方向上一所述第一工位、一所述第二工位、另一所述第一工位、另一所述第二工位、及所述第三工位依次设置。
11.可选地,所述穿线装置包括用以拍摄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手的线材的端部和所述进线孔的拍摄机构。
12.可选地,所述弯折件包括两个具有成型面的挤压结构,两所述成型面相对设置,两所述成型面可相靠近以挤压所述第二线段。
13.可选地,两所述成型面具有第一间距,当两所述成型面的间距为所述第一间距时,两所述成型面挤压所述第二线段,所述成型装置还包括锁止件,一所述挤压结构设有供所
述锁止件穿设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轴线方向与一所述挤压结构的移动方向相交,当两所述成型面的间距为所述第一间距时,所述锁止件穿设于所述限位孔。
14.可选地,所述埋线槽设有多个,所述埋线装置还包括用以抵压所述第一线段远离第二线段的一端的压头。
15.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装置还设有第四工位,所述第四工位设于所述第一工位的上游,所述穿线设备还包括对应所述第四工位设置的壳体上料装置。
16.可选地,所述穿线设备还包括线材上料装置,所述线材上料装置设于所述穿线装置的上游。
17.可选地,所述穿线设备还包括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于所述成型装置的下游。
18.可选地,所述穿线设备还包括治具和第二传输装置,所述治具设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治具,所述治具用以放置所述壳体,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输入端用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治具,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输出端用以将所述治具输送至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输入端。
19.可选地,所述第二传输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下方,所述穿线设备还包括两个升降装置,一所述升降装置用以连接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输出端,另一所述升降装置用以连接所述第一传输装置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输入端。值得一提的是,成型装置位于穿线装置的下游,可降低先对线材弯折而后穿线的不便。
2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穿线装置将线材穿设于进线孔,也即有部分线材伸入壳体内,其中线材伸入壳体的部分为第一线段,位于穿线装置下游的埋线装置用以对壳体和第一线段进行加工,埋线装置的第一机械手将第一线段移动到埋线位,也即此时第一线段与埋线槽相对,埋线装置的压线结构将与埋线槽相对的第一线段压入埋线槽内,如此,使得线材与壳体相装配,此外,穿线装置加工后,线材包括位于壳体外的第二线段,位于穿线装置下游的成型装置用以对第二线段进行加工,成型装置的弯折件用以弯折第二线段,如此,穿线设备提高了穿线、压线及弯折线材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穿线设备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23.图2为图1的壳体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1的线材上料装置600和穿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5为图1中埋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28.图7为图1中成型装置和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30.图9为图7中d处的放大图。
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0033][0034]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8]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9]
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布设于壳体的线材,不失一般性,壳体设有进线孔,线材需穿设于进线孔,伸入壳体内的线材部分需布设于壳体,以控制线材的走向,而未伸入壳体内的线材部分则需要被弯折,以避让其他部件或便于安装于其他部件,然而目前将线材安装于
壳体的步骤由人工完成,自动化程度较低。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穿线设备,旨在提高线材安装于壳体的自动化程度。
[0040]
参照图1至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穿线设备包括:
[0041]
第一传输装置100,设有供所述壳体流经的第一工位100a、第二工位100b和第三工位100c;
[0042]
穿线装置200,对应所述第一工位100a设置,所述穿线装置200包括用以将所述线材穿设于所述进线孔的第一机械手210;
[0043]
埋线装置300,设于所述穿线装置200的下游,所述埋线装置300对应所述第二工位100b设置,所述线材具有伸入所述壳体的第一线段,所述第二工位100b设有供所述埋线槽对应设置的埋线位,所述埋线装置300包括用以将所述第一线段移动至埋线位的第二机械手320、及将所述第一线段压入所述埋线槽的压线结构310;以及
[0044]
成型装置400,设于所述穿线装置200的下游,所述成型装置400对应所述第三工位100c设置,所述线材具有位于所述壳体外的第二线段,所述成型装置400包括用以弯折所述第二线段的弯折件。
[004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穿线装置200将线材穿设于进线孔,也即有部分线材伸入壳体内,其中线材伸入壳体的部分为第一线段,位于穿线装置200下游的埋线装置300用以对壳体和第一线段进行加工,埋线装置300的第一机械手210将第一线段移动到埋线位,也即此时第一线段与埋线槽相对,埋线装置300的压线结构310将与埋线槽相对的第一线段压入埋线槽内,如此,使得线材与壳体相装配,此外,穿线装置200加工后,线材包括位于壳体外的第二线段,位于穿线装置200下游的成型装置400用以对第二线段进行加工,成型装置400的弯折件用以弯折第二线段,如此,穿线设备提高了穿线、压线及弯折线材的自动化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成型装置400位于穿线装置200的下游,可降低先对线材弯折而后穿线的不便。
[0046]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传输装置100的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一工位100a、所述第二工位100b和所述第三工位100c依次设置,以保证第二线段弯折后不会被第一线段安装于埋线槽的过程所影响,也即保证弯折后的第二线段的位姿不改变,从而保证第二线段可以避让其他部件或准确安装于其他部件。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传输装置100的传输方向上,第一工位100a、第三工位100c和第二工位100b一次设置,以保证第一线段安装于埋线槽后不会被弯折第二线段的过程所影响,也即保证第一线段安装于埋线槽后的位姿不改变,避免弯折第二线段的过程中将第一线段自进线孔拉出部分。
