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三代系统的通信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8-25 02:44: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北斗卫星三号短报文,北斗导航系统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三代系统的通信模组。


背景技术:

2.目前,通信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无线的方式、有线的方式。现在最主要的方式是网络运营商提供的3g网络、4g网络、5g网络。网络运营商的网络覆盖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覆盖,在一些极端的场景,网络就不能百分之百的覆盖,比如,在深山和高山,偏远地区还有距离陆地偏远的海上网路的覆盖就不是很全面,或者无信号的现象出现,导致和外界的通信和定位不是很方便。
3.现有相关技术中包括北斗二号模块,将天线接受到了北斗卫星信号变频转至中频信号,并对经变频的北斗卫星信号解析和解算。技术缺陷是发送的短报文的内容长度有限制不能发送图片。接受不到北斗三号的短报文和定位以及发送端的频段不能接受北三的。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三代系统的通信模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基于北斗卫星三代系统的通信模组,包括电源芯片,电源芯片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中央处理器分别与基带芯片、供电电路及usb接口连接;基带芯片与射频芯片连接,射频芯片与功放芯片连接,功放芯片与供电电路连接;usb接口与usb-hub连接。
8.进一步的,为了使供电电压5v转换成给基带芯片的1.1v电压,供电电路包括芯片u16、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40、电阻r56、电阻r57、电容c80、电容c81、vcc_in信号端、vcc_bb_3.3v信号端及vcc_bb_1.1v信号端;其中,芯片u16的第一端分别与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56的一端及电阻r57的一端连接,电阻r57的另一端与vcc_bb_3.3v信号端连接,电阻r56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6的第五端、第六端及第九端连接并接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6的第三端、芯片u16的第四端、电容c80的一端及vcc_in信号端连接,电容c8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6的第八端分别与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电容c81的一端及vcc_bb_1.1v信号端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0的一端及芯片u16的第七端连接,电阻r4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芯片u16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81的另一端接地;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为1.1v。
9.进一步的,为了接收到卫星信号,经过芯片u24处理后发送给芯片u75进行处理解析,射频芯片的电路包括芯片u24、电感l5、电感l6、电感l7、电容c97、电容c98、电容c99、电容c100、电容c101、电容c102、电容c103、电容c104,电容c105,电容c106、电容c107、电容c109、电容c110、电容c111、电容c112、电容c113、电容c114、电容c115、电容c116、电容c117、
避雷器lb15、避雷器lb16、避雷器lb17、避雷器lb18及避雷器lb19;其中,芯片u24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感l6及电感l7的一端连接,电感l7的另一端与电容c104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电容c10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6的另一端及电容c101连接,芯片u24的第三端与电容c105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四端与电容c107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五端分别与电容c109的一端及避雷器lb17的一端连接,电容c10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7的另一端及电容c109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避雷器lb17的另一端与避雷器lb18的一端连接,避雷器lb18的另一端分别有芯片u24的第七端及电容c112的一端连接,电容c11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4的第六端与电容c113连接;芯片u24的第十端与电容c114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十一端与电容c115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十二端分别与电容c116的一端及避雷器lb19连接,芯片u24的第十三端与电容c117的一端连接,电容c1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6的一端、电容c115的一端及电容c114的一端连接并接地;芯片u24的第十九端分别与电容c111的一端及避雷器lb16连接,芯片u24的第二十端与电容c110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二十二端与电容c106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二十三端与电容c103的一端连接,电容c10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6的另一端、电容c110的另一端及电容c11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芯片u24的第二十四端与电感l5的一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电容c102连接;芯片u24的第二十五端分别与电容c100的一端及避雷器lb15连接,芯片u24的第三十端与电容c99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三十一端与电容c98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三十二端与电容c97的一端连接,电容c97的另一端与电容c98的另一端、电容c99的另一端、电容c100的另一端及芯片u24的第三十三端连接并接地。
10.进一步的,为了收到芯片u24的信号,基带芯片处理好后再通过rxd0、txd0、rxd1、txd1通信端口与外界通信,基带芯片的电路包括芯片u75、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61及电阻r62;其中,芯片u75的第六十九端与电阻r62的一端连接,芯片u75的第七十端与电阻r61的一端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及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芯片u75的第六十七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芯片u75的第六十八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62的另一端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基带芯片收到发送指令后,通过射频芯片加密转码,在给功放芯片发送给卫星。发送的短报文的内容长度无限制且能够发送图片,可以接受北斗三号的短报文和定位以及发送端的频段能接受北斗卫星三号。通过设置射频芯片,从而接收到卫星信号,经过芯片u24处理后发送给芯片u75进行处理解析;通过设置基带芯片,从而可以收到芯片u24的信号,基带芯片处理好后再通过rxd0、txd0、rxd1、txd1通信端口与外界通信。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三代系统的通信模组的模块框
图;
1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三代系统的通信模组中供电电路的电路图;
