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30 20:33: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具备:壳体,其具有支撑原稿的支撑台;开闭部件,其在打开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的打开位置与关闭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的封闭位置之间被支撑为可绕旋转轴旋转;读取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开闭部件,读取原稿;处理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对所述读取部件读取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连接部件,其将所述读取部件与所述处理部电连接;以及保护部件,其一端部由所述开闭部件支撑为可旋转,并且将所述连接部件容纳在内部,该保护部件处于悬挂于所述开闭部件的状态且其另一端部以不受约束的状态被上述壳体支撑,其中,容纳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保护部件的空间形成为,与一端部相比,另一端部在与所述支撑台相反的一侧较宽。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548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7.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保护部件的另一端部以不受约束的状态被壳体支撑,保护部件随着开闭部件的打开/关闭动作出入壳体。而且,随着保护部件出入壳体,保护部件与连接部件之间接触可能导致连接部件损坏。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与对将壳体与相对于该壳体可开闭的开闭部件电连接的连接部件进行保护,并利用保护部件和壳体保护连接部件且该保护部件出入壳体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连接部件的损坏。
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具备:壳体,其具有处理图像信息的处理部;开闭部件,其具有从图像保持介质读取图像并从所述图像获得图像信息的读取部,并且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壳体;连接部件,其将所述读取部与所述处理部电连接;以及保护部件,其具有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开闭部件的第一保护部件,以及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壳体并可旋转地连结于所述第一保护部件的第二保护部件,所述第一保护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护部件各自的旋转轴方向是与所述开闭部件的旋转轴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保护部件在内部容纳并保护所述连接部件。
11.第二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还具备:第一旋转轴,其将所述开闭部件与所述第一保护部件连结;以及第二旋转轴,其将所述壳体与所述开闭部件连结,其中,在关闭了所述开闭部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旋转轴比所述第二旋转轴更靠近所述开闭部件的打开侧且位于所述开闭部件的开闭端侧。
12.第三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还具备:第三旋转轴,其将所述第一保护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护部件连结;以及第四旋转轴,其将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保护部件连结,其中,在关闭了所述开闭部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三旋转轴位于比所述第四旋转轴更靠近所述开闭部件的开闭端侧的位置。
13.第四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三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将所述开闭部件打开至最大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旋转轴与关闭了所述开闭部件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位置相比更靠近所述开闭部件的开闭端侧的相反侧。
14.第五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四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将所述开闭部件打开至最大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三旋转轴相比更靠近所述开闭部件的打开侧的相反侧。
15.第六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还具备:第一旋转轴,其将所述开闭部件与所述第一保护部件连结;以及第二旋转轴,其将所述壳体与所述开闭部件连结,其中,在关闭了所述开闭部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旋转轴配置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线上。
16.第七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保护部件还具备将所述第一保护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护部件连结的连结部,所述第一保护部件具有从外侧覆盖所述连结部的罩部。
17.第八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所述第二保护部件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所述连接部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在其中间部弯曲。
18.第九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所述开闭部件的开闭面上设置有凹部,该凹部在所述开闭部件关闭的状态下容纳所述保护部件。