[0047]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位100a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工位100b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穿线装置200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埋线装置300设有至少两个,一所述穿线装置200对应一所述第一工位100a设置,一所述埋线装置300对应一所述第二工位100b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装置100的传输方向上一所述第一工位100a、一所述第二工位100b、另一所述第一工位100a、另一所述第二工位100b、及所述第三工位100c依次设置,穿线和埋线的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而弯折第二线段的所需的时间较短,通过设置至少两组相配合的穿线装置200和埋线装置300,以适配成型装置400的工作效率,从而充分发挥穿线装置200的性能。
[0048]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穿线装置200包括用以拍摄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手210的线材的端部和所述进线孔的拍摄机构220,可以理解,线材具有一定的塑性,第一机械手210每次夹取线材时,线材的段位在空间中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通过拍摄机构220确定线材的端部和进线孔的位置,机械手通过拍摄结果进行移动以使线材的端部对准进线孔,从而保证穿线装置200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将线材穿设于进线孔。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若进线孔的半径远大于线材的端部,则可以不设置拍摄机构220。
[0049]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件包括两个具有成型面的挤压结构411,两所述成型面相对设置,两所述成型面可相靠近以挤压所述第二线段,可以理解,两成型面相互配合,两成型面挤压第二线段后,第二线段的走向与成型面的走向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弯折第二线段。其中,成型面可以包括多个相交的平面,也可以包括平滑过渡的曲面。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弯折件可以配置为机械手,以在第二线段需要弯折的点挨个进行弯折。
[0050]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两所述成型面具有第一间距,当两所述成型面的间距为所述第一间距时,两所述成型面挤压所述第二线段,所述成型装置400还包括锁止件,一所述挤压结构411设有供所述锁止件穿设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轴线方向与一所述挤压结构411的移动方向相交,当两所述成型面的间距为所述第一间距时,所述锁止件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如此,在锁止件穿设于限位孔时,可以避免两挤压结构411相分开,以使得第二线段具有较长的被挤压的时间,使得线材被弯折的效果更好,避免线材回弹较大。
[0051]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埋线槽设有多个,所述埋线装置300还包括用以抵压所述第一线段远离第二线段的一端的压头330,可以理解,第二线段埋入前一个埋线槽后需跟随第二机械手320移动至下一埋线槽进行埋线,此时可能会拉动被前一个埋线槽所埋入的部分,因此通过压头330压住第一线段远离第二线段的一端,可以有效避免已埋入埋线槽内的第二线段的部分被拉动,以保证埋线质量。
[0052]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装置100还设有第四工位100d,所述第四工位100d设于所述第一工位100a的上游,所述穿线设备还包括对应所述第四工位100d设置的壳体上料装置500,穿线设备通过壳体上料装置500实现壳体的自动上料,提高了穿线设备的上料自动化程度。
[0053]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穿线设备还包括线材上料装置600,所述线材上料装置600设于所述穿线装置200的上游,穿线设备通过线材上料装置600实现线材的自动上料,提高了穿线设备的上料自动化程度。
[0054]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穿线设备还包括下料装置700,所述下料装置700设于所述成型装置400的下游,穿线设备通过下料装置700实现线材和壳体的整体的下料,提高了穿线设备的下料自动化程度。
[0055]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穿线设备还包括治具和第二传输装置,所述治具设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100的治具,所述治具用以放置所述壳体,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输入端用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传输装置100的输出端的所述治具,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输出端用以将所述治具输送至所述第一传输装置100的输入端,如此,治具可循环经过第一传输装置100,实现治具的重复利用,提高了穿线设备的生产效率。
[0056]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输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100的下方,所
述穿线设备还包括两个升降装置800,一所述升降装置800用以连接所述第一传输装置100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输出端,另一所述升降装置800用以连接所述第一传输装置100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传输装置的输入端,如此有利于减小第一传输装置100和第二传输装置作为一个整体的占地面积。
[0057]
在此做穿线装置200一实施例整个流程做阐述,首先升降装置将治具输送至第一传输装置100的输入端,治具在第一传输装置100的输送下达到第四工位100d,壳体上料装置500用以将壳体放置于治具,在壳体放置于治具之前壳体上料装置500对壳体进行定位,以保证壳体能精准移动至第四工位100d上的治具,然后治具在第一传输装置100的输送下到达第一工位100a,线材上料装置600将线束震散出一根根线材,线材上料装置600调整每一根线材的位姿,穿线装置200接收线材上料装置600的线材,在拍摄机构220拍摄后,第一机械手210将线材穿设于壳体的进线孔内,然后治具在第一传输装置100的输送下到达第二工位100b,埋线装置300将位于壳体内的第一线段压入壳体以使第一线段与壳体装配,然后治具在第一传输装置100的输送下到达成型装置400,成型装置400用以弯折第二线段,下料装置700接收来自成型装置400的工件,最后治具在升降装置800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传输装置。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