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罗马帘的制作方法

2022-09-01 00:45: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窗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罗马帘。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种罗马帘通常包括上梁、组装于所述上梁上的收放绳装置、悬挂于所述上梁下方且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件的帘布、固定于所述帘布底端的底梁以及顶端固定于所述收放绳装置上而底端依次穿过帘布上对应的定位件后固定于所述底梁上的承载绳,所述收放绳装置通过收放所述第一承载绳而带动所述底梁升降而使所述帘布相应收叠或展开。在实际使用中,传统的罗马帘的帘布的收叠和展开是单向的,即通常只能从底端沿各个定位件的位置向顶端方向实现收叠,从顶端沿各个定位件的位置向方向底端实现展开,对窗体的遮蔽方式单一,当用户需要遮蔽窗体的底端区域而窗体的顶端区域无需遮蔽时,或者,用户仅需要遮蔽窗体的中间区域而窗体顶端和底端区域无需遮蔽时,上述这种罗马帘则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罗马帘,可实现帘布的双向收叠和展开。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罗马帘,包括上梁、组装于所述上梁上的第一收放绳装置、悬挂于所述上梁下方且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件的帘布、固定于所述帘布底端的底梁以及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上而底端依次穿过帘布上对应的定位件后固定于所述底梁上的第一承载绳,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通过收放所述第一承载绳而带动所述底梁升降而使所述帘布相应收叠或展开,所述罗马帘还包括固定于帘布顶端的中梁、组装于所述上梁的第二收放绳装置以及底端与所述中梁固定而顶端与所述第二收放绳装置相连的第二承载绳,所述第二收放绳装置通过收放所述第二承载绳而带动所述中梁升降而使所述帘布相应展开或收叠。
5.进一步的,所述中梁上设有穿孔,所述第一承载绳经由所述穿孔穿过所述中梁。
6.进一步的,所述穿孔内组装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承载绳并供第一承载绳穿过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穿孔内且中部沿轴向设有通孔的安装管件以及中部设有芯孔且紧塞于所述通孔一端孔口的定位塞环,所述第一承载绳经由所述通孔和芯孔穿过所述中梁,所述第二承载绳的底端由所述定位塞环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夹紧定位。
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塞环自下而上地塞入所述通孔的底端部,所述定位塞环为上细下粗的圆台体或棱台体,所述第二承载绳的底端部以对应穿越所述芯孔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定位塞环上,所述第二承载绳贴合在所述定位塞环的外壁的区段由所述定位塞环的外壁与所述通孔孔壁对应夹紧定位。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管件包括中部沿轴向设有第一轴孔且一端设有第一限位片的内管以及中部沿轴向设有第二轴孔且一端设有第二限位片的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分别从
所述穿孔的上下两端插入所述穿孔,所述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分别贴合于所述中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内管还对应插入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内管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增大与所述外管内壁之间摩擦力的凸环体,由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组合构成所述通孔。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孔底端部还成型为上细下粗且与所述定位塞环相适配的圆台孔或棱台孔。
10.进一步的,所述芯孔的内壁设有卡绳槽,所述第二承载绳位于所述芯孔内的部分对应卡入所述卡绳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和第二收放绳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于所述上梁的动力机构、由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旋转的传动杆、套设于所述传动杆上并与传动杆在周向上相对固定的绕绳筒、固定于所述上梁且与所述绕绳筒螺合的螺母以及固定于所述上梁上用于引导第一承载绳或第二承载绳卷绕至对应的绕绳筒上的导绳座,所述第一承载绳和第二承载绳两者的顶端分别卷绕于第一收放绳装置和第二收放绳装置的绕绳筒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组装于所述传动杆中段的壳体、相互平行地枢设于壳体内的弹簧轴和输出轴以及卷绕在所述弹簧轴上且外端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上的平面蜗卷弹簧,每根传动杆均与其中一个动力机构的输出轴周向相对固定并共轴穿过另一个动力机构的弹簧轴,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和第二收放绳装置均包括分别组装于所述传动杆相对两端的两个绕绳筒,所述第一承载绳、第二承载绳、螺母和导绳座均与所述绕绳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和第二收放绳装置两者位于两根传动杆相同端的两个导绳座一体成型。
13.进一步的,所述罗马帘还包括组装于所述第一承载绳底端和中梁之间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承载绳长度的承载绳调节装置,所述承载绳调节装置包括:
