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的制作方法

2022-09-06 19:02: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护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


背景技术:

2.河道护坡挡墙是指河道两侧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是水利施工建设中常用的设施,用以加固河道两侧的土壤,水利挡土墙起到了防止河道两侧水土流失的作用。
3.传统河道的挡墙一般都采用石块堆叠、空心砌块填充混凝土现浇等方式修筑,只能够利用堵的方法进行治理水土流失,存在生态环境功能差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不仅施工麻烦而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传统河道的挡墙一般都采用石块堆叠、空心砌块填充混凝土现浇等方式修筑,只能够利用堵的方法进行治理水土流失,存在生态环境功能差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不仅施工麻烦而且施工成本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由多个挡墙块排列组成,所述挡墙块的顶部等距开设有多个植草孔,所述挡墙块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贯穿孔,所述挡墙块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贯穿孔,且第二贯穿孔贯穿挡墙块的另一侧外表面,所述挡墙块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三贯穿孔,且第三贯穿孔贯穿挡墙块的后表面,所述挡墙块靠近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挡墙块的靠近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孔与固定块位置相配合,所述挡墙块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挡墙块的后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挡墙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挡墙块的另一侧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一层所述挡墙块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面板,且第一面板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块呈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面板前表面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中间层挡墙块的前表面均设置有偶第二面板,且第二面板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块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面板外表面呈波浪设置。
6.优选的,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两个所述第一贯穿孔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两个第一贯穿孔位置相配合。
7.优选的,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贯穿孔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贯穿孔位置相配合,所述挡墙块前表面的第三贯穿孔与相邻挡墙块前表面的第三贯穿孔位置相配合。
8.优选的,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块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一限位槽位置相配合,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一限位槽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块位置相配合。
9.优选的,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限位块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限位槽位置相配合,所述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限位槽与相邻挡墙块外表面的第二限位块位置相配合。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底面设置有第一防护垫,所述第二限位槽内部设置有第二防护垫。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达到了增大挡墙块内部的空间,起到了水土流失时首先进入挡墙块内部的效果,通过植草孔,利用播种进行种植植物,通过水下挡墙块的第三贯穿孔,达到了为鱼虾等生物提供生长环境的目的,从而解决普通河道护坡挡墙生态环境功能差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孔与固定块相配合,起到了固定上下挡墙块的作用,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相配合,起到了固定前后挡墙块的作用,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相配合,起到了固定左右挡墙块的作用,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解决了施工麻烦与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的挡墙块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的挡墙块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17.图例说明:1、挡墙块;2、植草孔;3、第一贯穿孔;4、第二贯穿孔;5、第三贯穿孔;6、固定孔;7、固定块;8、第一限位块;9、第一限位槽;10、第一防护垫;11、第二限位块;12、第二限位槽;13、第二防护垫;14、第一面板;15、导流孔;16、第二面板;17、坡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河道护坡挡墙,包括坡体17,坡体17由多个挡墙块1排列组成,挡墙块1的顶部等距开设有多个植草孔2,挡墙块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贯穿孔3,挡墙块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贯穿孔4,且第二贯穿孔4贯穿挡墙块1的另一侧外表面,挡墙块1的前表面开设有第三贯穿孔5,且第三贯穿孔5贯穿挡墙块1的后表面,挡墙块1靠近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固定孔6,挡墙块1的靠近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且固定孔6与固定块7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8,挡墙块1的后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9,挡墙块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1,挡墙块1的另一侧外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2,第一层挡墙块1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第一面板14,且第一面板14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块8呈滑动连接,第一面板14前表面开设有多个导流孔15,中间层挡墙块1的前表面均设置有偶第二面板16,且第二面板16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块8呈滑动连接,第二面板16外表面呈波浪设置。
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通过挡墙块1进行组合,达到形成生态河道护坡挡
墙的目的,通过对植草孔2播撒草种和放入营养土进行植物养殖,起到了绿色环保的效果,第一贯穿孔3起到了引导流失的水土进入挡墙块1内部的效果,保护生态同时弥补了挡墙块1的风化侵蚀,第二贯穿孔4起到连通所有挡墙块1的作用,达到每个挡墙块1内部流入的水土和植物均匀分布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三贯穿孔5,达到了节省材料、加大内部空间目的同时处于水下底层的挡墙块1内部空间可为鱼虾等生物提供居住环境,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靠近地面的第一层挡墙块1内部可进行鹅卵石或泥土填充与植物种植,第一面板14通过外表面开设多个导流孔15,达到了防止第一层挡墙块1底部堵塞,无法吸收流失的水土目的,第二面板16外表面呈波浪设置,达到了降低水流冲击损伤的目的。
22.实施例2,如图1-3所示,挡墙块1外表面的两个第一贯穿孔3与相邻挡墙块1外表面的两个第一贯穿孔3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二贯穿孔4与相邻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二贯穿孔4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前表面的第三贯穿孔5与相邻挡墙块1前表面的第三贯穿孔5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块8与相邻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一限位槽9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一限位槽9与相邻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块8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二限位块11与相邻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二限位槽12位置相配合,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二限位槽12与相邻挡墙块1外表面的第二限位块11位置相配合,第一限位槽9内底面设置有第一防护垫10,第二限位槽12内部设置有第二防护垫13。
23.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固定孔6与固定块7,起到了固定上下挡墙块1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8和第一限位槽9,起到了固定连接前后挡墙块1的作用,第一防护垫10起到了降低第一限位块8和第一限位槽9受到撞击磨损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槽12,起到了固定连接左右挡墙块1的效果,通过第二防护垫13,起到了降低第二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槽12受到撞击磨损的效果,通过以上结构,减少了大量的混凝土用量,减少了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24.工作原理:整理好河道两侧后,通过将挡墙块1第一限位块8与另一块挡墙块1的第一限位槽9进行滑动连接,再将第二限位块11与另一块挡墙块1的第二限位槽12进行滑动连接,依照此方法对每一层进行铺设施工,上下层通过固定孔6与固定块7卡合连接进行铺设施工,整体护墙施工完成后,对靠近底面的挡墙块1前面表通过第一限位块8,将第一面板14安装至挡墙块1,防止顶层的草种和填充物进行过量流失,通过导流孔15预防顶层的挡墙块1内部的草种和填充物过多而造成堵塞,通过在仅仅水面的几层挡墙块1前表面安装第二面板16,降低涨水和水流冲击造成的墙体损伤,通过向植草孔2内播撒植物种子,增加绿化,通过挡墙块1内部空腔设置,对流失的水土进行了良好的吸收保护作用。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