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治疗颈肩腰膝的艾草贴的成型设备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16:09: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膏药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颈肩腰膝的艾草贴的成型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2.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等基材的一面,并用离型纸进行封闭,使用时将基材即底纸揭下,将带有药物的离型纸贴在患处,以满足药物较长时间地作用于患处,目前制作膏药的方式有:手工制作、半自动化作业和工厂自动化生产。
3.专利号为cn11025253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膏药生产加工用摊涂装置,包括加热片,搅拌斗,机架,支撑衬座,机座,支撑腿,控制开关,膏药入料斗,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叶,小吸泵,安装架,可调节药布防窜动固定夹,可清理式拆卸选择摊涂嘴结构,可调节式防黏连摊涂刷轮结构和防遗落收集暂存瓶结构。
4.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膏药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涂层,但是在进行涂层时为避免涂层不准,膏药一般为静止工作,如此会增加膏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导致膏药药性流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使成型机构产出的膏药及时与涂层机构相配合,从而及时的将硅油注入下模组件的有效空间内并形成膏药外周围的密封层,防止膏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导致无法很好的与硅油配合形成膏药外周围的密封层同时涂层机构随下模组件同时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完成工作,极大减少膏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使其能够最快时间进行覆膜,从而解决了在传统进行涂层工作时,会增加膏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导致膏药药性流失的问题。
6.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治疗颈肩腰膝的艾草贴的成型设备,包括沿转盘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若干组下模组件,工作台沿着转盘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滩涂工位、防水工位以及合模工位;所述滩涂工位上设置有成型机构且所述防水工位上设置有涂层机构;所述下模组件压制膏药贴的基部层,使其上表面在成型机构的驱动下完成多层次的膏药滩涂工作,膏药贴在滩涂完成后的工位切换过程中,下模组件的限位单元上抬对膏药外圆周避让出有效空间,涂层机构通过限位单元将硅油注入有效空间内形成膏药外周围的密封层。
7.优选的,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安装于转盘上的底座以及安装于底座靠近转盘外侧位置的延伸板、固定安装在底座外壁上的铰接杆、与铰接杆转动连接的z形板、与z形板一端相连接的外环板以及安装于z形板顶部一侧的导向轴;所述转盘中心处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与导向轴相适配的导向槽;
所述限位单元包括与外环板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的内环板,所述内环板为中空结构且其上设置有安装架,该安装架通过弹簧与外环板上端连接;所述内环板的顶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组进油口,且所述内环板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组与产出膏药相适配的出油口。
8.优选的,所述成型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且转动至其下方的下模组件配合产出膏药,其包括在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下压组件、配合下压组件沿圆周方向进行转动并间断式的向位于正下方的下模组件上摊涂膏药及艾草粉的摊涂组件以及在每次摊涂组件工作完成后对其高度进行微调整的调节组件;所述摊涂组件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两组,其包括与下压组件螺纹贯穿连接的螺纹柱、转动连接于螺纹柱底部且下方开设有出料口的储料仓、安装于储料仓顶部的限位杆以及通过第一弹性单元与储料仓的出料口处连接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一端与下压组件中压块外壁上开设的导向轨道相适配,所述导向轨道包括多段首尾连接的水平部分以及凸起部分。
