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管线引导装置和用于管线引导装置的存储器单元的制作方法

2022-08-28 09:31: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接收空间中接收能量或通信管线的管线引导装置,所述管线引导装置至少在第一区段中呈两个通过转向区域相互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部段的形式布置,该转向区域围绕转向弧延伸,其中,所述管线引导装置能够围绕转向区域的转向弧移动。


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2.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在于,提供上述类型的管线引导装置,该管线引导装置在稳定地维持转向区域的情况下实现管线引导装置围绕所述转向区域的转向弧的尽可能无摩擦的移动。
3.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下述方式解决:在转向区域的引导空间中布置基本上适配于转向区域的转向弧的稳定元件,该引导空间沿着管线引导装置的第一区段延伸并且在至少一个区域中穿过该第一区段,当管线引导装置围绕转向弧移动时,该稳定元件在引导空间中以浮动的方式支撑该转向区域,而不从该引导空间中出来。
4.由于稳定元件以浮动的方式布置在转向区域中的沿着管线引导装置延伸的引导空间中,能够在管线引导装置移动时稳定地维持该转向区域,其中,在转向区域与稳定元件之间只出现最小的摩擦力。
5.稳定元件的浮动布置能够通过(适配于转向区域的转向弧的)稳定元件与(接收该稳定元件的、沿着管线引导装置延伸的)引导空间的内壁面之间的——尽管小的——间隙形成。
6.优选地,稳定元件在引导空间中沿着相应的转向区域延伸。
7.稳定元件能够在转向区域的上也部分地延伸到限界转向区域的第一和/或第二部段的引导空间的区域中。
8.用于稳定元件的引导空间能够是用于管线的接收空间的沿着管线引导装置延伸的子区域。
9.在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稳定元件构造为适配于转向区域的转向弧的弧形杆。
10.该弧形杆能够盘形地构造,该弧形杆具有相对小的(垂直于转向区域的转向弧伸展所在的平面的)延展尺度并且具有相对大的(在该平面中沿着该弧形杆的弧形走向的)延展尺度。
11.弧形杆优选沿着其较大的延展尺度在引导空间中以具有相对小的间隙的方式延伸。
12.管线引导装置能够至少在第一区段中构造为能量引导链,该能量引导链具有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在纵向方向上相互衔接的链节,其中,所述链节分别包括两个在相对于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对置的侧部分,所述侧部分具有垂直于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指向的、在
转向区域中向内指向和向外指向的窄面,其中,所述链节中的至少一些链节具有将链节的侧部分连接的横梁。
13.横梁能够在窄面的区域中与侧部分连接。
14.在管线引导装置的这种构造方案中,用于管线的接收空间在侧部分与横梁之间延伸。在稳定元件布置在接收空间中的情况下,该稳定元件、尤其是呈弧形杆的形式的稳定元件能够以与侧部分的内侧邻接的方式布置,所述侧部分在能量引导链的一侧上排列在一起。
15.优选地,侧部分在一侧上在能量引导链的转向区域的可能的位置的区域中能够从横梁上松开,用以在侧面插入稳定元件,并且能够又紧固。
16.替代地也能够设置,布置在能量引导链的转向区域的可能的位置的区域中的横梁、尤其是关于转向区域向外指向的横梁,能够从通过所述横梁连接的侧部分上松脱或者能够掀开。
17.另外,能量引导链能够构造为使得相邻的链节能够在一摆动方向上由于止挡而相对于彼此受限地弯折,并且由此定义用于该能量引导链的转向区域的转向弧的最小半径。在另一摆动方向上,相邻的链节能够受限地弯折直到其相对于彼此伸直的取向中。因为相邻的链节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够摆动越过其相对于彼此伸直的取向,因此,尤其在基本上无支承的部段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所述部段的相对稳定的直的延伸。
18.根据本发明的管线引导装置能够具有根据第一区段的类型的多个区段,其中,在每个区段的转向区域中,在转向区域的引导空间中布置有基本上刚性的、适配于转向区域的转向弧的稳定元件,该引导空间沿着该区段延伸并且在至少一个区域中穿过该区段,在管线引导装置围绕转向弧移动时,所述稳定元件在引导空间中以浮动的方式支撑转向区域,而不从该引导空间中出来。另外,稳定元件和管线引导装置的多个区段的构造方案能够如上所述地构型。
