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瓦碌的制作方法

2022-08-27 21:4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瓦碌。


背景技术:

2.普通的瓦碌是用瓷做的,容易破碎,其中间是圆孔状,外面是马鞍状凹形的圆形旋转体,这种瓦碌在安装的时候,需要把街码的钢柱抽出来,放一个瓦碌,钢柱沿着街码孔下降一步,直至将瓦碌安装完毕,钢柱才能插入锁紧销。在将低压导线固定在街码上时,需要用扎线将低压导线绑扎固定到瓦碌上。
3.安装瓦碌存在以下问题:
4.1.用扎线将低压导线绑扎固定到瓦碌上,需要长时间高空作业,耗费体力。
5.2.街码需要现场组装(这种瓦碌在安装到街码上的时候,需要把街码的钢柱支撑抽出来,每放一个瓦碌,钢柱沿着街码孔下降一步,直至将瓦碌安装完毕,钢柱才能插入锁紧销锁紧)。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安装,节约安装时间,减少了安装瓦碌的工作人员高空作业时间,提高了安装瓦碌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性的新型瓦碌。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新型瓦碌,瓦碌安装在街码,瓦碌包括瓦碌主体、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结构相同,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均和瓦碌主体转动连接;瓦碌主体设有低压导线固定槽和街码连接槽,第一夹持部件对应街码连接槽设置,第一夹持部件和街码连接槽围成街码安装部,街码安装部和街码的钢柱连接;第二夹持部件对应低压导线固定槽设置,第二夹持部件和低压导线固定槽围成低压导线固定安装部。
9.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夹持部件设有纵向凹槽;瓦碌主体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夹持部件设有第一卡钩;第一夹持部件具有固定状态和活动状态,第一夹持部件在固定状态时,街码连接槽和纵向凹槽围成街码安装部,第一卡钩扣合第一凸块,街码安装部和街码的钢柱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件在活动状态时,第一夹持部件相对于瓦碌主体转动。
10.作为一种优选,街码连接槽和纵向凹槽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结构,街码安装部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
11.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卡钩位于第一夹持部件的外端,第一卡钩的内侧为向第一夹持部件内下方倾斜的斜面,第一凸块的外侧为向瓦碌主体外上方倾斜的斜面,第一卡钩的内侧和第一凸块的外侧配合固定第一夹持部件。
12.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夹持部件通过纵向转动轴和瓦碌主体转动连接。
13.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夹持部件位于瓦碌主体的侧面,第二夹持部件位于瓦碌主体
的顶端。
14.作为一种优选,第二夹持部件设有横向凹槽,瓦碌主体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夹持部件设有第二卡钩;第二夹持部件具有固定状态和活动状态,第二夹持部件在固定状态时,横向凹槽和低压导线固定槽围成低压导线固定安装部,第二卡钩扣合第二凸块;第二夹持部件在活动状态时,第二夹持部件相对于瓦碌主体转动。
15.作为一种优选,横向凹槽的内侧设有水平槽垫。
16.作为一种优选,第二夹持部件通过横向转动轴和瓦碌主体转动连接。
17.作为一种优选,瓦碌主体采用塑料或金属制备。
18.总的说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9.本发明通过在瓦碌上设置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和瓦碌主体活动连接配合,可以快速将新型瓦碌固定到街码上,并将低压导线快速固定到瓦碌上。解决了高空长时间作业的难题,同时解决了街码必须现场组装的难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新型瓦碌在没有连接第二夹持部件时的俯视图。
21.图2为一种新型瓦碌在没有连接第一夹持部件的左视图。
22.其中,1为瓦碌主体,2为纵向转动轴,3为街码连接槽,4为纵向凹槽,5为第一凸块,6为第一卡钩,7为横向转动轴,8为水平槽垫,9为第一夹持部件,10为低压导线固定槽,11为横向凹槽,12为第二凸块,13为第二卡钩,14为第二夹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一种新型瓦碌,瓦碌安装在街码,瓦碌包括瓦碌主体、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结构相同,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均和瓦碌主体转动连接;瓦碌主体设有低压导线固定槽和街码连接槽,第一夹持部件对应街码连接槽设置,第一夹持部件和街码连接槽围成街码安装部,街码安装部和街码的钢柱连接;第二夹持部件对应低压导线固定槽设置,第二夹持部件和低压导线固定槽围成低压导线固定安装部。
25.第一夹持部件设有纵向凹槽;瓦碌主体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夹持部件设有第一卡钩;第一夹持部件具有固定状态和活动状态,第一夹持部件在固定状态时,街码连接槽和纵向凹槽围成街码安装部,第一卡钩扣合第一凸块,街码安装部和街码的钢柱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件在活动状态时,第一夹持部件相对于瓦碌主体转动。