9.优选的,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活塞杆相连接的压板、固定安装于压板下方的螺旋板、与压块顶部固定连接且内壁与螺旋板底部滑动连接的支撑筒以及与所述支撑筒顶部转动连接且中部开设有与螺旋板相适配方孔的转板;所述螺旋板的底部贯穿转板且延伸至支撑筒的内部,且所述螺旋板的底部设置于与支撑筒内壁滑动连接的限位板。
10.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与对应螺纹柱螺纹连接且与转板转动连接的从动齿轮、与转板转动连接且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通过连接架与压板固定连接的内弧齿以及安装于压板下方的外弧齿;所述内弧齿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外弧齿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相啮合,且所述内弧齿与外弧齿沿圆周方向错位设置。
11.优选的,所述防水工位上设置有涂层机构,其包括滑动设置于安装在防水工位上弧形槽板内的滑动轴、固定连接于滑动轴前侧的勾连板、固定安装于勾连板上的限位柱、转动连接于勾连板上的螺纹杆、套设于限位柱和螺纹杆外壁上的升降板、通过连杆与升降板连接的上板、通过第二弹性单元与上板连接的下板以及安装在下板上的油囊;所述弧形槽板内壁底部开设有与滑动轴适配的第一滑槽,且所述弧形槽板前端开设有与弧形槽板内壁连通且与勾连板相适配的第二滑槽,所述滑动轴通过第三弹性单元与弧形槽板内壁相连接,所述勾连板通过第四弹性单元与第二滑槽一侧相连接;所述下板下方设置有若干组与油囊相连通的出油管,且所述出油管外部安装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顶部和底部均呈倒角设置,且所述限位套顶部倒角大于限位套底部倒角。
12.优选的,所述涂层机构通过第一联动组件与所述下模组件同步传动,其包括从上至下安装在滑动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套设于螺纹柱外壁上且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以及分别安装于弧形槽板顶部两端的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所述第一齿板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板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错位设置。
13.优选的,所述合模工位上设置有贴膜机构,所述贴膜机构包括用于传输膏药所需
膜布的收卷组件以及在第二驱动单元驱动下对配合收卷组件将膜布压制在膏药上的压实组件;所述压实组件包括与第二驱动单元输出端相连接的压实件以及安装于压实件外壁的环切刀,所述环切刀的底面高于压实件的底面;所述收卷组件包括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放膜辊、两组通过第二支架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导向辊以及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收膜辊。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膏药滩涂工序配合涂抹硅油工序,相比于传统的膏药制备工艺,本发明利用药滩涂工序中的成型机构配合涂抹硅油工序的涂层机构,将膏药沿特定形状进行滩涂,并且其外周围增设有硅油防水密封层,其适用于颈肩、腰膝等关节部分贴服度使用,尤其在贴服后,避免关节运动导致的脱落现象,同时关节处易自汗,通过防水层的设置大大提高膏药贴使用时间,便于患者进行有效治疗;(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成型机构配合下模组件,使得膏药在注入基部层上时,采用层层铺设的方式,并在利用下模组件对基部层限位工作的同时,利用下模组件的厚度对滩涂有效范围进行限定工作,使其成型后的膏药层厚度处处一致,另外,通过摊涂组件使得艾草粉紧跟膏药层后方,使滩涂出的结构形式为膏药-艾草粉-艾草粉-膏药,保证所需的艾草粉处于膏药之间,防止艾草粉受外界影响导致脱离膏药现象;(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成型机构配合涂层机构,使得在进行膏药层注入工作时,对其特定形状进行规整以及限位,不发生外溢的膏药层利于后期涂层机构对成型后的膏药层进行按比例式的外周圈覆工作,从而及时的将硅油注入下模组件的有效空间内并形成膏药外周围的密封层,防止膏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导致无法很好的与硅油配合形成膏药外周围的密封层同时涂层机构随下模组件同时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完成工作,极大减少膏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使其能够最快时间进行覆膜。
