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的TA2工业纯钛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预测方法与流程

2022-08-31 22:43: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基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的ta2工业纯钛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工业纯钛力学性能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的 ta2工业纯钛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2.工业纯钛ta2有着优异的综合机械性能和工艺特性等,在石化领域应用广泛。在实际使用 过程中,钛制设备也会发生损坏、失效,特别是在焊缝部位。而钨极氩弧焊(tig焊)则以焊接 成形美观,操作简单,极少形成熔渣,且焊接后无须去渣等优点而在钛制承压设备生产上得以广 泛应用。国内外目前对工业纯钛母材的各项性能研究较多,但是对工业纯钛tig焊焊接接头 的研究相对缺乏。
3.温度和应变速率对金属的综合力学性能有着巨大影响,多数金属在高温下往往有着显著 的温度和应变速率敏感性。钛合金作为一种超塑性合金,其在中低温环境下也有着显著的温 度及应变速率敏感性。
4.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根据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工业纯钛ta2的屈服强度进行预 测,公开了一种基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的ta2工业纯钛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预测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的ta2工业纯钛焊接接 头力学性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在工业纯钛服役的中低温环境下,对ta2焊接接头试样采用不同拉伸温度和拉伸应 变速率进行拉伸,得到拉伸实验数据;
8.s2:考虑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影响,建立不同的拉伸本构方程来描述材料的中低温拉伸应 力应变曲线,确定不同的拉伸本构方程的模型参数;
9.s3:定量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精度,将真实应力数据与模型拟合得到的应力数据进行误 差分析;
10.s4:选择适用性较高的模型作为基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的ta2工业纯钛焊接接头力学 性能的本构模型。
11.所述步骤s1中ta2焊接接头试样的化学成分如下:ti>99、fe=0.06、n=0.01、c=0.01、h=0.001、o=0.12以及其他成分<0.4。
12.所述步骤s1中拉伸温度分别为20℃、150℃、225℃、300℃。
13.所述步骤s1中拉伸应变速率分别为0.00005/s,0.0005/s,0.005/s。
14.所述步骤s2中不同的拉伸本构方程包括johnson-cook(jc)本构方程、modifiedzerilli-armstrong(mza)本构方程、arrhenius本构方程。
将焊接接头位于中心位置,然后将长条矩形试样车成圆柱形带螺纹的拉伸试样,最后经打磨 和抛光处理,拉伸试样如图1所示。
31.表1 ta2的化学成分
[0032][0033]
拉伸实验将分别在如下4个温度下进行:20℃,150℃,225℃,300℃。对应的应变速率 分别为0.00005/s,0.0005/s,0.005/s等,具体实验方案如表2所示。实验设备为mts809试 验机,同时为了研究ta2焊接接头失效断口形貌的温度与应变速率相关性,使用jsm-6360lv 扫描电镜进行断口扫描。