1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三代系统的通信模组中射频芯片的电路图;
1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北斗卫星三代系统的通信模组中基带芯片的电路图。
17.图中:
18.1、电源芯片;2、中央处理器;3、基带芯片;4、供电电路;5、usb接口;6、射频芯片;7、功放芯片;8、usb-hub。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三代系统的通信模组。
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北斗卫星三代系统的通信模组,包括电源芯片1,电源芯片1与中央处理器2连接,中央处理器2分别与基带芯片3、供电电路4及usb接口5连接;基带芯片3与射频芯片6连接,射频芯片6与功放芯片7连接,功放芯片7与供电电路4连接;usb接口5与usb-hub8连接。
22.借助于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基带芯片3收到发送指令后,通过射频芯片6加密转码,在给功放芯片7发送给卫星。发送的短报文的内容长度无限制且能够发送图片,可以接受北斗三号的短报文和定位以及发送端的频段能接受北斗卫星三号。
23.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供电电路4来说,供电电路4包括芯片u16、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40、电阻r56、电阻r57、电容c80、电容c81、vcc_in信号端、vcc_bb_3.3v信号端及vcc_bb_1.1v信号端;其中,芯片u16的第一端分别与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56的一端及电阻r57的一端连接,电阻r57的另一端与vcc_bb_3.3v信号端连接,电阻r56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6的第五端、第六端及第九端连接并接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6的第三端、芯片u16的第四端、电容c80的一端及vcc_in信号端连接,电容c8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6的第八端分别与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电容c81的一端及vcc_bb_1.1v信号端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0的一端及芯片u16的第七端连接,电阻r40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7的另一端与芯片u16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81的另一端接地;供电电路6的输出电压为1.1v,从而使供电电压5v转换成给基带芯片5的1.1v电压。
24.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射频芯片6来说,射频芯片6的电路包括芯片u24、电感l5、电感l6、电感l7、电容c97、电容c98、电容c99、电容c100、电容c101、电容c102、电容c103、电容c104,电容c105,电容c106、电容c107、电容c109、电容c110、电容c111、电容c112、电容c113、电容c114、电容c115、电容c116、电容c117、避雷器lb15、避雷器lb16、
避雷器lb17、避雷器lb18及避雷器lb19;其中,芯片u24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感l6及电感l7的一端连接,电感l7的另一端与电容c104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电容c10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6的另一端及电容c101连接,芯片u24的第三端与电容c105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四端与电容c107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五端分别与电容c109的一端及避雷器lb17的一端连接,电容c10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7的另一端及电容c109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避雷器lb17的另一端与避雷器lb18的一端连接,避雷器lb18的另一端分别有芯片u24的第七端及电容c112的一端连接,电容c11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4的第六端与电容c113连接;芯片u24的第十端与电容c114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十一端与电容c115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十二端分别与电容c116的一端及避雷器lb19连接,芯片u24的第十三端与电容c117的一端连接,电容c1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6的一端、电容c115的一端及电容c114的一端连接并接地;芯片u24的第十九端分别与电容c111的一端及避雷器lb16连接,芯片u24的第二十端与电容c110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二十二端与电容c106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二十三端与电容c103的一端连接,电容c10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6的另一端、电容c110的另一端及电容c111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芯片u24的第二十四端与电感l5的一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电容c102连接;芯片u24的第二十五端分别与电容c100的一端及避雷器lb15连接,芯片u24的第三十端与电容c99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三十一端与电容c98的一端连接,芯片u24的第三十二端与电容c97的一端连接,电容c97的另一端与电容c98的另一端、电容c99的另一端、电容c100的另一端及芯片u24的第三十三端连接并接地,从而接收到卫星信号,经过芯片u24处理后发送给芯片u75进行处理解析。
25.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基带芯片3来说,基带芯片3的电路包括芯片u75、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61及电阻r62;其中,芯片u75的第六十九端与电阻r62的一端连接,芯片u75的第七十端与电阻r61的一端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及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芯片u75的第六十七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芯片u75的第六十八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62的另一端连接,从而收到芯片u24的信号,基带芯片5处理好后再通过rxd0、txd0、rxd1、txd1通信端口与外界通信。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尺寸是30mm*35mm*3.5mm的北斗三号模块,接受北斗三号短报文和北斗三号数据、定位。可以查看北斗三号s2c信号接收通道接收到最大的通道是21个,在专用段24kbps信息帧是≤-123.8dbm的接收灵敏度/在专用段16kbps信息帧是≤-127.5dbm的接受零度/在专用段8kbps信息帧是≤-130.0dbm的接收灵敏度,还可以支持北斗的lf1/lf2的发射l站频点。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基带芯片3收到发送指令后,通过射频芯片6加密转码,在给功放芯片7发送给卫星。发送的短报文的内容长度无限制且能够发送图片,可以接受北斗三号的短报文和定位以及发送端的频段能接受北斗卫星三号。通过设置射频芯片6,从而接收到卫星信号,经过芯片u24处理后发送给芯片u75进行处理解析;通过设置基带芯片3,从而可以收到芯片u24的信号,基带芯片3处理好后再通过rxd0、txd0、rxd1、txd1通信端口与外界通信。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