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菜籽免耕播种机

2022-08-24 12:59: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菜籽的播种机,具体是一种集免耕带旋、播种、施肥功能于一体的油菜籽免耕条播机。


背景技术:

2.油菜籽因其粒径细小、质量轻等特性,较难有匹配、合理的播种器械。长期以来,油菜直播以土壤耕作后人工撒播为主。
3.油菜直播的耕作方式,需要翻地、施肥、撒播种籽、耕种、耙地等作业过程。一方面,其存在作业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二方面,容易将油菜籽埋入土壤过深,影响出苗率和长势。三方面,这种作业方式会对田间土壤形成过多的踏压和翻土,对土壤造成侵蚀,不利于保墒。这直接影响了油菜的品质和产量。
4.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油菜籽播种施肥机”(公开号cn 2867818y,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的技术。该技术集开沟、播种、施肥功能于一体,有利于油菜籽播种作业通过机械化高效实现。然而,该技术对油菜籽的播种是将施肥、播种与开沟同步化。如此,一方面,所排肥料和油菜籽在土壤内过于集中排布,容易使肥料对油菜籽损伤或烧死,影响出苗率和长势。二方面,开沟埋入土壤中的油菜籽过深,亦会影响出苗率和长势。三方面不利于保墒。
5.免耕条播机是代替人工劳作并将免耕带旋(即仅对播种带进行旋耕,播种带之间的区域保持免耕状态)、播种、施肥等步骤一步完成的农用器械,其对田间土壤的耕作相对较少,具有作业高效、播种规范、肥料与种子相对分散隔开、有效防止土壤被侵蚀、保墒等技术优势,在小麦的播种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基于油菜籽的属性,无法简单的借用小麦的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
6.针对于免耕条播机的技术优势,如何将其应用于油菜籽的播种作业,农机行业开展了长期研究,各种研究成果屡见公开报道,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名称为“配备开挖厢沟功能的油菜免耕精量播种施肥机”(公开号cn 201219365y,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的技术。该技术不仅成型结构复杂,而且将排种软管与开沟器的上部连接,通过开沟器代替排种软管进行排种,如此会使开沟埋入土壤中的油菜籽过深,影响出苗率和长势,亦不利于保墒。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油菜籽的特殊性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免耕带旋、播种、施肥功能于一体,所排肥料与油菜籽在土壤内相对分散隔开,避免油菜籽在土壤内埋入过深的油菜籽免耕播种机。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菜籽免耕播种机,所述播种机包括:
[0009]-机架,所述机架拖挂在动力设备上;
[0010]-旋耕机构,所述旋耕机构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下部;
[0011]-地轮机构,所述地轮机构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下部,且处在所述旋耕机构的后侧,所述地轮机构与所述旋耕机构之间设置有自然下垂的挡土隔帘;
[0012]-施肥机构,所述施肥机构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上部,所述施肥机构的排肥管向下延伸于所述旋耕机构的前侧处,与所述旋耕机构的旋耕刀具相对应;