[0034]
表2拉伸实验方案
[0035][0036]
实施例1
[0037]
modified zerilli-armstrong(mza)模型的描述
[0038]
modified zerilli-armstrong(mza)模型考虑了应变硬化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应变对温度 软化的影响,且将温度软化和应变速率硬化特性利用指数式进行了综合考量。其具体形式如 下:
[0039][0040]
该公式包含c
1-c6和n七个参数,均可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名义化应变速率相对温度t
*
=t-tr。和tr分别是材料的参考应变速率与参考温度,同样可选择为最低应 变速率和最低温度。和jc本构方程相比,mza模型有着更多的参考量,参数更复杂,具体 本构参数的获取过程如下:
[0041]
(1)参数c1、c2和n的计算:材料在参考应变速率和参考温度下的屈服强度即为c1。参 考温度选择最低温度20℃,参考应变速率为最低应变速率0.00005/s,计算得到参数c1=339mpa。 当选取参考应变速率为应变速率时,公式(5)退化为:
[0042]
σ=(c1 c2εn)exp[-(c3 c4ε)t
*
]
ꢀꢀꢀ
(6)
[0043]
将其两边取对数即表示为:
[0044]
ln(σ)=ln(c1 c2εn)-(c3 c4ε)t
*
ꢀꢀꢀ
(7)
[0045]
在不同温度下,取相同应变即可得到不同温度下的ln(σ)-t
*
关系曲线,即此关系式下得 到的多组曲线有不同的截距和斜率,其中截距满足inter=ln(c1 c2εn)公式,斜率满足 s1=-(c3 c4ε)公式。对截距的关系式进行变形可以得到:
[0046]
ln[exp(inter)-c1]=ln c2 n lnε
ꢀꢀꢀ
(8)
温度下的屈服强度为参数a,然后本构参数b和n通过拟合应力应变曲线即能确定。选择 0.00005/s为参考应变速率,室温为参考温度,屈服强度依据0.2%准则确定为339mpa,即参 数a。参数b和n只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指数拟合即可得到,b=691.82988,n=0.55474。
[0065]
(2)参数c的计算:在室温下,公式(1)退化为在某一应变 处,可由的斜率得到参数c。参考温度选择室温,应变量为0.01时计算参 数c,通过图2(a)的斜率可知参数c=0.03776。
[0066]
(3)参数m的计算:公式(1)在参考应变速率下退化为σ=(a bεn)(1-t
*m
),在某一 应变处,参数m可由ln[1-σ/(a bεn)]-lnt
*
的斜率得到。参考温度选择室温,应变量为 0.01时,通过图2(b)的斜率可知参数m=0.8211。
[0067]
根据上述jc本构方程参量获取步骤即能获得不同温度下ta2焊接接头的jc拉伸本构模 型,本构参数列于表3中,进而由jc本构方程预测ta2焊接接头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 的应力应变情况。根据上文整理jc公式:
[0068][0069]
表3工业纯钛焊接接头的jc本构方程材料参数
[0070]
abncm339691.829880.554740.037760.8211
[0071]
实施例3
[0072]
arrhenius模型的描述
[0073]
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能够通过arrhenius本构方程进行描述,同时可通过方程中的激活能 参量的计算确定相应的变形机制。此本构方程采用zener-holloman参数来表征温度与应变速 率的影响,zener-holloman参数可表示为:
[0074][0075]
其中,r=0.008314kj/(mol
·
k),为理想气体常数;q为热激活能,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实 验数据计算得到。arrhenius本构方程就是将z参数和流变应力利用关系式进行关联。关系式 中主要包括:指数方程、对数方程和双曲函数方程,分别如下:
[0076][0077]
其中,a1,a2,a3,n