19.第十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九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保护部件还具备将所述第一保护部件与所述第二保护部件连结的连结部,所述凹部的容纳所述连结部的部分的宽度比其他部分宽。
20.第十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一至第十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保护部件还容纳有除所述连接部件之外的其他连接部件。
21.第十二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十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保护部件的内部被分隔为容纳所述连接部件的部分和容纳所述其他连接部件的部分。
22.第十三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还具备:第二旋转轴,其将所述壳体与所述开闭部件连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支撑所述图像保持介质的支撑面,所述第二旋转轴可以在与所述支撑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23.第十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从图像保持介质读取图像并获得图像信息;以及图像形成部,其基于所述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24.发明效果
25.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与对将壳体与相对于该壳体可开闭的开闭部件电连接
的连接部件进行保护,并利用保护部件和壳体保护连接部件且该保护部件出入壳体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连接部件的损坏。
26.在第二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保护部件随着开闭部件的打开动作向上方移动。
27.在第三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在关闭了开闭部件的状态下第三旋转轴与第一旋转轴和第四旋转轴相比更靠近开闭部件的开闭端的相反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保护部件的一部分突出到壳体外侧。
28.在第四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在将开闭部件打开至最大位置的状态下第一旋转轴位于比关闭了所述开闭部件的状态下的第二旋转轴的位置更靠近开闭部件的开闭端侧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连接部件的损坏。
29.在第五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在将开闭部件打开至最大位置的状态下第一旋转轴位于比第三旋转轴更靠近开闭部件的打开侧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随着开闭部件的打开/关闭动作,第三旋转轴在与开闭部件的打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量。
30.在第六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第一旋转轴偏离第二旋转轴的轴线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随着开闭部件的打开/关闭动作而移动的保护部件的移动量。
31.在第七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二保护部件的连结部露出的结构相比,能够防止物体被夹在连结部处。
32.在第八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支撑部笔直地延伸的结构相比,在开闭部件的打开/关闭动作时,能够减轻作用于连接部件与处理部的连接部以及连接部件与读取部的连接部分的负担。
33.在第九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在壳体侧设置凹部的结构相比,能够防止异物混入凹部。
34.在第十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凹部的宽度恒定的结构相比,可以调整开闭部件的位置,并且能够防止物体被夹在凹部与保护部件之间。
35.在第十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利用多个保护部件分别保护多个连接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
36.在第十二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连接部件和其他连接部件在保护部件的内部共存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连接部件与其他连接部件之间的磨损。
37.在第十三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与将开闭部件与壳体连结的第二旋转轴相对于支撑面的位置固定的结构相比,即使在将具有厚度的图像保持介质配置在支撑面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连接部件的损坏。
38.在第十四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将读取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附图说明
39.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
40.图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开闭部件位于打开位置状态的立体图。
41.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图。
42.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使用的保护部件的立体图。
43.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使用的保护部件的立体图。
44.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使用的保护部件的立体剖视图。