14.固定于底梁上且轴向垂直于所述帘布且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套管,所述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沿所述套管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套管的内孔相连通的过线槽,所述套管的封闭端的端板上还设有若干个围绕所述套管的中轴线呈圆周均匀分布的第一定位部;
15.自所述套管的开口端插入并枢设于所述套管中的绕绳轴,所述第一承载绳的底端从所述过线槽穿过并卷绕于所述绕绳轴上,所述绕绳轴位于所述套管外的一端还形成用于操作旋转所述绕绳轴的转动柄,所述绕绳轴内端面还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部配合阻止所述绕绳轴旋转的第二定位部;以及
16.用于使所述绕绳轴的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保持配合状态的可调锁止组件,所述可调锁止组件包括穿过所述绕绳轴上对应开设有的锁固孔并对应螺合于所述套管的端板中部对应设置的螺孔中的大头螺丝以及设于所述大头螺丝的头部与所述绕绳轴之间用于弹性抵推所述绕绳轴以使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保持配合的弹性件。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传统窗帘基础上,通过在帘布的顶端增设中梁,在上梁增设第二收放绳装置,并通过第二承载绳连接中梁和第二收放绳装置,从而可实现帘布的双向收叠和展开,具体使用时,不仅可由第一收放绳装置收放第一承载绳来带动底梁升降而使帘布对应地由下至上地收叠或由上至下地展开,也可由第二收放绳装置收放所述第二承载绳来带动所述中梁升降而使所述帘布对应地由上至下地展开或由下至上地收叠,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和第二收放绳装置可分别单独工作也可相互配合工作,从而可分别实现窗体顶端区域遮蔽而底端区域不
遮蔽、窗体底端区域遮蔽而顶端区域不遮蔽以及窗体底端区域和顶部区域均不遮蔽仅遮蔽中部区域等多种遮蔽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一个可选实施例帘布遮蔽窗体的效果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又一个可选实施例帘布遮蔽窗体的效果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再一个可选实施例帘布遮蔽窗体的效果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一个可选实施例固定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一个可选实施例固定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一个可选实施例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一个可选实施例动力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一个可选实施例动力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一个可选实施例承载绳调节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一个可选实施例承载绳调节装置又一视角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罗马帘一个可选实施例承载绳调节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1.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罗马帘,包括上梁1、组装于所述上梁上的第一收放绳装置2、悬挂于所述上梁1下方且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件的帘布3、固定于所述帘布3底端的底梁4以及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2上而底端依次穿过帘布3上对应的定位件30后固定于所述底梁4上的第一承载绳5,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2通过收放所述第一承载绳5而带动所述底梁4升降而使所述帘布3相应收叠或展开,所述罗马帘还包括固定于帘布3顶端的中梁6、组装于所述上梁1的第二收放绳装置7以及底端与所述中梁6固定而顶端与所述第二收放绳装置7相连的第二承载绳8,所述第二收放绳装置7通过收放所述第二承载绳8而带动所述中梁6升降而使所述帘布3相应展开或收叠。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传统窗帘基础上,通过在帘布3的顶端增设中梁6,在上梁1增设第二收放绳装置7,并通过第二承载绳8连接中梁6和第二收放绳装置7,从而可实现帘布3的双向收叠和展开,具体使用时,不仅可由第一收放绳装置2收放第一承载绳5来带动底梁4升降而使帘布3对应地由下至上地收叠或由上至下地展开,也可由第二收放绳装置7 收放所述第二承载绳8来带动所述中梁6升降而使所述帘布3对应地由上至下地展开或由下至上地收叠,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2和第二收放绳装置7可分别单独工作也可相互配合工作,从而可分别实现窗体顶端区域遮蔽而底端区域不遮蔽(如图2所示)、窗体底端区域遮蔽而顶端区域不遮蔽(如图3所示)以及窗体底端区域和顶部区域均不遮蔽仅遮蔽中部区域 (如图4所示)等多种遮蔽效果。
以及活动套设于所述固定环301上的定位环303,所述第一承载绳5自所述定位环303的中心孔303a穿过。本实施例中,定位件30采用固定环301和定位环303,一方面,能有效的限定帘布3的折叠位置;另一方面,定位环303可灵活摆动以适应第二承载绳5的运动;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底梁4上还设有用于操作底梁4的第一操作件40;所述中梁6上还设有用于操作中梁6的第二操作件64。本实施例中,还通过设置分别第一操作件30和第二操作件64,方便用户对底梁3和中梁6的操作实现帘布3的收叠和展开。
