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带散热结构的功率组件及DCDC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9:23: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自带散热结构的功率组件及dcdc变换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带散热结构的功率组件及dcdc变换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使用的dcdc变换器,包括带有空腔的箱体和安装在空腔内的功率组件,功率组件包括驱动板、若干功率器件和若干电容,目前所用的功率组件不带散热部件,需要箱体提供单独留出散热面,存在的缺点:1、功率组件不带散热部件,需要箱体提供单独留出散热面;2、功率器件没有固定,需要箱体提供固定,占用空间大;3、功率器件的装配固定都在箱子内部,装配不方便。
3.专利号为:cn201720986217.3、名称为一种弹簧片及压紧装置的专利说明书里面公开了一种带散热器的功率组件,但该功率器件还存在如下问题:1)没有把电容也集成起来,集成度不高,导致安装麻烦;2)结构布置不合理,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结构强度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散热结构的功率组件及dcdc变换器,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带散热器的功率组件集成度不高,安装麻烦,结构布置不合理,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散热结构的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板、若干功率器件、若干电容和散热器,若干功率器件、若干电容与驱动板电连接,驱动板的底面两侧均安装一个散热器,每个散热器内均设有第一散热水道,每个散热器上都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散热水道与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连通,若干功率器件分成两组且分别贴在两侧散热器上进行散热,若干电容安装驱动板的底面且位于两侧的散热器之间。
7.上述所述的功率器件与散热器之间设有绝缘导热片。
8.上述所述的功率器件通过压片压紧在两侧散热器上。
9.上述所述的压片包括顶板和从顶板一侧边缘往内延伸的倾斜板,顶板固定安装在散热器的端部上时,倾斜板将功率器件压紧在散热器上。
10.上述所述的压片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安装在散热器上,压片的顶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散热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螺栓穿过顶板的第一安装孔与散热器的第二安装孔连接,将压片固定在散热器上并压紧功率器件。
11.上述所述的散热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安装在驱动板上,散热器上设有安装柱,安装柱上设有第三安装孔,驱动板上设有第四安装孔,第二螺栓穿过第四安装孔与安装柱上的第三安装孔连接,使散热器固定安装驱动板的底面上。
12.一种dcdc变换器,包括带有空腔的箱体,空腔内安装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率组件为上述所述的自带散热结构的功率组件,空腔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通道
和出水通道,箱体外侧分别设置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连通进水通道,第二出水口连通出水通道,进水通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连通散热器的第一进水口,出水通道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连通散热器的第一出水口。
13.上述所述的散热器在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的旁边设置螺钉孔,利用螺钉旋入螺钉孔将散热器安装在箱体的底壁上。
14.上述所述的空腔底壁凸起散热平台,散热平台里面设有第二散热水道,第二散热水道位于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之间,第二散热水道的两侧分别与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连通,若干电容的底端贴靠在散热平台并通过第二散热水道散热。
15.上述所述的散热平台两侧形成凹槽,散热器的底部嵌入凹槽里。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17.1)一种自带散热结构的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板、若干功率器件、若干电容和散热器,若干功率器件、若干电容与驱动板电连接,驱动板的底面两侧均安装一个散热器,每个散热器内均设有第一散热水道,每个散热器上都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散热水道与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连通,若干功率器件分成两组且分别贴在两侧散热器上进行散热,若干电容安装驱动板的底面且位于两侧的散热器之间,将驱动板、功率器件、电容和散热器集成为一体,结构布置合理、紧奏,安装结构简单,通过散热器中的第一散热水道保证功率组件的散热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在实施例部分展开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局部分解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局部分解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正视图;
24.图6是图5中a-a的剖视图;
25.图7是图5中b-b的剖视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立体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分解图;
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正视图;
30.图12是图11中c-c的剖视图;
31.图13是图11中d-d的剖视图;
32.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侧视图;
33.图15是图14中e-e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35.实施例一:
36.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自带散热结构的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板1、若干功率器件2、若干电容3和散热器4,若干功率器件2、若干电容3与驱动板1电连接,驱动板1的底面两侧均安装一个散热器4,每个散热器4内均设有第一散热水道41,每个散热器4上都设置有第一进水口42和第一出水口43,第一散热水道41与第一进水口42和第一出水口43连通,若干功率器件2分成两组且分别贴在两侧散热器4上进行散热,若干电容3安装驱动板1的底面且位于两侧的散热器4之间,将驱动板、功率器件、电容和散热器集成为一体,结构布置合理、紧奏,安装结构简单,通过散热器中的第一散热水道保证功率组件的散热效果。
37.上述的功率器件2与散热器4之间设有绝缘导热片5,通过绝缘导热片5热量传递,提高功率器件2的散热效果,结构布置合理。
38.上述的功率器件2通过压片6压紧在两侧散热器4上,安装结构简单,定位效果好,无需在控制器的箱体内提供固定结构,占用空间小。
39.上述的压片6包括顶板61和从顶板61一侧边缘往内延伸的倾斜板62,顶板61固定安装在散热器4的端部上时,倾斜板62将功率器件2压紧在散热器4上,结构简单。
40.上述的压片6通过第一螺栓100固定安装在散热器4上,压片6的顶板6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611,散热器4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4,第一螺栓100穿过顶板61的第一安装孔611与散热器4的第二安装孔44连接,将压片6固定在散热器4上并压紧功率器件2,安装结构简单。
41.上述的散热器4通过第二螺栓200固定安装在驱动板1上,散热器4上设有安装柱45,安装柱45上设有第三安装孔46,驱动板1上设有第四安装孔11,第二螺栓200穿过第四安装孔11与安装柱45上的第三安装孔46连接,使散热器4固定安装驱动板1的底面上,安装结构简单。
42.实施例二:
43.如图8至图15所示,一种dcdc变换器,包括带有空腔71的箱体7,空腔71内安装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率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自带散热结构的功率组件,空腔7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通道701和出水通道702,箱体7外侧分别设置第二进水口73和第二出水口74,第二进水口73连通进水通道701,第二出水口74连通出水通道702,进水通道70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75连通散热器4的第一进水口42,出水通道702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76连通散热器4的第一出水口43,结构布置合理、紧奏,散热效果好。
44.上述的散热器4在第一进水口42和第一出水口43的旁边设置螺钉孔40,利用螺钉旋入螺钉孔40将散热器4安装在箱体7的底壁上,安装结构简单。
45.上述的空腔71底壁凸起散热平台711,散热平台711里面设有第二散热水道72,第二散热水道72位于进水通道701和出水通道702之间,第二散热水道72的两侧分别与进水通道701和出水通道702连通,若干电容3的底端贴靠在散热平台711并通过第二散热水道72散热,结构布置合理,散热效果好。
46.上述的散热平台711两侧形成凹槽712,散热器4的底部嵌入凹槽712里,结构布置合理,可以减少箱体的高度,占用空间小。
47.以上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