[0013]-播籽机构,所述播籽机构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上部,且处在所述施肥机构的后侧,所述播籽机构的排籽管向下延伸于所述旋耕机构的后侧处,与所述旋耕机构的旋耕刀具相对应,由所述挡土隔帘将所述排籽管与所述旋耕机构分隔开;
[0014]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以链条传动方式将所述地轮机构的转轴二,分别与所述施肥机构的转轴三和所述播籽机构的转轴四连接。
[0015]
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油菜籽的特殊性,以集免耕带旋、播种、施肥功能于一体的免耕条播机为基础,形成针对于油菜籽的免耕播种机。
[0016]
在上述技术措施中,其集免耕带旋、播种、施肥功能于一体,有利于高效、规范的完成播种作业,同时对土壤的侵蚀少,有利于保墒。
[0017]
在上述技术措施中,将施肥机构的排肥管排布于旋耕机构的前侧,将播籽机构的排籽管排布于旋耕机构的后侧,使排出的肥料被旋耕机构打散埋入土壤中,使排出的油菜籽落入旋松土壤的浅表层中,从而将肥料与油菜籽在土壤中相对分散隔开,同时避免油菜籽在土壤内埋入过深。
[0018]
在上述技术措施中,通过挡土隔帘将旋耕机构与排籽管相对分隔开,挡土隔帘对旋耕机构旋起的后泄土壤形成有效阻挡,避免后泄的大量土壤集中覆盖于后侧已播种的油菜籽及油菜籽所覆土壤上,仅允许少量的后泄土壤分散覆盖于后侧已播种的油菜籽上,可靠地避免了油菜籽在土壤内埋入过深。如此,所播种油菜籽在土壤内的深度相对均匀,出苗率高,长势好。
[0019]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播种机还包括有耙地机构,所述耙地机构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下部,且处在所述地轮机构的后侧,所述耙地机构的柔性下摆自然下垂延伸。该技术措施使免耕播种机增加一项耙地功能,即免耕播种机集免耕带旋、播种、施肥、耙地功能于一体,在播种作业时,耙地机构的下摆对播种好的田间土壤进行收尾作业-即对土表进行相对的耙地磨平。一方面,会对田间土块形成磨碎、细化效果。二方面,有利于田间土表的平整化、规范化。三方面,能够对已播种好的油菜籽进行相对均匀、少量的覆土,使油菜籽所处土壤环境保墒。四方面,有利于对田间存在的作物残茬进行铺平,使铺平的残茬对已播种好的油菜籽进行相对均匀的覆盖,进而有利于油菜籽所处土壤环境保墒。
[0020]
进一步的,所述耙地机构为锁链结构,主要由连接主链、支撑杆、连接副链和耙地横链组成;
[0021]
所述连接主链为锁链结构的至少两组,这些连接主链的上端按照左右位间距连接于机架的横宽方向上,下端自然下垂延伸;
[0022]
所述支撑杆对应于播种宽幅,横向连接于各连接主链上;
[0023]
所述连接副链为锁链结构的多组,这些连接副链的上端按照左右位间距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下端自然下垂延伸;
[0024]
所述耙地横链为锁链结构的多组,这些耙地横链按照上下位间距连接于各连接主
链和各连接副链的中下部。
[0025]
上述技术措施的耙地机构结构简单,实用性好,在播种作业过程中,通过连接主链、连接副链和耙地横链组成的链式下摆,在田间土壤表面进行拖动位移时,能够对田间土块形成较好的磨碎效果,对土表和残茬的耙平效果好,能够对田间土壤表层形成一定的压实效果,但同时又避免对田间土表形成过度压实。
[0026]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播籽机构的排籽管尾端位置高于所述挡土隔帘的底沿。该技术措施有效提高了旋耕机构与排籽管之间相对分隔开的可靠性,从而使挡土隔帘对旋耕机构旋起的后泄土壤进一步形成可靠地阻挡,特别是防止土块等过于集中在一起的土壤对后侧已播种的油菜籽形成覆盖,仅允许少量的后泄浮土覆盖于后侧已播种的油菜籽上,可靠地避免了油菜籽在土壤内埋入过深。
