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低差斜泵管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12:52: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工地斜泵管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低差斜泵管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泵管是混凝土输送泵管的简称,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配件产品,目前在施工工地中泵管是最为常见的混凝土运输装置,而在一些具备高度差的斜坡或高楼上则会采用斜泵管的方式来运输混凝土,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专门支撑斜泵管的装置,只能搭建钢结构支撑架来支撑斜泵管,但钢结构支撑架搭建较为复杂,即拆装困难,会消耗工人大量体力,同时还会影响工程进度,但是不搭建钢结构支撑架又会使斜泵管在输送混凝土流体时出现堵塞现象,即输送不通畅,增加了爆管风险,且现有技术中在某处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将斜泵管转移至另一处,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同步转移钢结构支撑架,以起到对斜泵管的支撑,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钢结构支撑架在移动前需要拆除解体,在对其零件进行移动,移动至指定地点后需要针对该地点的斜坡斜度或高楼与平地之间的高低差值来搭建钢结构支撑架,采用该种方式既浪费了工人大量时间和体力,同时还影响了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低差斜泵管支撑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拆装简单且适配不同斜坡斜度或高低差值的斜泵管支撑装置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低差斜泵管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在外界地面上的支撑座和用于倚靠在外界斜坡或高墙上的倚靠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主轴和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末端通过主轴连接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始端之间连接有末轴,所述倚靠座包括两根摆动杆,两个所述摆动杆末端均铰接在主轴上,两个所述摆动杆始端之间连接有始轴,所述始轴上铰接有用于支撑外界斜泵管的第一支撑架,所述末轴上铰接有用于支撑外界斜泵管的第二支撑架,所述倚靠座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一支撑架摆动后固定第一支撑架的第一固定件,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二支撑架摆动后固定第二支撑架的第二固定件,所述主轴上设置有用于在摆动杆摆动后固定摆动杆的第三固定件。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操作人员先将支撑座放置在指定位置上,例如斜坡最底下或平地上,之后转动倚靠座使其倚靠在外界斜坡或高墙上,即操作人员摆动摆动杆,使得摆动杆在主轴上转动,继而倚靠在外界斜坡或高墙上,当摆动杆摆动完成后操作人员通过第三固定件将摆动杆固定住,使得摆动杆无法再进行摆动,即摆动杆相当于支撑杆是固定状态,之后操作人员摆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使得对弈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处于同一水平面,即能够起到支撑斜泵管的作用,之后通过第一固定件来固定第一支撑架,再通过第二固定件来固定第二支撑架,使得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能够稳固支撑斜泵管,进而确保斜泵管不会跌落在外界地面上,同时确保外界斜泵管不会因为弯折处过多而出现混凝土堵塞现象;上述技术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拆装,且不会消耗操作人员大量体力,同时
整个安装和拆卸过程非常快速,进而不会影响工程进度,同时整个装置一体化方便操作人员将其转移至不同的施工场所,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上述技术中摆动杆铰接设置在主轴上,且通过第三固定件的设置使得本技术能够适配不同斜度的斜坡,进而提高了本技术的适配范围;上述技术中的摆动杆和支撑杆可以通过螺栓与外界地面或斜坡或高墙上的预埋孔进行螺纹连接,该连接方式和预埋孔的设置均为常规技术,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为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为铰接在始轴上的第一铰接端,另一端为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侧壁上凸起有第一固定柱,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靠近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固定端位置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上均套设有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内周壁与对应第一固定柱外周壁螺纹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杆,两个所述摆动杆内侧壁上沿各自长度方向排布有若干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固定杆始端与第一转动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末端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固定杆末端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穿孔连通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一限位块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块径向截面呈六边形状设置。