15.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能够生产特定形状膏药,且能够快速完成涂层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膏药制备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7.图1为用于治疗颈肩腰膝的艾草贴的成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用于治疗颈肩腰膝的艾草贴的成型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外环板转动90
°
的状态示意图。
21.图5为外环板处于平面的状态示意图。
22.图6为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下压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剖视图。
25.图9为下压组件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26.图10为第一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涂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涂层机构注油的状态示意图。
29.图13为涂层机构向上抬起的的状态示意图。
30.图14为贴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5为本设备生产产品的平面示意图。
32.图16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34.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治疗颈肩腰膝的艾草贴的成型设备,包括沿转盘100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若干组下模组件1,工作台200沿着转盘100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滩涂工位、防水工位以及合模工位;所述滩涂工位上设置有成型机构2且所述防水工位上设置有涂层机构3;所述下模组件1压制膏药贴的基部层,使其上表面在成型机构2的驱动下完成多层次的膏药滩涂工作,膏药贴在滩涂完成后的工位切换过程中,下模组件1的限位单元11上抬对膏药外圆周避让出有效空间,涂层机构3通过限位单元11将硅油注入有效空间内形成膏药外周围的密封层。
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料工位上的成型机构2与下模组件1相配合,从而制作出多层次且形状呈梅花状的膏药,产出的膏药通过滩涂工位上的涂层机构3与下模组件1相配合将硅油注入有效空间内形成膏药外周围的密封层。
36.详细的说,首先在上料工位的下模组件1上放置无纺布,该下模组件1在转盘100的转动下转移至滩涂工位上停止,并通过位于滩涂工位上的成型机构2完成多层次的膏药滩涂工作,膏药贴在滩涂完成后继续转移至防水工位,通过涂层机构3将硅油注入膏药外周围,此过程中下模组件1随转盘100转动而移动,直至移动至合模工位上,对膏药进行贴膜压实,最后再次转移至上料工位上,将生产好的膏药贴取出放上新的无纺布。
37.进一步,如图3-5所示,所述下模组件1还包括安装于转盘100上的底座12以及安装于底座12靠近转盘100外侧位置的延伸板13、固定安装在底座12外壁上的铰接杆14、与铰接杆14转动连接的z形板15、与z形板15一端相连接的外环板16以及安装于z形板15顶部一侧的导向轴17;所述转盘100中心处安装有导向块300,所述导向块300上开设有与导向轴17相适配的导向槽301;所述限位单元11包括与外环板16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的内环板111,所述内环板111为中空结构且其上设置有安装架112,该安装架112通过弹簧113与外环板16上端连接;所述内环板111的顶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组进油口114,且所述内环板111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组与产出膏药相适配的出油口115。
38.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料工位上时,通过导向块300上导向槽301的作用下,导向轴
17使与之连接的z形板15沿铰接杆14轴线转动90
°
,随之将与z形板15连接的外环板16和限位单元11同时向上抬起90
°
,此时在底座12上放入无纺布,并在转盘100的驱动下向滩涂工位转移,转移过程中在导向槽301的作用下,外环板16和限位单元11向下方复,将无纺布压住,然后在膏药转移至防水工位时,延伸板13使涂层机构3随之一起进行圆周转动,从而使两者保持相对静止,然后通过限位单元11上抬对膏药外圆周避让出有效空间,涂层机构3通过限位单元11将硅油注入有效空间内形成膏药外周围的密封层,再涂层机构3结束工作后,向合模工位移动时,外环板16和限位单元11再次向上抬起90
°
,方便对膏药进行合膜工作,此状态保持至上料工位上,至上料工位时,将生产好的膏药贴取出放上新的无纺布。
39.即,通过下模组件压制无纺布的同时能够对滩涂出的膏药形成限位的效果,防止膏药在滩涂时向外侧溢出,影响最终产品质量,并能够配合涂层机构向膏药的外围进行抹油工作,且下模组件能够随工位的切换灵活偏转,以防止对膏药以及人工造成影响。