45.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使用的开闭部件相对于壳体关闭的状态的保护部件的侧视图。
46.图7是示出图6中的开闭部件相对于壳体打开的状态的保护部件的侧视图。
47.图8是示出将图6中的开闭部件相对于壳体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的状态的保护部件的侧视图。
48.图9是图6所示的保护部件的侧剖视图。
49.图10是图7所示的保护部件的侧剖视图。
50.图11是图8所示的保护部件的侧剖视图。
51.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使用的开闭部件的开闭面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53.(图像形成装置)
54.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0的立体图。
55.另外,包含图1的各图中所示的箭头up表示装置的上方(垂直上方)。因此,箭头up的相反方向是装置的下方(垂直下方)。此外,包含图1的各图中所示的箭头fr表示装置的前方。因此,箭头fr的相反方向是装置的后方。此外,包括图1的各图中所示的箭头rh表示装置的右方。因此,箭头rh的相反方向是装置的左方。这些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确定的方向,因此装置结构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向。
56.另外,装置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也可以说是装置的横向、侧方、水平方向的方向。此外,对于装置的各方向,有时会省略术语“装置”来表示。即,例如,有时将“装置的上方”简单表示为“上方”。此外,在图中
“○”
中记载有
“×”
的符号是指从纸张近前朝向里侧的箭头。此外,在图中
“○”
中记载有“·”的符号表示从纸张里侧朝向近前的箭头。
57.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形成图像的装置。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和图像读取装置20。以下,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进行说明。
58.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是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构成部的部分。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由形成为箱状的壳体构成。
59.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中设置有未图示的介质容纳部、图像形成部、传送机构和介质排出部等。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的上端部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20。
60.介质容纳部是容纳未图示的记录介质的部分,介质排出部是排出由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的部分。传送机构是将记录介质从介质容纳部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并且将由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从图像形成部传送到介质排出部的机构。
61.图像形成部是在从介质容纳部送出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部分。作为该图像形成部,例如可列举使用墨水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喷墨式图像形成部、以及使用调色剂
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部等。
62.在喷墨式图像形成部中,例如将墨滴从喷出部喷出到记录介质上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作为喷墨式图像形成部,也可以为,将墨滴从喷出部喷出到转印体上,并将该墨滴从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63.在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部中,例如进行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和定影各工序,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作为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部,也可以为,进行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各工序而在转印体上形成图像,将该图像从转印体转印至记录介质,然后将该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64.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复印作为图像保持介质的一个示例的原稿g(参照图2)的图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部将由作为图像读取装置20的后述读取部的一个示例的读取单元28和读取传感器54(参照图2)读取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65.另外,作为图像形成部的一个示例,并不限于上述喷墨式图像形成部和上述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部,可以使用各种图像形成部。
66.(图像读取装置)
67.图1是示出在图像读取装置20中后述的原稿传送装置30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像读取装置20的概略图。
68.如图2所示,图像读取装置20是读取原稿g的图像的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20具备作为壳体的一个示例的读取装置主体22、作为开闭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原稿传送装置30、作为连接部件的一个示例的ffc60和保护部件70。
69.-读取装置主体-
70.读取装置主体22形成为箱状,并且在上端具有透明的原稿台24。在该读取装置主体22的上表面上配置有原稿传送装置30。该原稿传送装置30以可以打开/关闭原稿台24的方式设置在读取装置主体22上。即,原稿传送装置30可旋转地支撑于读取装置主体22。