19.根据第一区段的类型构造的区段中的一些区段能够相互连接,并且具有用于管线的连贯的接收空间和用于(以浮动的方式布置在转向区域中的)稳定元件的连贯的引导空间。
20.管线引导装置能够例如构造呈具有两个对置的转向区域的连续回线的形式,或者能够具有多个交错布置的连续回线,所述连续回线分别具有两个对置的转向区域。相应对置的转向区域的转向弧的轴线能够以彼此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在多个交错布置的连续回线的情况下,转向区域的转向能够具有两个以彼此有间距的方式布置的轴线,相关的转向区域同心地围绕所述轴线布置。
21.另一方面,管线引导装置能够卷绕地构造呈螺旋的形式,该螺旋具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绕卷轴线,其中,管线引导装置的转向区域的转向弧围绕所述绕卷轴线延伸。绕卷轴线的间距能够是在管线引导装置移动时改变。
22.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线引导装置的存储器单元,该存储器单元包括存储器壳体和卷绕呈螺旋的形式的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线引导装置,该管线引导装置能布置在存储器壳体中,其中,该螺旋具有两个以彼此具有间距的方式布置的绕卷轴线。管线引导装置在其一个端部上具有固定附接点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上具有可运动附接点,该固定附接点在螺旋的内部静止地布置在存储器壳体中,其中,通过可运动附接点的移动和由此引起的管线
引导装置的移动,绕卷轴线彼此之间的间距能够在最小间距与最大间距之间改变。
23.这种类型的存储器单元尤其适用于管线引导装置的延伸得相对长的供使用的存储器空间,其中,螺旋形卷绕的管线引导装置的绕卷轴线之间的最大间距能够选择得相对大,而管线引导装置能够在其最大缩回状态中在存储器壳体中在相对长的部段上延伸。
24.在该存储器单元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固定附接点布置在存储器壳体的关于存储器壳体在纵向方向上的延伸部的中间区域中。
25.根据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可以通过支撑来静止地保持围绕两个绕卷轴线中的一个绕卷轴线延伸的转向区域,尤其支撑如下转向区域:所述转向区域的外侧在存储器壳体中指向可运动附接点的方向。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固定附接点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敷设到静止转向区域的区域中或如下静止绕卷轴线的区域中:所述转向区域围绕该静止绕卷轴线延伸。与上述实施例相比,管线引导装置的最大存储长度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延长大约绕卷轴线之间的最大间距的一半。因此,在管线引导装置从存储器壳体中完全拉出来的情况下,该管线引导装置的相对于可运动附接点以大约最大间距的一半更长的区段还供使用。然而,该替代的实施方案具有下述缺点,即由于支撑转向区域的围绕静止的绕卷轴线延伸的静止的转向弧而产生摩擦损失,并且部段不能够支撑在存储器壳体的中间区域中,如下文所描述的那样。
26.由于螺旋形卷绕的管线引导装置的布置在转向区域中的稳定元件,能够以(作用到与可运动附接点连接的部段上的)相对小的拉力将该管线引导装置从存储器壳体中拉出来,并且能够以(作用到与可运动附接点连接的部段上的)相对小的压力在该部段的纵向方向上将该管线引导装置导入到存储器壳体。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布置在转向区域中的稳定元件,在围绕绕卷轴线延伸的转向区域中在将管线引导装置拉出来和导入到存储器壳体中时仅产生小的摩擦力。拉力和压力能够在必要时手动地施加到与可运动附接点连接的且从存储器壳体中延伸出来的部段上。
27.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存储单元不需要将绕卷轴线预张紧,并且因此不需要将转向区域预张紧到如下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绕卷轴线达到其最大间距。这样的预张紧反过来会需要对管线引导装置的围绕绕卷轴线延伸的转向区域进行支撑,该支撑与摩擦损失有关。
28.布置在对置的转向区域中的稳定元件中的至少一些稳定元件能够构造为,使得所述稳定元件在从存储器壳体中拉出来或移动能量引导链时、在将能量引导链的位于存储器壳体中的区段拉到一起时在最后达到的位置中以其自由端部接触,并且因此确定绕卷轴线的最小间距。