[0027]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播籽机构主要由转轴四、排籽器、籽种盒和排籽管组成;
[0028]
所述转轴四可旋转的横向连接于机架上,所述转轴四的一端端部通过齿轮与传动机构的对应链条相啮合;
[0029]
所述排籽器穿装排布于所述转轴四的横向对应位置,所述排籽器的导籽盒,相对于所述转轴四在机架上固定连接;
[0030]
所述排籽器的排籽辊,在所述导籽盒内轴向套装于所述转轴四上,与所述转轴四同步旋转;
[0031]
所述籽种盒的底部连接于所述排籽器的导籽盒上部,所述籽种盒用作盛装油菜籽;
[0032]
所述排籽管的上部连接于所述排籽器的导籽盒下部。
[0033]
进一步的,所述排籽辊的环周间距排布有多个籽穴;
[0034]
每一个籽穴在所述排籽辊上以球面内凹结构成型,所述籽穴的直径<油菜籽粒径的四倍、且>油菜籽粒径的一倍。
[0035]
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油菜籽的属性,能够形成控制有序的精量播种,播种规范。
[0036]
进一步的,所述籽种盒的底部,连接有延伸进所述导籽盒内、且与所述排籽辊接触配合的挡籽毛刷。该技术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对油菜籽的精量播种进行控制,使排籽辊基本按照设计要求的数量排出油菜籽。二方面在精量播种的控制过程中,有效避免了被阻挡的油菜籽在排籽辊处被夹碎,对排籽辊处堆积而“自动排队”的油菜籽形成良好的保护效果。
[0037]
进一步的,所述籽种盒的底部,设置有用作清空所述籽种盒内所盛装油菜籽的清籽孔,所述清籽孔上连接有可拆卸的堵头。该技术措施有利于籽种盒清空操作,使籽种盒的清空操作过程简单化、轻松化。
[0038]
再进一步的,所述籽种盒为透明结构。该技术措施有利于直观察看籽种盒内的油菜籽盛装量。
[0039]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播籽机构为串联排布于同一根转轴四上、且保持间距相对独立排布的多个。该技术措施针对于油菜籽粒径细小,以及较小体积容量的油菜籽在精量播种时能够实现较大田间面积种植的特性,使各个播籽机构保持相对独立化,每个播籽机构的籽种盒内所盛装的较小体积容量的油菜籽,满足了当前播种用量的需求,同时有效确保了盛装在各个籽种盒内的油菜籽保持相对集中,从而在排籽器的旋转过程中有利于油菜籽在重力作用下
ꢀ“
自动排队”外排。
[004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油菜籽的特殊性,以集免耕带旋、播种、施肥功能于一体的免耕条播机为基础,形成针对于油菜籽的免耕播种机,其成型结构简单。
[0041]
在上述技术措施中,其集免耕带旋、播种、施肥、耙地功能于一体,有利于高效、规范的完成播种作业,同时对土壤的侵蚀少,有利于保墒。
[0042]
在上述技术措施中,将施肥机构的排肥管排布于旋耕机构的前侧,将播籽机构的排籽管排布于旋耕机构的后侧,使排出的肥料被旋耕机构打散埋入土壤中,使排出的油菜籽落入旋松土壤的浅表层中,从而将肥料与油菜籽在土壤中相对分散隔开,同时避免油菜籽在土壤内埋入过深。
[0043]
在上述技术措施中,通过挡土隔帘将旋耕机构与排籽管相对分隔开,挡土隔帘对旋耕机构旋起的后泄土壤形成有效阻挡,避免后泄的大量土壤覆盖于后侧已播种的油菜籽及油菜籽所覆土壤上,仅允许少量的后泄土壤覆盖于后侧已播种的油菜籽上,可靠地避免了油菜籽在土壤内埋入过深。如此,所播种油菜籽在土壤内的深度相对均匀,出苗率高,长势好。
附图说明
[004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5]
图2为图1中的a-a视图。
[0046]
图3为图2中的局部b处的放大图。
[0047]
