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9:31: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现浇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现浇混凝土板浇筑施工中,由于钢筋变形,拉线不水平、手拿标尺不垂直等原因造成控制线不准确,导致现浇楼板板厚普遍超出或小于设计值,板厚偏差会造成板中心的挠度增加、承载力减小,是造成现浇楼板开裂的原因之一,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解决了现有的由于钢筋变形,拉线不水平、手拿标尺不垂直等原因造成控制线不准确,导致现浇楼板板厚普遍超出或小于设计值,板厚偏差会造成板中心的挠度增加、承载力减小,是造成现浇楼板开裂的原因之一,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
4.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安设有下部浇筑结构,所述连接杆上端安设有上部浇筑结构;
5.所述下部浇筑结构包括:第一螺帽、下部板以及下部固定杆;
6.所述第一螺帽安置于所述下部板的中心内部,所述下部板安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下部头端,所述下部固定杆安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并与下部板保持平行。
7.进一步,所述上部浇筑结构包括:第二螺帽、上部板以及上部固定杆;
8.所述第二螺帽安置于所述上部板的中心内部,所述上部板安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上部头端,所述上部固定杆安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并与上部板保持平行。
9.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上下两端均设有螺纹结构。
10.进一步,所述下部板以及上部板均采用混凝土结构。
11.进一步,所述上部板以及下部板均为正六边形。
12.进一步,所述连接杆、所述上部固定杆以及所述下部固定杆均采用圆钢结构。
13.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装置连接固定后上部板板面与现浇板设计标高等高,可以有效将板厚控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
15.2、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固定杆以及下部固定杆分别与板筋上下层钢筋绑扎,可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避免漏筋缺陷出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上部固定杆以及下部固定杆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下部板;2、连接杆;3、上部板;4、第一螺帽;5下部固定杆;6、上部固定杆;7、第二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包括连接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下端安设有下部浇筑结构,所述连接杆2上端安设有上部浇筑结构;所述下部浇筑结构包括:第一螺帽4、下部板1以及下部固定杆5;所述第一螺帽4安置于所述下部板1的中心内部,所述下部板1安置于所述连接杆2的下部头端,所述下部固定杆5安置于所述连接杆2的下端并与下部板1保持平行;所述上部浇筑结构包括:第二螺帽7、上部板3以及上部固定杆6;所述第二螺帽7安置于所述上部板3的中心内部,所述上部板3安置于所述连接杆2的上部头端,所述上部固定杆6安置于所述连接杆2的上端并与上部板3保持平行;所述连接杆2上下两端均设有螺纹结构;所述下部板1以及上部板3均采用混凝土结构;所述上部板3以及下部板1均为正六边形;所述连接杆2、所述上部固定杆6以及所述下部固定杆5均采用圆钢结构。
23.在使用时,将第一螺母和下部板1利用模具浇筑成型,再将第二螺母和上部板3利用混凝土浇筑成型,其厚度为10mm,表面为长40mm的正六边形,其连接杆2采用直径8mm的圆钢,连接杆2上下两端的螺纹与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紧合,紧合后下部板1与上部板3处平行状态,上部固定杆6与下部固定杆5平行的连接在上部板3与下部板1之间,在将上部固定杆6以及下部固定杆5与板筋上的上下部钢筋绑扎在一起,可以对此装置进行很好的固定,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倾倒,固定好后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上部板3板面与现浇板设计标高等高,可以有效将板厚控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包括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下端安设有下部浇筑结构,所述连接杆上端安设有上部浇筑结构;所述下部浇筑结构包括:第一螺帽、下部板以及下部固定杆;所述第一螺帽安置于所述下部板的中心内部,所述下部板安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下部头端,所述下部固定杆安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并与下部板保持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浇筑结构包括:第二螺帽、上部板以及上部固定杆;所述第二螺帽安置于所述上部板的中心内部,所述上部板安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上部头端,所述上部固定杆安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并与上部板保持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下两端均设有螺纹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板以及上部板均采用混凝土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板以及下部板均为正六边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所述上部固定杆以及所述下部固定杆均采用圆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控制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安设有下部浇筑结构,所述连接杆上端安设有上部浇筑结构,本实用新型连接固定后上部板板面与现浇板设计标高等高,可以有效将板厚控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上部固定杆以及下部固定杆分别与板筋上下层钢筋绑扎,可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避免漏筋缺陷出现。避免漏筋缺陷出现。避免漏筋缺陷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 袁丽景 李智 冯鹏斐 刘沐 刘梦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5
技术公布日:2022/9/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