71.在原稿台24的左端部配置有供原稿g通过的读取窗25。由原稿传送装置30传送的原稿g通过该读取窗25。在读取窗25的右方配置有支撑使用者所设置的原稿g的台板玻璃26。在读取窗25与台板玻璃26之间支撑有原稿引导件27。原稿引导件27将通过了读取窗25的原稿g引导至原稿传送装置30内。
72.在读取装置主体22的内部,在原稿台24的下方配置有作为第一读取部的一个示例的读取单元28。读取单元28被支撑为可以沿着原稿台24的下表面在作为副扫描方向的一个示例的左右方向上移动。读取单元28通常停止在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处。
73.此外,在读取装置主体22的内部,在比读取单元28更靠下方的位置配置有作为处理部的一个示例的图像处理部29。该图像处理部29与读取单元28电连接。
74.图像处理部29将从读取单元28输入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的电信号转换为黑色k、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的图像信息并暂时存储。而且,图像处理部29在预先设定的时期,将存储的图像信息作为图像信息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的图像形成部。
75.-原稿传送装置-
76.原稿传送装置30具有原稿供纸托盘32,其作为可供待复印的多页原稿g堆叠容纳的原稿装载部的一个示例。在原稿供纸托盘32的左方设置有原稿传送部34。原稿传送部34将原稿供纸托盘32上的原稿g传送到原稿台24上。在原稿供纸托盘32的下方配置有作为原
稿排出部的一个示例的原稿排纸托盘37。通过了原稿台24的原稿g从原稿传送部34排出到原稿排纸托盘37。
77.原稿供纸托盘32具有供纸托盘主体38。供纸托盘主体38形成为向右斜上方延伸的板状。
78.在原稿供纸托盘32的左端部上配置有作为原稿g的对齐部件的一个示例的设定门40。该设定门40被可旋转地支撑。而且,在传送原稿g传送之前设定门40被保持在悬挂的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与原稿g在传送方向上的前端抵接来使前端对齐。当开始传送原稿g时,设定门40的保持被解除,可以旋转到下游侧旋转,不妨碍原稿g的传送。
79.在设定门40的上方并且在原稿g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配置有作为原稿取出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取出辊42。该取出辊42构成为可以升降。
80.在设定门40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原稿传送部件的一个示例的传送辊44。在传送辊44的下方与传送辊44对置地配置有分离辊45,其作为原稿分离部件的一个示例。
81.在传送辊44的下游侧配置有传送辊46,其作为具有倾斜校正功能的原稿传送部件的一个示例。
82.在传送辊46的下游侧配置有传送辊48,其作为原稿传送部件的一个示例。
83.在传送辊48的下游侧配置有传送辊50,其作为原稿传送部件的一个示例。传送辊50调整将原稿g向第一面读取位置p1传送的时期。
84.在传送辊50的下游侧,在比第一面读取位置p1更靠下游侧配置有传送辊52,其作为原稿传送部件的一个示例。在该传送辊52的下游侧设定有原稿g的第二面读取位置p2。在第二面读取位置p2处配置有读取传感器54,其作为第二读取部的一个示例。另外,读取传感器54由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构成。
85.在读取传感器54的下游侧配置有读取辊56,其作为读取的辅助部件的一个示例。在读取辊56的下游侧配置有将原稿g排出到原稿排纸托盘37的排出辊57。
86.此外,原稿传送装置30由读取装置主体22支撑为可以左右一对旋转轴31为中心进行开闭。旋转轴31是第二旋转轴的一例。该旋转轴31构成为可以根据字典、词典等较厚书籍的读取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将旋转轴31支撑为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也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技术。
87.-连接部件-
88.ffc60和电缆62在读取装置主体22与原稿传送装置30之间延伸。ffc60将读取传感器54与图像处理部29电连接。该ffc60将由读取传感器54读取的图像信息发送到图像处理部29。另一方面,作为其他连接部件的一个示例的电缆62用于向各辊的驱动马达供电、该驱动马达发送控制信号。另外,“ffc”是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的缩写。
89.图3和图4是保护部件70的立体图,图5是保护部件70的剖视图。此外,图6是示出将原稿传送装置30相对于读取装置主体22关闭的状态的保护部件70的侧视图,图9是图6所示的保护部件70的侧剖视图。图7是示出将原稿传送装置30相对于读取装置主体22打开的状态的保护部件70的侧视图,图10是图7所示的保护部件70的侧剖视图。图8是示出将原稿传送装置30相对于读取装置主体22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的状态的保护部件70的侧视图,图11是图8所示的保护部件70的侧剖视图。另外,这里所说的“最大打开位置”是指将原稿传送装置30打开到最大时(最大限度打开时)的位置。
90.如图3所示,保护部件70是在内部容纳并保护ffc60和电缆62的部件。该保护部件70具备第一保护部件72和第二保护部件74。
91.如图6、图7、图8所示,第一保护部件72的一端部72a由原稿传送装置30支撑为可旋转。具体而言,在第一保护部件72的两侧壁72c的一端部72a侧分别设置有轴部73,该轴部73由设置于原稿传送装置30的未图示的轴承部支撑,由此第一保护部件72可相对于原稿传送装置30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保护部件72的两轴部73称为旋转轴x1,其作为将原稿传送装置30与第一保护部件72连结的第一旋转轴的一个示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在第一保护部件72的两侧壁72c的一端部72a侧设置轴承部,在原稿传送装置30上设置轴部。在该情况下,将原稿传送装置30的轴部称为旋转轴x1。
92.如图6、图7、图8所示,第二保护部件74的一端部74a由读取装置主体22支撑为可旋转。具体而言,在第二保护部件74的两侧壁74c的一端部74a侧分别设置有轴部75,该轴部75由设置于读取装置主体22的未图示的轴承部支撑,由此第二保护部件74可相对于读取装置主体22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保护部件74的两轴部75称为旋转轴x3,其作为将读取装置主体22与第二保护部件74连结的第四旋转轴的一个示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在第二保护部件74的两侧壁74c的一端部74a侧设置轴承部,在读取装置主体22上设置轴部。在该情况下,将读取装置主体22的轴部称为旋转轴x3。
