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蓝牙耳机套装及其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01:05: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蓝牙耳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蓝牙耳机套装及其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2.蓝牙耳机具有体积小和携带方便的优点,而且可以无线连接手机以实现音频播放和语音通话,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3.蓝牙耳机作为无线音频播放的工具,续航能力也是考验其性能的一部分。现有的蓝牙耳机一般采用音频提示蓝牙耳机的缺电情况,往往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耳机的电量不足,此时不得不将蓝牙耳机放回充电仓充电,并且左右两个蓝牙耳机的电量情况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也无法在使用前直观发现,影响通话和听音频的体验。
4.有鉴于此,发明人认为现有的蓝牙耳机在续航提示上存在不够直观,体验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蓝牙耳机在续航提示不够直观而影响蓝牙耳机使用体验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套装及其蓝牙耳机。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蓝牙耳机,包括:
8.一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壳、耳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耳壳形成播放腔,所述耳壳与后壳形成收音腔,所述播放腔与收音腔连通;
9.一喇叭,设置在播放腔内;
10.一第一电池,设置在播放腔内,位于喇叭的后方位置;及,
11.一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收音腔内,并沿收音腔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电池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朝向耳壳的一侧设有麦克风和两个金属引脚;所述第一电路板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指示灯;
12.其中,所述前壳的前端面开设有第一播音孔,所述第一播音孔与喇叭相对应;所述耳壳底端设有收音孔,所述收音孔与麦克风相对应;所述耳壳的前侧面开设有与金属引脚相对应的插接孔,所述后壳设有与第一指示灯相对应的第一灯孔;所述第一指示灯用于指示第一电池的残余电量。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由前壳、耳壳和后壳组成,形成独立但连通的播放腔和收音腔,便于蓝牙耳机的零部件装配;金属引脚设置在电路板朝向耳壳的一侧,使蓝牙耳机收纳于充电仓的方向为横向,便于取放;此外,蓝牙耳机还设有用于直观了解第一电池电量的第一指示灯,便于用户及时了解到耳机的残余电量情况,及时充电或提前获知通话或收听音频会存在耳机电量不足的情况,以提升使用体验。
14.可选的,所述前壳的侧端面上开设有第二播音孔,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调音网,所述调音网位于喇叭的前方位置并与第一播音孔相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壳设有第一播音孔和第二播音孔,其中第一播音孔与喇叭的位置相对,第二播音孔设置在第一播音孔的侧面,通过调音网将喇叭的声音均匀调节,从而营造更加立体的音效,提高蓝牙耳机的使用体验。
16.可选的,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所述第一防尘网设置在第一播音孔处,所述第二防尘网设置在第二播音孔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播音孔布置第一防尘网,在第二播音孔布置第二防尘孔,降低灰尘杂物进入播放腔的同时,不阻碍声音的传递。
18.可选的,所述耳壳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播音段和收音段,所述播音段与前壳连接形成播放腔,所述收音段与后壳连接形成收音腔;所述播音段的底端开设有透气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播音段设置底端设置有透气孔,用于平衡耳机与耳道之间形成的气压差,增加佩戴蓝牙耳机时的舒适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设置在底端可以降低灰尘和杂物进入。