29.存储器壳体能够具有两个平行的侧板,所述侧板平行于管线引导装置的转向区域的转向弧布置,并且在侧面以具有小间隙的方式滑动地引导管线引导装置的转向区域和部段,其中,侧板在所述部段的纵向方向上在两个绕卷轴线处延伸到管线引导装置的转向区域上。可运动附接点能够布置在存储器壳体之外。
30.在侧板的纵向延伸部的中间区域中,能够在所述侧板的向内指向的面上设置有引导凸出部,用于支撑和引导存储器壳体中的管线引导装置的部段。
31.与固定附接点的区域邻接地,能够至少在存储器壳体的一个侧板中设置有开口,用于穿引在固定附接点的情况下从管线引导装置中出来的管线。
32.存储器壳体能够在侧板的端侧端部上具有端板和将所述端板相互连接的上附接
板和下附接板。
33.上附接板和下附接板能够布置为使得所述上附接板和下附接板滑动地引导布置在存储器壳体中的管线引导装置的上部段或者说下部段。
34.存储器壳体能够由两个壳体壳形成,所述壳体壳的分离面位于平行于管线引导装置的转向区域的转向弧延伸的平面中。
35.端板中的一个端板能够在上部区域或者下部区域中具有穿引开口,用于管线引导装置的与可运动附接点连接的部段。
附图说明
36.下面,根据附图更详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37.在附图中示出:
38.图1能量引导链的第一区段的侧视图,
39.图2能量引导链的在图1中示出的区段的俯视图,
40.图3沿着图2中的线a-a的纵剖面,
41.图4在图1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的端侧视图,
42.图5能量引导链的在图1中示出的区段的透视图,
43.图6根据图5的分解透视图,用以示出稳定元件插入到转向区域中的情况,
44.图7存储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该存储器单元用于接收由根据图1的多个区段螺旋形卷绕的能量引导链,
45.图8最大程度缩回到存储器壳体中的能量引导链的侧视图,该能量引导链具有绕卷轴线的最大间距,
46.图9最大程度从存储器壳体中伸出的能量引导链的侧视图,该能量引导链具有绕卷轴线的最小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47.如由附图的图1-6得知的那样,这里构造为能量引导链的管线引导装置1在第一区段中布置呈两个通过转向区域2相互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部段3、4的形式,该转向区域围绕转向弧延伸,其中,管线引导装置1能围绕转向区域2的转向弧移动。
48.为了在该转向区域尽可能无摩擦地伸展时稳定该转向区域,在转向区域2的引导空间6中布置基本上适配于转向区域2的转向弧的稳定元件5,该引导空间沿着管线引导装置1的第一区段延伸并且在至少一个区域中穿过该第一区段,当管线引导装置1围绕转向弧移动时,该稳定元件在引导空间6中以浮动的方式支撑该转向区域2,而不从该引导空间中出来。
49.管线引导装置1的这里构造为能量引导链的一部分的第一区段具有链节8,所述链节像常见的那样在纵向方向l上彼此衔接,所述链节分别包括两个侧部分9、10,所述侧部分在相对于纵向方向l的横向方向q上彼此对置。侧部分9、10分别具有垂直于横向方向q和纵向方向l指向的、在转向区域2中向内指向和向外指向的窄面11。链节8中的至少一些链节具有将其侧部分9、10连接的横梁12。
50.横梁12在窄面11的区域中与侧部分9、10连接。
51.形成管线引导装置1的第一区段的能量引导链还构造为,使得相邻的链节8能在一摆动方向上由于止挡相对于彼此受限地弯折,并且由此定义该能量引导链的转向区域2的转向弧的最小半径。在另一摆动方向上,相邻的链节8能受限地弯折直到其相对于彼此伸直的取向中。由此,部段3和4的相对稳定的直的延伸部实现为无支承的部段。
52.如由附图的图1-6得知的那样,在所观察的实施例中被选择为稳定元件5的杆7布置在该能量引导链的接收空间13中,使得该接收空间包围用于杆7的引导空间6。如尤其在图2和图5中示出的那样,杆7在侧面邻接地布置在链节8的侧部分10的一侧上,所述侧部分在纵向方向l上彼此衔接,并且该杆在转向区域2中以其外侧14沿着横梁12延伸,该横梁相对于转向区域2布置在径向外侧。杆7以浮动的方式布置在能量引导链的接收空间13的这个区域中,即所述杆能够以浮动的方式在能量引导链移动时与转向区域2一起在部段3、4的纵向方向l上运动。
53.如尤其由图3可见,弯曲的杆7围绕转向区域2的整个弧延伸到与该转向区域衔接的部段3、4的相应第一链节8中。
