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6:5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


背景技术:

2.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筑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
3.然而,现有的建筑施工用防护栏,不便于安装与拆除,造成使用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与拆除的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成了这一技术领域人员需要探讨与交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解决了不便于安装与拆除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顶部设置有警示牌,所述第一插槽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第一插槽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插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插块,所述第二插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插孔。
6.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插槽设置在底板的顶部两侧。
7.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块的数量与第一插槽的数量一致,且警示牌通过第一插块、连接柱与第一插槽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块与第一插槽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栓与螺母,所述第二插槽与第二插块通过固定装置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万向轮呈线性排列设置在底板的底部。
11.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移动板、固定杆的数量与伸缩装置的数量一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通过在底板顶部设置第一插槽,将第一插块插入第一插槽的内部,通过手动转动转动装置,使螺纹杆转动,从而使螺纹筒移动,配合连接板,使连接柱移动,将连接柱移动到第一插孔的内部,通过对第一插槽与第一插块进行固定,将警示牌安装在底板的顶部,通过
反向转动转动装置,可以使连接柱从第一插孔内部移出,便于安装与拆卸警示牌,且警示牌的表面设置有反光条,便于提醒过路的行人,前方施工中,注意避让,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20.图中:1底板;2万向轮;3伸缩装置;4移动板;5固定杆;6第一插槽;7第一插块;8警示牌;9螺纹杆;10转动装置;11螺纹筒;12连接板;13连接柱;14第一插孔;15第二插槽;16固定装置;17第二插块;18第二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装置3,伸缩装置3的一端安装有移动板4,移动板4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5,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插槽6,第一插槽6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插块7,第一插块7的顶部设置有警示牌8,第一插槽6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装置10,螺纹杆9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筒11,螺纹筒1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柱13,第一插槽6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插孔14,第一插槽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插槽15,第二插槽15的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16,第一插槽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插块17,第二插块17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插孔18。
23.本实施例中,通过万向轮2将此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通过伸缩装置3,将移动板4下移,将固定杆5插入地面,将此装置固定,将第一插块7插入第一插槽6的内部,通过手动转动转动装置10,使螺纹杆9转动,从而使螺纹筒11移动,配合连接板12,使连接柱13移动,将连接柱13移动到第一插孔14的内部,通过对第一插槽6与第一插块7进行固定,将警示牌8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通过将第二插块17插入第二插槽15的内部,通过将螺栓插入第二插孔18的内部,再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可以将多个此防护栏连接起来,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24.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万向轮2将此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便于随意移动此装置的位置,通过伸缩装置3,将移动板4下移,将固定杆5插入地面,将此装置固定,便于固定此装置的位置。
25.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将第二插块17插入第二插槽15的内部,通过将螺
栓插入第二插孔18的内部,再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便于将多个此防护栏连接起来,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26.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将第一插块7插入第一插槽6的内部,通过手动转动转动装置10,使螺纹杆9转动,从而使螺纹筒11移动,配合连接板12,使连接柱13移动,将连接柱13移动到第一插孔14的内部,通过对第一插槽6与第一插块7进行固定,将警示牌8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通过反向转动转动装置10,可以使连接柱13从第一插孔14内部移出,便于安装与拆卸警示牌8,且警示牌8的表面设置有反光条,便于提醒过路的行人。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装置(3),所述伸缩装置(3)的一端安装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5),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插槽(6),所述第一插槽(6)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插块(7),所述第一插块(7)的顶部设置有警示牌(8),所述第一插槽(6)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装置(10),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筒(11),所述螺纹筒(1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柱(13),所述第一插槽(6)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插孔(14),所述第一插槽(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插槽(15),所述第二插槽(15)的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16),所述第一插槽(6)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插块(17),所述第二插块(17)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插孔(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插槽(6)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块(7)的数量与第一插槽(6)的数量一致,且警示牌(8)通过第一插块(7)、连接柱(13)与第一插槽(6)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块(7)与第一插槽(6)通过连接柱(1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6)包括螺栓与螺母,所述第二插槽(15)与第二插块(17)通过固定装置(16)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万向轮(2)呈线性排列设置在底板(1)的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移动板(4)、固定杆(5)的数量与伸缩装置(3)的数量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多功能防护栏,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杆。通过在底板顶部设置第一插槽,将第一插块插入第一插槽的内部,通过手动转动转动装置,使螺纹杆转动,从而使螺纹筒移动,配合连接板,使连接柱移动,将连接柱移动到第一插孔的内部,通过对第一插槽与第一插块进行固定,将警示牌安装在底板的顶部,通过反向转动转动装置,可以使连接柱从第一插孔内部移出,便于安装与拆卸警示牌,且警示牌的表面设置有反光条,便于提醒过路的行人,前方施工中,注意避让,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尔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三能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9/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