20.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套装,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1.一种蓝牙耳机套装,包括充电仓和一对上述蓝牙耳机;所述充电仓包括底座、上盖、第二电路板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二电路板和第二电池设置在底座内部;所述第二电池设置在第二电路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电路板相对的另一侧还设有充电引脚;所述上盖的一侧与底座转动连接,用于盖合或打开充电仓;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蓝牙耳机相适配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延伸方向与上盖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充电引脚穿过底座并延伸至容置槽;所述蓝牙耳机放置在容置槽时,金属引脚与充电引脚相抵接,前壳抵接在容置槽的槽壁上,第一灯孔朝向上盖。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电仓设置容置槽,充电引脚延伸至容置槽内,充电仓在对蓝牙耳机进行收纳的同时进行充电;此外,容置槽延伸方向与上盖延伸方向相平行,取放蓝牙耳机时,翻转上盖打开充电仓,手持蓝牙耳机的收音段并水平放入容置槽,提升蓝牙耳机取放便捷性,并且提升用户取放蓝牙耳机的仪式感。
23.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相互连接并形成容置腔的内托件和支撑座,所述容置槽开设于内托件;所述上盖的一侧与支撑座一侧铰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托件和支撑座的设计,使得充电仓的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25.可选的,所述电路板朝向耳壳的一侧还设有第一磁体;所述容置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前壳相适配,所述第二槽与耳壳相适配,所述第二槽槽底内侧还设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吸附。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可相互吸附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使蓝牙耳机放入容置槽时瞬间调整为合适的位置,使蓝牙耳机的金属引脚与容置槽内的充电引脚准确配对,此外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吸附,提升蓝牙耳机的存放稳定性,降低蓝牙耳机从充电仓掉落的风险。
27.可选的,所述支撑座与上盖连接的一侧还开设有充电接口。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充电接口,便于给充电仓进行充电。
29.可选的,所述内托件的上端面还设有第二指示灯和耳机指示图标。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指示灯设置在内托件的上端面,打开充电仓即可直
观了解到充电仓的剩余电量情况,耳机指示图标可以指引左右侧的蓝牙耳机存放在正确的位置,提升存放效率。
31.可选的,所述上盖远离铰接侧还设置有第三磁体,所述底座对应第三磁体的位置内部设有第四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和第四磁体相吸附。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设有第三磁体和底座设有第四磁体,使上盖和底座的磁吸连接,进一步提升上盖与底座的连接稳定性,并兼顾上盖打开的便捷性。
3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4.1、在蓝牙耳机上设置第一指示灯,可以让用户直观了解到蓝牙耳机的电量剩余情况,及时充电,或提前安排后续的使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35.2、蓝牙耳机的金属引脚向耳壳的侧壁延伸,便于蓝牙耳机充电或收纳时可以进行水平放置,提升蓝牙耳机存放的便利性且提升客户使用体验;
36.3、蓝牙耳机套装的充电仓,第二指示灯设置在底座的上端面,其第一指示灯对应的第一灯孔设置在蓝牙耳机的后壳位置,打开充电仓可直观了解充电仓和蓝牙耳机的剩余电量。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蓝牙耳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蓝牙耳机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3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蓝牙耳机套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蓝牙耳机套装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4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蓝牙耳机套装的另一视角结构爆炸示意图。
