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自动智能升降雾桩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7:47: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自动智能升降雾桩。


背景技术:

2.目前喷雾设备结构庞大复杂,颗粒过大,降尘效果差,能耗高,耗水量高、安装和使用不方便。行业内多采用单流体、双流体的原理进行喷雾降尘。
3.目前厂区或者城市的道路两旁都布置有喷雾设备。如果道路上面需要降尘的话,则需要通过洒水车或者固定在道路两旁的喷雾设备进行降尘。而现有的雾桩喷雾设备大多是固定不动,或者最多实现左右摇摆,雾桩的降尘更趋向于远距离降尘,对于近距离降尘存在一定盲区,特别是当车辆行进到靠近雾桩时,喷雾更是无法覆盖到雾桩下方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升降雾桩,将雾桩设置为可自动升降式,进而实现全自动智能喷雾。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升降雾桩,包括立柱、雾桩机头、升降机构与驱动机构,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立柱的侧部设有沿竖向的滑槽;
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螺杆、升降螺母与雾桩连接板,所述升降螺杆沿竖向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柱内,所述升降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升降螺杆上;
7.所述雾桩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设在所述升降螺母上,另一端穿过所述滑槽后位于所述立柱外且与所述雾桩机头固定相连;
8.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设在所述立柱的顶部或底部,且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螺杆传动相连。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雾桩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竖向固定设在所述立柱内;
10.所述雾桩连接板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与所述导向杆滑动相连。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导向杆对称设在所述升降螺杆两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雾桩还包括供水机构,所述供水机构包括供水硬管与供水软管;
13.所述供水硬管沿竖向固定设在所述立柱内,所述供水软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水硬管的顶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雾桩机头相连并跟随所述雾桩机头升降。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柱内还设有拖链,所述拖链的一端固定设在所述立柱内,另一端与所述雾桩连接板相连;
15.所述拖链套在所述供水软管上,以保证所述供水软管能跟随所述雾桩机头按照既定轨迹升降。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柱内还设有拖链导向机构,拖链导向机构包括两个沿竖向设在所述立柱内的拖链导向槽;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物理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9.如图1-9所示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智能升降雾桩,其主要包括立柱1、雾桩机头2、升降机构与驱动机构3。立柱1为中空的圆管结构,采用碳钢或者不锈钢材质,立柱1 底端设有底板101。立柱1底部的侧壁与底板101通过三角筋板102相连,底板101上则具有固定孔105,用于将立柱1固定在底面或安装平台上。其中,底板101上具有与立柱1内部连通的通孔103,用于布置水管与电路。
40.本实施例中,立柱1的侧部设有沿竖向的滑槽104。升降机构则包括升降螺杆4、升降螺母5与雾桩连接板6,升降螺杆4沿竖向转动连接在立柱1内,升降螺母5螺纹连接在升降螺杆4上。雾桩连接板6的一端固定设在升降螺母5上,另一端穿过滑槽104后位于立柱 1外且与雾桩机头2固定相连。驱动机构3固定设在立柱1的顶部或底部,且驱动机构3与升降螺杆4传动相连。在驱动机构3的驱动下使得升降螺杆4旋转,进而使得升降螺母5沿着升降螺杆4在竖向上作升降运动,进而带动雾桩机头2升降。其中,雾桩机头2上具有喷嘴201,进而可升降喷雾除尘,至于雾桩机头2的具体实施结构与现有的固定式雾桩机头2 相同,既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旋转式的,本实施例中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41.本实施例通过在立柱1内设置升降机构与驱动机构3,进而将雾桩设置可自动升降式,当有人或者车辆经过时,能够实时调整雾桩喷雾的高度,以此保证喷雾降尘的覆盖面积,进而实现全自动智能喷雾,既能够起到降尘的作用,还能有一定降温加湿的效果。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4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雾桩还包括导向杆7,导向杆7沿竖向固定设在立柱1内。雾桩连接板6套设在导向杆7上且与导向杆7滑动相连。其中优选地,导向杆7 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导向杆7对称设在升降螺杆4两侧。雾桩连接板6上设置有与两个导向杆7对应的导向部601,导向部601的一端与雾桩连接板6的端部固定相连,另一端则滑动套设在对应的导向杆7上,进而可以控制雾桩连接板6以及雾桩机头2在上下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以此保证雾桩机头2的上下升降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
4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雾桩还包括供水机构,供水机构包括供水
硬管8 与供水软管9。具体地,供水硬管8沿竖向固定设在立柱1内,且供水硬管8的底端位于立柱1的底端,且通过底板101上的通孔103与外部供水管路连通,供水硬管8的顶端则位于立柱1内靠近立柱1顶端的位置,供水软管9的一端通过管接头与供水硬管8的顶端连通且保持静止不动,另一端则与雾桩连接板6以及雾桩机头2相连并跟随雾桩机头2升降。其中优选地,立柱1内还设有拖链10,拖链10的一端固定设在立柱1内,另一端与雾桩连接板 6相连,拖链10套在供水软管9上,以保证供水软管9能跟随雾桩机头2按照既定轨迹升降。
44.进一步优选地,立柱1内还设有拖链导向机构。具体地,拖链导向机构包括两个沿竖向设在立柱1内的拖链导向槽11,两个拖链导向槽11相对设置且之间具有间隔,拖链10的一部分位于其中一个拖链导向槽11,拖链10的另一部分位于另一个拖链导向槽11内,进而以保证拖链10的运动轨迹不会发生偏移。
45.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固定设在立柱1内部底端的伺服电机,能够实现精准控制。立柱1内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有限位机构12,两个限位机构12均位于雾桩连接板6的升降路径上。具体地,限位结构可以采用固定设在立柱1的挡板,也可以选择采用触点开关。若选择触点开关作为限位机构12,则触点开关与伺服电机电连接,当雾桩连接板6在升降过程中触发触点开关,则立即控制伺服电机停止运行,防止雾桩连接板6冲出设计极限位置,保证雾桩正常运行。
46.本实施例中,立柱1内靠近顶端或底端的位置设有原点复位机构13,原点复位机构13 与驱动机构3电连接,雾桩连接板6上设置有原点触发部602,用于反馈雾桩机头2运动定位误差。因为升降机构在长期上下运动过程中,会存在运动偏差。当雾桩在上下运动过程中,雾桩连接板6上的原点触发部602会触发到原点复位机构13,进而能够反馈至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及时将误差及时消除掉,进而实现精准控制。其中,原点复位技术是伺服电机应用领域的常规技术,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47.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立柱1的顶端设有摄像头14,通过双目摄像头14实现机器视觉技术,可以识别车辆通过雾桩时的粉尘浓度区间,同时也可识别是人还是车辆通过,还可追踪车辆或人的运动速度,将其识别和追踪到的信息反馈到伺服电机的控制器15,并通过控制器15控制升降机的上下运动位置和雾桩机头2喷雾,以此实现智能升降喷雾。其中,通过机器视觉实现粉尘的定位具体可采用专利cn 111781113b、cn111530203b等公开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对其赘述。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