93.第二保护部件74的另一端部74b可旋转地连结于第一保护部件72的另一端部72b。具体而言,在第二保护部件74的两侧壁74c的另一端部74b侧分别设置有轴承部(省略图示)。而且,在第一保护部件72的两侧壁72c的另一端部72b侧分别设置有轴部77。该轴部77分别由第二保护部件74的另一端部74b侧的轴承部支撑,由此第一保护部件72可相对于第二保护部件74旋转。换言之,第一保护部件72和第二保护部件74可以绕两轴部77相对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保护部件72的两轴部77称为旋转轴x2,其作为将第一保护部件72与第二保护部件74连结的第三旋转轴的一个示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在第二保护部件74的两侧壁74c的另一端部74b侧设置轴部,在第一保护部件72的两侧壁72c的另一端部72b侧设置轴承部。在该情况下,将第二保护部件74的另一端部74b侧的轴部称为旋转轴x2。
94.此外,旋转轴x1至x3的轴方向分别是与旋转轴31的轴方向相同的方向。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相同的方向”是指旋转轴x1、x2、x3分别与旋转轴31平行。
95.此外,如图6所示,在关闭了原稿传送装置30的状态下,旋转轴x1位于比旋转轴31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侧且位于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端侧的位置。具体而言,旋转轴x1比旋转轴31更靠上侧且位于前侧。另外,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侧是打开原稿传送装置30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原稿传送装置30的上方。此外,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端侧是指原稿传送装置30的自由端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原稿传送装置30的前方。
9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x1比旋转轴31更靠上侧且位于前侧也包括旋转轴x1位于从旋转轴31的轴心沿着水平方向(装置前后方向)的线上的情况、以及旋转轴x1位于从旋转轴31的轴心沿着垂直方向(装置上下方向)的线上的情况。
97.并且,如图6所示,在关闭了原稿传送装置30的状态下,旋转轴x2位于比旋转轴x1和旋转轴x3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端侧的位置。
98.此外,如图8所示,在将原稿传送装置30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最大位置)的状态
下,旋转轴x1与关闭了原稿传送装置30的状态下的旋转轴31的位置相比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端侧的相反侧。换言之,在将原稿传送装置30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旋转轴x1位于比旋转轴31更靠后方侧的位置。
99.并且,如图8所示,在将原稿传送装置30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旋转轴x1与旋转轴x2相比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侧的相反侧。具体而言,在将原稿传送装置30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旋转轴x1位于比旋转轴x2更靠下侧的位置。另外,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侧的相反侧是与打开原稿传送装置3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关闭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原稿传送装置30的下方。
100.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保护部件72具有从外侧覆盖第一保护部件72与第二保护部件74的连结部(轴部77四周)的罩部78。具体而言,第一保护部件72具备:下部件82,其形成用于容纳ffc60和电缆62的容纳部;以及上部件84,其封闭下部件82的容纳部。在下构件82上设置有轴部77。在上部件84上设置有罩部78以从外侧覆盖轴部77。
101.此外,在第二保护部件74的内部设置有支撑ffc60和电缆62的支撑部74d。该支撑部74d在其中间部弯曲。具体而言,支撑部74d形成于下部件82的容纳部底面。该支撑部74d的弯曲程度(例如,曲率半径)被设为不会使ffc60和电缆62产生不良情况的程度的弯曲程度。
102.如上所述,保护部件70容纳ffc60和电缆62。如图3所示,该保护部件70的内部被分隔为容纳ffc60的部分和容纳电缆62的部分。具体而言,在第一保护部件72和第二保护部件74上均设置有分隔部。
103.此外,在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面30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原稿台24对置的面)上设置有凹部86,该凹部86在关闭了原稿传送装置30的状态下容纳保护部件70。该凹部86主要容纳第一保护部件72。
104.此外,凹部86的容纳第一保护部件72与第二保护部件74的连结部的部分的宽度比其他部分宽。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凹部86在平面观察时形成为t字形,并且在t字的宽幅部分86a容纳第一保护部件72与第二保护部件74的连结部以及覆盖该连结部的第一保护部件72的罩部78。另一方面,在t字的窄幅部分86b容纳第一保护部件72的一端部72a侧。
