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和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9-01 01:50: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池安全性问题已是终端产品的疑难问题之一,对于输入输出保护方面,已经有一系列改善方案,但对于电池超期或者异常环境使用造成的电芯起鼓问题(如起鼓电芯继续使用很容易发展为起火/爆炸等极端问题),现有的方案只是在检测到电芯起鼓时输出提示信息或者报警信息,以提醒使用者,但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若用户继续使用该起鼓电池,仍会产生起火/爆炸等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和终端设备。
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以及电芯;
5.所述检测单元、电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还与充电端口连接,所述充电端口用于为所述电芯供电;
6.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电芯鼓包时关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以断开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电芯之间的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8.所述第一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低电平端口;
9.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在所述电芯鼓包时相互接触,并将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低电平端口短接,以关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
10.在本技术所述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中,所述第一触点设置于所述电芯的表面,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触点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触点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低电平端口连接。
11.在本技术所述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12.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端口,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
13.在本技术所述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电芯之间的保护单元;
14.所述保护单元用于在大电流时断开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电芯之间的连接。
1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中,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熔断器。
1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中,还包括:控制单元;
17.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芯的充放电。
1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单元;
19.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开/关,以实现所述电芯的充放电。
20.在本技术所述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芯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
21.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芯的正端,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端口的负端;
22.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三端和所述电芯的负端,所述控制芯片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芯的放电负端和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端。
2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
24.实施本技术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和终端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检测电路、电芯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连接,第一开关单元还与充电端口连接,充电端口用于为电芯供电;检测单元在检测到电芯鼓包时关断第一开关单元,以断开充电端口与电芯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在电芯鼓包时关断电芯的充电通路,使电池不能充电,达到保护电池的作用,同时可以避免异常电池持续使用带来起火爆炸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的原理框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9.参考图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一可选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30.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单元10、第一开关单元20以及电芯30。
31.检测单元10、电芯30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20连接,第一开关单元还与充电端口连接。其中,充电端口用于为电芯供电。
32.检测单元10用于在检测到电芯30鼓包时关断第一开关单元20,以断开充电端口与电芯30之间的连接。
33.具体的,本技术通过在电芯30鼓包时,关断第一开关单元20,以使电芯30的充电通路关断,由于电芯30起鼓后不会自行恢复,因此,充电通路一直处于关断状态,使得该起鼓的电芯30不能继续充电,且在充电通路关断后,电池继续使用,在电芯30的电量被耗光后再
无法使用,用户只能更换新电池,从而确保故障电池不会持续使用造成起火爆炸,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也降低了电池给用户带来的风险。
34.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检测单元10包括: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
35.第一触点a连接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第二触点b连接低电平端口。
36.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在电芯30鼓包时相互接触,并将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与低电平端口短接,以关断第一开关单元20。
37.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触点a设置于电芯30的表面,第二触点b与第一触点a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触点a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连接,第二触点b通过柔性电路板与低电平端口连接。
38.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触点a可以贴合在电芯30表面上,第二触点b可以贴合在电池外壳内壁。
39.当电芯30未鼓包时,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在空间上是隔离不连通的,电芯30可以正常充电。当电芯30鼓包时会使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接触并短接,从而将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与低电平端口短接,以关断第一开关单元20。
40.该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0采用触点实现。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0还可以采用两片导电片实现,其中一导电片贴附于电芯30的表面并与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连接,另一导电片贴附于电池外壳内壁并与充电端口连接,且两片导电片位置相对并在空间上隔离,当电芯30鼓包时,两片导电片接触并短接,从而使得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与低电平端口短接,关断第一开关单元20,进而断开电芯30的充电通路。具体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见图2,图2中,v 为电芯30的充电端口的正端,v-为电芯30的充电端口的负端,其中,低电平端口为v-,ctr为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p 为电芯30的放电正端,p-为电芯30的放电负端。第一触点a连接ctr,第二触点b连接v-。
41.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低电平端口还可以为地端,第二触点b通过通过柔性电路板接地。
42.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关单元20包括:第一开关q1和第二开关q2。
43.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q2的第二端,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连接充电端口,第一开关q1的第三端连接电芯30;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作为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ctr,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与第一触点a连接。
44.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均可以采用mos管、三极管等开关器件实现。
45.具体的,如图2所示,以第一开关q1、第二开关q2均为mos管为例。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ctr由外部充电器控制,当电芯30未鼓包时,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在空间上隔离,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ctr接收高电平,mos管q2导通,从而控制mos管q1导通,第一开关单元20导通,外部充电器对电芯30正常充电。
46.当电芯30鼓包后会与电池内壁贴合,使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短接,相当于把第一开关单元20的控制端ctr强制拉低,mos管q2关断,进而关断mos管q1,即充电通路关断且一直保持关断状态,从而使电芯30的充电功能永久失效,促使用户更换故障电池,确保故障电池不会持续使用造成起火爆炸,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也降低了电池给用户带来的风险。
47.进一步地,当充电通路关断后,电芯30的放电通路不受影响,所以使用过程中,电
池的短时间变形(比如挤压、跌落等)不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使用。
4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还包括:设置在电芯30的充电通路上的保护单元40。保护单元40连接于第一开关单元20与电芯30之间。
49.其中,保护单元40用于在大电流时断开第一开关单元20与电芯30之间的连接,达到大电流熔断保护。
50.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该保护单元40可以包括:熔断器f1。
51.如图2所示,熔断器f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q1的第三端,熔断器f1的第二端连接电芯30的正端。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还包括:控制单元50。
52.其中,控制单元50与电芯30连接,用于控制电芯30的充放电。
53.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单元60。
54.其中,第二开关单元60分别与控制单元50、电芯30连接,控制单元50控制第二开关单元60的开/关,以实现电芯30的充放电。
55.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控制单元50包括:控制芯片u1;第二开关单元60包括:第三开关q3和第四开关q4。控制芯片u1的第一端连接电芯30的正端,控制芯片u1的第二端连接充电端口的负端v-。
56.控制芯片u1的第三端连接第四开关q4的第三端和电芯30的负端,控制芯片u1的第四端连接第四开关q4的第二端,第三开关q3的第三端连接第四开关q4的第一端,第三开关q3的第一端连接电芯30的放电负端和控制芯片u1的第二端。
57.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开关q3和第四开关q4均可以采用mos管、三极管等开关器件实现。
58.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芯起鼓的检测电路。可选的,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持终端(如手机、平板、对讲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
59.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跟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