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减速机的高速端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8-25 02:55: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一种减速机的高速端结构,属于减速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减速器安装在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传统的减速器中,在减速器的高速端(输入端)一般采用油封作为密封件,而高速端由于转速较高,因此在高速端的油封处容易形成高温,对减速机的性能造成影响,同时长期工作后油封处容易出现磨损,同时会对密封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在减速机的高速端涉及一种能够避免产生高温以及降低因磨损而造成的密封效果下降的技术方案,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分别在外轴承和内轴承处分别形成的油路循环,利用流动的润滑油起到密封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油封进行密封时容易产生高温,以及因油封磨损而导致密封效果降低的减速机的高速端结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减速机的高速端结构,包括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内轴承和外轴承,输入伞齿轮轴依次从内轴承和外轴承中穿过,在轴承座的表面开设有进油口,进油口分别通过各自的油路连通至内轴承和外轴承处,在轴承座中还分别开设有与内轴承和外轴承连通的回油孔,润滑油分别经过内轴承的进油口和回油孔,在内轴承处形成润滑油的油路循环,润滑油分别经过外轴承的进油口和回油孔,在外轴承处形成润滑油的油路循环。
5.优选的,在所述轴承座的内外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安装凸台,内轴承和外轴承分别安装在内外两个凸台上,内轴承的外端位于轴承座的端口处,外轴承整体位于轴承座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的进油口包括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第一进油口径向进入轴承座与轴向设置在轴承座内的第一油路的一端口对接,第一油路的另一端延伸至外轴承处;第二进油口径向进入轴承座后与轴向设置在轴承座内的第二油路的一端对接,第二油路的另一端延伸至内轴承处。
7.优选的,在所述轴承座的内壁上突出的设置有轴承座挡台,轴承座挡台将内轴承和外轴承之间的空间间隔形成两个彼此连通的腔室:位于内轴承外侧的第一内油腔和位于外轴承内侧的第二内油腔。
8.优选的,在所述内轴承和外轴承之间还设置有轴承隔套,轴承隔套套装在输入伞齿轮轴的外圈,轴承座挡台位于轴承隔套的中部,轴承座挡台与轴承隔套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连通第一内油腔和第二内油腔的间隙。
9.优选的,在所述外轴承的外侧设置有套装在输入伞齿轮轴外圈的挡油环的外端口
出设置有压盖,压盖的内端轴向进入轴承座的内部,并在轴承座内与挡油环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外油腔。
10.优选的,在外轴承外侧还设置有调整套,调整套与外轴承外端的外圈接触,调整套同时位于挡油环的外圈,并与挡油环之间间隔形成连通外轴承和第一外油腔的通道。
11.优选的,在所述挡油环的外圈由内而外依次向外突出的设置有两个挡油圈:内挡油圈和外挡油圈,在压盖的内圈还向内突出的设置有挡油圈,挡油环的外挡油圈与位于压盖内圈挡油圈的内侧,并与位于压盖内圈内的侧挡油圈径向交错,压盖内圈的挡油圈、挡油环的外表面以及压套的内表面包围形成位于第一外油腔外侧的第二外油腔。
12.优选的,回油孔包括开设在轴承座表面的第一回油孔、第二回油孔以及第三回油孔,第一回油孔自轴承座的表面径向与外轴承连通;第二回油孔内端与第一外油腔连通,其外端径向穿过压盖和轴承座后自轴承座的侧部引出;第三回油孔自压盖的外端面轴向穿过压盖后与第二回油孔连通,第三回油孔同时径向穿过压套与第二外油腔连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4.在本减速机的高速端结构中,利用外轴承和内轴承处分别形成的润滑油流通通道,在满足对外轴承和内轴承润滑的的同时,利用流动的润滑油起到密封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油封进行密封时容易产生高温,以及因油封磨损而导致密封效果降低的弊端。
15.内轴承采用nu轴承,外轴承采用配对圆锥滚子轴承。在工作时,由nu轴承只承受径向力,不承受轴向力,配对圆锥滚子轴承则承受较小径向力和全部轴向力,因此使得内轴承和外轴承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16.图1为立磨减速机高速端剖视图。
17.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18.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9.其中:1、输入伞齿轮轴
ꢀꢀ
2、内轴承
ꢀꢀ
3、轴承座
ꢀꢀ
4、第一内油腔
ꢀꢀ
5、轴承隔套
ꢀꢀ
6、第二内油腔
ꢀꢀ
7、外轴承
ꢀꢀ
8、第一油路
