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学PICC用肢体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5:12: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医学picc用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医学picc用肢体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肿瘤科,“picc”是医护人员和家属沟通时的常用词汇。picc置管术,又称经外周血管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是一种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的静脉输液术。
3.但是由于picc导管置入后,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均需“戴”着它生活,现有通常采用医用胶布将picc导管外置部分粘贴于患者上肢外表面,佩戴过程中若出现动作过大极易造成picc导管外置部分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使得picc导管内端移位,如插入血管深处或者外移,造成不良后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医学picc用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学picc用肢体固定装置,达到了有效的实现picc导管外置部分与肢体之间的固定的目的,且安装简单,降低佩戴不适感,使用方便。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安装杆和下安装杆,所述上安装杆的外部粘接有上层布,所述下安装杆的外部粘接有下层布,所述上层布的下表面和下层布的下表面中部的两侧均匀开设有凹槽,所述上层布下表面的外缘处粘接有上粘贴带,所述下层布上表面的外缘处粘接有下粘贴带,所述上安装杆下表面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卡座,所述下安装杆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卡球杆,所述上安装杆和下安装杆通过卡座、卡球杆之间的啮合相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picc导管穿刺完毕后,首先将下层布通过下粘贴带粘贴于picc导管延伸至肢体的外表面处,随即通过卡座上的凹型槽与卡球杆相啮合的方式完成上层布和下层布之间的相匹配,此时缓慢的将picc导管外置部分放置于上层布和下层布之间,且picc导管外置部分对应凹槽,分别撕开上层布和下层布上的上粘贴带、下粘贴带,使得上层布以及下层布均与肢体皮肤接触,从而达到粘贴牢靠的目的,避免picc导管外置部分在日常“佩戴”过程中,出现肢体动作过大导致滑落甚至偏移的情况,利于使用。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布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呈半圆形。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的设置,便于picc导管外置部分经固定后,在治疗过程中,达到picc导管能够自卡槽伸出进行治疗的目的。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布的中部粘接有卡条。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条的设置,能够使得picc导管外置部分得到较为严密的卡设,从而提升稳固程度。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层布靠近卡条的下表面安装有泡沫环,所述泡
沫环呈断开状,所述泡沫环与卡条相互靠近但不接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泡沫条的设置,使得picc导管外置部分与皮肤接触时,得到一定的缓冲,提升患者佩戴的舒适度。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凹型槽,所述卡球杆的上端延伸至凹型槽的内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安装杆、上层布以及下安装杆、下层布之间通过卡球杆与卡座相转动的连接方式,便于安装,且拆卸简单,降低对患者造成的皮肤损伤。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凹槽之间呈交错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处于上层布与下层布之间的picc导管外置部分的卡紧固定,且固定牢靠。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待picc导管穿刺完毕后,首先将下层布通过下粘贴带粘贴于picc导管延伸至肢体的外表面处,随即通过卡座上的凹型槽与卡球杆相啮合的方式完成上层布和下层布之间的相匹配,此时缓慢的将picc导管外置部分放置于上层布和下层布之间,且picc导管外置部分对应凹槽,分别撕开上层布和下层布上的上粘贴带、下粘贴带,使得上层布以及下层布均与肢体皮肤接触,从而达到粘贴牢靠的目的,避免picc导管外置部分在日常“佩戴”过程中,出现肢体动作过大导致滑落甚至偏移的情况,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4.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5.1、上安装杆;2、上层布;3、卡槽;4、下层布;5、凹槽;6、泡沫环;7、卡条;8、下粘贴带;9、下安装杆;10、上粘贴带;11、卡座;12、凹型槽;13、卡球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7.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28.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实施例:一种医学picc用肢体固定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安装杆1和下安装杆9,上安装杆1的外部粘接有上层布2,下安装杆9的外部粘接有下层布4,上层布2的下表面和下层布4的下表面中部的两侧均匀开设有凹槽5,上层布2下表面的外缘处粘接有上粘贴带10,下层布4上表面的外缘处粘接有下粘贴带8,上安装杆1下表面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卡座11,下安装杆9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卡球杆13,上安装杆1和下安装杆9通过卡座11、卡球杆13之间的啮合相连接。
3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上层布2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卡槽3,卡槽3呈半圆形,下层布4的中部粘接有卡条7,下层布4靠近卡条7的下表面安装有泡沫环6,泡沫环6呈断开状,泡沫环6与卡条7相互靠近但不接触。
32.如图3和图4所示,卡座11的下表面开设有凹型槽12,卡球杆13的上端延伸至凹型槽12的内部,两组凹槽5之间呈交错设置。
33.工作原理:待picc导管穿刺完毕后,首先将下层布4通过下粘贴带8粘贴于picc导管延伸至肢体的外表面处,随即通过卡座11上的凹型槽12与卡球杆13相啮合的方式完成上层布2和下层布4之间的相匹配,此时缓慢的将picc导管外置部分放置于上层布2和下层布4之间,且picc导管外置部分对应凹槽5,分别撕开上层布2和下层布4上的上粘贴带10、下粘贴带8,使得上层布2以及下层布4均与肢体皮肤接触,从而达到粘贴牢靠的目的,避免picc导管外置部分在日常“佩戴”过程中,出现肢体动作过大导致滑落甚至偏移的情况,利于使用;
34.治疗时:首先缓慢的将下粘贴带8自肢体皮肤表面撕开,使得上安装杆1上的卡座11脱离下安装杆9上的卡球杆13,即拔除上安装杆1和上层布2所组成的整体,随即将picc导管外置部分自卡槽3取出并完成复位即可;
35.综上所述:该装置达到了有效的实现picc导管外置部分与肢体之间的固定的目的,且安装简单,降低佩戴不适感,使用方便。
3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