40.进一步,如图1-4所示,所述成型机构2设置在工作台200上且转动至其下方的下模组件1配合产出膏药,其包括在第一驱动单元400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的下压组件21、配合下压组件21沿圆周方向进行转动并间断式的向位于正下方的下模组件1上摊涂膏药及艾草粉的摊涂组件22以及在每次摊涂组件22工作完成后对其高度进行微调整的调节组件23;所述摊涂组件22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两组,其包括与下压组件21螺纹贯穿连接的螺纹柱221、转动连接于螺纹柱221底部且下方开设有出料口的储料仓222、安装于储料仓222顶部的限位杆223以及通过第一弹性单元与储料仓222的出料口处连接的挡料板224;所述挡料板224一端与下压组件21中压块211外壁上开设的导向轨道212相适配,所述导向轨道212包括多段首尾连接的水平部分以及凸起部分。
4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下压组件21下压将正下方下模组件1上的无纺布中心部压住,然后继续下压便会使摊涂组件22沿圆周方向进行转动并间断式的向位于正下方的下模组件1上摊涂膏药及艾草粉,并在下压组件21即将下降至最低点时通过调节组件23,使摊涂组件22上升一定高度,然后将下压组件21上拉,此时会先带动摊涂组件22沿圆周方向逆转,使其间断式向位于正下方的下模组件1上摊涂艾草粉及膏药,即使滩涂出的结构形式为膏药-艾草粉-艾草粉-膏药,并在摊涂组件22即将转动一圈时,会通过调节组件23,使摊涂组件22复位至原始高度,然后下压组件21才会整体上升。
42.详细的说,下压组件21通过螺纹柱221带动储料仓222沿下压组件21轴心进行转动,且通过限位杆223对储料仓222进行限位,防止储料仓222本身发生转动,在储料仓222旋转过程中,挡料板224的一端沿下压组件21中压块211外壁上开设的导向轨道212移动,当挡料板224的一端移动至导向轨道212的水平部分时,即挡料板224与储料仓222分离,从而使储料仓222中的膏药流出至下模组件1上,同时另一个与之有一定角度的储料仓222在转动至导向轨道212的水平部分时向下洒出艾草粉,使每涂一点膏药便会随之撒上一层艾草粉,且存放艾草粉储料仓222的出口是喷嘴或缕空结构,转动至凸起部时,挡料板224与储料仓222闭合,不再出料如此间断,从而形成所需要的梅花状膏药。
43.进一步,如图6-9所示,所述下压组件21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00活塞杆相连接的压板213、固定安装于压板213下方的螺旋板214、与压块211顶部固定连接且内壁与螺旋板214底部滑动连接的支撑筒215以及与所述支撑筒215顶部转动连接且中部开设有与螺
旋板214相适配方孔的转板216;所述螺旋板214的底部贯穿转板216且延伸至支撑筒215的内部,且所述螺旋板214的底部设置于与支撑筒215内壁滑动连接的限位板217。
4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驱动单元400下降使压板213以及螺旋板214下降,而此时由于重力作用,压块211与其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撑筒215以及转板216均会随之向下移动,而当压块211底部与下模组件1接触时,压块211、支撑筒215以及转板216均不会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压板213以及螺旋板214继续下降,即使螺旋板214穿过转板216上的方孔下降至支撑筒215的内部,而此过程会导致转板216进行转动,从而使摊涂组件22与其一直进行转动,直至螺旋板214底部的限位板217与支撑筒215相抵触,此时无法继续下降,然后第一驱动单元400便会进行上升工作压板213以及螺旋板214会随之上升,而由于此时螺旋板214与转板216和支撑筒215无太多摩擦力,所以此时转板216和支撑筒215不会上升,即螺旋板214继续穿过转板216上升,此过程使转板216发生反转,当螺旋板214底部的限位板217与转板216接触时,转板216便可收到向上的抬升力,此时其随之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支撑筒215和压块211向上移动。
45.另外螺旋板214与转板216之间的配合结构采用的是旋转式拖把的转动原理或竹蜻蜓转动原理,其中旋转式拖把的转动原理为:“手压式旋转拖把有上下两根拉杆,上拉杆内部有一条拧成麻花的螺旋金属片,螺旋片上挂有一个棘轮,固定住螺旋片,释放棘轮,棘轮下落的同时,会沿螺旋片扭转方向旋转,同时限制棘轮向下的位移,保留其平面旋转的自由度;下压螺旋片,棘轮便随之转动,棘轮下方是一个与之啮合的内齿轮,下压螺旋片,棘轮带动内齿轮一同转动,内齿轮固定在下拉杆的顶部,并将棘轮封盖其中,下拉杆底部与拖把头锁紧,下压上拉杆时,也就是在下压螺旋片,由此实现旋转拖把的转动”本方案中去除棘轮,使上下时转板216均可进行转动。
46.进一步,如图6-7所示,所述调节组件23包括两个与对应螺纹柱221螺纹连接且与转板216转动连接的从动齿轮231、与转板216转动连接且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231相啮合的主动齿轮232、通过连接架233与压板213固定连接的内弧齿234以及安装于压板213下方的外弧齿235;所述内弧齿234与所述主动齿轮232相啮合,所述外弧齿235分别与两个从动齿轮231相啮合,且所述内弧齿234与外弧齿235沿圆周方向错位设置。
