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竹编夹泥室内装饰墙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2:42: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装饰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编夹泥室内装饰墙。


背景技术:

2.古建筑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类型,以木结构为主,自身特色明显,墙体是木结构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结构特点和材料工艺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竹编夹泥墙、木板墙等类型。
3.竹编夹泥墙,又称“竹笆墙”、“竹编木骨泥墙”等,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木骨泥墙”,这类墙广泛分布在盛产竹材的南方地区,以川渝地区最为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为该地区古建筑中主要的墙体类型。很多地方,比如农庄、农家乐或者是在普通的居住宅中将竹编夹泥墙作为一种室内装饰。
4.而现有的竹编夹泥墙的结构中,存在泥土层容易与竹编层脱落、甚至出现倒塌现象,其稳固性极差。
5.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竹编夹泥室内装饰墙,能够将泥土层更好的粘接在竹编层上,提高整个竹编夹泥墙稳定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竹编夹泥室内装饰墙,包括若干泥土层以及夹于相邻泥土层之间的竹编层;
9.所述竹编层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横向加固杆和纵向加固杆,对应所述横向加固杆、纵向加固杆上固定有加固件;所述横向加固杆、纵向加固杆和加固件嵌入两侧的泥土层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加固件为空心圆柱形结构,且开设有开口朝上的通槽,所述加固件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设有缺口,且在端口处环设有紧固槽。
11.进一步的,所述加固件与横向加固杆呈向上倾斜45-90
°
设置,加固件与纵向加固杆呈向上倾斜45-90
°
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竹编层的两侧边沿均设有相匹配的加固边框。
13.进一步的,所述竹编层两侧上还设有相匹配的叉形固件。
14.进一步的,所述叉形固件的端头分别抵持于横向加固杆与纵向加固杆交点、纵向加固杆与加固边框的交点处。
15.进一步的,所述加固件的长度小于泥土层的宽度。
16.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加固杆、纵向加固杆相互垂直设置。
17.进一步的,所述竹编层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还固定有若干根横向设置的支脚,所述
支脚贯穿且延伸出所述泥土层设置。
18.进一步的,所述竹编层的外表面涂有防腐层。
1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竹编层上设置有横向加固杆和纵向加固杆以及在其固定有加固件,嵌入到泥土层之间设置,使得竹编层与泥土层连接的更加稳定,提高了整个竹编墙的稳固性。
21.2. 本实用新型中,空心圆柱形结构的加固件的通槽可以将泥土层在制作过程中将没有凝固的泥浆流入,当凝固后,加固件能够拖住整个泥土层,增加竹编墙的稳定性。
22.3.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竹编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固边框以及叉形固件,提高了竹编墙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嵌入泥土层设置,使得泥土层与竹编层粘合的更加充分,提高其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竹编层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竹编层结构立体图。
26.图4是固定于横向加固杆上的加固件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固定于纵向加固杆上的加固件结构示意图。
