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翻身装置

2022-09-07 07:29: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身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携式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2.长期平躺会对病人的臀部、背部等部位造成长时间压迫,影响血液循环,极易形成压疮。为了避免引起压疮或者感染其他疾病,病人需要不定时的进行翻身,而翻身垫对于翻身困难的病人可起到很好的辅助翻身作用。
3.但是现有的脊椎正确翻身率很低,轴线翻身有与病人体重不一,特别是体重较重的病人,很难做到两只手力度统一,造成护士翻身失败,导致病人产生疼痛,以及现有的翻身垫功能单一无法提供合适的转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翻身装置,该组件能够方便护士对病人进行翻身操作的同时,也方便对病人进行转运。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翻身装置,包括有两弹性布、两分隔布以及升抬杆,两所述弹性布合围形成安装腔,两所述分隔布将安装腔延其宽度方向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以及第三腔;
6.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均用于安装升抬杆,所述第三腔内至少设置有一安装口和设置于安装口处的封锁装置,所述第三腔内可拆卸安装有升抬板。
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弹性布和升抬杆的配合,能够用来轴线翻身,并且保证在翻身过程中起到受力均匀的作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弹性布沿着升抬杆卷起,上致病人肩部,下致臀部,从而方便后续方便施力的作用,既简单方便,又省钱,还可以提高脊柱轴线翻身正确率。
8.另外,当需要转送病人时,可以在第三腔内装入升抬板,加强中部的强度,从而起到担架的作用。
附图说明
9.图1为便携式翻身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翻身装置的剖视图;
11.图3为翻身装置的部分剖视图;
12.图4为升抬杆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升抬杆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1、弹性布;11、分隔布;12、安装腔;13、第一腔;14、第二腔;15、第三腔;16、安装口;17、封锁装置;2、升抬杆;21、中轴杆;22、上杆;23、下杆;24、铰接杆;25、手持杆;26、限位块;29、导向凸棱;3、升抬板;31、导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16.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翻身装置,包括有两弹性布1、两分隔布11以及升抬杆2,两弹性布1合围形成安装腔12,两分隔布11将安装腔12延其宽度方向分隔为第一腔13和第二腔14以及第三腔15;
17.第一腔13和第二腔14均用于安装升抬杆2,第三腔15内至少设置有一安装口16和设置于安装口16处的封锁装置17,第三腔15内可拆卸安装有升抬板3。
18.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通过弹性布1和升抬杆2的配合,能够用来轴线翻身,并且保证在翻身过程中起到受力均匀的作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弹性布1沿着升抬杆2卷起,上致病人肩部,下致臀部,从而方便后续方便施力的作用,既简单方便,又省钱,还可以提高脊柱轴线翻身正确率。
19.另外,当需要转送病人时,可以在第三腔15内装入升抬板3,加强中部的强度,从而起到担架的作用。
20.安装口16设置有一处,封锁装置17包括有拉链。如题1所示,通过拉链设计能够快速打开或者关闭第三腔15,方便护士操作。
21.升抬杆2包括有中轴杆21和上杆22以及下杆23,上杆22和下杆23内均设置有滑移槽,上杆22和下杆23分别设置于中轴杆21的上下两侧,并且中轴杆21的两端分别滑移连接于两滑移槽内。
22.实施例1:如图4所示通过上杆22和下杆23的滑移配合,达到调节升抬杆2总长的作用,相同的能够起到调节弹性布1长度的作用,能够上致病人肩部,下致臀部。
23.上杆22和下杆23远离中轴杆21的一端均设置有握柄。握柄的设计能够方便护士进行把握。
24.上杆22和下杆23上均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沿滑移方向延伸设置,限位槽内螺接有限位螺杆,两弹性布1上均设置有穿槽。
25.该限位螺杆依次穿过穿槽、限位槽与中轴杆21抵接设置,通过旋紧或者旋松实现上杆22和下杆23的滑移调节。
26.升抬杆2包括有中轴杆21和上杆22以及下杆23,上杆22和下杆23分别与中轴杆21铰接设置。
27.上杆22和下杆23均包括有铰接件和手持杆25,铰接件分别与中轴杆21连接设置,手持杆25与铰接杆24铰接设置,并且手持杆25与铰接件的铰接端呈弧形结构设置。
28.铰接件上滑移连接有限位块26。
29.如图5所示,上杆22以及下杆23分别铰接于中轴杆21上,并且通过该铰接件设计,手持杆25与铰接件的底部之间留有供手持杆25翻转的间隙,另外该限位块26的设计,当手持杆25与中轴杆21呈同一直线时,通过该限位块26与手持杆25的一端抵接,实现手持杆25限转的作用;
30.当取下限位块26时,手持杆25能够沿着铰接端进行转动,直至翻转180
°
时重新将
限位块26插入,再次实现手持杆25限转的作用;
31.该手持杆25的铰接端呈弧形结构:1、能够满足手持杆25 180
°
转动,并且不会与中轴杆21干扰;2、能够满足手持杆25在两种工作状态下都能够与限位块26抵接配合。
32.进一步的设计,该升抬板3呈多段结构设计,并且每段长度与上杆、中轴杆以及下杆长度相一致,当上杆和下杆随之翻转时能够有条件的对升抬板3进行翻转,从而能够适应更多的使用环境。
33.弹性布1的中线上设置有强力条,强力条设置有三条,并且沿升抬杆2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三条强力条分别对应上杆22、下杆23、中轴杆21,并且三条强力条的长度尺寸分别小于对应的上杆22、下杆23、中轴杆21,从而能够保证在上杆22和下杆23翻转过程中不会出现干扰现象,另外该强力条的设计,能够加强中部与患者抵接的强度,在翻转过程中加强受力点,提高翻转顺畅性。
34.升抬杆2上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凸棱29,升抬板3的两侧设置有与导向凸棱29适配的导向凹槽31。
35.该导向凸棱29和导线凹槽的设计,当升抬板3插入至第三腔15内时,能够通过导向凹槽31与升抬杆2形成配合,加强升抬板3的安装强度,并且当护士通过升抬杆2时能够方便实现对升抬板3的施力,有该结构时施力过程为升抬杆2至升抬板3;没有该结构时施力过程为升抬杆2至弹力布至升抬板3。
3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