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食材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4:46: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材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农副食材加工过程中,食材烘烤干燥工序是必不可少的,是通过热交换,促进食材水分挥发,达到干燥目的;但食材需要根据食材之性状和特点,分别选择干燥方式和条件,最大限度地保留产品的营养成份及色泽。
3.然而食材在加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卫生无污染,然而以往的烘干设备中,食材与燃料共处一个空间环境中,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尘会对食材产生严重的污染,这有可能产生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材烘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食材与燃料共处一个空间环境中,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尘会对食材产生严重的污染,这有可能产生严重的食品安全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食材烘干装置,包括烘房主体,烘房主体一侧装设有进料门,烘房主体另一侧装设有出料门,烘房主体内部一侧装设有加热室,加热室内装设有加热炉;
7.加热室与烘房主体之间开设有热风入口,加热室一侧装设有与加热炉固定连接的加热炉进风口,加热炉上侧装设有散热器,烘房主体上侧装设有与散热器固定连接的加热炉烟道,加热炉烟道内装设有管道风机。
8.可选的,热风入口一侧装设有横式导向板,横式导向板一侧装设有竖式导向板,热风入口上侧装设有与横式导向板和竖式导向板相配合的电机。
9.可选的,烘房主体内部顶侧装设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与加热室之间装设有第一风机,第一风道内装设有风道除湿器,第一风道一侧开设有与烘房主体相贯穿的风门。
10.可选的,烘房主体一侧装设有热源交换器,烘房主体内部顶侧装设有与第一风道固定连接的第二风道,第二风道与热源交换器固定连接,第二风道内装设有管道电磁阀门,加热炉烟道与热源交换器固定连接。
11.可选的,热源交换器内装设有列管式吸热器,第二风道与列管式吸热器固定连接,烘房主体上侧装设有与烘房主体相贯穿的第三风道,第三风道与烘房主体之间装设有第二风机,第三风道与热源交换器固定连接。
12.可选的,烘房主体内壁底侧开设有多个轨道,烘房主体一侧装设有触摸显示屏。
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的加热室,能使加热炉与烘房主体内的食材进行隔断,减少了加热炉加热的燃料与食材处于一个空间影响食材健康的情况,通过设置的散热器,能对加热炉产生的热量进行及时散热,通过设置的热风入口,能使加热室内的热量
进入烘房主体内对食材进行烘干,通过设置的加热炉烟道,能使管道风机通过加热炉烟道对加热炉燃烧产生的烟尘及时排出,从而减少了加热炉产生的大量烟尘会对食材产生严重污染的情况。
15.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烘房主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热源交换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炉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列管式吸热器结构示意图。
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2.烘房主体1,出料门2,横式导向板3,竖式导向板4,加热炉5,加热炉进风口6,热源交换器7,加热炉烟道8,管道风机9,第一风机11,加热室12,第一风道13,风道除湿器14,第二风机15,风门16,触摸显示屏17,电机18,散热器19,热风入口20,第二风道21,第三风道22,管道电磁阀门23,列管式吸热器24,轨道25,进料门26。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4.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5.请参阅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食材烘干装置,包括:烘房主体1,烘房主体1一侧装设有进料门26,烘房主体1另一侧装设有出料门2,烘房主体1内部一侧装设有加热室12,加热室12内装设有加热炉5;