4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蓝牙耳机套装中内托件与第二电池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蓝牙耳机套装内托件与第二电池组合左视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外壳;11、前壳;111、第一播音孔;112、第二播音孔;113、透气孔;12、耳壳;121、收音孔;122、插接孔;123、播音段;1231、出音口;124、收音段;1241、卡接口;13、后壳;131、第一灯孔;132、安装槽;133、控制按键;
46.2、喇叭;
47.3、第一电池;
48.4、第一电路板;41、麦克风;42、金属引脚;43、第一指示灯;44、第一磁体;45、触控开关;
49.5、调音网;6、第一防尘网;7、第二防尘网;8、播放腔;9、收音腔;
50.200、充电仓;201底座;2011、内托件;20111、通孔;2012、支撑座;202、上盖;203、第二电路板;2031、第二指示灯;
51.204、第二电池;205、充电引脚;206、容置槽;2061、第一槽;2062、第二槽;207、容置腔;208、第二磁体;209、充电接口;301、第二灯孔;302、耳机指示图标;303、第三磁体;304、第四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结合图1-图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3.实施例1
54.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蓝牙耳机。参照图1-2,一种蓝牙耳机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喇叭2、第一电池3、第一电路板4。
55.参照图2,外壳1为倒l型的塑料壳体,外壳1包括依次卡扣连接的前壳11、耳壳12和后壳13。其中前壳11和耳壳12形成播放腔8,喇叭2和第一电池3卡接在播放腔8内,喇叭2通过电线与第一电路板4电连接。耳壳12和后壳13形成收音腔9,第一电路板4卡接在收音腔9内,播放腔8与收音腔9相连通。第一电路板4沿收音腔9延伸的方向布置,使第一电路板4和第一电池3可以电连接。
56.参照图2,耳壳12包括一体成型的播音段123和收音段124,其中播音段123开设有出音口1231,外壳1通过出音口与播音段123卡接并形成播放腔8,第一电池3位于喇叭2的后方、并卡接在播音段123内壁。收音段124开设有卡接口1241,卡接口1241的开口方向与出音口1231相反,后壳13通过卡接口1241与收音段124卡接并形成收音腔9。
57.参照图2,前壳11的前端面开设有与喇叭2正对的第一播音孔111,前壳11的端面开设有第二播音孔112,喇叭2的声音可以从第一播音孔111和第二播音孔112传出。为了使声音传播更加立体,前壳11在喇叭2的前端位置上还卡接有调音网5。当蓝牙耳机塞入人体的耳道时,前壳11的前端面贴着耳壁,一部分声音通过第一播音孔111传出,前壳11的侧端面向着外耳道内,另一部分声音从第二播音孔112传至耳道内,是声音更加立体环绕。
58.为了降低外部的灰尘和耳朵的皮屑从第一播音孔111和第二播音孔112进入播放腔8内或堵塞第一播音孔111和第二播音孔112,前壳11在第一播音孔111对应的位置上胶粘有第一防尘网6,在第二播音孔112对应的位置上胶粘有第二防尘网7。
59.当蓝牙耳机塞入人体的耳道时,隔绝了耳道和外部环境,从而形成气压差,容易引起耳朵不适。为了均衡气压差,播音段123底壁开设有透气孔113,透气孔113连通人体耳道和外部大气环境,从而提升蓝牙耳机佩戴的舒适度。
60.参照图2,第一电路板4和后壳13均为扁平结构,第一电路板4朝向耳壳12的一侧面的下端位置上胶接有麦克风41,麦克风41与电路板上的控制电路电连接。耳壳12在相对于麦克风41的位置开设有收音孔121。外部的声音通过收音孔121进入,并传至麦克风41。
61.第一电池3为可充电电池,为了实现对第一电池3进行充电,参照图2,第一电路板4朝向耳壳12的一侧面上还焊接有两个金属引脚42,两个金属引脚42沿第一电路板4延伸方向并列布置。耳壳12相对于两个金属引脚42的位置开设有两个插接孔122,插接孔122供金属引脚42穿入。
62.参照图3,为了更直观的了解第一电池3的电量情况,第一电路板4朝向后壳13的一侧面胶粘有第一指示灯43,后壳13相对于第一指示灯43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灯孔131,第一指示灯43延伸至第一灯孔131的孔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示灯43为红蓝灯,红色代表电量剩余10%,蓝色代表电量100%。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的正常满电续航为4小时,当红色灯亮起,代表大约还可以使用25分钟。