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需要固定第一支撑架时,操作人员摆动第一支撑板,使得第一支撑板与摆动杆之间具备一定的倾斜角度,即能够起到支撑第一支撑板的作用,而后操作人员摆动第一固定杆,使得与第一固定杆联动配合的第一转动环在第一固定柱上进行转动,当第一固定杆摆动一定角度后,第一固定杆上的第一穿孔会通过第一缺口与第一限位块卡接配合,又因为第一限位块径向截面呈六边形状设置,且第一穿孔与第一限位块形状相适配,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板受到第一固定杆的限位而无法摆动,此时第一支撑板、第一固定杆与摆动杆三者组合呈三角状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板能够稳固固定在摆动杆上,进而提高了第一支撑板对斜泵管的支撑强度,而上述技术将第一限位块设计成六边形状,且第一穿孔与第一限位块形状相适配,进而确保在摆动杆或第一支撑板处于不同倾斜角度时第一穿孔均能与第一限位块大致匹配,进而限制住第一支撑板的摆动。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侧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两端均开设有卡口,两个所述卡口与两个卡块一一对应且卡接配合设置,所述卡块径向截面呈六边形状设置,所述卡口与卡块形状相适配设置,所述弧形板内壁面为用于与外界斜泵管外壁相接触的弧形面,所述卡块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上螺纹连接有用于防止卡块脱离卡口的限制螺母。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第一支撑板固定好后操作人员将斜泵管放在第一支撑板上,而后将弧形板盖设在外界斜泵管上,此时两个卡口分别居于斜泵管两侧,操作人员继续下压弧形板使得弧形板弧形面与外界斜泵管外周壁相贴合,此时两个卡口逐渐与各自对应的卡块相贴近直至卡接配合,之后操作人员将限制螺母旋入限位柱,使得限制螺母逐渐朝弧形板外壁方向旋进,直至限制螺母抵扣在弧形板外壁上,此时限制螺母不仅抵扣在弧形板外壁上,还抵扣在卡块外壁上,进而实现对弧形板两端的限位,用以确保卡块不会脱离卡口,进而确保弧形板不会脱离第一支撑板,进而确保外界斜泵管不会脱离第一支撑板,同时在运输混凝土流体过程中不会因为混凝土流体施加给斜泵管的冲击力而在第一支撑板上晃动。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端面上沿第一支撑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外界
斜泵管放置的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第一放置槽的设置更加贴合外界斜泵管形状,使得外界斜泵管能够稳固放置在第一放置槽内,进而确保外界斜泵管不会脱离第一支撑板,同时在运输混凝土流体过程中不会因为混凝土流体施加给斜泵管的冲击力而在第一支撑板上晃动。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为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一端为铰接在末轴上的第二铰接端,另一端为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支撑板两侧壁上凸起有第二固定柱,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柱靠近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固定端位置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柱上均套设有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二转动环内周壁与对应第二固定柱外周壁螺纹配合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摆动杆内侧壁上沿各自长度方向排布有若干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固定杆始端与第二转动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末端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固定杆末端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穿孔连通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穿孔与第二限位块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块径向截面呈六边形状设置。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需要固定第二支撑架时,操作人员摆动第二支撑板,使得第二支撑板与摆动杆之间具备二定的倾斜角度,即能够起到支撑第二支撑板的作用,而后操作人员摆动第二固定杆,使得与第二固定杆联动配合的第二转动环在第二固定柱上进行转动,当第二固定杆摆动一定角度后,第二固定杆上的第二穿孔会通过第二缺口与第二限位块卡接配合,又因为第二限位块径向截面呈六边形状设置,且第二穿孔与第二限位块形状相适配,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板受到第二固定杆的限位而无法摆动,此时第二支撑板、第二固定杆与摆动杆三者组合呈三角状设置,使得第二支撑板能够稳固固定在摆动杆上,进而提高了第二支撑板对斜泵管的支撑强度,而上述技术将第二限位块设计成六边形状,且第二穿孔与第二限位块形状相适配,进而确保在摆动杆或第二支撑板处于不同倾斜角度时第二穿孔均能与第二限位块大致匹配,进而限制住第二支撑板的摆动。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端面上沿第二支撑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外界斜泵管放置的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第二放置槽的设置更加贴合外界斜泵管形状,使得外界斜泵管能够稳固放置在第二放置槽内,进而确保外界斜泵管不会脱离第二支撑板,同时在运输混凝土流体过程中不会因为混凝土流体施加给斜泵管的冲击力而在第一支撑板上晃动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端面上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有供外界斜泵管容置的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板上均横向贯穿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上均螺纹连接有抵扣杆,两个所述抵扣杆穿入限位槽的一端均设置有用于抵扣在外界斜泵管外壁上的抵扣板。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需要将斜泵管稳定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时,操作人员将斜泵管放置在限位槽中,而后旋进抵扣杆使得两个抵扣杆上的抵扣板均压迫在外界斜泵管外壁上,实现对斜泵管的夹持固定,进而限制了斜泵管在第二支撑板上的晃动或脱离第二支撑板。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末端外壁上均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径向截面呈半圆状设置,两个所述竖板与两个摆动杆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摆动杆末端外壁上