26.加热室12与烘房主体1之间开设有热风入口20,加热室12一侧装设有与加热炉5固定连接的加热炉进风口6,加热炉5上侧装设有散热器19,烘房主体1上侧装设有与散热器19固定连接的加热炉烟道8,加热炉烟道8内装设有管道风机9。
27.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在需要对烘房主体1内的食材进行烘干时,先启动加热炉5,加热炉5内的燃料通过加热炉进风口6抽进去的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加热炉5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器19进行快速散发在加热室12内,加热室12内的热量通过热风入口20进入烘房主体1内对食材进行烘干,加热炉5内经过燃烧产生的烟尘通过管道风机9抽取进入加热炉烟道8内进行及时排出,从而完成对烘房主体1内的食材进行烘干。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所有用电设备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28.通过设置的加热室12,能使加热炉5与烘房主体1内的食材进行隔断,减少了加热
炉5加热的燃料与食材处于一个空间影响食材健康的情况,通过设置的散热器19,能对加热炉5产生的热量进行及时散热,通过设置的热风入口20,能使加热室12内的热量进入烘房主体1内对食材进行烘干,通过设置的加热炉烟道8,能使管道风机9通过加热炉烟道8对加热炉5燃烧产生的烟尘及时排出,从而减少了加热炉5产生的大量烟尘会对食材产生严重污染的情况。
29.本实施例的热风入口20一侧装设有横式导向板3,横式导向板3一侧装设有竖式导向板4,热风入口20上侧装设有与横式导向板3和竖式导向板4相配合的电机18,其中,横式导向板3和竖式导向板4为一个整体组合结构,横式导向板3的结构为安装有一定数量的横轴,并在横轴上安装有横式导向板;竖式导向板4的结构为安装有一定数量的立轴,并在立轴上安装有竖式导向板。通过设置的横式导向板3与竖式导向板4,能使竖式导向板4调成热风在烘房主体1的前后均匀度,通过横式导向板3调成热风在烘房主体1的上下均匀度,热风均匀的进入烘房主体1内。
30.本实施例的烘房主体1内部顶侧装设有第一风道13,第一风道13与加热室12之间装设有第一风机11,第一风道13内装设有风道除湿器14,第一风道13一侧开设有与烘房主体1相贯穿的风门16;烘房主体1一侧装设有热源交换器7,烘房主体1内部顶侧装设有与第一风道13固定连接的第二风道21,第二风道21与热源交换器7固定连接,第二风道21内装设有管道电磁阀门23,加热炉烟道8与热源交换器7固定连接;热源交换器7内装设有列管式吸热器24,第二风道21与列管式吸热器24固定连接,烘房主体1上侧装设有与烘房主体1相贯穿的第三风道22,第三风道22与烘房主体1之间装设有第二风机15,第三风道22与热源交换器7固定连接。
31.其中,所述的热源交换器7为常压封闭的筒体,底部设置有阀门,上部设置有呼吸孔,在内设置了列管式吸热器24,并在热源交换器7下部按上下顺序依次设置有第三风道22的出口和加热炉烟道8,热源交换器7的底部储存一定量的水用于收集粉尘,水层高度低于加热炉烟道8的出口;列管式吸热器24为空心管材,列管式吸热器24上端与第二风道21连接,下端入口延伸到热源交换器7外面;列管式吸热器24用于加热炉烟道8和第三风道22排除的热能。
32.排湿回风循环:当烘房主体1中的湿度显示仪显示湿度≥30%时,风门16关闭第一风道13右端的入口,通过列管式吸热器24、第二风道21、第一风道13、第一风机11、热风入口20、烘房主体1、第二风机15、第三风道22形成排湿热能循环;
33.所述的热风回风循环:当烘房主体1的湿度显示仪显示湿度≤10%时,风门16关闭第二风机15下端的入口,管道电磁阀门23关闭第二风道21,通过控制第一风道13、第一风机11、热风入口20、当烘房主体1、第二风机15、第三风道22形成热风循环;当烘房主体1的湿度显示仪显示湿度<30%>10%时,风门16处于半开状态,实施排湿回风循环和热风回风循环双循环,直到将烘房主体1中的湿度显示仪显示湿度≤10%时实施热风回风循环;在第一风道13中安装有风道除湿器14,风道除湿器14中填充有颗粒状吸水材料,定期将吸水材料取出干燥即可重复使用。
34.本实施例的烘房主体1内壁底侧开设有多个轨道25,烘房主体1一侧装设有触摸显示屏17。通过设置的多个轨道25,能使食材放置在烘架上,烘架沿着多个轨道25进入密闭房体中进行干燥,通过设置的触摸显示屏17,便于用户控制烘房主体1内风机、加热炉的启停。
35.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3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