图中代号含义:1—机架;11—牵引平台;12—拖挂接头;2—旋耕机构;21—转轴一;22—旋耕刀具;3—地轮机构;31—转轴二;32—端盘;33—齿形凸轮;4—挡土隔帘;5—耙地机构;51—连接主链;52—支撑杆;53—连接副链;54—耙地横链;6—施肥机构;61—肥料箱;62—排肥器;63—转轴三;64—排肥管;7—播籽机构;71—籽种盒;711—挡籽毛刷;712—刷柄;713—清籽孔;714—堵头;72—排籽器;721—导籽盒;722—排籽辊;723—籽穴;73—转轴四;74—排籽管;8—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菜籽的播种机,具体是一种集免耕带旋、播种、施肥、耙地功能于一体的油菜籽免耕条播机,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0049]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实用新型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0050]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旋耕机构2、地轮机构3、耙地机构5、施肥机构6、播籽机构7和传动机构8。
[0051]
其中,机架1主要由两侧边挡、以及连接在两侧边挡之间的牵引平台11组成。
[0052]
具体的,两侧边挡在左右横向上间距排布,每一侧的排布朝向顺着前后纵向。两侧边挡的间隔距离对应于设计要求的播种宽幅。
[0053]
牵引平台11横向连接在两侧边挡之间,与两侧边挡形成横卧状的工字型结构。在
机架1的牵引平台11上,固定连接有向前延伸的拖挂接头12。机架1通过拖挂接头12与农用机动车-例如拖拉机后侧连接,由农用机动车产生行走的驱动力。
[0054]
旋耕机构2主要由转轴一21和多组旋耕刀具22组成。
[0055]
具体的,转轴一2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组件安装于机架1底部的两侧边挡上,处在机架1的底部前侧处,在外力的驱动之下,转轴一21在机架1的底部可旋转。
[0056]
多组旋耕刀具22沿着转轴一21的长度方向,以基本等间距方式排布于转轴一21上。每一组旋耕刀具22主要由周向均匀排布的3~4片刀片组成;通常为4片刀片,相邻刀片的刀头方向相背成型。
[0057]
地轮机构3主要由转轴二31,以及设置于转轴二31两端处的齿形凸轮33组成。
[0058]
具体的,转轴二3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组件安装于机架1底部的两侧边挡上,处在旋耕机构2的后侧处,在外力的驱动之下,在机架1的底部可旋转。
[0059]
转轴二31的两端轴承连接部内侧处,分别以径向外凸成型结构设置有端盘32,每一端盘32为圆型结构。两端端盘32的外径基本一致。
[0060]
两端处的齿形凸轮33,以环周均匀排布结构设置于对应端盘32的外周,端盘32的外周呈齿轮状结构。
[0061]
为了防止旋耕机构2旋起的土壤集中抛撒后泄,对下述播籽机构7的播种造成过厚覆盖,在上述旋耕机构2与上述地轮机构3之间的机架1上设置有挡土隔帘4。
[0062]
该挡土隔帘4为柔性结构成型,例如橡胶块、皮革块等。
[0063]
挡土隔帘4的上端横向固定连接于机架1的两侧边挡之间,下端自然下垂。在田间播种时,挡土隔帘4的下沿基本靠近土壤的表面,但不一定非是接触配合土壤表面的,只要在下垂过程中起到阻挡旋耕机构2旋起的后泄土壤即可。此外,挡土隔帘4在机架1底部的排布位置,较为靠近于旋耕机构2,当然,不应影响旋耕机构2的旋转动作。
[0064]
耙地机构5为锁链结构,其主要由连接主链51、支撑杆52、连接副链53和耙地横链54组成。
[0065]
具体的,连接主链51为锁链结构的两组。这两组连接主链51对应于上述机架1的两侧边挡后端,两组连接主链51的上端按照左右位间距连接于机架1的横宽方向上,处在机架1的后端处。
[0066]
两组连接主链51的下端自然下垂延伸,在田间播种时,连接主链51的下端一截(约为连接主链51长度的1/3~1/2)拖于土壤表面。
[0067]