47.在本实施例中,在摊涂组件22进行正转时,压板213与转板216是逐渐靠近的,当两者靠近到一定距离后两个从动齿轮231会与压板213下方的外弧齿235处于同一水平面,此时继续转动,会使两个从动齿轮231相继与外弧齿235啮合并发生转动,即通过两个从动齿轮231带动对应螺纹柱221转动,而从动齿轮231与转板216转动连接,所以螺纹柱221会向上抬升一定高度,从而使与之连接的储料仓222上升一定高度,反之摊涂组件22进行反转时,压板213与转板216逐渐原理,当两者远离到一定距离后主动齿轮232会与内弧齿234,处于同一水平面,此时继续转动,会使主动齿轮232与内弧齿234啮合并发生转动,从而使螺纹柱221及储料仓222复位至原始高度。
48.另外,内弧齿234与外弧齿235均设置为单向齿,在摊涂组件22进行正转时内弧齿234不会带动主动齿轮232运动,在摊涂组件22进行反转时内弧齿234不会带动从动齿轮231运动。
49.进一步,如图1-2和图10-13所示,所述防水工位上设置有涂层机构3,其包括滑动设置于安装在防水工位上弧形槽板500内的滑动轴31、固定连接于滑动轴31前侧的勾连板32、固定安装于勾连板32上的限位柱33、转动连接于勾连板32上的螺纹杆34、套设于限位柱33和螺纹杆34外壁上的升降板35、通过连杆36与升降板35连接的上板37、通过第二弹性单元与上板37连接的下板38以及安装在下板38上的油囊39;所述弧形槽板500内壁底部开设有与滑动轴31适配的第一滑槽,且所述弧形槽板500前端开设有与弧形槽板500内壁连通且与勾连板32相适配的第二滑槽501,所述滑动轴31通过第三弹性单元与弧形槽板500内壁相连接,所述勾连板32通过第四弹性单元与第二滑槽501一侧相连接;所述下板38下方设置有若干组与油囊39相连通的出油管391,且所述出油管391外部安装有限位套392,所述限位套392的顶部和底部均呈倒角设置,且所述限位套392顶部倒角大于限位套392底部倒角。
5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勾连板32在下模组件1经过时会与其配合,带动勾连板32一起运动,从而使勾连板32以及滑动轴31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501进行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联动组件4带动螺纹杆34转动,从而使升降板35下降,并通过连杆36带动上板37、下板38以及油囊39下降,使与油囊39相连通的出油管391底部通过进油口114进入内环板111内腔,且进油口114为弹性材料,通过限位套392的倒角设计,使其简单进入内环板111内腔,但是将其拉出时需要较大的力,进入后下板38便被抵住无法下降,此时上板37继续下降挤压油囊39使油囊39通过出油管391挤出硅油进入内环板111内腔,而此时出油口115与底座12相抵触,所以暂时不会出油,当升降板35开始在第一联动组件4的作用下向上抬升时,会通过限位套392将内环板111向上抬起,此时出油口115会沿膏药外壁出油,直至内环板111即将与外环板116脱离时被其限位,此时拉力大于限位套392提供的拉力,所以限位套392便会随出油管391脱离进油口114。
51.另外在弧形槽板500的一侧弧度变大,使勾连板32能够与延伸板13脱离,从而在第三弹性单元的作用下使滑动轴31复位,在第四弹性单元的作用下使勾连板32复位,从而进行下一组工作。
52.即,下模组件配合涂层机构3,利用内环板111的避让,形成新的注油空间,且利用外环板对注油层形成新的限位空间,进而保证膏药层与防水层同轴心且处处均匀的效果,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次品率。
53.进一步,如图1-2和图10所示,所述涂层机构3通过第一联动组件4与所述下模组件1同步传动,其包括从上至下安装在滑动轴31上的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套设于螺纹杆34外壁上且与第一齿轮41相啮合的第三齿轮43以及分别安装于弧形槽板500顶部两端的第一齿板44和第二齿板45;所述第一齿板44与所述第一齿轮41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板45与所述第二齿轮42相啮合,且所述第一齿板44和第二齿板45错位设置。
5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动轴31沿第一滑槽进行移动,即带动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进行移动,前半段第一齿轮41与第一齿板44配合,通过第三齿轮43使螺纹杆34进行正转,从而使涂层机构3向下移动并进行抹油工作,在滑动轴31移动至后半段时,第一齿轮41与第一齿板44脱离,第二齿轮42和第二齿板45配合,通过第三齿轮43使螺纹杆34进行反转,
从而使涂层机构3向上进行复位,第一齿板44和第二齿板45均设置为单向齿,在滑动轴31复位过程中不与其发生啮合关系。
55.进一步,如图1-2和图14所示,所述合模工位上设置有贴膜机构5,所述贴膜机构5包括用于传输膏药所需膜布的收卷组件51以及在第二驱动单元600驱动下对配合收卷组件51将膜布压制在膏药上的压实组件52;所述压实组件52包括与第二驱动单元600输出端相连接的压实件521以及安装于压实件521外壁的环切刀522,所述环切刀522的底面高于压实件521的底面;所述收卷组件51包括通过第一支架安装在工作台200上的放膜辊511、两组通过第二支架安装在工作台200上的导向辊512以及安装在工作台200上的收膜辊513。