,β,n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拟合获得,它们均为材料常数,而 常数α=β/n

。双曲正弦形式在拉伸行为描述中运用的最为广泛,综合z参数公式与双曲函 数的表达式可以得到描述拉伸行为的arrhenius本构方程:
[0078][0079]
其中a,α,q均为材料常数,需要计算试验数据的获得。公式(11)表征的是在特定应变 处,应力与应变速率和温度的关系,由于应变的影响未考虑,因此要获得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的本构方程需要建立本构参数与应变的关系式。常用的本构参数应变关联式是多项式关联方 程,可用如下形式表示:
[0080]
mc=inter b1ε b2ε2 b3ε3 b4ε4ꢀꢀꢀ
(14)
[0081]
其中mc代表各个材料常数,通过多组应变值的本构参数进行多项式拟合可以确定inter, b1,b2,b3和b4。ta2工业纯钛的中低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只要结合公式(13)和公式(14)就可以 计算。ta2工业纯钛arrhenius本构方程材料参数的计算步骤如下:
[0082]
(1)计算α:结合公式(11)和公式(12),在某一温度与应变处,根据与lnσ斜率计算, β值可根据与σ在线性坐标下的斜率得到,α值根据α=β/n

即能计算出。以温度为室温, 应变为0.008的实验数据为例,与lnσ的关系由图4(a)给出,通过图4(a)可得斜率 n

=27.42446;图4(b)给出了与lnσ的关系。由图4(b)可得斜率β=0.0672;因此 α=β/n=2.45
×
10-3

[0083]
(2)计算n:将公式(11)等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0084][0085]
由上式可知根据的斜率确定参量n,由图4(c)可计算出室温下应 变为0.008时,n=20.8829。
[0086]
(3)计算q和ln a:由公式(15)可知,根据ln[sinh(ασ)]-1/t的斜率s能够得到q/rt的 值。根据ln[sinh(ασ)]-1/t的截距i,因此q和ln a可以通过 ln[sinh(ασ)]-1/t的关系图计算得到。由图4(d)的斜率s可计算出q=snr=115.62;根 据截距i可计算
[0087]
inter、b1、b2、b3、b4的计算:步骤(1)-(3)均是对某一应变处本构参量的计算过程,需 要建立起本构参量与应变的关联式公式(14)才能与应变进行关联。根据公式(14)将不同应变处 的本构参量进行多项式拟合,获得inter、b1、b2、b3、b4的值。以参数n为例,图4(e)给 出了参数n与应变的多项式拟合过程。表5为本构参数列表。
[0088]
表5 ta2工业纯钛的arrhenius本构方程材料参数
[0089] interb1b2b3b4α0.00274-0.04751.26433-15.7821172.83189n40.518973597.53995193783.7292-3.70e 062.34e 07q224.7685120043.621021.09e 06-2.09e 071.32e 08lna76.287-7492.11985406983.1909-7.79e 06 [0090] 将上述三个模型的描述精度进行系统全面的比较,如图5所示,选择应变速率5
×
10-4
/s 对各个拉伸温度的试验数据与三个本构方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
[0091]
图5为0.0005/s应变速率时不同温度下实验数值与jc、mza和arrhenius模型预测数值 的对比图。图中显示,在应变速率恒定情况下,低温时jc模型和mza模型计算值在低应变 时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当温度不断增加时,jc模型预测值不断偏离实验数据,精度差,而 mza模型对温度的敏感性低,即使温度不断升高,与实验数据依然吻合,精度高;arrhenius 模型在常温和150℃时的精度不及mza模型,但在225℃和300℃下精度较高.
[0092]
图6为20℃时不同应变速率下jc、mza和arrhenius模型预测数值与实验数据对比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低应变速率下jc模型和mza模型都与实验数据基本 吻合;当应变速率不断上升时,mza模型不断偏离实验数据,精度差,jc模型随着应变速 率的增加,也出现偏离实验数据的情况,但精度比mza、arrhenius模型高。
[0093]
结合图5、6可以看出,在低温低应变速率的情况下,jc模型和mza模型与实验数据基 本吻合,精度较好。
[0094]
就温度敏感性而言:jc模型对温度的敏感性高,随着温度的增加jc模型不断偏离实验 数据;而mza模型对温度敏感性低,温度升高,mza模型仍能精确预测ta2焊接接头的应 力值;arrhenius模型在较高的温度下能较好预测实验数据。
[0095]
就应变速率敏感性而言:mza模型对应变速率敏感性高,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mza 模型的预测值不断偏离实验数据,而jc模型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相对较低,随着应变速率的 增加,在室温下,jc模型仍能精确预测ta2焊接接头的真实应力值。
[0096]
为了进一步定量化地对本构模型进行评价,本节引出统计学参量相关系数r

。预测数值 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可由相关系数r

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0097][0098]
其中σa(mpa)为试验应力,σ
p
(mpa)为模型预测应力;和分别为试验 应力与模型预测应力的平均值;统计样本的总数为n。
[0099]
统计数据为图5、图6中所包含的实验数据和预测数值,表6比较三种本构方程的相关 系数。定量地说明了描述精度最高的为mza模型,arrhenius模型次之,最差的是jc。因此 对于描述考虑温度与应变速率敏感性的ta2焊接接头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而言,mza本构模 型具有优势。
[0100]
表6比较本构模型相关系数r

[0101]
本构模型参数数量r

jc50.817mza70.887arrhenius200.859
[0102]
为了更加直观对本构模型进行分析,将实验得到的真实应力与拟合模型得到的真实应力 做误差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通过误差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在温度较高时,jc模型不 能较好地描述真实应力应变曲线,mza和arrhenius模型描述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精度较高。 在应变速率变化的时候,jc模型的精度随着应变速率上升而升高,比mza和arrhenius模型 更具有优势。
[0103]
通过三种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发现:mza模型和jc模型在低温低应变速率下 对ta2焊接接头拉伸的预测较为精确;jc模型对温度的敏感性高,随着温度的升高,预测精 度不断下降;mza模型对应变速率的敏感性高,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预测精度不断下降; arrhenius模型在温度较高时,预测精度比jc模型好,跟mza模型差不多。总体而言,jc 更适合作为预测低温下不同应变速率的模型,mza模型适合作为在低应变速率下不同温度的 模型。arrhenius模型适合温度在150℃以上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预测。结合统计参量相关系 数r

和误差分析可知,总体而言,mza模型的适用性最高。
[010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 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 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