支撑杆52为刚性结构。支撑杆52对应于上述两组连接主链51之间的间距宽度(即上述播种机的播种宽幅),横向连接于两组连接主链51之间。支撑杆52在连接主链51上的连接高度位置,处在连接主链51的中上部区域。
[0068]
连接副链53为锁链结构的多组。这些连接副链53的上端按照左右位间距排布,以基本等间距的方式连接于上述支撑杆52上,下端自然下垂延伸。在田间播种时,连接副链53的下端一截拖于土壤表面,最好使连接副链53的底端与连接主链51的底端基本齐平。
[0069]
耙地横链54为锁链结构的多组。每一组耙地横链54的长度对应于上述两组连接主链51之间的排布距离。这些耙地横链54按照上下位间距排布,以基本等间距的方式连接于上述两组连接主链51之间的中下部区域,并与各组连接副链53的中下部区域形成交互连接。
[0070]
按照上述结构形成的耙地机构5,由各耙地横链54与连接主链51、连接副链53的连接形成了柔性的下摆。在田间播种时,耙地机构5的柔性下摆在自然下垂延伸过程中铺设于土壤表面,在位移过程中对土壤表面形成耙平动作。
[0071]
施肥机构6主要由肥料箱61、排肥器62、转轴三63和排肥管64等组成。
[0072]
具体的,排肥器62和排肥管64为一一配套的多组,这些组数与上述旋耕机构2上的旋耕刀具22组数相对应。
[0073]
肥料箱61横向固定于上述机架1两侧边挡的顶部前侧处。肥料箱61具有可启闭的箱盖。肥料箱61的底部沿着长度方向,以基本等间距方式排布有多个排肥口,这些排肥口的数量及位置基本与下方旋耕机构2上的各组旋耕刀具22的位置及数量相对应。
[0074]
转轴三63横向排布于肥料箱61的底部,两端通过轴承组件安装于机架1上,转轴三63的排布位置对应于肥料箱61底部的排肥口。在外力的驱动之下,转轴三63在机架1的底部可旋转。
[0075]
转轴三63将各组排肥器62轴向串联,使各组排肥器62在肥料箱61的底部与各排肥口呈一一对应。肥料箱61内的肥料经排肥器62的旋转而外排。
[0076]
各根排肥管64的上端对接在对应的排肥器62上。各根排肥管64的下端穿过机架1上的牵引平台11向下延伸,为了保证向下延伸的稳定性,牵引平台11上可以设置供各对应排肥管64穿过的导向管。各根排肥管64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旋耕机构2的前侧处,与上述旋耕机构2的各组旋耕刀具22的位置分别相对应,通常排肥管64的底端高度基本对应于旋耕机构2的转轴一21,当然不应影响旋耕机构2的旋耕刀具22旋转动作。
[0077]
播籽机构7主要由籽种盒71、排籽器72、转轴四73和排籽管74组成。
[0078]
具体的,排籽器72、籽种盒71和排籽管74为一一配套的多组,这些组数与上述旋耕机构2上的旋耕刀具22组数相对应,亦与上述施肥机构6的排肥器62与排肥管64的配套组数相对应。
[0079]
籽种盒71为透明结构,其轮廓结构为顶面截面面积大于底部截面面积,整体呈渐变的漏斗状。
[0080]
籽种盒71的顶部可拆卸或可启闭连接有盒盖。
[0081]
籽种盒71的底部与排籽器72的上部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籽种盒71的底部无底板结构,从而籽种盒71的盒腔与排籽器72的内腔连通,籽种盒71用作盛装油菜籽。
[0082]
在籽种盒71的底部一侧处,开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上连接有向外斜向、且呈向下延伸的管道,管道尾端连接有可拆卸或可启闭的堵头714,管道和通孔形成了用作清空籽种盒71内所盛装油菜籽的清籽孔713。
[0083]
排籽器72主要由导籽盒721和排籽辊722组成。
[0084]
更为具体的,导籽盒721的顶部与上述籽种盒71的顶部固定连接。排籽辊722可旋转的排布于导籽盒721内。
[0085]
上述籽种盒71的底部,对应于排籽辊722在旋转过程中的排种(排籽)方向,连接有延伸进上述导籽盒721内的挡籽板和挡籽毛刷711。
[0086]
其中,挡籽板的排布位置,对应于排籽辊722旋转过程中在导籽盒721内携带油菜籽的起点方向。
[0087]