40.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2和第二收放绳装置7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于所述上梁1的动力机构20、由所述动力机构20驱动旋转的传动杆22、套设于所述传动杆22上并与传动杆22在周向上相对固定的绕绳筒24、固定于所述上梁1且与所述绕绳筒22螺合的螺母26以及固定于所述上梁1上用于引导第一承载绳5或第二承载绳8卷绕至对应的绕绳筒22上的导绳座28,所述第一承载绳5和第二承载绳8两者的顶端分别卷绕于第一收放绳装置2和第二收放绳装置7的绕绳筒24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收放绳装置2和第二收放绳装置7的结构相同,设计成本相对更低;对应采用动力机构20、传动杆22、绕绳筒24、螺母26和导绳座28,第一承载绳5和第二承载绳 8经由导绳座28的引导卷绕至对应的绕绳筒24上,在具体工作时,由动力机构20经由传动杆22驱动绕绳筒24和螺母26发生相对转动,绕绳筒24通过收放第一承载绳5或第二承载绳8的动作实现帘布3的对应收叠和展开。
41.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8和图9所示,所述动力机构20包括组装于所述传动杆22中段的壳体201、相互平行地枢设于壳体201内的弹簧轴203和输出轴205以及卷绕在所述弹簧轴203上且外端固定于所述输出轴205上的平面蜗卷弹簧 207,每根传动杆22均与其中一个动力机构20的输出轴205周向相对固定并共轴穿过另一个动力机构20的弹簧轴203,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2和第二收放绳装置7均包括分别组装于所述传动杆22相对两端的两个绕绳筒24,所述第一承载绳5、第二承载绳8、螺母26和导绳座28均与所述绕绳筒2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收放绳装置2和第二收放绳装置7两者位于两根传动杆22相同端的两个导绳座28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20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结构简单,能有效的驱动绕绳筒24收放第一承载绳5和第二承载绳8;而且每根传动杆22均与其中一个动力机构20的输出轴205周向相对固定并共轴穿过另一个动力机构20的弹簧轴203,能有效的优化空间布局,保证各个结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而且传动杆22相对两端各设置一个绕绳筒24,保证帘布3平稳收叠和展开;另外,第一收放绳装置2和第二收放绳装置7两者位于两根传动杆22相同端的两个导绳座28一体成型,设计成本更低,方便组装。在如图8和图9的实施例中,每根传动杆22均共轴穿过不同动力机构 20的输出轴205和弹簧轴203;另外,采用侧向锁固件205a(例如:螺丝)穿过输出轴205 后锁固于传动杆22上实现传动杆22和输出轴205的在周向上的相对固定。
42.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所述罗马帘还包括组装于所述第一承载绳5底端和中梁6之间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承载绳5长度的承载绳调节装置9,所述承载绳调节装置9包括:
43.固定于底梁4上且轴向垂直于所述帘布3且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套管90,所述套管90的管壁上开设有沿所述套管90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套管90的内孔901相连通的过线槽903,所述套管90的封闭端的端板上还设有若干个围绕所述套管90的中轴线呈圆周均匀分
布的第一定位部905;
44.自所述套管90的开口端插入并枢设于所述套管90中的绕绳轴92,所述第一承载绳5的底端从所述过线槽903穿过并卷绕于所述绕绳轴92上,所述绕绳轴92位于所述套管90外的一端还形成用于操作旋转所述绕绳轴92的转动柄921,所述绕绳轴92内端面还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部903配合阻止所述绕绳轴92旋转的第二定位部923;以及
45.用于使所述绕绳轴92的第二定位部923与所述第一定位部903保持配合状态的可调锁止组件94,所述可调锁止组件94包括穿过所述绕绳轴92上对应开设有的锁固孔925并对应螺合于所述套管90的端板中部对应设置的螺孔907中的大头螺丝941以及设于所述大头螺丝 941的头部与所述绕绳轴92之间用于弹性抵推所述绕绳轴92以使所述第二定位部923与所述第一定位部903保持配合的弹性件943。
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绕绳轴92插入并枢设于套管90的轴孔901内,然后将第一承载绳5的一端从轴孔901侧壁上的过线槽903穿过并卷绕于绕绳轴92上,绕绳轴92上设置有与套管90的第一定位部905配合阻止绕绳轴92旋转的第二定位部923,以及用于限制绕绳轴92在轴向上位移的锁止组件94;需要调节第一承载绳5的长度时,将绕绳轴92 上的锁止组件94的大头螺丝941朝远离套管90的方向松退适当距离,再对转动柄921施力向外拔绕绳轴92,使绕绳轴92上的第二定位部923脱离第一定位部905,即可旋转绕绳轴 92来收入预定长度的第一承载绳5,直至使在承载绳调节装置9外部的所述第一承载绳5达到期望的长度后,再将绕绳轴92的第二定位部921重新卡入套管90的第一定位部905内,最后再拧紧锁止组件94的大头螺丝941,由于弹性件943的弹力促使所述第二定位部921 始终与第一定位部905保持卡合状态,而能对绕绳轴92有效限位不会再发生旋转,使得所述第一承载绳5下端被有效固定而保持设定好的长度。
47.在如图10-图12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905为设于轴孔901的孔底壁的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部921为设于绕绳轴92的插入端端面上的定位柱,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定位孔和定位柱的位置可以相互交换;所述弹性件943可以采用螺旋弹簧。
4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