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和上浆方法与流程

2022-09-01 07:4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生产浆槽和测试浆槽,所述生产浆槽沿导丝方向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且沿导丝方向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部和尾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均位于所述生产浆槽上方并用于支撑所述测试浆槽,所述测试浆槽沿导丝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对应所述生产浆槽沿导丝方向依次设置有导向辊组、浸渍辊组和第一压浆辊组,在所述测试浆槽处沿导丝方向依次设置有牵引辊组、上浆辊组和第二压浆辊组,在所述支撑框架上对应所述第一压浆辊组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测试浆槽的进纱前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测试浆槽的尾端通过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平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所述第一平台通过所述滑动组件沿导丝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辊组部分浸润在所述生产浆槽的浆液中,包括分别靠近所述生产浆槽长度两端设置的第一浸渍辊和第二浸渍辊;所述导向辊组包括第一导纱辊且其旋转轴心高于所述第一浸渍辊的旋转轴心;所述第一压浆辊组包括主动辊和第一下压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所述第一下压辊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朝向所述主动辊压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辊组包括沿导丝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测试浆槽上下两侧的第一牵引辊和第二牵引辊;所述上浆辊组部分浸润在所述测试浆槽的浆液中,包括靠近所述测试浆槽长度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过渡辊和第二过渡辊;所述第二压浆辊组包括第三过渡辊和第二下压辊,所述第二下压辊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朝向所述第三过渡辊压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平台上对应所述测试浆槽沿导丝方向设置有第二导纱辊和第三导纱辊;所述第二导纱辊和所述第三导纱辊均位于所述第二平台远离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纱辊位于所述第二导纱辊下方,所述第二导纱辊与所述第三过渡辊的外径相同且二者旋转轴心位于同一水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竖杆和设置其上的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沿导丝方向设置在所述生产浆槽的两侧用于支撑所述生产浆槽;所述导向辊组、所述浸渍辊组和所述主动辊分别安装在两侧所述支撑横杆的多个轴承座上并与其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竖杆的顶部设置有斜杆,所述斜杆位于所述主动辊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连杆,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和所述连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下压辊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连杆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斜杆和所述支撑竖杆上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横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杆,在所述第一平台底部设置有支座,在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滑轮并与其
转动连接,所述滑轮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限位块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通过顶紧螺栓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浆槽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上,在所述支撑架上对称设置有两支杆;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杆上的摆臂和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气缸,所述摆臂中部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下压辊设置在所述摆臂的一端,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输出轴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底部设置有限位座,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限位座与所述第一平台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座上沿导丝方向设置有限位孔。10.一种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的上浆方法,采用如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生产浆槽和测试浆槽中注入相同浓度的浆液;在大股碳纤维进给前段分出适应所述测试浆槽的小股碳纤丝束导向牵引辊组,在依次通过上浆辊组和第二压浆辊组,最后经由第二导纱辊和第三导纱辊导出;大股碳纤维通过导向辊组后,经过浸渍辊组使生产浆槽中的浆液渗透大股碳纤维,最后通过第一压浆辊组去除多余浆液后导出;在调整大股碳纤维克重前,预先调换导入测试浆槽中小股碳纤丝束的克重,并调节测试浆槽中浆液浓度,在第二平台上观察导出碳纤中浆液的渗透情况,再确定生产浆槽中的浆液浓度;依据测试浆槽中的浆液浓度调节生产浆槽中的浆液浓度后调整大股碳纤维克重。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的上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小股碳纤丝束通过第二牵引辊底部导向第一牵引辊,由第一形态转换为第二形态;再从第一牵引辊顶部绕至第一过渡辊底部并以第三形态浸入测试浆槽中,在第三形态碳纤丝束渗透浆液后,通过第三过渡辊和第二下压辊的挤压排除多余浆液后,使碳纤丝束以第四形态导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连续上浆装置和上浆方法,在不对碳纤维施加额外张力的情况下,将松散蓬松的碳纤丝束调整至规则形态并送至浆槽浆液中使其能够均匀浸渍浆液,并挤压去除多余浆液后导向烘干装置;在生产浆槽上方设置测试浆槽,能够针对不同纱线规格调试浆液的配方浓度,在需要调整纱线规格前,预先在测试浆槽中完成对应浆液浓度的测试调节,能够在不影响连续稳定生产的情况下,实现调换纱线规格后及时调整浆液浓度进行生产;在第二平台上通过测试浆槽能够更加直观得到碳丝浸渍浆液的效果,以及浆液浓度和厚度对浸渍效果造成的影响,便于及时对生产浆槽中的浆液做出调整,维持生产浆槽中纱线上浆稳定性的同时确保上浆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谈源 王志刚 兰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创碳谷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8/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