挡籽毛刷711的排布位置,对应于排籽辊722旋转过程中在导籽盒721内带出油菜
籽的终点方向。
[0088]
上述籽种盒71底部延伸进导籽盒721内的挡籽板的尾端,与排籽辊722环周表面之间形成间隙配合,该配合间隙小于一般油菜籽的粒径,以防油菜籽在此处因重力而外排,但该配合间隙不应影响排籽辊722在导籽盒721内的旋转动作。
[0089]
上述籽种盒71底部延伸进导籽盒721内的挡籽毛刷711,具有刷柄712。挡籽毛刷711通过刷柄712,由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的连接于籽种盒71的底部对应位置,挡籽毛刷711的尾端与排籽辊722形成接触配合。
[0090]
上述排籽辊722的环周表面,以基本等间距方式排布有多个籽穴723。每一个籽穴723在排籽辊722上以球面内凹结构成型,籽穴723的直径大于一般油菜籽的粒径的三倍、但小于四倍。如此,籽穴723内可容纳至少一粒油菜籽、至多三粒油菜籽,通常为两粒或三粒。
[0091]
排籽管74的上部连接于上述排籽器72的导籽盒721下部。
[0092]
转轴四73将上述各组排籽器72轴向串联在一起。转轴四73轴向穿过排籽器72的导籽盒721和排籽辊722,排籽辊722与转轴四73同步旋转动作。如此,也就使一一配套的籽种盒71、排籽器72和排籽管74组成的播籽机构7,安装于转轴四73上,各播籽机构7轴向串联排布于同一根转轴四73上,且各播籽机构7在转轴四73以间隔距离保持相对独立排布。
[0093]
转轴四73通过两端的轴承组件,横向排布于上述机架1两侧边挡的顶部中部处,在外力的驱动之下可旋转,处在施肥机构6的后侧处。
[0094]
转轴四73上的各排籽器72的排布位置,与下方旋耕机构2上的各组旋耕刀具22的位置相对应。且各排籽器72的导籽盒721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的对应安装平台上。
[0095]
也就是说,排籽器72穿装排布于转轴四73的横向对应位置,排籽器72的导籽盒721,相对于转轴四73在机架1上固定连接;排籽器72的排籽辊722,在导籽盒721内轴向套装于转轴四73上,与转轴四73同步旋转。
[0096]
连接于对应排籽器72底部的各排籽管74,其下端穿过机架1上的安装平台向下延伸。为了保证向下延伸的稳定性,安装平台上设置有供各对应排籽管74穿过的导向管。
[0097]
排籽管74向下延伸至上述旋耕机构2的后侧处,与上述旋耕机构2上的各组旋耕刀具22的排布位置相对应。排布好的排籽管74,由上述挡土隔帘4将排籽管74与旋耕机构2分隔开。而且,排籽管74的尾端位置,高于上述挡土隔帘4的底沿位置,以避免旋耕机构2旋起土壤后泄对排籽管74所排油菜籽的播种影响。
[0098]
传动机构8排布于上述机架1的一侧,主要由两条传动链条组成。
[0099]
上述地轮机构3的转轴二31、施肥机构6的转轴三63和播籽机构7的转轴四73,对应于传动机构8所在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传动齿轮。
[0100]
其中,转轴二31的端部连接有一个传动齿轮。转轴三63的端部连接有一个传动齿轮。转轴四73的端部连接有两个传动齿轮,一个传动齿轮与转轴二31的传动齿轮相对应,另一个传动齿轮与转轴三63的传动齿轮相对应。
[0101]
第一条传动链条分别与转轴二31端部的传动齿轮、转轴四73端部的对应传动齿轮相啮合。
[0102]
第二条传动链条分别转轴三63端部的传动齿轮、转轴四73端部的对应传动齿轮相啮合。
[0103]
如此,在播种的过程中,地轮机构3的齿形凸轮33在土壤表面因下陷阻力而带动转
轴二31旋转,转轴二31通过第一条传动链条驱动播籽机构7的转轴四73旋转,与之同步的,转轴四73通过第二条传动链条驱动施肥机构6的转轴三63旋转。
[0104]
以上具体技术方案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
[0105]
尽管参照上述具体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