均贯穿有配合孔,所述竖板上沿摆动杆摆动时配合孔的行径路线排布有若干限位孔,若干个所述限位孔中的其中一个限位孔上螺纹连接有用于与相邻的配合孔进行螺纹配合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即为第三固定件。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需要固定摆动杆时,摆动杆上的固定孔会与其中一个限位孔对齐设置,此时操作人员只需要将连接杆旋进该限位孔和固定孔即可,通过连接杆与该限位孔的螺纹连接以及与固定孔的螺纹连接来实现摆动杆与支撑杆之间的相对固定,进而实现了摆动杆倚靠在外界斜坡或高墙后的固定。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右侧三维视图;
21.图2为本发明左侧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低差斜泵管支撑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在外界地面上的支撑座和用于倚靠在外界斜坡或高墙上的倚靠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主轴1和两个支撑杆2,两个所述支撑杆2末端通过主轴1连接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2始端之间连接有末轴21,所述倚靠座包括两根摆动杆3,两个所述摆动杆3末端均铰接在主轴1上,两个所述摆动杆3始端之间连接有始轴31,所述始轴31上铰接有用于支撑外界斜泵管5的第一支撑架,所述末轴21上铰接有用于支撑外界斜泵管5的第二支撑架,所述倚靠座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一支撑架摆动后固定第一支撑架的第一固定件,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二支撑架摆动后固定第二支撑架的第二固定件,所述主轴1上设置有用于在摆动杆3摆动后固定摆动杆3的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架为第一支撑板32,所述第一支撑板32一端为铰接在始轴31上的第一铰接端,另一端为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支撑板32两侧壁上凸起有第一固定柱33,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33靠近第一支撑板32的第一固定端位置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33上均套设有第一转动环331,所述第一转动环331内周壁与对应第一固定柱33外周壁螺纹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杆34,两个所述摆动杆3内侧壁上沿各自长度方向排布有若干第一限位块35,所述第一固定杆34始端与第一转动环331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34末端开设有第一穿孔341,所述第一固定杆34末端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穿孔341连通的第一缺口342,所述第一穿孔341与第一限位块35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块35径向截面呈六边形状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32两侧壁上设置有卡块36,所述第一支撑板32上设置有弧形板37,所述弧形板37两端均开设有卡口371,两个所述卡口371与两个卡块36一一对应且卡接配合设置,所述卡块36径向截面呈六边形状设置,所述卡口371与卡块36形状相适配设置,所述弧形板37内壁面为用于与外界斜泵管5外壁相接触的弧形面,所述卡块36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柱372,所述限位柱372上螺纹连接有用于防止卡块36脱离卡口371的限制螺母373,所述第一支撑板32端面上沿第一支撑板32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外界斜泵管5放置的第一放置槽38,所述第一放置槽38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为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一端为铰接在末轴21上的第二铰接端,另一端为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两侧壁上凸起有第二固定柱23,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柱23靠近第二支撑板22的第二固定端位置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柱23上均套设有第二转动环231,所述第二转动环231内周壁与对应第二固
定柱23外周壁螺纹配合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固定杆24,两个所述摆动杆3内侧壁上沿各自长度方向排布有若干第二限位块25,所述第二固定杆24始端与第二转动环231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4末端开设有第二穿孔241,所述第二固定杆24末端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二穿孔241连通的第二缺口242,所述第二穿孔241与第二限位块25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块25径向截面呈六边形状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22端面上沿第二支撑板22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外界斜泵管5放置的第二放置槽28,所述第二放置槽28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22端面上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板26,两个所述限位板26之间形成有供外界斜泵管5容置的限位槽261,两个所述限位板26上均横向贯穿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上均螺纹连接有抵扣杆262,两个所述抵扣杆262穿入限位槽261的一端均设置有用于抵扣在外界斜泵管5外壁上的抵扣板263,两个所述支撑杆2末端外壁上均设置有竖板4,所述竖板4径向截面呈半圆状设置,两个所述竖板4与两个摆动杆3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摆动杆3末端外壁上均贯穿有配合孔41,所述竖板4上沿摆动杆3摆动时配合孔41的行径路线排布有若干限位孔42,若干个所述限位孔42中的其中一个限位孔42上螺纹连接有用于与相邻的配合孔41进行螺纹配合的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即为第三固定件。
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