28.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9.1-泥土层,2-竹编层,3-横向加固杆,4-纵向加固杆,5-加固件,51-通槽,52-缺口,53-紧固槽,6-加固边框,7-叉形固件,8-支脚,9-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顶部”、“底部”、“顶面”、“底面”、“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描述目的以及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34.请参阅图1-5,一种竹编夹泥室内装饰墙,包括若干泥土层1以及夹于相邻泥土层1之间的竹编层2;竹编层2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横向加固杆3和纵向加固杆4,对应所述横向加固杆3、纵向加固杆4上固定有加固件5;横向加固杆3、纵向加固杆4和加固件5嵌入两侧的泥土层1设置。
35.上述方案中,竹编层2采用竹片编成网状结构的竹编,泥土层1采用黄泥和秸秆混合而成,本实施例中,采用两层泥土层1包夹在竹编层2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泥土层1和竹编层2,其中两个相邻的泥土层1夹住一层竹编层2即可。在竹编层2两侧上分别设置有横向加固杆3和纵向加固杆4,即横向加固杆3有两根,为竹子对半切开而成,一根设在竹编层2的一侧,另一根设置竹编层2的另一侧的对应位置上,然后将对分竹子而成的横向加固杆3通过铁丝9固定在一起,将竹编层2固定在中间;同理,纵向加固杆4也是如此固定在竹编层2上。横向加固件5与纵向加固件5对竹编层2具有加固作用,同时能够嵌入到泥土层1中,加强了对泥土层1的抓力,提高整个竹编墙的稳定性。而加固件5分别固定在横向加固杆3和纵向加固杆4上固定,能够嵌入泥土层1的同时,能够将部分泥土层1重力托举以及对泥土层1具有抓力,防止泥土层1从竹编层2上你脱落,提高了墙的稳固性。
36.具体的,加固件5为空心圆柱形结构,且开设有开口朝上的通槽51,所述加固件5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设有缺口52,且在端口处环设有紧固槽53。加固件5采用一端竹筒制成,直筒的节点将一端封闭,在竹筒上开设有通槽51,通槽51可以放置泥浆,在制作墙体时,模板围住竹编层2,灌入泥浆是泥浆通过通槽51渗入到竹筒内,泥浆凝固之后即可对泥土层1起到托起以及抓力的作用,提高了墙体的稳固性;而加固件5通过缺口52插入到横向加固杆3和纵向加固杆4上,然后在通过铁丝9绕着紧固槽53绑紧,将固定件紧紧的绑在加固杆上。
3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加固件5与横向加固杆3呈向上倾斜90
°
设置,加固件5与纵向加固杆4呈向上倾斜90
°
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固件5与横向加固杆3、加固件5与纵向加固杆4可选择45-90
°
之间设计,因为向上倾斜使得对泥土层1的托举的力更大,对泥土层1的抓力更强,更有利于墙体的稳定。
38.具体的,竹编层2的两侧边沿均设有相匹配的加固边框6。加固边框6类似于横向加固杆3,采用竹子对半切开,用铁丝9绑定将竹编层2夹在中间设置,嵌入到泥土层1设置,提高墙体整体稳固性。
39.具体的,竹编层2两侧上还设有相匹配的叉形固件7。
40.具体的,叉形固件7的端头分别抵持于横向加固杆3与纵向加固杆4交点、纵向加固杆4与加固边框6的交点处。叉形固件7类似于横向加固杆3设置于竹编层2的两侧,然后通过铁丝9固定将竹编层2夹在中间,且叉形固件7的端头分别抵持于横向加固杆3与纵向加固杆4交点使得整个墙体更加稳固。
41.具体的,加固件5的长度小于泥土层1的宽度。避免加固件5从墙体上漏出,影响美观,且加固件5嵌入到墙体内对于墙体的稳固性更好。
42.具体的,横向加固杆3、纵向加固杆4相互垂直设置。对于墙体的稳固性更好。
43.具体的,竹编层2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还固定有若干根横向设置的支脚8,所述支脚8贯穿且延伸出所述泥土层1设置。支脚8具有支撑墙体的作用,防止墙体倾斜与倒塌。
44.具体的,竹编层2的外表面涂有防腐层。防腐层上喷涂有防腐剂,多竹编层2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其腐蚀。
45.综上所述,该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46.a、通过在竹编层2上设置有横向加固杆和纵向加固杆以及在其固定有加固件,嵌入到泥土层之间设置,使得竹编层2与泥土层连接的更加稳定,提高了整个竹编墙的稳固性。
47.b、空心圆柱形结构的加固件5的通槽51可以将泥土层1在制作过程中将没有凝固的泥浆流入,当凝固后,加固件5能够拖住整个泥土层,增加竹编墙的稳定性。
48.c、通过在竹编层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固边框6以及叉形固件7,提高了竹编墙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嵌入泥土层1设置,使得泥土层1与竹编层2粘合的更加充分,提高其稳定。
49.d、加固件5、横向加固杆3、纵向加固杆4以及竹编层2均采用竹子的材料制成,绿色环保。
50.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变型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