63.参照图3,为了便于控制蓝牙耳机的蓝牙配对、音量调节和曲目选择,第一电路板4朝向后壳13的一侧面还电连接有触控开关45,后壳13在对应触控开关45的位置上开有安装
槽132,安装槽132内胶粘有控制按键133,控制按键133沿安装槽132延伸方向延伸布置。
64.参照图2,为了便于蓝牙耳机在充电时,能稳定牢固地吸附在充电仓200上,电路板朝向耳壳12的一侧面胶粘有第一磁体44,第一磁体44为可磁吸的金属块,对应的充电仓200也适配设置有能够与第一磁体44相吸附的磁铁。
65.实施例的实施原理:蓝牙耳机使用前,先进行蓝牙配对连接;长按控制按键133中部3秒,为蓝牙耳机与外部设备的完成蓝牙配对;短按控制按键133的上段可提升音量,短按控制按键133的下段可以减少音量;快速连续短按两次控制按键133的上段可以切换上一首曲目,快速连续短按两次控制按键133的下段可以切换下一首曲目。
66.实施例2
67.为了防止蓝牙耳机丢失并提高蓝牙耳机的充电便捷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套装。
68.参照图4,一种蓝牙耳机套装包括充电仓200和一对蓝牙耳机100。其中充电仓200包括上盖202和底座201,上盖202的一侧与底座201的一侧铰接,用于打开或盖合充电仓200。底座201开设有两个容置槽206,两个容置槽206供收纳一对蓝牙耳机100。
69.参照图4-5,容置槽206的开设方向与上盖202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底座201包括相互卡接固定的内托件2011和支撑座2012,内托件2011与支撑座2012形成容置腔207,其中容置槽206开设于内托件2011,上盖202与支撑座2012铰接,支撑座2012与上盖202铰接的一侧面还开设有充电接口209。第二电池204通过充电接口209与外部的电源连接进行电量补给。
70.参照图6,容置腔207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2061和第二槽2062,其中第一槽2061与前壳11相适配,用于容纳前壳11,第二槽2062与耳壳12相适配,用于容纳耳壳12。蓝牙耳机放置在容置槽206时,前壳11正对朝向底座201,后壳13正对朝向上盖202。
71.参照图7,蓝牙耳机套装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207内的第二电池204和第二电路板203;第二电池204为可充电电池,第二电池204胶粘在第二电路板203朝向支撑座2012的一侧面上,并与第二电路板203电连接。第二电路板203朝向内托件2011的一侧面焊接有两根充电引脚205,两根充电引脚205用于与蓝牙耳机的金属引脚42触接,将第二电池204的电能传递至第一电池3。内托件2011相对充电引脚205的位置,即第二槽2062的槽底壁上开设有充电孔,充电孔供充电引脚205穿出;充电引脚205朝向内托件2011延伸,并通过充电孔穿出至第二槽2062内。
72.参照图7,为了实现对蓝牙耳机的吸附,内托件2011朝向第二电路板203的内壁胶粘有第二磁体208,第二磁体208设置在对应在第二槽2062的槽底内壁。第二磁体208为磁铁,第二磁体208与第一磁体44相吸附,使蓝牙耳机100能牢固地贴合在容置槽206内。
73.参照图6,为了直观地了解到充电仓200第二电池204的剩余电量,第二电路板203还电连接有第二指示灯2031,内托件2011对应第二指示灯203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灯孔301,第二指示灯2031朝向内托件2011延伸至第二灯孔30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指示灯2031设有5个,每个代表20%的电量。
74.参照图6,为了便于准确放置蓝牙耳机100,内控件上端面还刻有耳机指示图标302,包括左图标和右图标。
75.参照图4,为了使上盖202与底座201能够稳定牢固地盖合,上盖202的朝向底座201
的内壁上、并远离铰接的一侧嵌设有第三磁体303,内控件内部相对于第三磁体303的位置设有第四磁体304(图中未示出),第三磁体303与第四磁体304相吸附,使上盖202与底座201相铰接相对的另一侧磁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磁体303为磁铁,第四磁体304为可磁化金属块。
76.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由于容置槽206的开设方向与上盖202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蓝牙耳机可以水平放入充电仓200内,当蓝牙耳机100放置在容置槽206时,前壳11与第一槽2061贴合抵接,耳壳12与第二槽2062贴合抵接;由于第一磁体44与第二磁体208相吸附,蓝牙耳机100的位置锁定,并使金属引脚42与充电引脚205相抵接,为第一电池3充电;由于后壳13朝向上盖202,因此打开上盖202后可以直观了解到蓝牙耳机100的电量以及充电仓200的剩余电量。由于第三磁体303和第四磁体304相吸附,可使上盖202与底座201相吸盖合,保持充电仓200的相对密封性可翻开便捷性。
7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