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6:18: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还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


背景技术:

2.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农田生态环境即作物生长环境,它包括农田小气候,土壤结构和水热状况,植物养分及其循环,杂草生长,植物病虫害等因素。
3.但是,现有的农田上的秸秆处理方式大多数分为两种,一种是将秸秆在田里面焚烧掉,然后将焚烧之后的灰埋入到土壤当中,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而且还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造成火灾;另外一种是将秸秆使用粉碎机粉碎掉,然后在将其掩埋掉,这样的操作方式比较耗费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包括架体组件,所述架体组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纵梁,所述横梁的侧面设置有犁刀头,所述犁刀头和横梁之间通过螺帽进行连接,所述纵梁的一端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且纵梁的另一端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通过插接方式转动连接有整平辊,所述第二限位孔内通过插接方式转动连接有粉碎辊,所述横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6.进一步的,所述犁刀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横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柱。
7.进一步的,所述整平辊的侧面开设有整平槽,所述整平槽沿着整平辊的轴心等间距分布,所述整平辊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
8.进一步的,所述粉碎辊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粉碎齿,所述粉碎齿围绕着粉碎辊的轴心等间距分布,所述粉碎辊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柱,一端设置的所述第二定位柱上通过套接方式连接有皮带卡轮。
9.进一步的,所述纵梁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溅板,所述防溅板和架体组件之间固定连接,且防溅板位于粉碎辊的上方。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对称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11.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首先需要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拖拉机的后端的连接臂上,然后将皮带分别套在拖拉机的动力轮和皮带卡轮上,接着通过操控拖拉机的连接臂,让粉碎辊与地面的土壤进行接触,并让犁刀头插入到土壤当中,这样在粉碎辊的高速转动下会
对土壤上的秸秆进行粉碎,粉碎的秸秆会落入到犁刀头形成的沟壑当中,并在整平辊的作用下将这些沟壑整平,从而完成秸秆的掩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通过设置的架体组件、犁刀头、整平辊和粉碎辊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让秸秆的粉碎和掩埋同步进行,进而可以提高秸秆的粉碎掩埋的效率,并且由于是同步进行,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碎屑的扩散。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犁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平辊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粉碎辊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架体组件;11、横梁;111、螺纹柱;12、纵梁;121、第一限位孔;122、第二限位孔;13、斜撑杆;14、连接板;141、第一固定孔;15、防溅板;2、犁刀头;21、连接座;211、第二固定孔;3、整平辊;31、整平槽;32、第一定位柱;4、粉碎辊;41、粉碎齿;42、第二定位柱;43、皮带卡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20.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1.如图1-6所示,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包括架体组件1,架体组件1包括横梁11,横梁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纵梁12,横梁11的侧面设置有犁刀头2,犁刀头2和横梁11之间通过螺帽进行连接,纵梁12的一端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21,且纵梁12的另一端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22,第一限位孔121通过插接方式转动连接有整平辊3,第二限位孔122内通过插接方式转动连接有粉碎辊4,横梁1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斜撑杆13,斜撑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
22.其中,犁刀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1,连接座21的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11,横梁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柱111,通过这样设置为了在土壤中形成沟壑,并且对粉碎之后的秸秆进行掩埋,另外通过设置的连接座21是为了便于将犁刀头2安装在横梁11上。
23.其中,整平辊3的侧面开设有整平槽31,整平槽31沿着整平辊3的轴心等间距分布,整平辊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32,通过这样设置是为了对土壤进行整平,从而将
落入到沟壑中的秸秆碎屑进行掩埋。
24.其中,粉碎辊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粉碎齿41,粉碎齿41围绕着粉碎辊4的轴心等间距分布,粉碎辊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柱42,一端设置的第二定位柱42上通过套接方式连接有皮带卡轮43,通过设置皮带卡轮43是为了便于通过皮带将拖拉机的动力传递到粉碎辊4上,从而可以带动粉碎辊4进行转动,对秸秆进行进行粉碎。
25.其中,纵梁12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溅板15,防溅板15和架体组件1之间固定连接,且防溅板15位于粉碎辊4的上方,通过这样设置是为了避免在粉碎辊4高速转动的时候,所产生的碎屑到处飞溅。
26.其中,连接板14的侧面对称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41,通过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将连接板14连接拖拉机的连接臂上。


技术特征:
1.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包括架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组件(1)包括横梁(11),所述横梁(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纵梁(12),所述横梁(11)的侧面设置有犁刀头(2),所述犁刀头(2)和横梁(11)之间通过螺帽进行连接,所述纵梁(12)的一端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21),且纵梁(12)的另一端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二限位孔(122),所述第一限位孔(121)通过插接方式转动连接有整平辊(3),所述第二限位孔(122)内通过插接方式转动连接有粉碎辊(4),所述横梁(1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斜撑杆(13),所述斜撑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犁刀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1),所述连接座(21)的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11),所述横梁(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柱(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辊(3)的侧面开设有整平槽(31),所述整平槽(31)沿着整平辊(3)的轴心等间距分布,所述整平辊(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辊(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粉碎齿(41),所述粉碎齿(41)围绕着粉碎辊(4)的轴心等间距分布,所述粉碎辊(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柱(42),一端设置的所述第二定位柱(42)上通过套接方式连接有皮带卡轮(4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2)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溅板(15),所述防溅板(15)和架体组件(1)之间固定连接,且防溅板(15)位于粉碎辊(4)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4)的侧面对称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4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秸秆深埋还田设备,包括架体组件,所述架体组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纵梁,所述横梁的侧面设置有犁刀头,所述犁刀头和横梁之间通过螺帽进行连接,所述纵梁的一端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且纵梁的另一端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通过插接方式转动连接有整平辊,所述第二限位孔内通过插接方式转动连接有粉碎辊,所述横梁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通过设置的架体组件、犁刀头、整平辊和粉碎辊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让秸秆的粉碎和掩埋同步进行,进而可以提高秸秆的粉碎掩埋的效率,并且由于是同步进行,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碎屑的扩散。碎屑的扩散。碎屑的扩散。


技术研发人员:常宝林 杨爽 王新法 李德兴 张大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阔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9
技术公布日:2022/9/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