54.能量引导链至少在其侧面的一个侧面上在转向区域的可能的位置的区域中能够打开,使得在该侧面上布置在该区域中的侧接片9能从横梁12移除,如在图6中示出的那样。通过在转向区域2的转向弧的相关区域中和部段3、4的与该转向区域衔接的链节8的相关区域中松开侧部分9,弧形杆7能够在侧面导入到接收空间13中并且导入到设置在该接收空间中的用于杆7的引导空间6中,随后,能量引导链的被打开的侧面区域能通过重新紧固包括侧部分9的束而重新闭合。
55.如在附图7-9中示出的那样,例如构造为能量引导链的管线引导装置1能够布置呈螺旋的形式,该螺旋具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绕卷轴线15、16,其中,该螺旋由根据附图1-6描述的类型的多个区段构成,该螺旋具有转向区域2和与该转向区域衔接的部段3、4。在每个转向区域2中都布置有稳定元件5,该稳定元件呈上文描述的弧形杆7的形式。管线引导装置1的多个转向区域2分别围绕绕卷轴线15、16延伸。
56.在附图7-9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管线引导装置1的螺旋形绕组用于将管线引导装置1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7中,该存储器单元还具有存储器壳体18。管线引导装置1在其一个端部上具有固定附接点19,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上具有(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可运动附接点,所述固定附接点在螺旋的内部静止地布置在存储器壳体18中,所述可运动附接点布置在存储器壳体18之外。如由图8和图9得知的那样,固定附接点19布置在管线引导装置1的内绕组的自由端部的区域中,该内绕组的转向区域2具有最小半径,而可运动附接点位于外绕组的自由端部上,该外绕组的转向区域2具有最大半径。
57.当可运动附接点运动时,管线引导装置1能够移动,使得绕卷轴线15、16的间距能在图8所示的最大间距m2与图9所示的最小间距m1之间改变。然后,如果像在所观察的实施例中那样,固定附接点19位于存储器壳体18的关于该存储器壳体的纵向延伸部的中间区域中时,管线引导装置1的存储在存储器壳体18中的长度相应于最大间距m2与最小间距m1之间的差乘以与对置的转向区域2连接的部段的数量,包含从存储器壳体18延伸出来到可运动附接点的部段在内。
58.存储器壳体18具有两个平行的侧板20、21,所述侧板平行于管线引导装置1的转向区域2的转向弧布置,并且在侧面、必要时以具有小间距的方式引导管线引导装置1的转向
区域2和部段3、4。侧板20、21在部段3、4的纵向方向l上在两个绕卷轴线15、16处延伸到管线引导装置1的转向区域2上。
59.在关于侧板20、21的纵向延伸部的中间区域中,在所述侧板的向内指向的面上设置有引导凸出部22,用于支撑和引导存储器壳体18中的管线引导装置1的部段3、4。能够要求对部段3、4的这样的支撑和引导,以便在管线引导装置1从图9所示的伸出的位置中移动到图8所示的缩回的位置中时以及在反向移动时防止所述部段下垂不需要将绕卷轴线15、16预张紧到其在图8中示出的具有最大间距m2的位置中。该预张紧又会需要对管线引导装置1的围绕绕卷轴线15、16延伸的转向区域2进行支撑,该支撑与摩擦损失有关。
60.相反,在图7-9所示的实施例中能够是,以(作用到与可运动附接点连接的部段上的)相对小的拉力将螺旋形卷绕的管线引导装置1从存储器壳体18中拉出来,并且以(作用到与可运动附接点连接的部段上的)相对小的压力在该部段的纵向方向上将该管线引导装置导入到存储器壳体18中。
61.如由图7可见,存储器壳体18在侧板20、21的端侧端部上设有端板23、24和将这些端板相互连接的上附接板和下附接板25、26。指向可运动附接点的端板23在其上部区域中具有穿引开口27,用于管线引导装置1的与该可运动附接点连接的部段3。
62.附图标记列表
[0063]1ꢀꢀ
管线引导装置
[0064]2ꢀꢀ
转向区域
[0065]3ꢀꢀ
部段
[0066]4ꢀꢀ
部段
[0067]5ꢀꢀ
稳定元件
[0068]6ꢀꢀ
引导空间
[0069]7ꢀꢀ

[0070]8ꢀꢀ
链节
[0071]9ꢀꢀ
侧部分
[0072]
10 侧部分
[0073]
11 窄面
[0074]
12 横梁
[0075]
13 接收空间
[0076]
14 外侧
[0077]
15 绕卷轴线
[0078]
16 绕组轴
[0079]
17 存储器单元
[0080]
18 存储器壳体
[0081]
19 固定附接点
[0082]
20 侧板
[0083]
21 侧板
[0084]
22 引导凸出部
[0085]
23 端板
[0086]
24 端板
[0087]
25 附接板
[0088]
26 附接板
[0089]
27 穿引开口
[0090]
28 开口
[0091]qꢀꢀ
横向方向
[0092]
l
ꢀꢀ
纵向方向
[0093]
m1 最小间距
[0094]
m2 最大间距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