26.街码连接槽和纵向凹槽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结构,街码安装部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本实施例中,街码连接槽和纵向凹槽的横截面还可以是矩形,梯形等等,街码安装部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六边形等等。
27.第一卡钩位于第一夹持部件的外端,第一卡钩的内侧为向第一夹持部件内下方倾斜的斜面,第一凸块的外侧为向瓦碌主体外上方倾斜的斜面,第一卡钩的内侧和第一凸块的外侧配合固定第一夹持部件。
28.第一夹持部件通过纵向转动轴和瓦碌主体转动连接。
29.第一夹持部件位于瓦碌主体的侧面,第二夹持部件位于瓦碌主体的顶端。
30.第二夹持部件设有横向凹槽,瓦碌主体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夹持部件设有第二卡钩;第二夹持部件具有固定状态和活动状态,第二夹持部件在固定状态时,横向凹槽和低压导线固定槽围成低压导线固定安装部,第二卡钩扣合第二凸块;第二夹持部件在活动状态时,第二夹持部件相对于瓦碌主体转动。
31.横向凹槽的内侧设有水平槽垫。起到固定低压导线而不损伤低压导线的作用。
32.低压导线固定槽束缚低压导线,起到固定低压导线而不损伤低压导线的作用。
33.第二夹持部件通过横向转动轴和瓦碌主体转动连接。
34.瓦碌主体采用塑料或金属制备。
35.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部件以纵向转动轴为转动点绕瓦碌转动,街码安装部为圆形通孔,可以套在街码的钢柱外侧,绕街码的钢柱转动。
36.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瓦碌,瓦碌安装在街码,其特征在于:瓦碌包括瓦碌主体、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结构相同,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均和瓦碌主体转动连接;瓦碌主体设有低压导线固定槽和街码连接槽,第一夹持部件对应街码连接槽设置,第一夹持部件和街码连接槽围成街码安装部,街码安装部和街码的钢柱连接;第二夹持部件对应低压导线固定槽设置,第二夹持部件和低压导线固定槽围成低压导线固定安装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瓦碌,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部件设有纵向凹槽;瓦碌主体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夹持部件设有第一卡钩;第一夹持部件具有固定状态和活动状态,第一夹持部件在固定状态时,街码连接槽和纵向凹槽围成街码安装部,第一卡钩扣合第一凸块,街码安装部和街码的钢柱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件在活动状态时,第一夹持部件相对于瓦碌主体转动。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瓦碌,其特征在于:街码连接槽和纵向凹槽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结构,街码安装部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瓦碌,其特征在于:第一卡钩位于第一夹持部件的外端,第一卡钩的内侧为向第一夹持部件内下方倾斜的斜面,第一凸块的外侧为向瓦碌主体外上方倾斜的斜面,第一卡钩的内侧和第一凸块的外侧配合固定第一夹持部件。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瓦碌,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部件通过纵向转动轴和瓦碌主体转动连接。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瓦碌,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部件位于瓦碌主体的侧面,第二夹持部件位于瓦碌主体的顶端。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瓦碌,其特征在于:第二夹持部件设有横向凹槽,瓦碌主体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夹持部件设有第二卡钩;第二夹持部件具有固定状态和活动状态,第二夹持部件在固定状态时,横向凹槽和低压导线固定槽围成低压导线固定安装部,第二卡钩扣合第二凸块;第二夹持部件在活动状态时,第二夹持部件相对于瓦碌主体转动。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瓦碌,其特征在于:横向凹槽的内侧设有水平槽垫。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瓦碌,其特征在于:第二夹持部件通过横向转动轴和瓦碌主体转动连接。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瓦碌,其特征在于:瓦碌主体采用塑料或金属制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瓦碌,瓦碌安装在街码,瓦碌包括瓦碌主体、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结构相同,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均和瓦碌主体转动连接;瓦碌主体设有低压导线固定槽和街码连接槽,第一夹持部件对应街码连接槽设置,第一夹持部件和街码连接槽围成街码安装部,街码安装部和街码的钢柱连接;第二夹持部件对应低压导线固定槽设置,第二夹持部件和低压导线固定槽围成低压导线固定安装部。本发明的瓦碌易于安装,节约安装时间,减少了安装瓦碌的工作人员高空作业时间,提高了安装瓦碌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李义新 陈泽雄 黎洪光 廖伟焱 陈文炜 陈威 林亚培 周仕杰 郭锡辉 彭灵利 张新民 江辉煌 宋书亮 罗楚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技术研发日:2022.06.17
技术公布日:2022/8/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