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12:27: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控制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电子控制器中采用驱动集成芯片进行外部负载的通断控制场景非常多,驱动芯片本身只需要通过电平的状态变化就可以控制外部负载的通断,对驱动芯片的输入有效条件都通过软件判断和控制。如果驱动芯片发生输入引脚电平波动,则会导致外部负载异常工作,而驱动芯片本身不能判断出输入条件的变化是属于控制逻辑的整车改变还是异常波动,这给电子控制器带来了很大麻烦。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减少电子控制器对驱动芯片的输入引脚产生电平异常波动的逻辑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使用该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后,利用多路信号组合来提高电子控制器中驱动芯片输入条件的安全性,从硬件层面提高产品输出信号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减少因为电子控制器引脚电平异常波动导致耦控制逻辑错乱的情况发生,可以有效防止因为直接控制输出端信号的跳变或者控制源头的信号错乱而误触发输出端的输出。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输出端;
7.所述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
8.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电连接第四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
9.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电连接第七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有电容及第九电阻,所述电容电连接电源地,所述第九电阻串联电连接有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
10.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电连接有第十一电阻,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电源地,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有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电连接所述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电连接第十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电源;
11.所述第三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
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电连接有第六电阻,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电源地;
12.所述第四输入端电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
1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14.进一步地说,所述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包括一级逻辑保护单元、二级逻辑保护单元和三级逻辑保护单元。
15.进一步地说,当所述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一级逻辑保护状态时,所述一级逻辑保护单元启动工作;
16.所述一级逻辑保护单元包括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及所述第一三极管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17.当所述第一输入端为高电平、所述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为高电平,所述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一级逻辑保护状态。
18.进一步地说,当所述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二级逻辑保护状态时,所述二级逻辑保护单元启动工作;
19.所述二级逻辑保护单元包括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四电阻、所述第六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三输入端、所述电源地电连接;
20.当所述第三输入端为高电平、所述第一输入端为高电平、所述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所述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二级逻辑保护状态。
21.进一步地说,当所述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三级逻辑保护状态时,所述三级逻辑保护单元启动工作;
22.所述三级逻辑保护单元包括所述第七电阻、所述第八电阻和所述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四输入端及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23.当所述第四输入端为低电平、所述第三输入端为高电平、所述第一输入端为高电平、所述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所述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三级逻辑保护状态。
24.进一步地说,当所述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同时处于一级逻辑保护状态、二级逻辑保护状态及三级逻辑保护状态时,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为高电平,所述第十电阻为上拉电阻拉高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的电平并导通所述第五三极管,当所述第五三极管导通后,所述第十二电阻为下拉电阻拉低所述输出端的电平。
25.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4.7千欧;所述第二电阻、第五电阻、第八电阻、第十电阻的阻值皆为10千欧;所述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十一电
阻、第十三电阻的阻值皆为47千欧;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电阻均为1千欧。
26.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皆采用型号为8550的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与所述第五三极管均采用型号为8050的三极管。
27.进一步地说,所述电容为耐压值50v、容值10nf的电容。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9.一、本实用新型利用多路信号组合来提高电子控制器中驱动芯片输入条件的安全性,从硬件层面提高产品输出信号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减少因为电子控制器引脚电平异常波动导致耦控制逻辑错乱的情况发生,具体为,输出端的信号输出由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的逻辑组合控制变化而变化,可以有效防止因为直接控制输出端信号的跳变或者控制源头的信号错乱而误触发输出端的输出;
30.二、本实用新型在输出端与三级逻辑保护单元之间设置有滤波子电路,具体为,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有电容及第九电阻,电容电连接电源地,电容采用耐压值50v、容值10nf的电容,能够有效抑制三级逻辑保护单元中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信号中的谐波频率,使得输出端获得的频率信号更加稳定。
3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的逻辑保护单元区域划分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的逻辑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
36.一种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如图1-图3所示,包括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三输入端input3、第四输入端、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和输出端output;
37.第一输入端input1通过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及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输入端input2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第二电阻r2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二输入端input2及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
38.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电连接第四电阻r4,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连接;
39.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电连接第七电阻r7,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有电容c1及第九电阻r9,电容c1电连接电源地gnd,第九电阻r9串联电连接有第十电阻r10,第十电阻r10电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
40.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电连接有第十一电阻r11,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电连接电源地gnd,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连接有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2电连接输出端output,输出端output电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电连接电源vcc;
41.第三输入端input3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电连接有第六电阻,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连接电源地gnd;
42.第四输入端电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
43.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包括一级逻辑保护单元、二级逻辑保护单元和三级逻辑保护单元。
44.当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一级逻辑保护状态时,一级逻辑保护单元启动工作;
45.一级逻辑保护单元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三极管q1,第一输入端input1通过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及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输入端input2电连接;
46.当第一输入端input1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input2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为高电平,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一级逻辑保护状态。
47.当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二级逻辑保护状态时,二级逻辑保护单元启动工作;
48.二级逻辑保护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二三极管q2和第四三极管q4,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通过第一电阻r1、第六电阻r6与第三输入端input3、电源地gnd电连接;
49.当第三输入端input3为高电平、第一输入端input1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input2为低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二级逻辑保护状态。
50.当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三级逻辑保护状态时,三级逻辑保护单元启动工作;
51.三级逻辑保护单元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三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第八电阻r8与第四输入端及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
52.当第四输入端为低电平、第三输入端input3为高电平、第一输入端input1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input2为低电平时,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三级逻辑保护状态。
53.当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同时处于一级逻辑保护状态、二级逻辑保护状态及三
级逻辑保护状态时,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输出为高电平,第十电阻r10为上拉电阻拉高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的电平并导通第五三极管q5,当第五三极管q5导通后,第十二电阻r12为下拉电阻拉低输出端output的电平。
54.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4.7千欧;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第八电阻r8、第十电阻r10的阻值皆为10千欧;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三电阻r13的阻值皆为47千欧;第九电阻r9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电阻均为1千欧。
5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皆采用型号为8550的三极管;第四三极管q4与第五三极管q5均采用型号为8050的三极管。
56.电容c1为耐压值50v、容值10nf的电容c1。
5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5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入端input1通过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输入端input2电连接;当第一输入端input1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input2为低电平同时满足时,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与第一输入端input1保持相同的高电平,一级逻辑保护单元工作,此时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一级逻辑保护状态;
59.当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一级逻辑保护状态,同时:
6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再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然后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三输入端input3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源地gnd电连接;当第三输入端input3为高电平、第一输入端input1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input2为低电平同时满足时,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二级逻辑保护单元工作,此时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二级逻辑保护状态;
61.当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二级逻辑保护状态,同时:
6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r8与第四输入端input4电连接,当第四输入端input4为低电平、第三输入端input3为高电平、第一输入端input1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input2为低电平同时满足时,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输出为高电平,三级逻辑保护单元工作,此时电子控制器逻辑控制电路处于三级逻辑保护状态;
63.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与电源地gnd电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及电源地gnd电连接,电源vcc采用5v电源,通过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二电阻r12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连接,当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输出为高电平,输出端output输出低电平,作为最终输出信号;否则,当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三输入端input3、第四输入端input4的电平逻辑组合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输出端output输出为高电平5v;
64.通过以上第一输入端input1、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三输入端input3、第四输入端input4的逻辑组合能够达到输出端output的最终逻辑输出。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