56.在本实施例中,当下模组件1到达合模工位上时,第二驱动单元600会驱动压实件521下压,压实件521下压首先与收卷组件51放出的膜相接触,继续下压便会通过环切刀522切出一个与膏药相适配的膜,继续下压将膜贴附在膏药上,并将膏药压实,然后第二驱动单元600使其上升复位,当压实组件52上升至膜上方时,收膜辊513工作一周将被切割后的膜转移,以便于下次覆膜,其中收膜辊513自身具有动力。
57.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如图1-16所示,一种用于治疗颈肩腰膝的艾草贴的成型设备的一种用于治疗颈肩腰膝的艾草贴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材料切换工序,前三次进行该工序时,只需要将制作膏药贴所需的无纺布放置在下模组件1上,且此时下模组件1处于垂直状态,放置完毕后,转盘100开始工作,将此组下模组件1转移至滩涂工位上,且在转移过程中,下模组件1向下翻转90
°
压住下模组件1上的无纺布,三次之后的此工序,需要先将生产好的膏药贴取出,再将制作膏药贴所需的无纺布放置在下模组件1上;步骤二,膏药滩涂工序,下模组件1移动至成型机构2下方后停止移动,启动第一驱动单元400通过设置下压组件21下压将正下方下模组件1上的无纺布中心部压住,然后继续下压便会使摊涂组件22沿圆周方向进行转动并间断式的向位于正下方的下模组件1上摊涂膏药及艾草粉,并在下压组件21即将下降至最低点时通过调节组件23,使摊涂组件22上升一定高度,然后将下压组件21上拉,此时会先带动摊涂组件22沿圆周方向逆转,使其间断式向位于正下方的下模组件1上摊涂艾草粉及膏药,即使滩涂出的结构形式为膏药-艾草粉-艾草粉-膏药,并在摊涂组件22即将转动一圈时,会通过调节组件23,使摊涂组件22复位至原始高度,然后下压组件21才会整体上升,滩涂完毕后下模组件1继续移动转移至防水工位上;步骤三,涂抹硅油工序,在下模组件1经过通过涂层机构3时会带动其随之一起移动,从而使两者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同时涂层机构3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联动组件4的作用下先下降,通过下模组件1中的限位单元11内加入硅油,并在第一联动组件4的作用下上升复位,此过程中将限位单元11内的硅油向膏药的外围涂抹,形成膏药外周围的密封层,整个过程下模组件1始终保持移动状态,且未翻折,在涂抹完成后,下模组件1向合模工位转
移,在转移过程中下模组件1向上翻转90
°
;步骤四,膏药合膜工艺,当下模组件1转移至合模工位上时,停止移动,此时第二驱动单元600会驱动压实组件52下压,与收卷组件51放出的膜相接触,并切出一个与膏药相适配的膜,继续下压将膜贴附在膏药上,并将膏药压实,然后第二驱动单元600使其上升复位,当压实组件52上升至膜上方时,收卷组件51工作一周将被切割后的膜转移,以便于下次覆膜,在覆膜完成后,下模组件1向上料工位转移,此转移过程中下模组件1未翻转。
58.所述步骤二中的膏药成分包括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以及当归。
59.本实施例中,下模组件1在材料切换工序、膏药滩涂工序以及膏药合膜工艺回停止,且停止时间相同,并且在材料切换工序和膏药合膜工艺时下模组件1处于打开状态,通过在材料切换工序、膏药滩涂工序、涂抹硅油工序以及膏药合膜工艺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生产处一组成型膏药贴,自动化能力强,而膏药滩涂工序配合涂抹硅油工序能够使膏药贴在滩涂完成后的工位切换过程中,下模组件1的限位单元11上抬对膏药外圆周避让出有效空间,涂层机构3通过限位单元11将硅油注入有效空间内形成膏药外周围的密封层。
60.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药,各项指标均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药理活性:马钱子具有散血热,消肿,止痛。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骨折。并治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生川乌具有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破积逐痰的功效,为治疗风、寒、湿痹及各种痛证的要药;生草乌,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野生种)或北乌头的块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生南星,取自天南星的根茎,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生用可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
6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62.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