105.(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106.在图像读取装置20中,第一保护部件72可旋转地支撑于原稿传送装置30,第二保护部件74可旋转地支撑于读取装置主体22。此外,第一保护部件72和第二保护部件74可旋转地连结。因此,如图9、图10、图11所示,即使将原稿传送装置30从关闭状态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ffc60和电缆62也会由保护部件70保护。此外,由于第一保护部件72可旋转地支撑于原稿传送装置30,第二保护部件74可旋转地支撑于读取装置主体22,因此相对于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关闭动作,从保护部件70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路径长度(电缆容纳部分的长度)不变化。因此,例如,与保护部件出入读取装置主体22的结构相比,能够在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关闭动作期间防止各电缆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由保护部件70与各电缆的接触引起的电缆的损坏。
107.此外,旋转轴x1比将读取装置主体22与传送装置30连结的旋转轴31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侧且位于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端侧。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如图6、图7、图8所示,保护部件70随着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动作向上方移动。
108.此外,在关闭了原稿传送装置30的状态下旋转轴x2位于比旋转轴x1和旋转轴x3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端侧的位置,因此,例如与旋转轴x2与旋转轴x1和旋转轴x3相比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端侧的相反侧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保护部件70的一部分突出到比读取装置主体22更靠外侧的位置。
109.此外,在将原稿传送装置30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旋转轴x1与关闭了原稿传送装置30的状态下的、将读取装置主体22与原稿传送装置30连结的旋转轴31的位置相比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端侧的相反侧。因此,与在将开闭部件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旋转轴x1位于比关闭了原稿传送装置30的状态下的旋转轴31的位置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端侧的位置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电缆的损坏。
110.此外,在将原稿传送装置30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旋转轴x1与旋转轴x2相比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侧的相反侧。因此,与在将原稿传送装置30打开至最大打开位置的状态下旋转轴x1位于比旋转轴x2更靠近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侧的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旋转轴x2在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关闭动作时的水平方向(装置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量。
111.第一保护部件72具有从外侧覆盖第一保护部件72和第二保护部件74的连结部的罩部78。因此,与第一保护部件72与第二保护部件74的连结部露出的结构相比,能够防止物体被夹在第一保护部件72与第二保护部件74的连结部处。
112.在第二保护部件74的内部设置有支撑电缆的支撑部74d,该支撑部74d在其中间部弯曲。因此,与支撑部笔直地延伸的结构相比,在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关闭动作时,能够减轻作用于ffc60与图像处理部29的连接部分以及ffc60与读取传感器54的连接部分的负担。
113.在原稿传送装置30的开闭面30a上设置有凹部86,该凹部86在关闭了原稿传送装置30的状态下主要容纳保护部件70的第一保护部件72。因此,与在读取装置主体22侧设置凹部的结构相比,能够防止异物混入凹部86。
114.凹部86的容纳第一保护部件72与第二保护部件74的连结部的部分的宽度比其他部分宽。因此,与凹部86的宽度恒定的结构相比,可以调整原稿传送装置30相对于读取装置主体22的位置,并且能够防止关闭了原稿传送装置30时物体被夹在凹部86与保护部件70之间。
115.保护部件70还容纳有除ffc60之外的其他电缆62。因此,与利用多个保护部件分别保护多个电缆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
116.保护部件70的内部被分隔为容纳ffc60的部分和收纳电缆62的部分。因此,与ffc60和电缆62在保护部件70的内部共存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ffc60与电缆62之间的磨损。
117.旋转轴31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在将具有厚度的图像保持介质(例如,字典)配置在原稿台24上的情况下,旋转轴31向上方移动。由此,原稿传送装置30从上方压住具有厚度的图像保持介质。因此,与旋转轴3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的结构相比,即使在原稿台24上配置具有厚度的图像保持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将其压住,读取精度提高。
11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关闭了原稿传送装置30的状态下,旋转轴x1配置在旋转轴31的上侧和前侧,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旋转轴x1也可以配置在旋转轴31的轴
线上。在该情况下,与旋转轴x1偏离旋转轴31的轴线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随着原稿传送装置30的打开/关闭动作而移动的保护部件70的移动量。
119.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改良。例如,如上所示的变形例也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多个而构成。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