ꢀꢀ
9、第一进油口
ꢀꢀ
10、第一外油腔
ꢀꢀ
11、压盖
ꢀꢀ
12、压套
ꢀꢀ
13、止动螺母
ꢀꢀ
14、第二外油腔
ꢀꢀ
15、挡油环
ꢀꢀ
16、调整套
ꢀꢀ
17、第二进油口
ꢀꢀ
18、第二油路
ꢀꢀ
19、轴承座挡台
ꢀꢀ
20、挡油板
ꢀꢀ
21、第一回油孔
ꢀꢀ
22、第二回油孔
ꢀꢀ
23、第三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2所示,一种减速机的高速端结构,包括轴承座3,轴承座3内部设置有内外贯通的内腔。在轴承座3内外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安装凸台,在内外两个凸台上分别装配有内轴承2和外轴承7,其中内轴承2的外端位于轴承座3的内端口处,外轴承7整体位于轴承座7的内部。其中内轴承2采用本领域常见的nu轴承,外轴承7采用本领域常见的配对圆锥滚子轴承。在工作时,由nu轴承只承受径向力,不承受轴向力,配对圆锥滚子轴承则承受较小径向力和全部轴向力,因此使得内轴承2和外轴承7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22.输入伞齿轮轴1由内而外从轴承座3的内腔中穿过,内轴承2和外轴承7同时套装在
输入伞齿轮轴1的外圈,输入伞齿轮轴1的外端突出于轴承座3的外端口,并与外部的原动机(如驱动电机)相连,输入伞齿轮轴1内端的伞齿轮在减速机的内部与相对应的齿轮啮合。
23.在内轴承2和外轴承7之间还设置有轴承隔套5,轴承隔套5同时套装在输入伞齿轮轴1的外圈。在轴承座3的内壁上突出的设置有轴承座挡台19,轴承座挡台19位于轴承隔套5的中部,并与轴承隔套5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轴承座挡台19将内轴承2和外轴承7之间的空间间隔形成两个彼此连通的腔室:位于内轴承2外侧的第一内油腔4和位于外轴承7内侧的第二内油腔6。
24.在外轴承7的外侧设置有挡油环15,挡油环15套装在输入伞齿轮轴1的外圈,挡油环15的内端与外轴承7外端的内圈接触,在外轴承7外侧还设置有调整套16,调整套16与外轴承7外端的外圈接触。在轴承座3的外端口出设置有压盖11,压盖11的内端轴向进入轴承座3的内部,并与调整套16的外端面接触。在压盖11的外圈还设置有压套12,压套12套装在输入伞齿轮轴1的外圈,压套12的内端的内圈和外圈分别卡在挡油环15和压盖11的外端面处,并通过套设在压套12外侧的止动垫片和止动螺母13,将压套12进行轴向固定。
25.上述压盖11的内端进入轴承座3内之后,在轴承座3内与挡油环15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外油腔10,调整套16同时位于挡油环15的外圈,并与挡油环15之间间隔形成连通外轴承7和第一外油腔10的通道。
26.在挡油环15的外圈由内而外依次向外突出的设置有两个挡油圈:内挡油圈和外挡油圈,其中内挡油圈位于第一外油腔10内。在压盖11的内圈还向内突出的设置有挡油圈,结合图3,挡油环15的外挡油圈与位于压盖11内圈挡油圈的内侧,并与位于压盖11内圈内的侧挡油圈径向交错。在第一外油腔10的外侧,由压盖11内圈的挡油圈、挡油环15的外表面以及压套12的内表面包围形成第二外油腔14。
27.在轴承座3外侧的表面突出的设置有第一进油口9,第一进油口9径向进入轴承座3的内壁后与轴向设置在轴承座3内壁中的第一油路8的外端口对接,第一油路8 轴向延伸至外轴承7的外圈,然后径向弯曲延伸至外轴承7的外圈。在轴承座3外侧的表面突出的设置有与第一进油口9对称的第二进油口17,第二进油口17径向进入轴承座3的内壁后与轴向设置在轴承座3内壁中的第二油路18的外端口对接,第二油路18 轴向延伸至第一内油腔4的外圈,然后径向弯曲延伸与第一内油腔4连通,并通过第一内油腔4与内轴承2的连通。
28.在轴承座3的表面还开设有多个回油孔:第一回油孔21、第二回油孔22以及第三回油孔23。第一回油孔21自轴承座3的表面径向与第二内油腔6连通;第二回油孔22内端与第一外油腔10连通,其外端径向穿过压盖11和轴承座3后自轴承座3的侧部引出;第三回油孔23自压盖11的外端面轴向穿过压盖11后与第二回油孔22连通,第三回油孔23同时径向穿过压盖11与第二外油腔14连通。
29.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30.输入伞齿轮轴1在外部原动机的带动下转动,此时通过第一进油口9和第二进油口17分别注入润滑油,自第一进油口9进入的润滑油经过第一油路8对外轴承7进行润滑,自第二进油口17进入的润滑油经过第二油路18对内轴承2进行润滑。
31.在轴承座3的内端口处固定有环形的挡油板20,挡油板20将内轴承2挡在其内侧,内轴承2在转动时一部分润滑油被甩至挡油板20处,在挡油板20的作用下一部分润滑油被挡在内轴承2处,保证对内轴承2的润滑。另一部分润滑油被甩入第一内油腔4内,然后经过
轴承座挡台19进入第二内油腔6内,最后经由第一回油孔21流出,进行回流。
32.外轴承7在转动时,一部分润滑油被甩入第二内油腔6内,然后经由第一回油孔21流出,进行回流;另一部分润滑油被甩入第一外油腔10中,然后经过第二回流孔22流出,还有一少部分经过挡油环15内圈的外挡油圈以及压盖11内圈的挡油圈交错形成的间隙进入第二外油腔14中,然后经过第三回油孔23进入第二回油孔22内,形成回流。
33.在本减速机的高速端结构中,利用外轴承7和内轴承2处分别形成的润滑油流通通道,在满足对外轴承7和内轴承2润滑的的同时,利用流动的润滑油起到密封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油封进行密封时容易产生高温,以及因油封磨损而导致密封效果降低的弊端。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